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1:李渊起兵全文阅读 > 第5章 (5)

第5章 (5)


  北周宇文泰是曹操的忠实粉丝,他坚定不移地执行所谓的“挟天子以令不臣”的对外政策,但是他也和曹操一样,虽然能猜到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尾。这其实是个很正确的选择。曹操虽然掌握实权,但是他不愿意担负历史的骂名,把汉朝的皇帝废了,自己当皇帝,虽说当时汉皇室已经凋零到不能再凋零的地步,但是连一个所谓的中山王的后代都能跑到四川当起了皇帝,可见全国人民对于汉皇室的支持还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从刘备在历史上获得的支持率就可以证明。汉朝曾经的辉煌让人念念不忘,就像NBA巨星麦蒂,虽然他现在的表现惨不忍睹,但是全明星投票,他还是超人气的球星。曹操很有智慧,他知道这一点,所以就是不当皇帝,而是津津有味地当起了幕后老板,遥控指挥。宇文泰也知道这一点,虽然北魏的拓跋氏(现在改姓元氏)也已经不复当年的雄姿,但是他们在北方各种势力的心里,依旧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所以宇文泰也不敢公然对抗民心,也偷师曹操,弄了一个傀儡政权,建立了西魏。可是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马上篡夺了汉朝的皇位,自己建立了魏国(这是三国时候的魏国,不是现在的魏国)。

  同样,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也篡夺了西魏的皇位,自己建立了周国,这就是北周。不过,和北周不同的是,曹丕建立的魏国,自己是掌握实权的皇帝,而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的北周却是一个傀儡政权,控制宇文觉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堂哥宇文护。556年,宇文泰前往北部边境巡视,顺带考察今天的内蒙古一带的经济文化建设,不幸的是,他这一去就没能活着回来。这一年九月,他到达宁夏的时候,不慎染病,宇文泰预感到自己阳寿将尽,立刻传令让自己的侄子宇文护前来。随后,他拖着病体继续巡查,当他到达今天的甘肃时,病情加重,宇文护赶到,宇文泰向宇文护传达了自己最后的命令:宇文护为托孤大臣,帮助自己年幼的儿子宇文觉主持国政,完成自己的志向——统一。不久,宇文泰去世,年仅50岁。宇文泰没有想到,这个自己异常信任的侄子,日后却成了宇文家最大的祸害。回到都城的宇文护,立刻开始履行自己的使命,他让宇文觉当上西魏的太师,不久又被奉为“周公”,这已经是一个大臣所能得到的最高官职和待遇。但是,这并不能满足宇文护的野心。

  557年,宇文护强迫北魏皇帝退位,然后拥护宇文觉登上皇位,国号周,历史上称为北周,不久,宇文护毒杀退位的北魏皇帝。但是,登上皇帝宝座的宇文觉很快就感到了危机,因为拥护他登基的堂哥宇文护开始擅权,宇文护野心很大,他希望成为北周的第一人,他封自己为“大冢宰”,开始架空宇文觉,建立自己的权力网。宇文护的行为让宇文觉很不满,宇文觉也预感到自己的这个堂哥恐怕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他准备先下手为强,他开始秘密训练自己的武装部队,同时还联络了数位大臣,准备诛杀宇文护,但是,这个计划被人泄密,宇文护立刻指使部将逼迫宇文觉退位,并将之幽禁,不久,宇文护将只有16岁的宇文觉毒杀。宇文觉死了,谁来当皇帝呢?是宇文护自己吗?宇文护倒是想,但他不敢,他知道,虽然他掌握了军政大权,但是隐藏在幕后的那些个大家族随时都会跳出来捅自己一刀,他和这些大家族只有利益上的关联,却并无血缘上的关系,自己当皇帝,无疑会触犯“子贵母死”这个铁律背后的默契——当皇帝的人必须有大家族的血缘,但是宇文护没有。宇文护虽然是宇文泰的侄子,但是他不是大家族的嫡长子,只能算一个旁支。

  宇文觉有吗?宇文觉有,宇文觉是宇文泰和西魏的公主所生,他有皇家的血脉。于是,宇文护只好拥立宇文泰的另一个儿子宇文毓即位,这就是周明帝。选择宇文毓也是宇文护深思熟虑后的结论,这个时候宇文毓23岁,性格温顺,是个文艺青年,这无疑最对宇文护的胃口,找个温顺的文艺青年来当皇帝,还不是什么都是宇文护说了算?宇文护的算盘没有打错,这个宇文毓的确没有其他的爱好,就是喜欢文学,他自小对经史子集非常感兴趣,能写一手好文章,每天无所事事的写点诗歌,写点散文,辞藻都很华丽,很有“骚人”的风采。在宇文护的眼里,有工夫、有情调写出华丽诗歌的人,都是政治上的白痴,都是混吃等死的花花公子,要是选他当皇帝,那自己不还是稳坐周朝第一把交椅?于是,宇文毓就这样当了皇帝,当上皇帝的前一段时间,宇文毓还真如宇文护所想的那样,沉迷在诗词歌赋里面,他专门找来八十多位文学家帮自己修订、整理书稿,不仅如此,他还主持编辑了五百卷的丛书,自己也写了十卷的文章。这种情况,宇文护很满意:要的就是你这个文学青年。

