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之初,刘邦出师不利,大将韩信勇于献策,刘邦果断地采取了他的计策,最终扭转了战争的局势。这也正应了孙子的那句“计利以听”,也就是韩信的有利计策在刘邦的军事行动中得到了有效的执行。这是楚汉战争刘邦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对韩信来讲,他在灭掉赵国之后,本来按原计划要出师燕国,东向攻齐,但赵国一个谋士的建议却让他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就说服了燕齐,使之归顺。韩信听从赵国谋士李左车的建议,同样也验证了孙子的那句话“计利以听”。对于谋士李左车来讲,他在效命韩信之初并没有对韩信原来的军事计划极力推崇,而是根据当时所处的具体军事形势,灵活多变,制定了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军事策略,为汉军营造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军事态势,从而轻而易举使燕齐归顺。这就是“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孙子在他的兵法思想中指出要想更好地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为自己创造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在商战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也需要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造势。这种“势”在商业竞争中主要表现为广告宣传。要通过别出心裁的广告宣传,为产品制造一种轰动效应,从而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美国联合碳化公司起初并不显眼,后来却因为一群鸽子,而声名鹊起。当时碳化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曾在华盛顿市区新建了一座总部大楼,大楼落成后还未入住,一大群鸽子先飞进了大楼,当时公司的领导人员即刻命人关闭所有的门窗,拘禁了所有的鸽子;然后又马上通知动物保护委员会,处理有关保护动物的事情。接着,公司领导人员又及时将这一消息电告各大新闻媒体,说大楼将会出现有趣的捉鸽事件等。在捉鸽的那天,各新闻媒体蜂拥而至,争相记录报道这一有趣的事情。第二天,各种形象生动的消息、报道、特写、评论充斥了各大报刊以及其他新闻媒体。公司的主要领导人员还纷纷在电视上亮相,他们在大谈保护动物的神圣职责的同时,也向公众介绍了他们公司的服务宗旨与服务范围,一时间,公司声誉鹊起。
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新建总部大楼,这一消息如果想让众人知道就需要投入一定的广告费用,而且这样做并不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恰好此时,飞进总部大楼一群鸽子,公司领导决定利用这一契机为公司进行宣传造势,借保护动物这一举动吸引媒体广泛关注,然后又趁机介绍自己公司的业务。碳化公司在“保护动物”这一活动中可谓出尽了风头,公司领导层的这一举动让碳化公司一夜之间变得家喻户晓,他们的这一“因形造势”的举动确实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政治活动与军事相比更需要借助外力造势。积极听从且采纳有利的建议,然后把它作为谋取政治利益的辅佐,是历代统治者的惯用法宝。
楚汉战争时,刘邦率军东向讨伐项羽,决心与西楚霸王一争天下,队伍行进至洛阳新城,被一位自称董公的老人拦住。董公为刘邦献策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行军打仗要师出有名。因此他建议刘邦公开为义帝发丧,兴仁义之师,伐有罪之人,这样天下军民必然群起响应。刘邦一听,恍然大悟,立即传令:大军就地驻扎,搭设灵堂,为义帝发丧。
刘邦还借此机会,列举项羽逼迫义帝的种种罪行,号令天下有识之士群起讨伐项羽。他联合诸侯各王组成反楚联军进抵彭城城下。不久彭城就成了刘邦的囊中之物,这为他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刘邦不愧为一代优秀政治家,他不仅善用人才,而且还善于为自己的政治野心造势。这使得天下英才皆被他笼络怀中。“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有了这身合法的外衣,有了天下人的大力支持,刘邦能不成功吗?
