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1:李渊起兵全文阅读 > 第7章 (7)

第7章 (7)


  577年,周武帝率军攻占北齐的都城邺城,灭亡北齐,北齐推崇佛教的狂热情绪不在北周之下,甚至比北周还要过分,周武帝于是继续他的灭佛政策,这一次他的手段更加激烈。他下令摧毁北齐境内所有的寺庙,大约3万座寺庙被捣毁,同时,大约300万和尚被迫还俗,这个数字是当时全国户口的1/10,而且全部都是劳动力,我们可以想见,北朝的佛教盛行到怎样的地步。眼看佛教被摧残,一个大和尚慧远威胁周武帝说:你依仗你皇帝的身份,打击佛教,等你死了之后,地狱里你就不是皇帝了,到时候看我们怎么收拾你。周武帝对此嗤之以鼻,在他的心里,甚至在秦始皇,在汉武帝等人的心中,死后会是什么样的境遇,根本不在他们的计划内,他们的日程表里,只有统一和伟业。所以秦始皇修建兵马俑,那是秦始皇带到地狱去的军队,是准备死后继续战争,统一地狱用的。他们根本不会害怕任何东西。区区佛教又哪能阻止他?在经过周武帝狂飙突进的灭佛运动之后,北周的实力大增,税收年年成倍数地增加,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即使不提那些还俗的劳动力是一笔多大的财富,仅仅是节省下来的土地和贡品,北周的财政负担就下降了一半。

  对于老百姓来说,不能信奉佛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随后他们就转变了看法,因为僧人的减少,劳动力增加,土地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大大降低,还省下了香火钱。人都是很现实的,对于百姓来说,来世毕竟看不见,摸不着,活着的时候能舒服一些,他们就很满足了。消灭佛教,周武帝的实力增加了数倍,很快,他发动了对北齐的战争。北齐的历史北齐,是东魏之后的国家,它建立的过程和北周一样,高欢占据了潼关以东的地方,弄了一个傀儡皇帝,建立了东魏,然后和西边的宇文泰一样,当起了幕后皇帝。东魏和西魏是死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双方在建立之后就不停地打仗。前后大规模的战争一共有5次,在最后一次的玉壁之战中,50多岁的高欢亲自率军出战,但是战斗失利,高欢病重,在547年的正月就死了。高欢死后,他的大儿子高澄继承了他的官职,就在他准备篡位当皇帝的时候,被家奴杀死,他的弟弟——一个长得很丑的人——高洋,继承了官位,550年,高洋废掉了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建立齐国,这就是北齐。

  高洋是个虎头蛇尾的皇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勤政爱民,努力发展军事,曾经多次击败北部的少数民族,抢夺牲畜、财宝不计其数,还两次围攻南方梁国的首都,打仗的时候都是身先士卒,亲自披挂上阵。但是,当他取得这些成绩之后,人就变了,他暴露了性格中荒淫的部分,不但大规模兴建宫殿,还非常好色,结果到31岁就耗干了身体,死了。高洋死前任命长子高殷继承皇位,但是高殷这个时候才15岁,高洋就让他的哥哥高演帮助高殷治理国家,结果高演心生贪念,他从高殷的手中夺走了皇帝的位子,自己做皇帝。并且在第二年杀死了高殷。但是高演很不走运,他560年当上皇帝,561年就生病死了。死之前,高演心想:我是杀了我弟弟的儿子当上的皇帝,现在我死了,我儿子还小,保不准有人跟我学,想当皇帝,又把我儿子杀了。虽然高演很希望自己的儿子高百年继承皇位,但是他知道,高百年年纪很小,如果当上皇帝,万一有人跟自己学,把高百年杀了,那怎么办?于是,他决定退而求其次,不让高百年当皇帝,以求能保住他一条性命。他决定让他的弟弟高湛继承皇位。

