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1年2月,诸葛亮率10万大军四出祁山攻伐魏国,司马懿率将迎战。诸葛亮兵至祁山,见魏军早有防备,便秘密派兵抢割陇上的麦子,而自己则率军攻打另一战略要地。司马懿率军赶往祁山,并不见蜀军出战,心中生疑,后识破诸葛亮的计谋,立刻派兵前往增援。而诸葛亮借此计调开了司马懿的大军,又派精兵3万,把陇上的新麦一扫而光。司马懿得知上当后,企图回头抢夺,诸葛亮早有防备,司马懿差点被围。他突围后坚守险要、拒不出战。蜀军无奈,诸葛亮见抢来的粮草将尽,只好下令退兵。
此战虽未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但是诸葛亮“因粮于敌”抢割了魏国的小麦,不仅避免了断粮的危险,而且还给魏国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战事。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的发展壮大,正是通过“食敌”这一思想来实现的。很多跨国公司扩大海外业务,并不是直接向国外销售产品,而是利用当地的厂房、原料、人力等生产要素生产加工产品,然后就地销售。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减少关税,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和其他损耗,从而有效降低产品成本,使产品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
日本吉田兴业社享有“世界拉链王国”的美称,它的发展历程就是很好地利用了“食敌”这种思想。吉田兴业社的创办人和总经理吉田忠雄颇有战略眼光。创业之后,国内的市场有限,吉田忠雄就把目光转向了国外。吉田不辞辛劳,周游各国去考察,并大胆在外国投资建厂,这在当时的日本还是比较少见的。经过几年的努力,吉田先后在印度尼西亚、印度、新西兰等国建立起了分厂,他的海外市场也随之进一步被打开。如今,“吉田兴业社”在世界各地45个国家中建有50多个拉链工厂,雇用外籍员工九千多人,而其年销售额也已达到10亿美元。
吉田兴业社从一家小公司做到了“世界拉链王国”,其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务食于敌”。也就是利用国外市场的人力、物力等因素,直接在国外开设分厂。这样做不仅充分利用了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贸易摩擦,还加强了与当地人民的友好关系。吉田忠雄不愧为一位精明的企业家。
“智将务食于敌”,在政治上,就是指要善于运用对手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政治手段。
唐代,西川地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治安混乱、盗贼猖獗,居民常常受到侵扰。前几任地方官员治匪不力,百姓怨声载道。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崔安潜就任西川节度使。他上任后考察前任的不足之处,制订了一套新的捕盗方案。他拿出500两银子让属下分别放置在几处闹市,并张榜公布:有能告发并逮捕一个盗贼者赏200两银子,若盗贼告发同伙或逮捕同伙者不仅可赦免其罪,而且还可以和平常人一样领赏。这一招果然灵验,告示贴出不久,便有人捕获了盗贼,送到官府。有一次,同为盗贼的两个人,其中一人首先指认了他的同伙,结果这个人立即得到赏钱,而被捕的那个人则被当众砍头,百姓见后皆拍手称快。此举传出后,诸盗贼与他们的同伙终日互相猜疑,惶恐不安,结果,有的逃出西川,有的自首了事,从此西川的治安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崔安潜可谓是一个机智过人的为官者,他惩治盗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善于“食于敌”,即让盗贼揭发盗贼,利用这种方式解决了前任解决不了的顽疾,真是技高一筹。
杀敌者,怒也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前面提出了军需供应问题,接着又提出了鼓舞士气的方法。即用“怒”和“货”来激发士兵在战斗中英勇作战,缴获敌人物资的手段。这其实是“因粮于敌”这种军事思想的延伸。因为取敌之货,得敌战车,也是用敌人的军需物资来壮大自己、削弱敌人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军事手段。
