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隐情
和苏北乃至大漠不同的是,江南的建筑多以做工精致,雕梁画栋著称,望江楼这样的一个供人消遣的地方,自然也是要做的极美的,暂且不论这样的一个小楼是否可以和姑苏乃至京城一带的名楼相提并论,就只是看上去,便叫人挑不出一丁儿点瑕疵来。
一件事情,一个东西,想要将它做好,做美,做成,是十分容易的,只要请来手艺精湛的工匠,或是成竹在胸的谋士,费时费力的去雕琢,去计划,自热是可以收获一个满意的答复,而想要让你的成果不被人不满和挑刺,这一点,却是十分难的。
望江楼依靠着运河,两岸都是来来往往经商运货的船只和郁郁葱葱的植被,在这样的环境下,小楼自然不能做得十分的耀眼而华丽,那样太过突兀,而奢华至极的东西,通常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望江楼的外面用的是树漆,这种油漆又被称为“老漆”,你且不要看不起这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油漆,你要知道,使用这种油漆的地方,那只有皇帝的养心殿才配得上。
老漆的使用十分的讲究,不是深入了解木艺这一行的人,轻易也是接触不到的,可以说,能够使用老漆的木匠,大多都年过半百,仅仅只从这一点,也许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工艺的复杂性,而且还是在这个工艺无人问津,已过赚钱之时的时候。
再油漆之前,你得挑选好黄道吉日,这到不是迷信,更不是像诸如白莲教之类的邪教组织村民祭天,而且要挑选空气湿度和太阳的温度适中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可不是“黄道吉日”吗?
老漆的味道很怪,倒不是它多么的难闻,而是你根本闻不到它是什么味道,当你刚刚想去闻一下老漆的味道的时候,它本身的那种介于辛辣和芥末之间难以言表一二的味道会让你忘记去细细分辨它本身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老漆有毒,它不能和皮肤直接接触,轻者双眼肿大有如馒头,全身浮肿有如溺死,重者触之,上吐下泻,食欲不振,严重会导致死亡,所以这也许是一些人放弃学习它的原因。
在油漆的时候,所有的木头必须浮在水面一两寸之上,油漆时的水流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能过慢,负责蒸腾的水汽会导致油漆失效,在油漆的表面产生许多的气泡,影响美感。这就要去油漆者有极深的使用经验,因为不单单是油漆的时间要把握好,这老漆本身就十分的贵重,甚至说一两寸金也不为过。
整座望江楼采用的都是原木,这样的琥珀色的油漆漆在木纹之上,在江边显得并不突兀,而木纹之上的一些柔和而简单的出水芙蓉花纹,也极易让人心生好感。佛家推崇的莲之一说,大抵也是有些许因素的。
在楼前的两根柱子,是用来放牌匾和一些重要的东西的,有的人称之为牌坊,也有人也称之为店面,当然,能够拥有这样的两根柱子,便是能够拿出手去炫耀一番的了。据说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东家张家和西边的李家不和,而张家的李家都不曾达到可以设立这样的牌坊的地位,某一天,李家惊讶的发现张家开始大兴土木,在门前新建牌坊,而张家老爷就开始时不时的以此为借口在李家老爷面前炫耀,哪怕是如逛街这样的琐事,张家老爷也是一定要走李家门前走一遭的,美其名曰,给李家沾点福气。
故事如果到这里就解释了,那么便也不需要继续说下去了,后来的事情,却闹开了,也越发的不可收拾了。
李家老爷一纸诉状将张家老爷告上了衙门,名目是不足资格设立牌坊,藐视王法。这个罪名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县太爷正愁没有政绩无法升官,好嘛,这样一出戏捅到了县太爷的面前,那便是白花花的银子和乌溜溜的乌纱帽啊!再然后,抄家,充军,上报朝廷。这些事情一圈兜下来,张家抄家抄出来的银子都被县太爷塞进了上司的腰包里,而县太爷从此,也是平步青云,仕途一片坦途。
