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馨儿在一旁叫道,黎曼宁朝馨儿望去,馨儿便说:“采俞小姐回来了……”,黎曼宁明白了,然后松开了连赋渊的手臂,说道:“夫君啊,我去去就来。”
说完之后,黎曼宁朝馨儿走去,连赋渊看了一眼,然后转过脸去,独自站在那里,凝望着天上的那轮明月。
采俞回来后,在那里等待黎曼宁,黎曼宁与馨儿一同来到后,采俞便止不住走了过去,丫鬟兰儿也站在一旁。
“采俞,你们如何了?”,黎曼宁上前握住采俞的手,望着采俞问道,采俞低头笑着,抬头看了一眼黎曼宁,害羞地笑着。
“你们……”,黎曼宁见采俞这副娇羞的模样,便明白了一二,心中也是一阵欢喜,朝采俞问道:“采俞,可对我那个弟弟……”
采俞头更低了,脸上泛着笑意,过了一会儿,方才点了点头,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黎曼宁高兴极了,立刻拉着采俞去了前边,准备坐下好好聊聊。
采俞将刚才的事情都与黎曼宁说了,黎曼宁不由笑了起来,说道:“我那个弟弟啊,真是一点也不会讨女孩子欢心,真是木讷……”
“那,采俞是中意了?”,黎曼宁问道,采俞先是矜持,然后便轻轻点了点头,见采俞这个反应,黎曼宁顿时放下心来,十分欢喜。
黎曼宁伸手握住采俞的手,说道:“既然如此,采俞你中意我家那个弟弟,我就一定将你们配成一对……”
“放心吧,我那个弟弟也一定是中意你的……”,黎曼宁笑着说道,“那……”,采俞看着黎曼宁说道:“那就都拜托曼宁了……”
此时天色已不早了,是时候该回去了,采俞对黎曼宁说道:“曼宁,时候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
“嗯,好……”,黎曼宁点了点头,兰儿便与采俞一同准备离开,黎曼宁与馨儿相送,家中的宾客也相继回府。
临走时,黎曼宁伸手握了握采俞的手,小声说:“你就放心吧……”,采俞笑了笑,望了一眼那边站着的连赋渊,说道:“若我也能同曼宁一样,和那样一个人相依相伴就好了……”
黎曼宁偏头看了一眼连赋渊,回头笑着看着采俞说道:“会的,你也会同我一样的……”,说完后,两姐妹便告别了。
宾客都走了之后,黎曼宁和连赋渊一同回屋去,黎曼宁伸手挽住连赋渊的手臂,高兴地说:“夫君啊,采俞她,对我那个弟弟有好感……”
“我觉得,他们一定能在一起的……”,黎曼宁迫不及待地与连赋渊说这个好消息,连赋渊听了心里微微一震,没有说话。
莞尔,连赋渊才开口说道:“如此,甚好……”,然后,脸上那不自然的笑容便消失了,回到屋中,连赋渊说先去书房待一会儿。
去了书房后,连赋渊转身将房门关上,来到书桌前坐下,独坐片刻,却是什么也没有想,也没有动,只是眉头轻轻皱起。
连赋渊叹了口气,然后伸手翻了翻桌上的簿子,全都是关于茶号的记录,心中不知为何总有些心烦意乱。
连赋渊又起身去了书架前,随手拿出一本书,翻了一翻,看不进去,又挑了一本出来,强迫自己去看,却还是看不进去。
“罢了……”,连赋渊有些疲倦地坐在了榻上,抬手扶住额头,慢慢闭上眼睛,连赋渊觉得自己需要静一静。
时候也不早了,小月与阿虎一同去了黎安的院子,见公子回来了,小月的脸上便不由露出了笑。
阿虎去给黎安打水洗漱,小月站在一旁,心里偷偷想着刚才公子与那位小姐如何相处,一边悄悄打量着黎安。
黎安看了一眼小月,不由问道:“小月,你刚才去哪儿了?突然说有什么急事,可是去了见不到身影了……”
“你刚才做什么去了?”,黎安看着小月说道,小月没想到公子会问这个问题,支支吾吾地想不出理由,便干脆装困道:“啊,公子,今晚我忙来忙去的真是好累啊……”
“不行了,公子,小月实在是太困了,又累得腰酸背痛,我就先回去了,公子洗漱后就赶紧歇息吧,天都这么晚了……”
小月说完后,假装打了几个哈欠,然后便半眯着眼,假装看不见黎安的表情,转身便像只猫一样溜了出去。
“这个小月……怎么神神秘秘的……”,黎安低声说道,见小月跑走了,无奈地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阿虎打来了热水。
“公子,洗漱吧。”,阿虎朝黎安说道,黎安看了看阿虎问道:“阿虎,刚才你遇见小月了吗?她说有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阿虎吓了一跳,脸顿时红了红,赶紧说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公子……我先出去了,公子您洗漱吧……”
“阿虎,阿虎……”,黎安朝着阿虎喊道,但是这个平时比谁都憨厚的阿虎,此时却像是小月一样古灵精怪,跑得特别快。
黎安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低声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两人在一起久了,果真会被改变……”
不再想这事了,也不再感叹阿虎发生了改变,黎安起身去洗漱,忽而想到了刚才与那位小姐的不期而遇……
“今夜可真是失礼了,希望那位小姐没有见怪……”,黎安想到刚才自己的唐突出现,可能会把那位小姐给吓到。
黎安摇了摇头,洗漱之后,便上床歇下了,床上冷冰冰的,刚躺进去,就觉得冷极了。
“怎么这么冷……”,黎安蜷缩着身体,包裹在被窝里,一时想到,若是有人暖过被窝就好了……
“真是胡思乱想了,失礼失礼……”,黎安的脸红了红,迅速将头埋进了被子里,心里莫名突突跳了跳。
难道自己真是的思春了吗……可是现在明明是冬日里啊,黎安叹了口气,将手臂环绕着冰冷的身子,闭上了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