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20岁经营自己 30岁经营孩子 40岁经营丈夫全文阅读 > 第32章 30岁,做一个温柔体贴的妈妈(9)

第32章 30岁,做一个温柔体贴的妈妈(9)


  橡皮是造成粗心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为了纠正粗心的毛病,可以强制规定孩子限定做作业使用橡皮的次数,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培养孩子认真的习惯。

  6.让孩子学会自检

  家长不能把检查作业的事情完全独揽包办,要培养孩子自觉自查作业的习惯。让他们自己检查作业,发现错误了并改正后,家长可以帮忙把把关,做得好,适当奖励,做得不好,也要惩罚。只有孩子具备了自检的能力,粗心的毛病才能克服。

  各学科要均衡发展

  有一个木桶原理是说:一个用木板做的木桶,若有一块木板短于其他木板,那么这个桶只能容纳到短木板上沿的这部分体积。

  一个木桶决定它盛水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一条铁链决定它的拉伸强度的不是硬度最强的一环,而是最薄弱的一环。

  观察一个人也是同样道理,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能力,然而,决定他成功与否的不是他最强的一面,而是他最弱的一面。

  孩子如果偏科现象严重,而且不去及时纠正,,过分强调自己的优势或特长,而忽视甚至放弃弱势能力,就会导致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设立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越是不喜欢的学科,越应该重视它。

  试试这样帮助孩子纠正偏科。

  1.让孩子怀有正确的学习动机

  “各门功课都学好,花开才会样样红”。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就如一栋摩天大楼的根基,只有扎实和均衡,才能有实力和基础撑起日后的万丈高楼,如果在小学偏废任何一门课程,就犹如修建高楼大厦时地基缺了几样关键的东西,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2.想办法激发对“弱科”的兴趣

  跟孩子一起给“弱科”的学习定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由无数个小目标构成,一开始的小目标放低一点儿,这样目标一旦实现,便能激励再接再厉的勇气,接着向下一阶段的目标努力,一步步地培养对“弱科”的兴趣。

  3.坚持不懈地纠正偏科

  偏科的孩子对“弱科”学习既缺乏兴趣,还有点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往往知难而退,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意志,养成勤学不懈的品质,才是矫治偏科的着力点。

  鼓励孩子一定要对学习“弱科”怀有信心,努力克服和排除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坚定的毅力,否则,一遇困难就气馁,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弱科”还是学不好。

  纠正学习偏科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培养对该学科的兴趣,增强信心。长期坚持下去,学习偏科的问题就会逐渐得到解决。

  写一手漂亮的字

  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在键盘上龙飞凤舞的手在纸上也只能歪歪扭扭地写字。这种情况不仅在很多成年人中出现,中小学生中也不在少数。

  面对如此现状,不少老师都表现出忧虑,不仅因为能把字写好的孩子越来越少,而且还因为写字不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困扰。据统计,字迹潦草、卷面不洁,是不少孩子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不少孩子由于小时候没有把字练好,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很难改正,对孩子的中考、高考成绩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不少孩子由于字不好,在以后工作学习中羞于在公众场合写字表现自己,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也限制了其以后的发展。

  其实让孩子练字是一举多得的行为,它可以带给孩子除了写字之外的好多有益之处。

  汉字经过几千年文明的积累,音形义已经达到了很完美的结合,孩子在练字过程中能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教学方法的话,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练字可以修身,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心。因此,一般字写得好的孩子在作文、数学等方面都有比较好的成绩,发展得比较均衡。把字写好,确实能使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减少差错,减少考试中不必要的丢分。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写出一手好字呢?

  1.激发孩子对汉字的热爱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对汉字美的体会,激发孩子对汉字的热爱,为其练字提供动力。比如有的老师在给孩子上练字课的时候,通过象形文字来为孩子讲解汉字的来源和结构变迁。并告诉孩子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很简练的画,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很容易发现汉字微妙的美感。

  2.营造一个安静的练字环境

  环境的布置要合适,孩子写字时的环境要单纯,不宜有电视或其他玩伴的游戏干扰.写字用的桌椅,甚至灯光,纸,笔,垫板等均要合宜,坐姿要正确,时间要恰当。

  3.把练字作为一项任务每天坚持

  每天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让孩子们练字,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果当天的书写作业多一些,练字时间可以适当短一些,反之亦然。总之,每天都有一个质和量的保证。

