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孙子兵法全文阅读 > 第2章 经之以五事(1)

第2章 经之以五事(1)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孙子兵法》第一篇首先强调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应当被国家的统治者高度重视,然后他接着又提出了“五事”“七计”作为战争决策中最重要的谋划原则。就“五事”而言,要求用兵之前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研究胜负的情况,包括军事政策是否符合人心?气候条件是否适宜?地理环境是否对我军有利?军队将领是否德才兼备?军队的组织编制和赏罚制度是否合理严明?这五个方面是判断战争胜负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战争谋划中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重视并占据了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就有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否则忽视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就有可能导致失败。尤其是对于军队的将领来讲,“智、信、仁、勇、严”这五种品质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军队的将领具备了这五个方面的优秀素质,那么军队就会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春秋时期的齐国,在齐景公时(前547—前490)曾经受到晋国和燕国的讨伐。一时间,齐国形势危急,齐景公对此深为忧虑。谋臣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田穰苴,齐景公立刻召见田穰苴,并与他交谈当时的战事,随后任命他为将军领兵反击晋国和燕国。田穰苴由于出身低微,无法在军中获得信任,他请求在出兵之前让齐景公为他委派一名宠臣作为监军。齐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把宠臣庄贾指派给他。田穰苴遂与庄贾约定:次日中午在军营大门相见。第二天一早,田穰苴早早来到军营,等待庄贾到来。可是庄贾倚仗齐景公的宠信,素来骄横,对田将军的约定不以为然,最后没有如约来到军营。直到傍晚时分,庄贾才姗姗来迟。田穰苴依军中律令对其责罚,依律当斩。齐景公忙为其说情,田穰苴依然砍下了庄贾的人头,并向全军巡行示众。三军将士见国君的宠臣因为违约而被杀头,上下震惊,深感田穰苴的军纪严明。后景公所派使者在军中驰车飞奔,按律亦应被处死,由于国君使者不可轻易被杀,田穰苴就将其仆从和拉车的马匹杀死,同样巡示全军。

  田将军不仅军纪严明,而且还十分爱护士卒。在行军路上,士兵的衣食住行,田穰苴也亲自一一过问。他还以身作则,将自己的粮食拿出来与全军士兵分享。他的这些行为令全军士气大振,晋国的军队听到这一情况后,连忙退兵。燕国军队也渡过黄河北去。齐国军队乘势追击,一举收复境内失地。田穰苴治军严明,言而有信,关心士兵,爱兵如子,赢得了所有士兵的支持,终于击败来犯之敌,收复了失地。

  历史上,在战争中重视“五事”的例子不胜枚举。(周)武王伐纣时“牧野之战”就是利用了人心的力量,让纣王的军队掉转长矛,敌我合一攻入朝歌,终于获得胜利,建立了周朝。孙武操练吴宫女,以严著称;吴起带兵,则以仁爱闻名,他亲自为生疮的士兵吸吮脓血,令全体将士拼死杀敌。

  孙子提出的“五事”,在商业领域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商业领域,要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也要从多个方面来对企业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方针、策略进行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市场目标、运用合适的人才,以及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只有统观全局做好了每一个细节,才能在最后取得全局性的胜利。

  康佳集团在我国彩电市场位居前列,它就是在重视这些因素和细节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康佳集团本身位居华南地区,但是它并不满足于这个局部的市场,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全国。康佳集团非常注重选择有利的市场,他们深知以康佳的品牌知名度,在全国市场一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于是康佳集团把消费市场定位在了全国。1993年康佳集团兼并了东北地区的牡丹江电视机厂。1995年,康佳集团又在西北地区兼并了陕西广播电视设备厂成立陕康。康佳集团在华南、东北、西北地区成功地安营扎寨后,又把目标转向了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根据市场消费需求,最后选择了安徽滁州电视机厂,成立了安徽康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又顺利占领了华东市场。如此一来,康佳集团几乎占领了全国的市场,当然它所占的市场份额也随之增大。

  而今,康佳彩电已经家喻户晓,认真回顾一下康佳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康佳的成功与其重视“五事”是密不可分的。

  “道、天、地、将、法”五事,不仅是军事斗争的保证,而且也是统治者夺取权力,稳固江山的法宝。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家安定,曾一度出现“盛世”局面。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治国有道、赏罚分明、制度严明是分不开的。

  他曾经在平叛准噶尔部战役中,大胆提拔忠心爱国的将领高天喜。而高天喜在回疆之役中战死后,乾隆亲自赋诗哀悼,称其为“绿旗中第一人”,并立祠纪念,爱将之心溢于言表。在他这种破格用将,重封重赏的政策下,乾隆时期涌现出一批作战勇猛,浴血杀敌的将领,这些将领不负众望,立下赫赫战功。

  当然,对于无功的败将,乾隆毫不手软,予以重罚。乾隆十三年(1748),总督张广泗与讷亲起了冲突,在指挥作战过程中各持己见,结果损兵折将,吃了败仗。乾隆将张广泗、讷亲撤职诛杀,以示军威。有鉴于此,乾隆还特地增军律三条,如有违犯,皆斩立决。有了如此严明的赏罚制度,朝臣将士无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这为乾隆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孰有道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孙子认为作战之前一定要周密谋划,这样战争取胜的可能性就大,否则就容易导致失败。

  孙子提出了用兵之前,决定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它是战争取胜的决定性因素,这五个因素是从己方能否取胜的角度来讲的。但是,站在战争全局的角度来判断哪一方能取得胜利,就需要从“七计”中去推断。第一要看国君的政策是否能顺应民意、上下齐心;第二要看双方将帅谁的素质更好、才能更高;第三要看谁占据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环境;第四要看哪一方军队的纪律更严明;第五要看哪一方兵员更强盛;第六要看军队是否训练有素;第七还要看奖惩制度是否公平。综合考察这七个方面的因素,方能知道哪一方能在战争中获胜。