  然而高演计划虽好,可他没有想到,高湛当了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杀死高百年,这个高湛继承了他们高家的优良传统——荒淫好色,为了有时间和美女相伴,565年,他辞去了皇帝的工作,传位给他的儿子高纬,专心从事女色。上梁不正下梁歪,高湛好色,就别指望他的儿子能当个好皇帝。这个高纬比其他的父亲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外号“无愁天子”,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在西边的宇文邕忙着诛杀宇文护和消灭佛教的时候,高纬在东边玩起了断背山。他有一个最喜欢的大臣,叫做和士开,他十分喜爱这个人,甚至一刻也不能离开他,这话听着够瘆人的,他不管是工作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一定要和士开在一边陪着,和士开有时候入宫一次,几个月都不出来,或者一天入宫好多次,或者是刚出宫,又被叫进去。叫进宫去干什么?我们只能开动发达的大脑,去慢慢思考了。和士开说话很猥琐,做事很猥琐,思想更猥琐。

  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他对皇帝说:自古以来那么多的皇帝,全部都死了,不管是尧舜也好,桀纣也罢,全都死光了,不会再活过来,那么当一个好皇帝有什么用呢?陛下你还不如趁着年轻,有精力,多享受享受生活,快活一天比活一万年还有价值,你属下那么多大臣,为什么要自己去管理国家呢?这句话可完全说到了高纬的心坎里了,高纬或许会感动得流泪:真是知己啊。得到和士开的鼓励,高纬的生活越发的堕落,每天和宫女混在一起吃喝,经常一个多月都不露一次面,修建的宫殿几十处,寺院不计其数。他还有一个爱好,喜欢拆房子,他建好一座宫殿,就把它拆了,然后接着建。他还喜欢给别人封官,不仅给人封官,他还具有鲜明的种族平等思想,他给他养的鸡、狗、马等等都封了官。和士开这个时候已经勾搭上了他的母亲胡太后,而高纬却一无所知。高纬的糜烂生活让很多人很失望,他们不敢责怪皇帝,却敢责怪大臣,他们决定除掉和士开。而除掉和士开的办法却是很可笑的。

  570年七月,和士开上朝,倒“和”派首领琅琊王写了一篇奏章,里面罗列了和士开的种种罪名,并在后面提出处决的办法,然后混在一叠奏章里面交给高纬。高纬难得来开一次早朝,早就不耐烦了,看到奏章递上来,根本不看里面写了什么,立刻大笔一挥:准奏。眼看皇帝批准了奏章,琅琊王高兴坏了,立刻命令埋伏好的士兵擒住和士开,当即斩首。可怜的和士开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丢了脑袋。高纬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呢,琅琊王就把奏章递给皇帝看,说:皇上真是一代明君啊,知道和士开罪大恶极,命令我们杀死他。高纬稀里糊涂地盖章签字,稀里糊涂地接受了琅琊王的话,可是心里却后悔死了,但是他什么也不能说,奏章是自己批准的,难道自己还能反悔不成?即使他能反悔,人都已经死了,还管什么用呢?名将之死北齐政治腐败,北周又一直不停地攻打北齐,而北齐却在北周的军事威胁下生存那么多年,这一切都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叫斛律光。斛律光号称“落雕都督”,精通骑射,17岁就当上都督,他曾经跟随皇帝打猎,看到天上飞着一只大鸟,他随即弯弓搭箭,箭支贯穿大鸟的脖颈,大鸟落地,原来是一只大雕。

  皇帝很高兴,丞相夸奖他为“射雕手”,此后他就有了这个外号“落雕都督”。不知道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是不是根据斛律光改编的。北周在宇文护掌权的时候,曾经多次进攻北齐,全都惨败而归,有一次都已经攻到洛阳城下,却都被赶了回来,击败他的人就是斛律光。564年,北周宇文护率领大军攻打北齐,包围洛阳。斛律光率500骑兵突破包围圈,增援洛阳,在解除洛阳之围后,斛律光开始攻打北周军队。北周军队有一员大将叫做王雄,此人是个莽汉,看到斛律光打过来,就立刻迎战。王雄很猛,冲刺速度快,一眨眼就冲到斛律光的面前,斛律光看对手来势汹汹,如果不闪开的话,有可能会被撞死,就调转马头跑,一边跑还一边骂,骂的话很难听,王雄一怒之下,冲到斛律光的军营里,嘴里大喊:看我不把你抓过来献给我们的皇帝陛下。这时候,早就准备好的斛律光一箭射中王雄的前额,王雄受重伤,抱着马头逃回军营,当晚伤势过重死了。斛律光趁势反攻,北周军全军覆没,宇文护仓皇逃走,狼狈不堪。这一仗,斛律光被封为太尉。