兵者,诡道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用兵作战是一种诡道之术,这是《孙子兵法》中极为重要的战略思想,它体现着一种辩证思维的方式。这种以“奇袭”为经、以“诡道”为纬交织而成的战略思想贯穿孙子兵法思想的始终。为了有效地在军事行动中运用这种思想,孙子接着提出了在战争中要向对方作出与自己真实的作战意图相反的假象:能战装作不战;想攻却装作不攻;想攻打近处,却装作攻打远处;想攻打远处,却装作攻打近处。这样一来就能在战争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历史的经验也表明:兵需用诈,兵不厌诈。战争中,敌我双方为了掩盖各自的真实目的和作战意图,想千方设百计,制造各种假象诱骗对方,迷惑敌人,从而给对方造成错觉,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军事条件,以较小的代价夺取较大的胜利。
清朝的一代明君康熙就曾经在平叛噶尔丹叛乱时巧用“兵行诡道”这一计策摆脱困境。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亲率9万大军远征昭莫多平定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可是当时清军在经过沙漠地带的长途跋涉之后,人困马乏,粮草将尽,如果此时与噶尔丹决战,恐怕难有胜算,于是康熙准备下令撤退。但此时,噶尔丹的大军也与清军相距不远,如果此时仓促撤兵很容易受到敌军的背后袭击。康熙一筹莫展,他突然想起噶尔丹所派出的使者还在清军营中,于是心生一计,召来使者,大声训斥,命他赶快回去告知噶尔丹速来归降,否则将大军征讨,到那时噶尔丹将死无葬身之地,而且还表示全军要与噶尔丹决一死战,不平叛乱,决不回朝。使者听后速回营中告知噶尔丹,噶尔丹下令大军立即向后撤退。待敌人撤后到一定的距离后,康熙才突然下令班师,摆脱了困境。
康熙的大军在经过一番长途的沙漠跋涉之后,肯定会人困马乏,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是噶尔丹部并未准确地了解到这一事实。康熙大军人困马乏,不能迎战,只好撤退,而想要撤退这一事实,更不能让敌方得知。但是仓促撤退又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于是康熙又巧妙地利用敌方的使者带给噶尔丹一种假象,促使噶尔丹大军撤退,而自己却趁机脱离了险境。这正是“兵者,诡道也”这一军事思想的巧妙运用。曾经雄踞塞外,令汉室大为头疼的匈奴单于也深谙此道。刘邦建立汉王朝之始,曾经分封了一些诸侯王,以巩固汉室天下。可是不久这些封王纷纷起兵反抗中央朝廷。这其中包括被封王之后的大将韩信,韩信起兵后其他的一些同姓诸侯王也起兵与中央对抗,并且还企图勾结匈奴,合力抗击刘邦。刘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派人出使匈奴,目的是想探听一下对方的虚实,以便做好准备出击匈奴。可是匈奴单于早有准备,他们得知汉使即将来访的消息后马上把精兵强将隐藏起来,只留一些老弱病残之士来障眼,汉使先后到匈奴侦探十多次,都是如此。使者认为匈奴国虚兵弱,不堪一击,建议出兵攻打匈奴。刘邦为了慎重起见,又派谋臣刘敬前往匈奴复探此事。刘敬来到匈奴后所见所闻与前一位汉朝使者所见没有什么差别,但他却没有被这种假象所迷惑,而是提醒刘邦说,匈奴历来兵强马壮,而这次我们却只看到了一些老弱病残之士,这其中必然有诈,还是不要轻易出兵为好。可是刘邦却没有听从刘敬的建议,而是亲自率兵出征,结果被匈奴主力大军围困在平城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县东)七天七夜,险些全军覆没。
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诡道之术,要“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匈奴单于正是运用了这一“诡道”,隐藏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能打而装作不能打,想打而装作不想打,才使刘邦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虽然刘敬识破了假象,无奈刘邦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最终刘氏大军被困白登山,后突围才得以保命。无独有偶,明成祖朱棣,也曾经使用过这种诡道之术。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病死,皇太孙朱允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生性懦弱,他称帝后,朝廷与各地诸王之间矛盾迅速激化。当时各地诸侯王都纷纷拥兵自重,一些同姓诸侯王,还想趁机篡夺皇位,尤其是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声称要诛讨奸臣逆贼,公开与朝廷对抗。明建文二年(1400)9月,建文帝命大将军盛庸率军驻守山东德州、定州、沧州等地,然后出击北平(今北京),平定朱棣叛乱。朱棣得知消息后,欲乘机攻取沧州。但是他担心沧州守军有所防备,于是放出风声说要北上攻打辽东。沧州守将徐凯得知此事,放松戒备。燕王朱棣率军抵达天津做出进攻辽东的姿态,徐凯见朱棣确实要远攻辽东,更加放松戒备,而此时朱棣突然率大军急转南下,直逼沧州,等到沧州守将徐凯得知此事,朱棣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徐凯此时才急令士兵拼死守城,但为时已晚,燕王大军四面围攻,沧州城迅速陷落。
