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腾讯传全文阅读 > 第2章 看见了哈雷彗星的少年

第2章 看见了哈雷彗星的少年


  1986年4月11日,时隔76年之后,哈雷彗星拖着绚烂而神秘的长尾巴,准时地重新出现在地球的上空。在那个早春之夜,世界各地无数少年仰望星空。

  在中国南部的新兴海滨城市深圳,一个叫马化腾的15岁初三学生宣称他是全校第一个看见了哈雷彗星的人。“它出现在北斗星的西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亮,肉眼不太容易找到。”很多年后,他这样对我说。马化腾当时是深圳中学天文兴趣小组的成员,这也是他唯一参加的课外兴趣小组。

  马同学之所以能够找到哈雷彗星,除了他对天文有特别的爱好之外,还有另外的原因:他有比其他同学更高级的“武器”。就在14岁生日的时候,他向家里索要一台准专业级、八厘米口径的天文望远镜,那花了他父亲将近四个月的工资。“他当时非要不可,我们不肯买,太贵了,要700多元,他就写日记,说我们扼杀了一个科学家的梦想,他妈妈有一天翻他的书包读到了这篇日记,我俩商量了一下,还是给他买了。”父亲马陈术日后回忆说。

  在找到哈雷彗星之后,马化腾拍下照片,还兴奋地写了一篇观测报告,投寄到北京,结果获得了观测比赛的三等奖,得到40元的奖金,这是马化腾赚到的第一笔钱。从此之后,对天文的爱好一直被保持了下来,他告诉我,“唯一一本从中学开始就订阅到现在的杂志就是《天文爱好者》”。2004年,董事会同事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便是一架精美的望远镜模型。

  彗星被俗称为“扫把星”,为怪异之物。早在公元前613年,《春秋》一书就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人类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在中国乃至很多民族的预言中,哈雷彗星出现在星群的外阴之间,预示着秩序混乱和道德败坏的时期即将到来。

  马化腾这一代中国人成长在一个紧张而剧烈变动的时代。

  1971年10月29日,他出生在海南岛东方市八所港,父母是八所港港务局的职员,在户口簿的籍贯一栏,按惯例随父亲填的是“广东省潮阳县”,他有一个年长四岁的姐姐。

  就在马化腾出生前的一个月,1971年9月13日,林彪及其妻子叛国出逃,在蒙古坠机身亡。这一丑闻在中国当代政治史上是一个转折性的事件,它几乎预示着一个铁幕时代即将落幕。一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两个分别代表了古老东方和新兴西方的超级大国结束了长达22年之久的敌对状态。马化腾5岁的时候,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离开了世界,又过了两年,74岁的邓小平获得实际的领导权,由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

  为了吸引外资,务实的邓小平选中远离北京、有开放传统的广东省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1979年1月,宝安县南头半岛最南端、与香港隔岸相望的1000多亩荒地被选定为第一个可以进行招商引资的工业区,这便是日后名声显赫的蛇口工业区。3月,宝安县改名为深圳市。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被国务院确立为四大特区,在各种优惠政策的刺激之下,大量的国家投资和国际资本被引导到这些南方地区。经济复苏的发动机就这样被强行地启动了起来,整个社会在半推半就中走向开放。

  马化腾的童年是在八所港度过的,那里是海南岛的最西端,居民以苗族为主,马化腾还记得小城里有很多脸上刺了刺青的苗人,他们背着硕大的竹箩,默默地蹲在滴雨的屋檐下。一个人的童年最容易被遥不可及的神秘所吸引,南中国海的海港夜空特别的清澈深邃,繁星如织,总是引人陷入无穷的好奇和想象,并深感人类的渺小。为了培养儿子的科学兴趣,马家订阅了《我们爱科学》等科普杂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马化腾读到其中有一期讲如何用各种镜片制作天文望远镜,就缠着妈妈买了一套镜片回来,动手做了一台简陋的望远镜,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个产品。天文望远镜的特点是:焦距越长,望得越远,视野越小。面对远处的未知迷雾,人很难摆脱短视的袭扰,而只有把焦距拉长并聚焦于一点,方可能稍稍看清真相的某一部分。很多年后,我与马化腾聊起他的这个爱好,他突然说:“互联网是不是很像一个不确定的、正在爆炸的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