  4.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传统的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仍然要坚持,此外,还要让孩子记住:头正、身直、肩展等口号,培养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

  5.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

  有的孩子用大拇指的第二骨节包住食指和笔杆,或用食指第二骨节包住大拇指和笔杆,以致握笔不紧,影响了写字的速度;还有的孩子手离笔尖不是太近就是太远,不利于汉字的书写。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握笔方式,正确的执笔方式应该是:

  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手食指的第一关节不能弯曲。

  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握在笔杆等高的同一环节上距笔尖2~3厘米处,让笔杆自然靠在虎口处。

  笔倾斜,笔杆与纸面成四十五度角,眼睛要能看到笔尖。

  6.不要随便去指责孩子

  父母要注意,没有一个孩子会在指责,批评中学习,只要用心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把字写好,能专注,有耐心,有期许,气氛温馨的环境,才能让孩子提高练字的积极性,习得一手好字,进而终生受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

  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

  爱因斯坦读中学时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的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就是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在艰难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

  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3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试验过1600多种矿物和6000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79岁时,宣称自己已经是135岁的人了。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问家无不把勤奋作为重要的经验之一,而且他们也都是勤奋学习的典范。中国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几十年一直勤奋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艺和治国本领,连衰老都没有觉察到。孔子有名的学生颜回也以老师为榜样勤奋学习,他身居陋室,生活清苦,但却一心发奋读书。

  可见艰苦奋斗和勤奋好学是事业成功、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成功的人,往往也是勤奋好学、意志顽强的人。纵观历史上的伟人、英雄和大学问家,大多是出身贫苦,即使不是出身贫苦的人,也是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才有所成就的。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想学习到真本领,非勤奋努力不行。

  学习是做学问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它更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磨炼的过程。它是个人脑力劳动的过程,也是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去领会、阅读各种书本知识或认识客观世界,掌握各种有用知识,发展个人能力和形成个人品德的过程。

  可见,学习本身是多么艰难、曲折和复杂啊!难怪很多学问家都把学习知识比喻为攀登高峰,实际上它比攀登高峰还要艰难得多!而学习又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脑力劳动,别人是不能代劳的,就像吃饭也不能由别人代替一样。只有自己付出血汗,坚持不懈、顽强不屈地战胜各种困难,善用学习方法,才有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没有勇气和毅力,没有热忱和勤奋,想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勤奋也是由学习的特点所要求、所必需的。

  天道酬勤,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欧阳修《卖油翁》里老翁道出的:“无他,惟手熟尔”正是给勤奋的最好注解。

  中国著名文艺家夏衍说:“治学有没有诀窍?那么我想,勤和恒就是最基本的诀窍。勤能补拙,学精于勤。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可以这样教孩子。

  1.合理安排时间

  学习懒惰常常与生活散漫分不开。养成有规律的生活节奏是矫治懒惰习性的第一步。日常生活井然有序的人,做事就不会拖拖拉拉、疲疲沓沓。

  2.对学习充满兴趣

  兴趣是勤奋的动力,一个人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消除怠惰。

  吴小同学原来对课本学习不感兴趣,上课随便讲话,做小动作。班主任老师在一次家访中,发现了他爱饲养小动物。于是老师有意让他参加生物兴趣小组,并委托他饲养生物实验室的金鱼。由于他的兴趣得到合理引导,使得他不仅在课外活动中主动积极,而且生物课学习也表现得十分认真。

  3.独立解决问题

  依赖性是懒惰的附庸,而要克服依赖性,就得在多种场合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独立地解一道数学题,独立准备一段演讲词,独立地与别人打交道等等。

  4.加强体育锻炼

  有时候,人变得懒惰是因为身体虚弱或疾病,使得身体容易疲乏,学习进行不下去。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前提条件。一个人一旦身体虚弱,那么他稍微多看一会儿书,就会感到疲惫。所以,一定要坚持锻炼身体。

  学习懒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不同的起因灵活采用不同的纠正方法。另外,懒惰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学习中的懒惰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鼓励孩子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改正学习懒惰的行为。