本来沧州固若金汤、牢不可破,可是燕王朱棣用了《孙子兵法》中“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的兵法策略,迷惑了沧州守将。本来是要夺取近在咫尺的沧州,却声称要攻打远在天涯的辽东,使沧州守将失去了警惕,结果徐凯所率部众被燕王大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沧州也随之陷落。这不能不说燕王朱棣用兵如神,同时它也验证了“兵圣”孙子的谋略之高超。
用兵作战是一种诡诈之术,在战争中这种战术是克敌制胜的常用法宝。在商业领域要想获得全面的成功,也离不开这种诡诈之术。企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而且还要善于迷惑竞争对手,让自己的产品能够迅速有效地占领市场,从而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20世纪初,美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各大汽车生产商无不推陈出新,生产出各种各样新型实用的产品。当然随着新产品的增多,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各大厂商纷纷求新求变的情况下,福特汽车仍是不改初衷,依然维持着原有的生产模式,为此销路大受影响。基于这种状况,部属都向福特提出了一些更新产品的建议,但是老福特总是回答说:原产车结实耐用,继续生产这种车也不错。众人听了都百思不得其解,其他的汽车生产商听到了这个消息都嘲笑老福特因循守旧。可是谁也不曾想到,此时的老福特已经暗中设计出了一种极为新潮的A款汽车。不仅如此,他还大量收购废旧钢材炼钢,以降低生产成本。1957年8月,福特突然宣布关闭生产T型车的工厂,人们都感到纳闷:为什么新款T型车刚上市不久就被停止?正当所有人感到迷惑不解之时,同年年底,一款色彩华丽、典雅轻便的A型汽车面市了,这款车造型独特,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它的突然出现,迅速成了市场上的一个亮点,因为其他厂商毫无心理准备,所以这款车一下子就抢去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这为福特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福特公司是美国首屈一指的汽车公司,在全世界的汽车生产领域也享有盛誉。福特公司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福特本人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老福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表面上不动声色,实则养精蓄锐,暗度陈仓,一旦时机成熟,就反客为主,占尽上风,他不愧为商场一名善用“诡道”的将帅。
政治本身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其实也是一种“诡诈”之术,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来讲,这种特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唐朝人李淳风与表天罡一起写过一本预言奇书《推背图》,据说能推算出上下几百年的大事,也能推算出帝王是谁。
这在群雄并起的五代十国大动乱时期引起对《推背图》的热捧。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中原登上帝位之后,开始颁布诏令禁止此类书籍在社会上流行。
但此书留传甚久,根本不可能一下子消除。
宰相赵普也主张不可能把违犯此诏令的人都抓来严惩。为了有效地降低推背之风所带来的危害,宋太祖想出一条妙计。他令赵普取来旧存的刻本,亲加检验后,对于其中没有应验的内容,打乱顺序重写一遍。然后秘密令人把这些伪书投放到民间与原来的《推背图》一起通行。于是传习“推背”之学的人也搞不清楚书中的内容到底先后顺序如何。他们无法辨别书中内容的真伪,由于内容烦琐,他们就丢弃了旧本而不再收藏。宋太祖以假乱真,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都会施行一些愚民政策。宋太祖赵匡胤也不例外,他利用“谶纬之学”这个工具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之后,又亲手毁掉了它,断绝了别人觊觎皇帝宝座的念想。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孙子兵法》前面所列四种隐蔽自己的方法,与后面的八种利用敌人的对策,组成孙子著名的“诡道十二法”,也就是前面所说“兵不厌诈”的方法。诡道,是一种欺骗行为,千变万化,因时因地因敌而异。但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迷惑敌人,利用敌人。这些都是作战中利用诡道的基本原则。敌人贪利就要想办法引诱它;敌人处于混乱状态就要乘虚而入;敌人强大就要加强防备、避其优势;敌人易怒就想办法激怒它,使其丧失理智;敌人谦卑、谨慎就要设法使其骄傲自大;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团结就要分化离间他们。这样才能变优势为劣势,变被动为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