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唐史全文阅读 > 第13章 秦王的妙计

第13章 秦王的妙计


  辅公祏弃城出走,本打算向南投奔越州,偏偏唐将李世绩不肯放过,连夜追赶。辅公祏逃到武康时被野人袭击,部将西门君仪战死,辅公祏被活捉送到丹阳,立即被斩首,首级传到长安。辅公祏从造反起,仅仅六个月就被歼灭。江南从此太平。高祖听了捷报大喜道:“李靖是剿灭萧铣、辅公祏的大功臣啊!古时的卫青、霍去病,也不过如此吧。”于是封李孝恭为东南道行台右仆射,封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

  唐高祖武德七年,中国已经基本统一,只有梁师都还占据着北方。高祖暂时休兵,整顿朝政,开始修正官阶,制定学制,修改刑法。

  官阶分作数级,把太尉、司徒、司空称为三公;其次是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称为六省;再次是御史台;往下是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共九等;再往下是将作监、国子学、天策上将等官职。东宫设置了三师、三少、詹事等职位,王公设置府佐、国官,公主设置职司。以上这些都是京官,各州县城镇的官员称为外执事官。文官自从一品起,至从九品,分二十八阶;武官自从一品起,至从九品,分三十一阶。大致是参照隋制,稍有增减。

  学制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种,全都隶属国子监,只有崇文馆、弘文馆等作为皇室宗亲及功臣子弟的学校,不归国子监管辖。此外如各州县乡,一律设置学校,限若干年毕业,依次升级,与科举法并行。学校以学经为主要科目,科举以策论为主要科目,各有级别,不相混杂。

  刑法多按照隋朝的旧制,规定了谋反、大不敬、不孝、谋大逆等十恶不赦之罪。五刑、八议都按隋朝旧律。另外又订了十二律,与隋朝旧制略有不同。

  同时又重新修订租、庸、调法,规定百姓十六岁以上为丁,每丁给土地一顷。每年交粟米二石,叫做租。男丁根据种植的品类,缴纳一定数量的绫、绢、丝、绵、布、麻等实物,叫做庸。每年应服公役二十天,如果不愿服役,酌情出实物相抵,叫做调。如果有战事征兵,满十五天就把调免去,三十天则租、调全免,遭小灾免租,遇中灾免调,遇大灾租、庸、调全免。官员吃国家俸禄,不得与民争利。

  正在整理纲纪的时候,忽然从庆州传来军报,说都督杨文干造反。杨文干曾做过东宫宿卫,和李建成关系最好。李建成同李世民有矛盾,经常和杨文干密谋,企图加害李世民,李元吉也曾经参与过。一天,李世民跟着李渊来到李元吉的王府,李元吉安排护军宇文宝等人埋伏在室内,然后暗中派人通知李建成,准备暗杀李世民。李建成怕吓着李渊,没有同意。李建成私下里招募了两千多精兵作为东宫卫士,又调来幽州骑兵三百名守卫东宫,然后推荐杨文干当庆州总管,暗地里让他招募壮士送到长安,准备对付李世民。

  一次,李渊到仁智宫小住,派李建成留守,李世民、李元吉随行。李建成对李元吉道:“秦王这次出行,有机会与后妃接触,必定会以重金相贿。后妃们得了好处,总会替秦王说话,形势对我不利呀。”李元吉笑道:“大哥前几天要是听我的话,李世民早就除掉了。”李建成道:“今天父皇出行,可以干掉李世民。”于是暗中命令郎将朱焕和校尉桥公山联络杨文干,让杨文干立即起兵,里应外合,暗杀李世民。朱焕等人害怕事情泄密被连累,就向高祖告了密。高祖大怒,立刻派农卿宇文颖快马召回杨文干。李元吉听到消息吓坏了,忙嘱咐宇文颖告诉杨文干真相,让他不要回京。杨文干听了宇文颖的话一咬牙:“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造反算了!”于是起兵造反。李渊又亲笔写诏书催召李建成回京,然后痛责一番,将他监禁起来。

  杨文干在宁州造反的战报像雪片一般传来,高祖连忙找李世民来问计。李世民答道:“杨文干有什么可怕的?如果地方官员不能剿灭他,只要派一员大将去征讨,就能立刻扫平。”高祖道:“事情关系到建成,让别人去恐怕影响不好,不如由你亲自出马,等你扫平贼寇回来,我一定立你为太子,贬建成为蜀王。蜀兵势力最弱,即使再有变故,你也容易对付。”

  李世民奉命出征。李元吉赶紧行贿嫔妃,托她们给李建成求情。高祖又被这伙人迷惑,放了李建成,仍然让他把守京师,只是责备他兄弟不睦,以后应当痛改前非。又找几个替罪羊,说他们撺掇是非,发配雟州。

  李世民带兵西征,刚到宁州附近,杨文干的人马就都吓破了胆,有人刺杀杨文干,投降李世民。宇文颖也被捉住,押回长安,审问之后斩首。李世民班师回京后,高祖并不提重立太子的事。李世民知道其中又有变故,不过付诸一笑罢了。

