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推理 > 探墓手札全文阅读 > 引子

引子


  在历史的更迭中,让世人为之震撼的古代文明渐渐地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中,然而它们却从未淡出过人类的视线。

  从商夏时期而来的人为墓葬抑或天然遗迹,它们在岁月变迁过程中,随着各朝代君王、诸侯等贵族讲究“事死如事生”以来,墓葬的规格和陪葬品的档次就在不断的上升,因此陵墓的考究也逐渐成为了人类探查古代历史文明以及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手段。

  但是,那些令人咂舌、光辉灿烂的文明,宛若一部部承载着岁月变迁的史诗,它们传奇般的墓葬形式也因此造就了一系列古代”新兴职业“的产生,盗墓贼,盗墓贼又称摸金校尉(长沙话称土夫子),以盗窃古人墓葬中的财宝为职业的人。古往今来,各朝各代都有,有史记载以来,盗墓贼手段层出不穷。

  而发展到后期,为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这样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

  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到黄金、白银等,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曹操盗墓非常狠和彻底,“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曹操盗墓时设“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曹操成立“发丘中郎将”初期主要是通过强力的破坏以及军队的优势来对墓葬进行强拆,进而盗取墓中的金银财帛,之后这个组织又逐渐分支发展,最后“发丘中郎将”发展利用星象和堪舆确定坟墓和墓室所在地再进行盗掘,但技术上稍逊一筹。

  “摸金校尉”则并不单单依赖于普通的盗墓工具,诸如洛阳铲、锹、镐、竹钉,钻地龙、火折子之类,而是通过“望闻问切”几个步骤来寻找墓葬所在,之后通过自家传承的秘术亦或者是通过解读山川河流的天干地支脉象,进而得到真正的墓穴入口,而不需要像普通盗墓贼一般打盗洞进入主墓、侧室。

  由于这两个职务的特殊性,两个派别的门人因此都各自看不起对方,认为自家的本领要高于对方。在盗墓历史最昌盛的五代十国期间,曾经出现“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所发冢墓,不可胜数”的景象,此时这两个流派也是在这段时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盗墓组织。

  “摸金校尉”门中流行盗墓时,在墓室地宫里都要点上一支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棺摸金。动手之时,不能损坏死者的遗骸,轻手轻脚地从头顶摸至脚底,最后必给死者留下一两样宝物。

  在此之间,如果东南角的蜡烛熄灭了,就必须把拿到手的财物原样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按原路退回去,门人弟子皆遵循只对大的墓葬下手,普通平头老百姓的墓葬绝不能动。

  盗墓只能拿走一两件明器,一方面要给同行留口饭吃,另一方面摸金校尉做是不做绝,给自己留后路的表现,表示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手艺给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孙后代带来阴德的减损。

  这个庞然组织在鼎盛之期,门人子弟尽皆佩戴“摸金符”,系古时盗墓者所用的避邪之物。

  外行人只知“摸金符”是由穿山甲四肢爪子制成,前端尖锐,锥围形下端,镶嵌金线,这只是普遍门人的“身份证明”,但其也有一定的驱邪能力,但是,当时门派中却流传着三枚真正意义上的”摸金符“,造型是异兽整个前肢,先浸沟在巂腊中七七四十九曰,还要埋在龙楼百米深的地下,借取地脉灵气八百天,乌黑甑亮,坚硬无比,符身携刻有“摸金”两个古篆字。有护身之用。

  “发丘中郎将”的技术和”摸金校尉“相去无几,差别在于后者能够借助地像脉络来搜寻墓葬的准确位置,“发丘中郎将”是唯一不忌讳与官府合作盗墓的,因此两个流派的门人子弟素来互相看不对眼,“发丘中郎将”的信物是一枚铜印,上注”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字。

  这两个流派在五代十国时期均达到了最顶峰的地步,发丘挂印,摸金戴符,自此,盗墓行内最为重要的两个派系诞生了。

  此后逐渐与业已存在的搬山、卸岭并称盗墓四大派系,成为除了这两个盗墓世家之外行内最受推崇而又神秘莫测的群体。

  搬山道人一支,始于西域孔雀河双黑山流域,其辈皆同宗同族,平日多扮游道方士行走天下,不与外人往来相通,特立独行,能人异士辈出,盗遍世之大藏。

  搬山术虽属异类方术,然其中所涵盖诸般方技、法门、诀语,却并非以《易》为总纲,故与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风水秘术”之渊源截然不同。

  卸岭之徒最众,始自汉末农民军盗发帝陵,众力取利,分赃聚义,人数少则成百、多可千数。

  卸岭众平日分散,各自为匪为盗或为官军,盗墓者中半官半匪者皆属此辈,彼此间有消息相通,中有盗魁,一呼百应,逢古墓巨冢,则聚众以图之。

  其行事不计后果,大铲大锄、牛牵马拽、药石土炮,无所不用其极,其辈所盗发之冢,即便斩山做廊、穿石为藏、土坚如铁、墓墙铜灌金箍,亦皆以外力破之。

  发丘、摸金、搬山、卸岭,便囊括了世上以“风水、方术、外力”来盗墓的这三大体系,简言之可作“理、技、物”,也完全涵盖了盗墓之辈“济世、寻药、求财”这三种动机。

  发丘、摸金实皆一脉,摸金校尉更喜欢单打独斗,除非一个人冲锋陷阵过于困难才会与自己十分信任的搭档组建五人以下的盗墓小组;摸金校尉深信祖师爷订下的鸡鸣不摸金的规矩。

  “发丘中郎将”有着与摸金校尉不同的行事风格和门规。“发丘中郎将”往往以当铺掌柜或者古董商人的身份掩护,一般不会轻易出手,只有某些大型陵墓才能调起他们的兴趣和胃口。

  另外发丘将军比较注重合作,一般都会邀集多人共同行动,与喜欢单打独斗的摸金校尉截然不同。

  发丘将军行事稳妥,不喜冒险,借助团队的力量,再加上事前精心计划制定各种应对预案,事中按部就班的遵照执行,可以保证盗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虽然发丘将军盗墓的困难程度要小很多,危险性也大大降低。

  但是事后的分赃不均以及保密的问题却会引起很多麻烦,正所谓有得必有失,所以发丘将军有大量门规是针对时候的分赃和保密协议制定的,但极少为外人所知。

  我的身份是中国七十年代的一名考古学家,我踏遍了各色古代墓葬和遗迹,我表面的任务是在古代遗迹中拨开尘封的迷雾,寻求历史的真相,探寻往昔的足迹。

  形形色色的墓葬、诡异离奇的经历,我即将对读者诉说这一切的事迹,却来源于我祖父所遗留下来的一部残卷,名曰《发丘星象诀》,而我能安然无恙度过这一生以来惊心动魄的经历,绝大多数都是这本残书的“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