高明的将领不仅善于激发部队对敌人的仇恨,使大家同仇敌忾,在战场上勇往直前,而且善于利用敌军物资,奖赏立功者,以激发斗志,提高战斗力。不仅如此,孙子还主张要善待俘虏,对他们要“善而养之”,不仅以精神感召来消除他们的敌对心理,有效地瓦解敌方的斗志,还可借此壮大自身的力量,这同样是“因敌而制胜”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田单复国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燕王以乐毅为将,命乐毅率领韩、赵、魏、秦、燕五国联军进攻齐国,在击破齐军主力之后,深入齐国腹地,连连攻克70多座城池,最后集中兵力将齐国仅剩下的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座城池包围起来。在随后展开的城邑攻防战中,即墨的守城将领战死,城中官兵百姓宁死不降,纷纷推举颇有军事才能的田单为将军,坚守城池。田单用反间计使燕王召回大将乐毅,转而派出一名无能的将军,前来指挥五国联军。接下来田单又故意扬言,齐国士兵最怕割鼻子,挖祖坟。燕国军士中计,便割去被俘齐兵的鼻子,齐国军民见到被俘的同胞受此大辱,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与五国联军决一死战,报仇雪耻。田单见时机成熟,用“火牛阵”,借助旺盛的士气挥师出击,大败燕军,收复全部失地。
燕国派大将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以军事实力而言,齐国只有灭亡的命运,更不要说什么收复失地了。可是齐国守将田单在敌国大军兵临城下的危险处境中,能够充分运用《孙子兵法》中“杀敌者,怒也”这一军事思想,积极创造条件,变不利为有利,想办法激励了守城将士的士气,最终扭转了战争的局势,堪称战争中的奇迹。
孙子关于“怒”和“货”的思想,用在经济管理中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当然也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要素。因此,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来讲,通过何种激励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便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台塑企业是台湾民营企业中经营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它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与公司总裁王永庆制定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分不开的。在所有的管理制度中,台塑的激励奖金制度是最让人称道的。台塑的奖金,有年终奖金和改善奖金,即使遇到经济不景气时,台塑企业照样给员工发奖金。除了这些普通的奖金外,对于有特殊贡献的员工,公司还会额外发给“红包”。此外,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台塑还建立了“改善提案制度”,改善提案若获得通过,还可以根据考核,将预期效益的一部分用于奖励。台塑的这些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也为台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来讲,要想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实行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至关重要。台塑王永庆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才使得企业赢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政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因此它少不了群体力量的参与。对于这项活动的组织者来说,如何使群体力量协调一致,发挥最大的潜能,是一门学问。这里所说的“杀敌者,怒也”,便是通过“激怒”的方式来激发群体的潜能。
春秋时,卫灵公与赵国结盟,按照规矩,结盟双方均要歃血为盟,可是因为赵国提出一些苛刻条件,卫灵公有些犹豫,赵国使臣涉佗见卫灵公迟疑不决,竟拽过卫灵公的手强行用刀划出血来,滴在酒内,卫灵公当众受到了侮辱,不久便病倒了。众大臣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气愤,纷纷主张攻打赵国,杀掉涉佗。可是有一位大臣却认为,两国刚结盟就彼此发生战争,会失信于全国百姓。
卫灵公听后有些无奈,也很失望。这时有一位大臣王孙商向卫灵公献上一计:“既然赵国提出了很多无理的要求,那么在这些条件中可以再加上一条,对全国百姓说赵国同我国结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每家必须出一个人去赵国充当人质,这样百姓们必定会怨恨赵国,大王便可以有借口攻打赵国了。”卫灵公听后十分高兴,连声说妙,遂令全国动员出兵攻赵。百姓们当然都希望合家团聚,所以极力支持灵公攻赵。赵国听说卫军大举进攻,难以仓促应战,只好斩首涉佗,向卫灵公谢罪。
卫国的大臣王孙商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运用的就是“杀敌者,怒也”的兵法策略,他深知作为一名国君要想发动一场战争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想让老百姓信服,并积极去杀敌就没那么简单了,因此他向卫灵公提出了激怒老百姓的策略。
兵贵胜,不贵久
故兵贵胜,不贵久。