  把考试当作平常的事情

  考试怯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任何有考试的场合都可能出现,在中小学生中更多些。怯场是一种短暂性心理失常现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情绪过度紧张所致。表现为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俗称晕场)、目眩、心悸、恶心症状等,结果造成考试失利。

  如果一个孩子对这些压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变压力为动力,考场上不乱方寸,那么,不但不会影响成绩,有可能考得比较好。

  如果一个孩子,本来成绩就不好,而且没有信心,对这些压力抱无所谓态度。无论你怎么说,我行我素,考试也不会见起色。

  问题在于,有的孩子心很重,把这些“石头”一块一块摞在脑子里,而且自己给自己加压,自我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又缺乏坚强的意志来调控高度紧张的情绪。一到考试时候,优势兴奋中心成为严重的干扰源,当然考不好了。

  怎样做才能使孩子考试不怯场呢?

  1.家长先减压

  一方面,家长不要在平时给孩子太多的精神压力,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定过高的指标,达不到就如何如何。在临近考试时,尤其不要天天嘴不离口地谈考试的事,因为你说得越多,考试时刺激孩子产生紧张情绪的信号就会越多。另一方面,不宜在孩子考试前和考试期间,为孩子做过多的物质准备和具体服务,如买很多的营养品,像保护大熊猫似的处处服务周到,这些做法会给孩子增压。适当改善一下饮食是可以的,不能过分。

  2.指导孩子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孩子减轻自我压力

  孩子的水平是客观的,只要认真复习,认真做好考试准备,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行了。孩子有时对自己的水平认识不够,自我期望过高,甚至有侥幸心理。有的孩子总担心出错,这样,进考场就紧张,一旦看见了熟悉的题目,紧张情绪加剧,导致一连串的失误。家长应在自己少给孩子压力的同时,让孩子正确对待考试。考试,就是考查学习水平,告诉孩子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指标,考试遇见不熟悉的题目是正常现象,对每个同学都是可能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努力就是好孩子。

  3.指导孩子在考场上运用“转移注意”和“自我暗示”的方法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转移注意就是暂时地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以外的事物上,使紧张程度缓解。比如,当心里过于紧张时,认真听老师讲考试注意事项,观察老师的服饰、表情,想一小会儿最感兴趣的事情等等,都会使自己平静下来。自我暗示就是在内心里自己提醒自己:我是很镇定的,呼吸多么平稳,头脑也很清楚……这种反复提醒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4.指导孩子事先明确自己答卷的程序和要求,按部就班去做

  答卷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是:

  (1)工工整整写上姓名(有时写学号、准考证号),一笔一画地写,有助于使自己平静下来。

  (2)看准题目,审清题意,一个题一个题顺序往下答。爱紧张的孩子不要先把全部题目看一遍,那样容易造成因为看到一个不熟悉题目而增加紧张感。遇到不会答的题目,认真展开思路想一想,如果没有想通,暂时放下,不可占过多的时间,免得耽误了做其他会做题目的时间。会做的题做完之后,再回过头来做难题。

  (3)仔细检查、避免漏错。大题、难题多花点时间。时间较少,普通题目看一遍即可,多看一看重点题目。特别要把卷正反面都查一查,不要有漏答的题目。

  这个基本程序和要求,让孩子平时小测验和阶段考试中就坚持做到,养成习惯,比较大的考试就会自然地按程序应考了。

  5.指导孩子在考前把该准备好的用具准备好,放在比较保险的地方

  有的孩子就因为用具准备不齐,临时发现,增加紧张情绪。

  此外,在考前让孩子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放松身心,对防止怯场很有好处。

  还可以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喝一点板蓝根、清热冲剂、菊花茶等清热降火的中药,有利于保持脑子清醒。

  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关于作业,著名科学家黄昆有这样一段话:

  “我刚上中学的半年是住在身为教授的伯父家。他见我放学后很空闲而询问我。我说老师安排的数学作业我都做完了。他说那不行,数学书上的题自己都要做。从此,我就按他的话做了,影响深远。这不仅使我做数学很熟练,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且由此我习惯了下课就忙于自己做题,很少去看书上的例题。后来我回想,总觉得这一偶然情况有深远影响,使我没有产生出‘照猫画虎’的习惯。”

  对于孩子的作业,可对他提以下几点要求。

  1.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