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孙子兵法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67章 用间计(4)

第67章 用间计(4)


  美国向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格莱曼”公司,简单介绍来说就是:联邦调查局在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地区一家专门保护美国高尖端技术的公司。其存在就是为了帮助侦破重大科技案件。卡拉汉立刻联系了格莱曼公司经理贾连特进行周密的策划与布局,等待时机依法惩治林贤治,此时的“邀请“还仅仅是第一步。

  这是一次难得的参观的机会,作为对高尖端技术求之若渴的林贤治来说,一定不会放弃。如同侦探所想的一样,林贤治果然提出了要求:参见“3380"’计算机系统的实物。此时格莱曼公司的贾连特却连连摇头,这样的推脱使得林贤治更加“珍惜”这次参观,于是敲定以巨款交换一次参观的机会。

  此时的侦探已经胜券在握了,因为林贤治在参观时必然会做出一定的手段去记录下计算机系统的相关信息。从林贤治这边来说,“巨资”的耗费让他更加轻易的相信了对方,以为这些钱已经把前方的路铺好,所以心里不但存在侥幸而且还掉以轻心。“参观”IBM3380计算机系统,林贤治没有亲自前往,派去了日立公司驻旧金山办事处主任工程师成濑。成濑在参观系统时,从各个角度对计算机进行了拍照,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已用一台隐蔽的摄像机把他的所有举动录下来了。

  1982年6月,林贤治为了尽快得到IBM3081K型计算机的全部资料,再次来到美国。对于送上门的“机会”侦探和联邦调查局人员当然要“伺候”周到。这次林贤治以52.5万美元的巨额再次交换了一次参观的机会。仍然是贪婪的表情和无所畏惧的心态,但这一次迎接他们的却是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人员。林贤治以及其中的相关人员相继被捕。然而,IBM公司和“格莱曼”公司却获得了两次参观所带来的巨额费用。

  这个事件被称为是“历史上最大的工业间谍案之一”,因为涉及的交易数额巨大,而且是美国和日本的几家十分知名的计算机企业;最重要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其缜密地手段诱敌深入,最终使得犯罪嫌疑人自投罗网。

  故事看似简单,但其中不能忽略的是:首先,侦探卡拉汉潜心等待机会,终于从佩里那里得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原因是广泛接触的人脉关系以及消息来源途径的灵通;其次,不要灰心,保持敏感。在公司文件失窃之后的一年零十个月之后才得以找到突破点,卡拉汉倾注的心血可想而知。第三,懂得联系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比如说“格莱曼”公司,与贾连特沟通联络讨论出最重要的方法。第四,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如何让对方轻易相信自己,就要找对方相信过一次的人即佩里;不要轻举妄动,得抓住证据,即再次给林贤治机会“参观”计算机系统,做好准备工作,即录下犯罪的镜头,最后在恰当时机把问题公之于众。

  这个故事利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反间计”,就是让敌人自己把自己的问题暴露,自投罗网。其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要注意掌握敌人窃取利益的手段和惯有方法,再记录其进行窃取的过程,最后让公众以及法律去一目了然。“反间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很多见,大到商业竞争,小到法律纠纷,学会利用知识,才能真正的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在警示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们,不要狂妄自大,要认清时局,保持自己的正义与职责,才不会自投罗网。

  皮埃尔计挖人才

  在商业活动中,一般的用间计就是着眼于窃取对方的商业情报,而高等的用间计则是挖对方的人才。挖人才,是用间计的高招。人才的聘用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人才纷纷跳槽已属家常便饭,而企业、公司之间更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不遗余力的互相挖墙脚。挖人才不仅能为自己招募更好的人才,同时意味着能更好地窃取竞争对手的内部秘密情报,而显然这已成为当下行业内窃取经济情报的高招。

  1996年3月,在世界汽车制造业中,发生了一件令世人震惊并史无前有的间谍案,这就是美国汽车工业巨头——通用公司的环球采购部总管何塞·伊格纳齐奥·洛佩斯携带该公司大量秘密资料跳槽加盟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洛佩斯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商业能力,成功地把公司1994年底前的零件开支成本降低40亿美元,在业内被称为“成本杀手”。洛佩斯很快成为公司内外炙手可热的人物,而且随着他对通用汽车公司与欧洲业务的了解,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他的职位范围。

  在1992年夏末,在美国汽车城的一个经营管理会议上,有人提议洛佩斯可以担任大众公司制造部门的负责人,这引起了大众汽车公司总裁的重视,并把拉拢洛佩斯的任务交给了负责北美业务的董廷斯·诺伊曼。

  此后,诺伊曼几乎每天都给洛佩斯打电话、写信,邀请他会见皮埃希,但迟迟没有等到洛佩斯答复。这并没有影响到诺伊曼,他不仅不气馁,还数次拜访,尽自己一切能力去做。终于,洛佩斯心动了,并答应会见皮埃希。

  皮埃希与洛佩斯会面,并许以百万马克的报酬,极力劝说洛佩斯改换门庭。两人也似乎心存灵犀,立马一拍即合。

  回去之后,洛佩斯便开始为自己的“跳槽”做准备。先是从自己助手中选出各掌握一套技术的人才,选定之后就开始收集资料,他的身份地位为他收集资料提供了方便。很快,他就轻而易举地获得数百万页的秘密资料。洛佩斯的行径很快被通用公司发现,但是公司显然为了能够留住他而没有给他难堪,相反,在1993年2月提升他为公司副总经理。