后面故事当然没有结束,却和这件事情无关,便也不详述了。由此可见一斑,这牌坊可不是一般的人家可以拥有的,那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说起这望江楼可以拥有牌坊,那便是一个笑话,据说县太爷垂帘于望江楼花魁的美色,主动送给望江楼的,而望江楼的老鸨欣然接受了,这县太爷到现在却连花魁的手都没有摸到。
这对柱子,取材用的是金丝楠木,金丝楠木当然不是有金丝镶嵌其中,而是指其木质奇特,花纹看上去像极了金色的丝线,这才得名,又因其木质坚硬,不腐烂不变形,被皇家列为了皇室专用的棺椁用材。而这皇室才可以使用的木料,此时却只能顶着一个污秽的招牌,屹立于此。
不过今天的故事,却要往前说上一说了……
正直盛夏,知了“知了,知了……”的叫个没完,让人听起来感觉心情烦躁,似乎有一只怎么也赶不走的蚊子在自己的耳边不停的鸣叫。
在这样的一个让人心烦意乱,汗流浃背的日子里,大多数的人都是不会想出去晒太阳的。
这是一颗大松树,松树枝繁叶茂,伸展的树枝在阳光下投下大片大片的阴凉地儿,而就在这颗大松树下面,一家简易的茶馆此时正生意兴隆,你听,正不断有小二的吆喝声和客人的催促声传来,仅仅只是听着这些声音,你似乎就可以想像得到店主那张满是麻子脸上一定乐开了花。那对本身就不是很大的眼睛,恐怕要被笑起来万分狰狞的褶皱给闭合了吧,兴许……
茶馆依着官道而建,一来官道宽阔平坦,来往的商人和旅客可以省去很多爬山涉水的幸苦,二来官道长期途径朝廷的人,这一来二去,匪徒自然是不多见的了,这人多,安全,这样可以安心开店的地方,可是真真不多见的了。
然而这一次,似乎有一些不寻常。
茶馆十分的简陋,仅仅只是四根大树桩子支撑起一块大大的破布,然后在西边的一角用泥巴和铁锅砌了一个烧水的炉灶,这样的一个茶馆就建好了。茶馆里面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店主,一个是小二。
这个小二身材矮小瘦弱,看起来弱不禁风,两只灵动的小眼睛散发着漆黑的光泽,你乍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两颗漆黑夺目的珍珠一般,小二长得很普通,普通的眼睛,普通的眉毛,普通的鼻子,耳朵,普通的脸型,就连那张脸上的褐色麻子都普普通通,毫无一丁点儿的特殊之处。不过好在这个小二端茶递水的速度快,双手又稳,明明急匆匆的绕过桌子椅子将茶盏放在你的桌上,却不见茶水有一丝的波动,就好像那杯茶放在你的面前很久了似得。
这个店主身材臃肿,两颊突出,满脸的麻子,如果说刚才小二脸上的麻子是常年风吹日晒不可避免,那么也许店主脸上的麻子,是上火未退的后遗症吧。
说来有一些奇怪,这个店主的长相,让人难以形容,就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却不能给他一个丑陋的评定,倒不是他长得多美,又抑或是丑陋到多么的难以入目一观,就一句话来说,太普通了,普通?刚刚的小二也挺普通,这样一个词有很多种的形容,又该怎么知道这两个“普通”的人,究竟长得怎么样呢?
说一句话也不怕你笑话,小二长了一副看起来就是小二的小二脸,而店主长了一副看起来就是店主的暴发户守财奴的脸,普通的就好像你路过大街上,和你擦肩而过的买菜大妈的脸一般,你见过,却无法细细回味其的长相,因为太过普通,过眼既忘。就好像将一枚绣花针丢入棉花海之中,你知道绣花针的长相,却找不到它。
好了,不要再纠结于长相,故事却还是要说的。
路途漫漫,你会怎么走?大多数的商人都会组织起一个车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的小商人,会想尽办法的组织起一群人,大家一起出钱,租用一个车队来结伴同行,进京赶考的举子和短程旅行的人,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脚,慢慢行走了。
靠着茶馆旁边官道处的一个桌子上,此时正坐着一个人,他是一个男人,他身上的浅灰色长袍和黑色长靴也很普通,此时,他正看着官道的一头,神情专注而陶醉,仿佛面前这条道路是自己的妻子那婀娜多姿的身段,又仿佛是一朵美丽动人的花儿,正在散发者令人迷醉的芳香,这香味在他的身边,他的鼻尖缠绵环绕,将他的魂儿都勾了去。
然而事实上,这条路没有什么特别的,没有人在行走,两边也只是刚刚发芽的枯树,毫无美丽动人之处。
那么,他在看什么?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