  此后,在567年和571年,北周又先后两次进攻北齐,但是在斛律光的指挥下,北齐军队两次都大获全胜,北周军队伤亡惨重,不但没有占领北齐,反而被斛律光占领了北周的很多地方。可以说,斛律光是北周的心腹大患,他一人撑起了残破的北齐江山,正是因为斛律光的存在,北齐才能苟延残喘多年。名将,有两种,一种是在强大的国家背景下,攻城拔寨,建功立业,比如秦朝的王翦,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后方有源源不断的军力补给、粮草供应,他们打仗,没有什么顾忌的。还有一种名将,他们的命运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挣扎。他们的背后没有强大的国家,没有充足的后勤供应,甚至有时候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他们一生拼杀在战场之上,还要时刻提防来自国家内部的敌人。在足球场上,有这么一句话:弱队出门将。实力弱的队伍,往往被强队压着打,被射门的次数很多,这个时候很容易锻炼门将的能力,因为门将很忙,要做很多次的扑球,熟能生巧。战场上,也有这么一类将军,弱国出将军,比如战国的廉颇、赵牧。

  他们守卫的国家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而且实力上要逊色不少,但是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处在弱者的地位上,时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对抗敌人,所以他们每次在不利的局面之下打仗,逐渐就锻炼出一身的好本事,而且因为他们忠诚,即使国家没有希望,他们也不会失望。国家不如别人,武器不如别人,人数不如别人,装备不如别人,甚至连吃的都比敌人少,这些都没关系,名将可以用自己高超的指挥艺术来弥补这些不足。他可以让自己手中的军队发挥200%的能量。这种人,没有缺点,他们不可战胜。他们的弱点不在他们身上,而在他们背后的国家。只要他们背后的国家如磐石一般坚硬,他们就是无敌之师。如果背后的国家出现了裂痕,那么一切都没有意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廉颇遭到赵王的猜忌,逃亡魏国,这才有了著名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句子。李牧遭到赵王的猜忌,撤职斩首,这才有了著名的长平之战和成语“纸上谈兵”。

  现在,历史在另外一个名将身上重演,这个人就是斛律光。斛律光在外面上阵杀敌,但是国内,皇帝却宠信一帮奸人,斛律光很不满,他经常说:有这么一帮小人在皇帝身边,国家迟早是要灭亡的。得罪谁不能得罪小人,这句话是经典名言。斛律光这样说,无疑得罪了皇帝身边的这些小人。于是这群小人开始在皇帝面前说斛律光的坏话。人有本事总归不是坏事,北齐的皇帝虽然很喜欢身边的那些小人,但是他也知道,斛律光是不能杀的,要是把他杀了,谁来抵抗北周的进攻呢?但是,怀疑的种子从此就在皇帝的心中生根发芽,一旦产生怀疑之心,君臣之间就会有隔阂,隔阂可大可小,怀疑,轻松点来说就是不相信,严重点来说就是不信任。不相信是局部,不信任则是整体。他们之间的隔阂早就被有心人看在眼里,一个屡试不爽的阴谋开始了。北周第一武将韦孝宽心里非常郁闷,他走在大街上,都能感觉到别人嘲讽的眼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他韦孝宽是北周的第一武将,但是他却打不过北齐的第一武将斛律光,不止一次打不过,两个人交手很多次,韦孝宽一次都没有赢过。韦孝宽心里很难过,难过到什么程度,我们举个例子。小明和小张是一个班级的同学,他们还是邻居。小明父母都在政府上班,小张的父母全部下岗。小明家庭条件很好,不愁吃不愁穿,各种学习用具一应俱全,而小张的生活很拮据,学费都是借的,学习参考书根本买不起。但是,小明不管学习多么认真,多么刻苦,他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二名,第一名是小张。每次看到父母殷切的眼光,小明都会感到无比的惭愧。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的小明决定要采取非正常的手段,既然学习比不过你,那就让你无法学习。韦孝宽就有这样的想法,当他得知北齐的大臣和斛律光不和时,他意识到,一个绝好的机会已经到来。他找人编了一首歌,然后派人到北齐的都城邺城去,找了一帮叫花子,不停地唱这首歌,结果在有预谋的计划下,邺城的大街小巷随时都会听到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