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孙子兵法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59章 火攻篇(1)

第59章 火攻篇(1)


  本篇主要介绍了火攻的种类,共有“火人”、“活积”、“火辎”、“火库”、“火队”五种。指出了火攻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孙子还在本篇提出了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全篇围绕火攻进行讲解作战方法,提出借助火的力量,可以明显的增加自己的力量,从而轻易的夺取胜利。

  原典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①,二曰火积②,三曰火辎③,四曰火库④,五曰火队⑤。行火必有因⑥,烟火必素具⑦。发火有时,起火有日⑧。时者,天之燥也⑨;日者,月在箕、壁、翼、轸⑩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11。火发于内○12,则早应之于外○13;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14;极其火力○15,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16。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17,以时发之○18。火发上风,无攻下风○19。昼风久,夜风止○20。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21{11}。故以火佐攻者明○22,以水佐攻者强○23。水可以绝,不可以夺○24。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25,命曰“费留○26”。故曰:明主虑之○27,良将修之○28,非利不动,非得不用○29,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30,将不可以愠○31而致战○32;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33。怒可以复喜○34,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译文

  孙子说:一般火攻有五种:火烧敌军的人马,二是火烧敌军储备的粮草,三是火烧敌军辎重,四是火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的通道与运输设施。实施火攻一定要有条件,火攻的器材必须事先准备就绪。发动火攻要选择恰当的时候,点火要选择恰当的日子。火攻的天时,是指气候干燥;火攻的时间,是月亮经行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时候。这四个星宿,是起风的日子。

  凡是用火攻敌,一定要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敌情变化而运用兵法。从敌营内部放火,就应该及早派兵从外部接应。敌营已经起火,但敌军仍然保持镇静时,就应该耐心等待,而不可进攻;让火烧到最旺,可以进攻就发起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进攻。也可以从敌营外部放火,这样就不必等待有人从内部策应,只要时机适合就可以放火攻击。火攻应从上风处发起,不能从下风头进攻敌人。白天风刮得很久,到夜晚风就会停止。凡是领兵打仗都必须懂得五种火攻形式的变化,并根据天时气候变化的规律,等待火攻的时机。用火攻辅助军队进攻,效果十分明显;用水攻辅助军队进攻,会大大增强攻势。水攻可以隔断敌军,但不能毁灭敌军。

  如果打了胜仗,却不巩固胜利成果,是很危险的,这就是让军费像流水一样白白损失而一去不复。所以说,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考虑这一问题,贤良的将帅要认真处理这一问题。没有好处就不采取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用兵,没到危急关头就不开战。

  国君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发兵,将帅不能因为一时的怨恨而交战。符合国家的利益就可以用兵,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就按兵不动。因为愤怒之后还可以重新欢喜,怨恨之后也可以再有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便不可能复存,人死了就不会再生。所以,明智的国君慎重对待战争,优秀的将帅警惕对待战争,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根本途径。

  名家注解

  曹操曰:以火攻人,当择时日也。

  王皙曰:助兵取胜,戒虚发也。

  张预曰:以火攻敌,当使奸细潜行,地里之远近,途径之险易,先熟知之,乃可往。故次《九地》。

  解读

  火攻是一种重要的作战方法,孙子就火攻之术专辟一篇,较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实施火攻的有关问题,如火攻的种类、作用、条件、方法,以及火攻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一方面是因当时战争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孙子对火攻的重视。在冷兵器时代,武器尚不具备远距离和大面积杀伤对手的情况下,火攻作为一种特殊有效的进攻手段,作用十分明显。

  火攻在古代战争中被广泛使用,就是借助自然力量来辅助进攻,以火为手段攻敌制胜,是火器出现前的重要攻击方法。到了兵器已经高科技化的今天,火攻仍然有着相当有效的价值。现代兵器中的火焰喷射器、汽油弹、燃烧弹一类,说到底仍然是火攻的一种。1991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中,向伊拉克突然发起大规模空袭,14小时内,作战飞机和制导武器,连续三次大规模轰炸,共投射了1.8万吨炸弹。此后,多国部队又以每天2000架次飞机的出动率,对伊方的战略目标进行多层次的连续狂轰滥炸。一时间,伊拉克军事设施、通讯联系被炸得稀巴烂,建筑物被毁,油井起火,伊拉克葬身于一片火海之中,来不及作出反应便陷入了瘫痪。多国部队得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利用了火的威力,这也是一种火攻,只是放火的方式手段不同于孙子的兵法。

