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太原历史文化全文阅读 > 第25章 五代十国:北方名都(4)

第25章 五代十国:北方名都(4)


  作为北汉重要碑刻,该碑历来受到金石学家及学者的注视,清王昶《金石萃编》、朱彝尊《曝书亭集》、孙星衍、邢澍《寰宇访碑录》、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刘大鹏《晋祠志》、《山西通志·金石记》等书均有记述和著录[54]。

  (五)北汉太惠妃墓

  2009年12月26日,太原市晋源区青阳河村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古墓位于村子的半山腰处,古墓坐北朝南,墓葬底部距离地面约5米,需仰视才见。古墓全部由青石砌成,青石上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甬道口现存一扇墓门,甬道两侧绘有古代男性画像,均为古代官员形象,头戴黑色官帽,人物表情慈善,体态丰满,衣袖肥大,下垂感强。

  古墓内部呈圆形,直径近4米,高约4米,顶部为穹隆顶,并固定有一座石制莲花形墓盖,墓盖下方垂有一个铁环,墓盖东侧能看见一个盗洞。据发掘现场的专家介绍:“一般来说,这个铁环应该挂有镜子或幔帐等物,但这座墓年代久远,又被人盗过,现在已经不能断定所挂物件。”

  考古专家在墓内发现了两个破损塔形罐和一块墓志。两个塔形罐分别位于甬道口左侧和墓室西北角,罐长约0.5米,鼓腹长颈,瓷色灰白,瓷质光滑,但两罐罐口均有破损。墓志位于墓室东南角,墓志分志盖和墓志两部分。墓志盖上有6个阴文刻字“故太惠妃墓志”,字旁刻有八卦图案。在近3个小时的清理后,考古专家在墓志上发现16枚铜钱,墓志表面也刻有阴文篆书,篆书基本破解。该墓建于天会十年(971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北汉晚期,当时太惠妃去世,北汉皇帝刘继元为了纪念她,曾经辍朝3天。

  墓室穹隆顶四周,绘有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等神兽图案,分别代表东、南、西、北4个方向,壁画恢弘大气,线条复杂,画技精湛,想象力丰富。位于墓室东方的青龙,龙头上扬,张嘴吐舌,好似怒吼,四肢强健,脚踏祥云;南面的朱雀,像一只站立的猫头鹰,头戴花冠,目视前方,尖嘴紧闭,双翅展开,双爪站立处,云彩绚丽;西面的白虎身材修长,四爪粗壮,它头低尾高,好像准备扑向猎物;位于北方的玄武由巨龟和大蛇构成,巨龟四蹄蹬着红色云彩,回望着缠在它身上的大蛇。大蛇在龟背上缠了3圈,张着大嘴,吐出蛇信,令人不寒而栗。

  墓盖旁隐约可见一条蜿蜒的白带,专家推测为天上的银河图案。墓盖的西南方,绘有一个白色图案,可能为月亮。壁画线条飘逸,色泽鲜亮。专家推测,古人很可能是用矿物颜料进行创作,下一步将对壁画所用颜料进行化验。

  古墓内壁画保存好、画法精,古墓规格高,在考古发现中相当罕见。专家评价,它的发现对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艺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建议对该古墓进行原址保护[55]。

  注释:

  [1] 宁可:《唐末五代的山西》,《宁可史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8页

  [2] 《旧五代史》卷19《梁书·氏叔琮传》载梁晋于临汾争战,氏叔琮“乃于军中选壮士二人,深目虬须,貌如沙陀者”,以混入沙陀军中伺机抓取俘虏。

  [3] 《新唐书·沙陀传》

  [4] 《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注引《五代史补》

  [5] 《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上》

  [6] 《资治通鉴》卷253

  [7] 《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

  [8] 《资治通鉴》卷255

  [9] 《旧唐书·僖宗纪》

  [10] 郑学檬:《五代十国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11]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62—763页;谭其骧:《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应山西史学会之邀在山西大学所作报告的记录》,《长水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20—322页

  [12] 《资治通鉴》卷256

  [13] 《资治通鉴》卷258

  [14] 郑学檬:《五代十国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15]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16] 《资治通鉴》卷261

  [17] 《资治通鉴》卷262

  [18] 《资治通鉴》卷263

  [19] [清]康基田编著,郭春梅等点校:《晋乘蒐略》卷19,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5—1376页

  [20] 《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注引《五代史阙文》

  [21]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

  [22] 《旧五代史·庄宗纪八》注引《五代史补》

  [23] 《旧五代史·唐书·安金全传》

  [24] 《旧五代史·唐书·张承业传》

  [25] 宁可:《唐末五代的山西》,《宁可史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9—621页

  [26] 《旧五代史·庄宗纪八》史臣语

  [27]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8] 《新五代史·明宗纪》史臣论

  [29] 傅乐成:《隋唐五代史》,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179页

  [30] 《资治通鉴》卷279

  [31] 《资治通鉴》卷280

  [32]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73—774页

  [33] 傅乐成:《隋唐五代史》,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页

  [34]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73—774页

  [35]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一》

  [36]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37] 郑学檬:《五代十国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0页

  [38] 傅乐成:《隋唐五代史》,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182页

  [39] [清]康基田编著,郭春梅等点校:《晋乘蒐略》卷19,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9页

  [40] 郑学檬:《五代十国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页

  [41] 傅乐成:《隋唐五代史》,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185页

  [42] 《资治通鉴》卷288

  [43] 郭威少贱,黥其颈上为飞雀,世谓之“郭雀儿”。

  [44] 王振芳:《论太原在五代的战略地位》,《山西通史》卷3《隋唐五代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22—523页

  [45] 傅乐成:《隋唐五代史》,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186页

  [46] 《资治通鉴》卷292

  [47]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40

  [48] 《隋书·地理志中》

  [49] 宁可:《唐末五代的山西》,《宁可史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23—624页

  [50] 《旧五代史·李存孝传》

  [51] [清]康基田编著,郭春梅等点校:《晋乘蒐略》卷19,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6页

  [52] 《新五代史·东汉世家》

  [53] 《宋史》卷482

  [54] 张丽:《北汉千佛楼碑》,《文物世界》,2012年第2期

  [55]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月2日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