  这时,大众汽车公司做出更大的努力。同年3月5日,董事长克劳斯·利森以担任仅次于皮埃希的第二把手——公司董事的诱人条件向洛佩斯提出签约。这一职位使得洛佩斯的年薪可达160万美元,是他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四倍,甚至比通用公司总裁史密斯还高。

  为了说服洛佩斯留下来,通用公司也不甘示弱。还特地为洛佩斯新设了一个职位——北美业务部总经理,地位仅次于总裁史密斯。这时,洛佩斯才表示愿意继续留在通用汽车公司。

  但是,得知此消息的皮埃希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立马打电话给洛佩斯,就连西班牙国王也卡洛斯也打电话给他,表示希望大众汽车公司在西班牙建厂。三天后,就在通用公司举行记者招待会时,洛佩斯已携带数百公斤的资料跳槽加盟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洛佩斯的加盟,不仅为大众汽车公司提供了人才,而且他带来的通用公司的机密资料更为大众汽车公司今后在汽车竞争行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大促进了大众汽车公司的发展步伐。

  皮埃尔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把洛佩斯从通用汽车公司挖走,一方面是由于其坚持不懈的努力与真诚,就像当时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到孔明。另一方面是其提出的条件能为洛佩斯提供更大的升值空间,使他能够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说,一个企业要想留住人才,除了要给予物质上的高待遇,还要给人才创造更大的上升空间。

  皮埃尔不遗余力地把通用汽车公司的洛佩斯挖走,从而大大加速了发展。

  一般来说,用间的策略也有高低之分。窃取商业情报只能获得一时的利益,而且有可能涉及违法。挖走人才是一种长远打算,长久利益,而且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

  处世活用

  拿破仑的死因谜团

  拿破仑,曾经不可一世,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其死因却不明不白,直到其死后的130多年人们才弄清楚,原来一直都有一个波旁王朝的间谍在他的身边,而且这个间谍就是他最忠诚的两个侍卫之一,名叫蒙托隆。这个例子和许多个用间的例子一样,属五种用间法中最普通的内间。

  1815年10月,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后被英国人囚禁在英属圣赫勒拿岛上。当时拿破仑精力充沛、剽悍健壮。可在1851年5月5日下午这位不可一世、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名扬全球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溘然长逝于圣赫勒拿岛,年仅51岁。从其被禁于此岛到其一病而逝仅仅六年,这不仅让那人们怀疑拿破仑是怎么死的,如果是被谋杀那么是谁杀害了他呢?

  对拿破仑的死因大家一直持怀疑态度,拿破仑自己在遗嘱中写道:“我死于非命”,“被英国执政者及所雇凶手谋害了”。在其死后先后有八名医生在对拿破仑的遗体进行解剖后,又提出了四份不相同的报告。此后拿破仑的死因一直像谜一样困惑着人们,直到130多年以后一位名叫斯坦·福舒特的医生出现。

  斯坦·福舒特,瑞典牙科医生。他虽为牙科医生但他又对生物学和药理学非常感兴趣,偏好阅读拿破仑的文献专著。当他读完当年拿破仑两个贴身侍卫之一的路易·马尔尚写的《回忆录》后,他似乎就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是他将1821年1月至5月拿破仑的身体状况列了一个提纲,在他列玩这个提纲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发现发现拿破仑有规律地出现嗜眠和失眠现象,马尔尚详细地记述了“皇帝’’对各种药的反应,经过再三的分析,福斯特列出了32项砒霜中毒症状,发现拿破仑至少现实了其中的22项,由此福舒特大胆推断:拿破仑·波拿巴是中毒身亡。

  但是怎样才能证明拿破仑是中毒身亡的呢?如果想检验拿破仑遗骸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在拿破仑的遗体在1870已经运回法国,安葬在荣民院的陵墓中,陵墓上面是35吨斑岩。就这样毫无进展的四年过去了,1959年的一天,福舒特看到了关于苏格兰格拉斯大学法医系史密斯博士发现一个头发也可以验出砒霜含量的报道。后来福舒特设法找到了拿破仑的侍卫长马尔尚,他收藏了拿破仑死后第二天蹄下的头发。福舒特将头发寄给了史密斯博士。1960年7月,史密斯回信说用他的方法检测出每克头发所含砒霜量为10.38微克,是正常人的13倍,由此显示此人生前曾吸食很大分量的砒霜。

  1961年10月14日,福舒特、史密斯和瑞典毒理学家沃森合写了论文《拿破仑之被害》。此后,不断地有拿破仑的后裔和亲信送来更多拿破仑的头发。史密斯用把头发分成5毫米长的小段进行测试的方法测得的数据与拿破仑病情的起伏完全吻合,确凿无疑地证明拿破仑是死于蓄意谋杀。

  那么凶手到底是谁呢?此后这三人又开始寻找谋害拿破仑的凶手。史密斯的测试排除了拿破仑的私人医生及先后陪伴拿破仑的一些人,只剩下5名“嫌疑犯”供福舒特去“擒拿”,这5个人是:拿破仑的两个最忠实追随者——侍卫长马尔尚和旧贵族蒙托隆、男仆波尔隆和两名内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