  在战争中,利用“七计”取得胜利的例子比比皆是。春秋战国时,晋王听说吴国的宫殿金碧辉煌,吴王纵情酒乐,晋王看到了吴王的荒淫无道、众叛亲离。于是发兵,一举灭吴。吴王无道,自取灭亡,可见,君主的贤明与否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

  刘邦在夺取政权后,曾洋洋得意地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刘邦任用张良、萧何、韩信而得天下,项羽有贤臣良将而不能加以重用,所以失去了天下。

  天时、地利、严明的纪律、强大的兵力、善战的士兵、公正的赏罚制度同样在战争中举足轻重。

  东汉大将马援,奉光武帝之命率部攻打五溪。由于路途不熟,又逢酷暑,瘴气蔓延,所以士兵一路疲惫不堪,有些人还中暑死去。但是马援并未就此取消攻打五溪的计划,而是坚守阵地,结果大败而归。他就是犯了不得天时、地利的错误,才导致了如此结局。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不仅要占据天时、地利,而且还要治军严明。三国时的曹操非常注重论功行赏,而且赏罚分明。他把每次作战得来的财物都赏赐给有功的将士,对于没有功劳的人从不滥加奖赏,所以将士作战都争着建功立业。而有一次他领兵出征,行军经过麦田时,他下令士兵不得损坏麦苗,违者处斩。可是正好此时,他的坐骑受惊,跃入麦田,踏坏了麦苗。按规定当斩,但他作为军队主帅不能自杀,最后仍然割发代罪,以儆全军。他的这些做法,使士兵和谋臣们深受鼓舞。

  在商战中,正确的经营思想,长远的发展目标,优秀的管理人才,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等都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对于企业来讲,要加强领导自身的素质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地利用人才,具备了这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韩国的三星企业集团是全球有名的大财团,其资产总额已达150亿美元,从1987年开始进入世界经济500强之列。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它获得了如此引人瞩目的成就,原因何在?关键在于集团董事长李秉哲始终坚持“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当然,李秉哲本人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自幼酷爱读书,曾获美国波士顿大学荣誉商学博士学位。担任集团董事长后,他一直把员工的素质看成是关系企业生死成败的大事。基于对员工素质的重视,三星集团自创业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新员工进入公司首先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还要参加推销能力训练。不仅如此,李秉哲还非常重视招揽社会各界人才,因此在他的集团内部聚集了一批商界精英。三星集团不仅重视人才,而且还注重合理地利用人才,公司纪律严格,对待员工赏罚分明。有了优秀的人才,有了合理的制度,公司的员工工作起来也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练卒”。

  有了高明的将帅,有了优秀的员工,有了合理的制度,即使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星集团也能长盛不衰。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判断军事胜负的最佳标准,而且用它来评价政治的成败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刘邦率先入主关中,但并没有被秦宫的豪华陈设所诱惑,因为他知道夺得人心才是争夺天下的资本。于是,刘邦还军灞上,与关中父老约定:杀人的偿命,伤人和盗窃财物的按情节论罪。秦朝原来的严刑酷律,现全部予以废除,并且保留原有地方官吏,士农工商继续从事旧业。然后在灞上静候各路诸侯军的到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约法三章”。

  关中是秦朝的发源地,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能否取得关中的民心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刘邦入主关中后约法三章,使原本惊恐不安的关中民众放下心来。因此获得了关中百姓的全力支持,这为他日后夺得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项羽就不同了,他进军咸阳后,将秦宫中财宝、美女洗劫一空,然后纵火焚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止。此举使他失去了大部分民心。

  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最终夺得了天下。而昔日的“西楚霸王”,只落得个“霸王别姬,乌江自杀”的悲惨下场。认真对比一下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用孙子的这句话对刘项双方的成败做一个点评,最恰当不过了。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在战争中,有利的计策得到执行是取胜的关键。然而,计策需要在相应的环境和适当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作用。因此,作战要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对策,以造就一种对我军有利的军事态势,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才能使计策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

  楚汉战争之初,刘邦在与项羽的较量中,遭受到了一连串的军事挫折。大将韩信在这种形势下,向刘邦提出了他的军事策略:请求刘邦给他一支军队,由他亲自率领,北取燕、赵,东向攻齐,然后再率军转向南方阻断楚军的粮道,最后与刘邦会师荥阳(今河南荥阳)。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给韩信调拨3万人马,让他与手下张耳去实现这一军事大计。

  韩信与张耳率兵以3万人马全歼赵国20万大军,俘获了赵王及其谋士李左车。在战争之初赵国谋士李左车曾建议赵国的大将陈余调兵阻断韩信的粮道,但建议没有被采纳。韩信在俘获赵国谋士李左车后,并没有将其杀死,而是以礼相待,将之奉为上座,李左车深受感动,韩信请李左车为其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李左车认真分析了韩信当前所有的优势和劣势。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势,针对当时所面临的具体形势,李左车对韩信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军事建议,得到了韩信的采纳。当时,由于韩信在消灭赵国之后人困马乏,不宜再兴师燕国,所以李左车奉劝韩信首先应当安抚赵国民心,然后再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臣向燕国表明自己的优势,燕国一定不敢不听。燕国服从之后,再派遣使者向东去说服齐国,齐国也一定闻风归降。这样一来天下便大势可定。韩信认为他言之有理,于是听从了李左车的建议,先派使者到燕国,燕国立刻归顺,后又用同样的办法说服了齐国,最终为刘邦统一天下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