“兵贵神速”,历来为兵家所推崇,所以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强调“速战速决”的作战思想。战争中,时间就是胜利的保证,谁抢先占领了战争的先机谁就最有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孙子在开篇就对旷日持久的战争对国家和民众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因此提出进攻作战应该速战速决,宁可“拙速”,不可“巧久”。这种速战速决的作战原则,无论在古代战事还是在现代战争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清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云南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当时,清朝新任云贵总督张凯嵩、新任云南巡抚刘岳昭分别滞留四川、贵州等地,镇压贵州苗民起义。1868年初滇西起义军领袖杜文秀见清军兵力较为分散,趁机领兵10万,分路并进,围攻了昆明城。此时起义军与城内清军相比明显地占据优势,但杜文秀等人却作出了错误的决策,列兵城下,挖壕筑堡,准备“坐困”昆明城中的清军。由于实行了这种持久作战的方针,给清军以喘息之机,他们借机调整力量,调派援军向滇西起义军反扑过来。3月,云南布政使岑毓英带着3万清军增援昆明,并且以最快的速度为昆明城内清军疏通了粮道。另一路清军则配合抄袭了起义军的后路。5月,清朝新任云贵总督刘岳昭又率2万清军来解昆明之围。城内清军也趁机杀出。起义军四面受敌,陷入重围,在清军的内外夹击下,于1869年9月,全军败退。
起义军攻城之始,兵力与城内清军相比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并没有抓住有利战机,倾力攻城,而是企图以打持久战的方式,将清军困死在城中。而这一点正是违背了“兵贵胜,不贵久”的作战原则。此时城内的清军见起义军并没有马上攻城,便火速请求各地清军支援,结果起义军腹背受敌,陷入重重包围,不但没有困死城内清军,反而差点全军覆没。滇西起义军功败垂成,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
“兵贵神速”,在战争中,时间是取胜的关键因素。在商战中,商机稍纵即逝,时间因素十分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如果稍有迟缓,就有可能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商战中一定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要能够对市场信息以及市场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制订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避免损失。
“健力宝”饮料曾经辉煌一时,想必很多人还记得它。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成功来自于速度。1984年4月,“健力宝”饮料刚刚试制成功,尚未装罐。此时,厂长李经纬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亚洲足球联合会将在广州举行会议。李经纬决心抓住这个契机,把健力宝推向世界。可是距会议召开还有不到10天,时间十分紧迫。但是李经纬深谙“兵贵神速”“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他火速从香港买进一批空易拉罐,又请深圳百事可乐的工人利用空闲时间将健力宝迅速装罐,终于抢在亚足联会议召开前把100箱装帧精美的易拉罐健力宝送到了会议桌上,健力宝饮料果然受到了与会国际友人的好评。就这样,健力宝轻而易举地就打入了国际市场。
“健力宝”的成功似乎有些传奇色彩,然而它的成功却并非偶然,它与李经纬厂长迅速捕捉商机,并且善于利用商机的经营思想是分不开的。
时间因素,无论在军事斗争中还是在政治斗争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争取了时间,就等于把握了胜利。
五代时期,后唐军在中都大败后梁军,抓获后梁军统帅王彦章,后梁的主力部队只剩下大将段凝所统率的一支生力军。天平节度使李嗣源建议后唐国君李存勖避开段凝,直取大梁,擒住梁主朱友贞,就能迫使段凝投降。李存勖采纳了李嗣源的建议,并命他率先头部队连夜出发,马不停蹄,直扑大梁。
李嗣源行至曹州,后梁守军以为后唐军自天而降,大开城门,不战而降。这时,部队已十分疲劳,将领们也纷纷要求稍作休息。李嗣源却让将士们再坚持,拿下大梁后再休息。
曹州被后唐占领的消息迅速传到大梁,朱友贞急得团团转,只好命段凝回师急救,却杳无音信。李嗣源率后唐军迅速逼近大梁。朱友贞听说后唐军已到,绝望之中,自杀身亡,大梁城不攻自破。后来,段凝接到告急书后,慌忙回师大梁,未及大梁,就已得到朱友贞自杀身亡的消息。段凝国破家亡,只好投降了后唐。
后唐灭掉后梁,时间是取胜的关键因素。试想,如果不是李嗣源力主将士们连夜直逼大梁,后唐还不会这么快就灭亡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