  火攻分为五种,即“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坠”。这里的火,是火烧的意思。因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的有生力量,所以孙子将“火人”列于首位,意在强调消灭敌人的兵马是取胜的首要条件。此外,与他在《作战篇》、《形篇》中的论述一致的是孙子还比较全面地列举了用火攻击敌军物资供应的几个方面,十分看重物质基础与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火攻难以直接杀伤敌军官兵,但可以烧毁敌军物资、断其供应造成其后勤供应瘫痪,使作战部队人无粮食,马无草料,这样就必败无疑了。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孙子认为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气象条件。是做好火攻的准备,包括发火用的器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天气干燥的气候,便于发火成势,是火攻的好时机。有风的日子,火可以借风力,越烧越旺。这些都是对他提出的“道、天、地、将、法”“五事”中天时的具体运用,也是将技术手段与战术手段结合运用的典范。

  孙子指出纵火攻敌只是进攻的一种辅助形式,强调与兵力密切配合才能最后取胜。“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虽然火攻、水攻都有较强的威力,但若不适时投入兵力实施进攻,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成功。因此他强调指出,“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并具体介绍了在内放火、在外接应;火起而敌静,则应静观其变,相机决定是攻是止;时机适合,便不需内应,可从外放火;火放在上风头,而我军不要在下风头进攻;如果白天风久,夜晚则风停。这些应变的原则方法,事告诫强调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用兵者不仅要了解火攻的变化,而且“以数守之”。是否开战的原则是“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一切都表明了孙子的态度务实而清醒冷静的。

  孙子还在本篇完整地论述了“慎战论”的主要观点。据说,悍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皇威廉二世,战败被废黜流放期间,读到了德文版的《孙子兵法》,当读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一段时,不禁喟然长叹:“倘若早20年读到这本书,就决不至于遭此亡国之痛了。”

  孙子首先强调“非利不动,非得不用”,从国家利益出发,决定是否用兵。不要做没利的事,无用的工,战争更是如此,“非危不战”,不到国家利益受到威逼、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可轻意言兵动武。因此,“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任何人,哪怕是国君与将帅,都不能因自己一时的情感冲动而贸然兴兵打仗。战争毕竟是关乎国家兴亡、以人的生命做赌注的危事,感情用事而导致国破人亡,是得不偿失,而且无法挽回的蠢事。

  其次,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也是争夺利益的最强硬、最直接的有效方法。一旦战争爆发,就应设法巩固胜利的成果。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夺不可避免。因此,只要“合于利”,总会有人在挑起战争,“伐谋”、“伐交”不能达到目的时,“伐兵”、“攻城”就在所难免。但是,战争只是手段,而绝非目的,目的是得利。因此,在战争获得了胜利,有所夺取占领之后,就应该认真谨慎地巩固战果,并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使之成为真正有益于国家的利。明智的国君,优秀的将帅,对此必须仔细思考,认真对待。千万不要只知攻取而“不修其功”,否则劳民伤财,动而无利,用而不得,是十分危险的。

  “安国全军”是孙子最后提出了用兵的最高标准。有的论者将“安国全军”视为孙子军事谋略的首要组成部分,称赞其为“对待战争、控制战争、驾驭战争的大智慧、大谋略”。维护国家安定,保全军队实力,是国君、将帅对待战争、思考决策的基本原则,因此必须非常审慎、十分警觉。类似的思想,孙子在《计篇》、《谋攻篇》、《地形篇》中,都有过论述,这里又作为一个原则明确提出,足见其对“安国全军”的重视。

  “慎战论”的思想,表现了孙子对战争非常慎重、非常认真、非常严肃的态度,是先秦进步军事思想的典型代表,十分可贵,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火攻篇》相当的缜密的反映了孙子在研究具体作战方式、作战手段,并使《孙子》十三篇的体系圆满完整。

  兵家活用

  诸葛亮“火攻”战新野

  运用火攻之术作战,固然可以助兵之力,但在使用前一定要注意火攻时的问题,例如利用风向,放火地形等等,在新野之战中,诸葛亮十分注意“发火有时,起火有日”,将火攻之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将曹军杀的片甲不留。

  刘备在新野训练士兵的时候,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曹操发兵十万,令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直抵博望坡,进攻新野。

  刘备便与诸葛亮商议退兵之计,诸葛亮说:“打退曹军没有问题,只是恐怕关羽、张飞二人不听我的号令,主公若要我指挥战斗,就得把你的宝剑、印信借给我,以便行令。”原来当时刘备刚拜诸葛亮为军师,对诸葛亮以师礼相待,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十分不服气。

  刘备一听觉得有理,便将剑、印交给诸葛亮,诸葛亮便召集众将部署战斗。他从樊城调回赵云做先锋,只准输、不准赢。然后请刘备则率领一支兵马作为后援。再令关平、刘封带五百兵士,预备引火物品,在博望坡后边两侧等候,到初更时分,曹兵一到,就放起火来。令张飞领兵去博望坡右侧的安林背后埋伏,一见到南面火起,便出山去博望城内原来囤积粮草的地方放火。令关羽领兵去博望坡左侧的豫山埋伏,也是等到南面火起,便率兵焚烧落在后面的曹军粮草。

  分派完毕,众人按照军令准备战斗,但对诸葛亮的计谋,都疑惑不解。这时关羽问道:“我们都出战迎敌,您做些什么呢?”