  但是好景不长,宇文护很快就发现,他这一次似乎打错了算盘,他心目中那位优秀的文学青年宇文毓并不像他心中所希望的那样是个政治白痴,相反,这个人是个很优秀的政治家。宇文泰是个有雄才大略之人,他的几个儿子都继承了他的这个优点。宇文毓没当皇帝的时候,曾经担任过岐州和宜州的刺史以及陇右的大将军,主管军事和民政,这三个地方,都是很关键的地区。宜州和岐州位于都城长安的西部,是扼守西部通道的关键地区,少数民族能否进攻长安,首先取决于能否通过这两个地区的防线。陇右则是北周对抗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的前线,这里民族众多,社会混乱,治安很差。而宇文毓这个文学青年,在这三个很敏感的地方做官,都取得了很好的政绩,当地的民众都非常拥护他。当上皇帝以后,宇文毓虽然时刻发展他的文学事业,但是他并没有推卸一个皇帝应该有的责任,他做得很认真。他首先赦免了西魏皇室的人,把他们放了。随后,又开始了一轮大规模的行政区划改革,释放被掠夺来的奴隶,降低刑罚,在他的很多措施下,北周的经济得到了恢复。

  聪明的宇文毓知道自己的处境艰难,他开始为自己的出路做准备,他选拔数位年轻有为的大家族后代出任新的柱国将军,其中就有日后隋朝的建立者杨坚的父亲杨忠。眼见这个曾经的文学青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日益壮大,宇文护逐渐不满,他决定,要试探这个年轻人的底线,看他究竟有什么样的野心。看过历史书或者看过网络历史小说的人都知道,但凡一个权臣,一个权力不比皇帝小的大臣,想要向皇帝示威的时候,都会采取这样的手段:以退为进。怎么个退法?宇文护向皇帝说:您已经熟悉了这个国家,应该要亲政了,我就把执政权交给陛下您了。同样,看过历史书或者看过网络历史小说的人也都知道,在这个时候,如果皇帝的能力还不足以对抗这位权臣的时候,一般都会采取缓兵之计。皇帝会说:虽然我成年了,也熟悉了这个国家,但是我毕竟经验不足,恐怕治理不好国家,还是你继续执政吧,我也好在一旁学习。这个时候,这位权臣就会装模作样地表示:既然如此,那么我就替皇帝再执政一段时间。

  上面的对白是很常见的,读者或许会感到很疑惑: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这种对白虽然索然无味,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早就没有营养了,但是依然还会一遍又一遍地重演,演员还都津津有味,一本正经,其中的关键就两个字:态度。权臣表面上的态度是:我愿意把权力交还给皇帝。皇帝表面上的态度是:我的经验不够,还是你继续掌权。权臣本质上的态度是:皇帝,如果你敢把我的权力剥夺了,你的死期就到了。皇帝本质上的态度是:不是我不想要,是因为我的势力还不如你,不然你早就死了。这就是政治,虚伪,却不能不要。如果此时的宇文毓经历过勾心斗角,或者背后有人给他指点,宇文毓一定会选择拒绝宇文护的请求,收回行政权。但是宇文毓还是太天真了,他作为一个文学青年的弱点在此刻暴露无遗。宇文毓很高兴,以为宇文护是真心放权,于是,他接受了宇文护的请求。在他接受请求的那一刻起,宇文护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杀害宇文毓。这是态度问题,宇文护表面上是放权,实质上是在试探宇文毓的底线。如果宇文毓不接受,那么宇文护至少还有理由认为,这个宇文毓还有自知之明,或许还会让他当一个太平天子。

