136书屋 > 其他 > 腾讯传全文阅读 > 第16章 “一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

第16章 “一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


  OICQ上线的时候,许晨晔还没有从深圳电信辞职。白天,他在增值业务组上班,这个组的工作之一就是管理电信机房。腾讯向深圳电信租用的那台服务器就在距离他的办公桌不到十米的地方。“张志东他们隔三岔五就往机房跑,调服务器。我们不敢显得太亲热,就互相偷偷地眨眼睛、做鬼脸。我的那些同事也有点奇怪,从来没有一家租户有那么忙的。”

  忙的原因很简单:用户上涨太快了,服务器一次次地濒临极限。

  初创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与他们的美国同行相比,在服务器的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别:在美国,人工很贵,服务器很便宜,所以,程序员在做架构时不太考虑服务器的优化,容量不够了,添置几台就可以了。可是在中国恰恰相反,服务器很贵,人工很便宜,为了提高系统承载量,程序员们会把很大的精力投注于服务器优化,包括算法的精巧、降低主板(CPU)的消耗、把一些运行放到更底层的数据库等等。对于张志东们来说,这些技术几乎都没有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因为美国人不需要那么做,甚至国内那些财大气粗的电信服务商、金融服务商也不需要那么做。而正是在这样的磨砺中,腾讯的程序员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核心能力。

  上线两个多月后,OICQ的用户增长态势就呈现为一条抛物线,而且是一条非常陡峭的抛物线。有一段时间,用户数每九十天就增长四倍,这完全超出了马化腾和张志东当初的预料。“华军软件园”是中国最早的软件下载站点之一,据创办人华军回忆,“OICQ一上线,我们就把它挂在了站点上,不到半年,它就成为所有软件里下载量最高的,它的下载速度快,用户口碑很快建立了起来。”到9月份,深圳电信的那台服务器已经完全承受不住了,必须添置新的,可是一台配置好一点的服务器起码要五六万元,马化腾出不起这个钱,张志东就去华强北市场买了一堆零件回来,组装了一台“山寨机”,它的性能当然没法与品牌机相提并论。因为服务器总是出毛病,所以必须有程序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徐钢武自告奋勇在距离公司不到四百米的地方租了一个小套间,只要一接到系统出状况的消息,可以在一刻钟之内赶到办公室,他在那里一直住到2004年前后。其他几位重要的程序员,如吴宵光、李海翔等人都必须“寻呼机不离身”。李海翔回忆说:“有好几年,我们都不敢去游泳,生怕在那个时候收到出故障的消息。”

  随着用户暴涨,客户端的性能也需要逐步提高,技术团队一次次被逼到墙角。在早期的腾讯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在最初的一年多里,腾讯并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OICQ的通讯协议是不加密的,协议脆弱,明码传输,如果有黑客要捣乱,可以任意地调取用户的资料。后来,马化腾发现这是个问题,便命程序员黄业均开发加密软件。两个多星期过去了,马化腾想看看程序写到哪个阶段了,于是就跑去找黄业均,黄出去打球了,不在座位上,桌子上倒扣着一本《加密原理》的书籍,马化腾拿起,翻过来,不禁大惊失色:黄业均正在读第一章第一节,标题是:什么是加密。坐在旁边位子上的吴宵光目睹了这一场景,在后来接受我的访谈时,他笑着讲述这件往事,然后说:“创业前几年,我们所有人都是边学边干,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后怕,不过在那时,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不然还能哪样?”

  为了喂饱快速长大的OICQ,马化腾和曾李青不得不到处接活,他们帮一些地方政府做网站,帮企业设计网页,把赚来的几万元乃至几千元都去喂给那只嘀嘀叫唤的OICQ。“有一段时间,我们一听到嘀嘀的叫声就会心惊胆战,它好像是一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许晨晔开玩笑地说。马化腾每天为让腾讯能够“活下来”四处奔波,再也没有时间去维护惠多网上的那个“马站”,站长生涯就这样不了了之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