  诸葛亮说:“我坐守县城。”

  张飞冷笑说:“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闲坐,真是自在啊。”

  诸葛亮不再过多解释,只是说:“主公剑、印在此,违令者斩!”

  关羽、张飞只得愤愤而去,依令行事。

  众人走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主公今日就可带兵到博望山下驻扎。明天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立即回军掩杀。我在县城让孙乾、简雍准备庆功喜筵。”

  当时秋月高照,秋风大作,夏侯惇带兵来到博望坡,让一半兵力作前队,剩下一半兵力掩护着粮草随后而行。夏侯见赵云领少量士兵从远处而来,不禁放声大笑,对众人说:“徐庶在丞相面前夸诸葛亮是天人,现在看他用兵,以这样的军马为先锋,正好像赶着犬羊与虎豹争斗。我当日在丞相面前说,要活捉刘备、诸葛亮,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要兑现了。”于是,率先冲出投入战斗。赵云应战,没有几个回合,便诈败而逃。夏侯惇从后面紧追不舍。赵云走出十里,回马又与夏侯惇交战,不战几个回合又再败走。

  韩浩见状急忙前来阻止:“赵云是在诱敌深入,前面恐怕有埋伏。”夏侯惇战意正浓,根本不听,放马直追到博望坡。这时,一声炮响,刘备带小股人马冲出与夏侯惇接战。夏侯惇笑着对韩浩说:“这就是所谓的伏兵!我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罢兵。”说着催促兵将加速前进。刘备和赵云边战边退。

  曹军只顾奋力追赶,没注意到风越来越大,天色已晚,浓云密布。于禁、李典突然发现林木丛生,道路两面都是芦苇,是放火攻击的理想场所,感到事情不妙,急忙上前阻止夏侯惇。夏侯惇猛然醒悟,立即撤军。但已经来不及了只听的背后喊声震天,霎时间,一片火光闪起,两边的芦苇燃烧起来,大火将四面八方围住,火借风势,风助火力,曹军被围困在火海之中,此时,赵云又回军杀来,曹军根本无招架之力,一时间死伤不计其数。

  李典急忙退奔博望坡城,火光中被大将关羽拦住。李典奋力死战,在混战中夺路而逃。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大火烧尽,也从小路逃走。夏侯兰、韩浩想赶上来救粮草,正遇上张飞。不用几个回合,张飞一枪刺杀夏侯兰于马下。韩浩见状,顾不上反抗只有逃的份。混战一直持续到天明,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这一仗打的漂亮,刘备很高兴,但诸葛亮对刘备说:“夏侯惇虽然被我们打败,但是,曹操必定会亲自率领大军来的。”

  刘备说:“那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说:“主公放心,我自有计谋可以抵挡曹军。”

  却说曹操得知诸葛亮用火攻大败曹军,夏侯惇败回许昌,十分气恼。更忧虑刘备实力渐强,日后不好对付,果然决定迅速进击江南。这次,曹操再发大兵50万,许褚领三千兵马为先锋,令曹仁、曹洪为第一队,张辽、张郃为第二队,夏侯渊、夏侯惇为第三队,于禁、李典为第四队,自己亲领诸将为第五队,每队各领兵马十万,浩浩荡荡挥师南下。

  此时,刘备正与刘琦的使者商议如何阻止刘琮献地给曹操,忽然得到报告,曹军已经到达博望坡。刘备没想到曹军来的这么快,吃惊不小,急忙与诸葛亮商议退敌之计。诸葛亮说:“主公且放宽心。前次一把火烧了夏侯惇大半人马,这次保准让曹军再中此计。只是我们在新野住不成了,不如早到樊城去。”于是,诸葛亮一面调集诸将部署迎击曹军,一面布置从新野撤离。

  诸葛亮命令关羽带一千人去白河上游埋伏,用布袋装满泥土,堵塞河水。等第二天听见下游人喊马嘶,便取起布袋放水淹曹军,然后顺水冲杀,接应大军。令张飞带一千人到博陵渡口埋伏。此处水流最慢,曹军必定从此逃难,可以乘机掩杀。令赵云带三千人,分为四队,分别埋伏在东、西、南、北门。事先在城中人家的房上,预备大量硫磺、芒硝等引火之物,等明日黄昏风起,便命城门伏兵将火箭射入城中。待火势大作,就在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下东门放曹军逃出。曹军一出东门,赵云就率兵追击。命令糜芳、刘封二人带二千人,一半红旗,一半青旗,去新野城外三十里的鹊尾坡驻扎。见曹军到来,红旗军走在右边,青旗军走在左边,曹军必须心存疑虑,不敢追赶。一见到城中起火,就追杀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