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腾讯传全文阅读 > 第13章 从ICQ到OICQ

第13章 从ICQ到OICQ


  在说OICQ之前,先得说说ICQ。

  1996年,三个刚刚服完兵役的以色列青年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开发出一款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他们为新软件取名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ICQ支持在互联网上聊天、发送消息、传递文件等功能。他们成立了Mirabilis公司,向注册用户提供互联网即时通讯(IM,Instant Messenger)服务。作为一个互联网通信工具,ICQ的互动性远高于BBS及电子邮件,只要将亲朋好友的呼号列在联络人列表上,就可以知道对方在连线或离线状态,又可以随时对谈,因此它备受年轻人青睐。ICQ的用户增长非常惊人,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了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1998年底,以色列的Mirabilis公司被美国在线以4.07亿美元收购,此时,ICQ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

  就如同所有的互联网创新产品都能够在中国找到它的仿效者一样,早在1997年,就有人开始投入开发ICQ的汉化版。从现有资料看,台湾的资讯人公司第一个推出了繁体中文ICQ,起名为CICQ,1998年8月,资讯人进入内地市场,推出简体中文版的PICQ。几乎于此同时,南京有两位青年工程师创立北极星软件公司,推出了一款类似ICQ的产品“网际精灵”。

  马化腾在润迅时期就已经注意到了ICQ,他曾在公司内部与同事讨论过研发这款产品的可行性,有一位高级主管问道:“它能赚钱吗?”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位主管当即把话题转移掉了。后来有坊间传言,“ICQ公司到中国寻找合作者,曾与润迅接触,马化腾正是被派出的谈判者,在润迅放弃这一项目后,马化腾独立出来创业”,是为不确。

  马化腾团队投入于ICQ开发,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就在1998年的8月前后,马化腾在广州电信的信息港上“闲逛”,无意中看到一个招标新闻,广州电信想要购买一个类似ICQ的中文即时通信工具,现在公开向全社会招标。马化腾当即与张志东、曾李青商量,他们觉得技术难度不大,可以去试一试。但是,招标会马上就要开了,已经没有时间做出产品,只能做一个技术方案去竞标。

  第二天,曾李青去打听消息,很快带回来一个沮丧的情报:此次参与竞标的是广州电信旗下的飞华公司,他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产品开发,起名为PCICQ。“这就是一个内定的标,我们去了,也绝对没有机会。”曾李青在办公室里嚷嚷说。

  但是,马化腾还是决定一试。他与张志东关门数日,写出了一份竞标书,他们必须要给这个“纸上产品”起一个名字,马化腾想到了open(开放),于是就叫OICQ,中文名为“中文网络寻呼机”。

  正如曾李青所预料的,在竞标会上,广州电信没有给腾讯任何的机会,飞华不出意外地成为了中标者。

  在回到深圳后,五位创业者坐下来,讨论一个问题:是不是“真的”要把OICQ给开发出来?在许晨晔的记忆中,这是腾讯历史上第一次发生了激烈争论的时刻:“那次,大家争论得挺热烈的,说什么的都有,主要是一点也看不到赚钱的机会。而且,前面已经有台湾资讯人、网络精灵和飞华在做了,市场还需要第四个‘汉化ICQ’吗?但是,美国在线花几个亿买走ICQ又好像很给力。当然,大家最后还是听马化腾的。”

  马化腾说:“要不我们先把它养起来吧。”

  我曾经问过很多受访者同一个问题:为什么ICQ没有一个中文名?

  在中国经济起飞的前三十年,绝大多数的外国公司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时,都会——而且必须起一个中文名,原因是,70%以上的城镇或农村消费者不知道如何念英文字母,一个没有中文名的企业或商品,其实就意味着对70%的消费者市场的蔑视和放弃。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是:20世纪90年代,广东惠州出现了一家名叫TCL的电视机公司,当它的产品被摆放在乡镇商场的柜台上时,绝大多数的人不知道如何念它,因为它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电影演员刘晓庆出演广告片,所以常常被叫做“刘晓庆的电视机”.后来,公司不得不在“TCL”的前面加上了一个很中国式的名字:“王牌TCL”。

  即便在信息行业,这个规律仍然有效。马云曾回忆,Internet被引进到中国时,一开始直译为英特耐特网,当他滔滔不绝地向别人推广的时候,那些从小唱着“英特耐雄纳尔(Internationale,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长大的中年人常常会小心翼翼地提问说:“您是在推销共产主义吗?”后来,Internet被改译为信息高速公路,再后来,又定名为互联网。与此类似,E-mail被翻译为电子邮箱,Portal Website被翻译为门户网站。而ICQ,一直到它消失的时候,仍然没有一个中文名。

  很多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张志东的解释也许是真相之一:没有人把它看成是一个大行业,它太“小众”了,以致于懒得给它起一个中文名。

  后来的事实确乎是这样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门户网站一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主流模式,以即时通信起家的腾讯长期被边缘化,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到它成为行业里注册用户最多、利润最高的企业时,仍然不在“主流”之列。

  所以,当马化腾决意把OICQ“养起来”的时候,他也并没有意识到它会成长为一个“小巨人”。他对我说:“当腾讯正式创办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寻呼机行业令人可怕的下滑趋势,但是又无能为力。我当时的想法是,先把OICQ做出来,养着,反正它也不大,赚钱还是要靠卖软件。”

  就这样,刚刚创立的腾讯公司兵分两路,马化腾、曾李青和李海翔等人做网络寻呼系统,张志东带人开发OI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