  武德四年至七年,突厥屡次侵犯关中,双方互有胜败。大唐并州总管府长史窦静请求在太原屯田,边耕边战,秦王李世民赞同这个办法,请求出征。但突厥总是出没不定,防不胜防,有人就劝高祖迁都。高祖竟然认为这是个好主意,派宇文士及到襄阳一带选择都城,准备南迁,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极力怂恿。只有李世民进谏道:“突厥侵扰边境由来已久,陛下如今有中原沃野千里,精兵百万,所向无敌,怎么能因为突厥骚扰就要迁都逃避呢?这种做法不但会让天下人耻笑,而且会贻笑千古啊。儿臣愿带几万人马前去,定能扫平突厥,万一不能,再迁都也不迟。”高祖点头称是:“此言深合朕意。”当即召回宇文士及,取消了迁都的打算。不料李建成又勾结妃嫔一齐诬陷李世民:“突厥侵犯边境,得到钱财就退。秦王表面上说是扫北,实际上是想掌握兵权,图谋篡夺天下呀,陛下难道没有察觉?”几句话又把李渊的心给说毛了。

  几天之后,李建成、李元吉趁着打猎的机会在李世民的马上做手脚,想害死李世民。大概是李世民命不该绝,从马上掉下来三次竟然安然无恙。

  这一天,边境传来急报,说突厥大举进犯,前锋已经到达幽州。李渊忙召李世民商量,李世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儿臣愿出兵迎敌。”高祖高兴地说:“好极了,元吉也可以随你一起去,能战就战,能和就和。”李世民、李元吉领命,当即点齐人马出兵。

  快到幽州时,有探马来报,说突厥连营上百里,气焰嚣张。李元吉听完就有些怕了。李世民命令探马再探,回报说是突厥的颉利、突利两个可汗率领全国的大军来犯,兵马确实有好几十万。李世民从容道:“两个贼首一起来,我自有办法破他,不必担心。”于是带着大军来到幽州扎营。

  第二天,颉利率领一万精兵来挑战。李世民对李元吉道:“突厥来挑战,我们绝不能示弱。小弟能和我一同出击吗?”李元吉哆嗦着道:“突、突厥这么强盛,不、不要轻易出战吧?如果失利,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李世民答道:“颉利、突利二人名为叔侄,其实互相猜疑。突利是始毕可汗的儿子,始毕传位给弟弟处罗,处罗又传给弟弟颉利,突利失了王位心中自然不平。颉利担心突利不满,就让他镇守东方,也封他为可汗。如今他们虽然合兵来犯,却貌合神离,我正好可以从中做文章。别人怕他,我可不怕,你如果不敢去我就自己去了。”

  李世民只带了一百骑兵来到颉利阵前,大声喊道:“我们唐朝和你们可汗和亲,为什么你们现在背信弃义来侵犯我国?我就是秦王李世民,如果可汗能战,快出来跟我大战,虽然我手下只有一百骑兵,也足可以抵拦你们一万人马。”颉利听了,怀疑李世民是诱敌之计,笑而不答。

  李世民见突利自己率领一队人马和颉利隔一条河相望,便又派人去向突利喊话道:“你们与我国有约在前,互结同盟,现在却带兵来攻我,这是为什么?”突利哑口无言。李世民又故意催马来到河边要过河,颉利派人来阻止李世民道:“秦王不必过河,我来没有别的意思,不过是要与贵国更改盟约罢了。”李世民于是勒马道:“可汗想更改盟约,只要派个使臣就足够了,何必大动兵戈呢?如果想战就进兵吧,要是想求和那就请赶快退兵。”

  颉利带兵往后退了一段。这时忽然下起滂沱大雨,于是双方各自收兵回营。李世民对众将道:“突厥的长处只在弓箭,如今连降大雨,箭胶都坏了,弓箭已经不能用,他们就好像飞鸟断了翅膀。而我们的长处在于刀枪锋利,现在出击正是以长击短,定能大获全胜。”于是冒雨进兵攻打颉利,同时派人送信给突利,说明利害,突利欣然答应不战。颉利见李世民突然来攻,急忙召突利商量,打算出战,突利道:“天降大雨对我军不利,一旦兵败必将大祸临头。况且秦王的军队向来号称劲旅,打起仗来我们不一定能取胜,不如与他讲和为好。”颉利没有办法,只好派突利和部帅阿史那思摩去见李世民,请求和亲。李世民坦诚相待,突利非常高兴,愿意同李世民结为兄弟,双方定好盟约,接着就退兵了。

  李世民班师回朝,突厥又派阿史那思摩拜见高祖,高祖封他为和顺王,并派左仆射裴寂同阿史那思摩到突厥还礼,承诺两国互通贸易。裴寂也修好而归。

  不料突厥不讲信用,讲和没多久又来侵袭边境。高祖很生气,于是两国再度交恶。高祖命秦王李世民出兵蒲州,调李靖为安州大都督,出兵潞州,又派任瓖为行军总管,出兵太行。李靖刚到潞州,就看见张瑾一个人逃了回来,报称全军覆没,连长史温彦博都被敌人捉去了。李靖写信给秦王李世民和总管任瓖,约他们三路出击,合力夹攻。李世民正要出发,忽然颉利又派使者来请和,愿将温彦博放回来,仍旧合好。李世民义正词严地斥责了来使,叫他们立即放回温彦博才同意撤兵。来使唯唯诺诺地回去了。原来,温彦博被捉后,突厥又进兵攻打灵州,灵州都督王道宗兜头痛击突厥,杀敌好几千人,颉利大败,听说秦王李世民等人要会师进攻,更加害怕,于是派使者来求和。颉利听了李世民的条件,慌忙放还温彦博,双方再次停战撤兵。李世民回朝交旨,从此威名远扬。当然,也遭来更多的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