  如果宇文毓接受,那么宇文护就会知道,这个皇帝不是一个甘愿当傀儡的人,既然不愿意当傀儡,那么就不能留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杀死一条路可走。因为,历史上擅权的大臣,在丧失权力之后,几乎没有人得到好下场。宇文护当然知道这一点,他知道,权力丢掉的那一天,就是他丧命的那一天,既然是死,为什么不搏一把?他不想杀宇文毓的,对于一个权臣来说,这些事情做得越多,他的风险就越大,但是宇文毓的决定让他不能不那样做。这是一个不安分的皇帝,他追求权力、追求地位,这刚好是宇文护最不能容忍的。事实上,如果宇文毓冷静一些,他就不会犯这样愚蠢的错误,因为宇文护归还的权力只有行政权,而没有军队领导权。但宇文毓却欣然接受,然后他就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560年,宇文毓食物中毒,死亡,凶手是谁?不言而喻。周武帝登基宇文毓被自己毒死了,谁来当下一任傀儡皇帝呢?宇文护心中非常郁闷,因为他选的两个宇文泰的儿子都那么的有才能,都不甘心做一个傀儡,可是自己还一定要选一个宇文泰的儿子当皇帝。

  宇文护说不定会在没有人的时候仰天长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叹息归叹息,国家不能一天没有皇帝,皇帝的人选还是要有的,选谁呢?这是一道选择题,摆在宇文护面前的选项没有四个,只有一个——宇文邕,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泰虽然有很多儿子,差不多有二十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儿子都有权力当皇帝。想要当皇帝,必须要有两个基本的条件。第一,是鲜卑族的血统。第二,出身要高贵。符合上面两个条件的人只剩下宇文邕一个,他是纯正的鲜卑血统,他的母亲被称为叱奴太后。宇文邕,按照记载,又是一个天才型的人物,出生的时候,照旧是有非同寻常的情况出现,屋子里神光照耀,就是不知道这神光是什么光。幼年就很聪明,孝顺父母,而且非常有气质。据说宇文泰非常喜爱这个小儿子,经常说,以后能完成我的志向的,只有他了。等到他哥哥宇文毓当上皇帝的时候,宇文邕的仕途开始加速,他不但出任大司空,而且还被封为鲁国公。宇文毓很喜欢这个小自己九岁的弟弟,很多事情都和他商量(照这样看来,宇文邕的心机之深沉不可谓不深,甚至让人毛骨悚然,原因后面提到)。

  宇文毓被宇文护毒死了,宇文邕被推到皇帝的宝座之上,理由是这是宇文毓的遗书里面写的,指定让宇文邕当皇帝。当然,这绝对是个谎言。理由如下:首先,宇文毓是被毒死的,既然宇文护想让他死,就不会让他慢慢地死,以免夜长梦多,中毒不久就会死亡,宇文毓哪里来的时间写遗书?其次,如果宇文毓有时间写遗书,也绝对不会让宇文邕当皇帝,因为即使宇文毓的政治经验很少,当他中毒的时候,他也应该知道是谁杀死的他,因为古代生态环境很好,绝对不会出现农药中毒或者苏丹红中毒或者是喝奶粉中毒的情况,肯定是有人下毒,敢毒死皇帝的只有宇文护一个人,既然知道凶手是宇文护,他就绝对不会还让他最喜爱的弟弟也羊入虎口。由此可以断定,那份遗书是假的。只不过是为了让宇文邕当上皇帝更名正言顺。宇文邕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已经17岁,他见过他的两个哥哥(宇文觉和宇文毓)的非正常死亡,他见过宇文护的专横跋扈,他也见过这个国家的大臣们究竟是谁的手下。所以,当宇文护要求他接替皇位的时候,他选择了拒绝:他不当这个皇帝。所以,宇文护只好搬出了遗书这件武器。

  宇文邕肯定知道这份遗书是伪造的,但是他即使知道也无济于事,宇文护想欺骗的人不是宇文邕,也不是满朝的文武大臣,宇文护想欺骗的是全天下的百姓,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他们只知道前任皇帝宇文毓有遗书,让宇文邕当皇帝,宇文邕如果不当,那就是违背皇帝的命令,是不忠不孝之人。遗书都出来了,宇文邕只能被逼无奈当上皇帝,他虽然再三推辞,也没有得到允许。宇文邕很清楚,知道这个国家最大的人不是他宇文邕这个皇帝,而是宇文护这个权臣,所以他当上皇帝颁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把文武百官的级别全部提高四级,同时任命宇文护为全国兵马大元帅都督中外诸军事。宇文护的权力欲望得到了满足,而宇文邕也暂时保存了一条小命,为他日后的复仇行动打下了基础。宇文护被杀虽然宇文护是一位权臣,也杀死了前后三位皇帝,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他只是为了满足他的权力欲望,然后来实施自己心中的抱负——统一天下。这一点和秦国的吕不韦很相似,吕不韦擅权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取代嬴氏家族自己当皇帝吗?不是。是想报复当年秦始皇的父亲夺走自己心爱的女人之仇吗?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