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宋朝原来是这样全文阅读 > 第46章 开禧北伐:丧权辱国之战

第46章 开禧北伐:丧权辱国之战


  韩侂胄怎么突然想北伐呢?

  原来金国出了乱子。自从金世宗去世后,金章宗继位,金国开始由盛而衰,政局混乱,兵刑废弛。北方鞑靼等部,又屡屡扰边,搞得金人连年兴师,士卒疲敝,府库空虚。韩侂胄听闻这些消息后,认为金国气数已尽,正是收复中原千载难逢的机会。由是他开始大议北伐,并招募士卒,从国库中取黄金万两,待赏有功之臣。

  对于主战派人士来说,一直期待着出兵北伐的这一天,自然举双手赞成。此时,使臣邓友龙从金国归来,报说金国困弱,取之易如反掌。韩侂胄听罢大喜,以为这是建立盖世功业的良机,遂决意北伐。为了鼓励将士,他还在镇江修了一个韩世忠庙,并请奏皇帝追封岳飞为鄂王。

  金国固然已衰弱,韩侂胄的算盘也打得不错,但有一点不得不提:南宋军队做好了北伐的准备吗?根本没有!

  在韩侂胄专权的这些年里,把精力都放在讨伐伪党上,放在争权夺利上,偏偏就没有放在军政上。北伐固然好,可是有没有这个实力呢?北伐以光复中原,这本是国家大事,起码要有个长时间的准备,有足够的把握才开战。可是韩侂胄却完全颠倒次序,他是头脑发热,先决定要北伐,再来做准备。

  倘若南宋军队能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那么还是有胜算的。可是从韩侂胄决意北伐到出兵,整整用了两年又四个月的时间,而且军队在边界线上屡屡调动,早就被金国方面察觉了。金章宗判断南宋将有大动作,遂于开禧元年(1205)十一月下诏,命令陕西、山东诸将训练士兵以备不虞,并派出间谍收集南宋方面的情报,在边界上加强部队巡逻,以备宋军突击。

  可以说,在北伐之前,金国已经做好抵御的准备,南宋先机尽失。

  开禧二年(1206)四月,宋军发动试探性进攻。

  山东京洛招抚使郭倪下令攻占泗州。南宋军队尚未进攻,消息便已走漏,所幸的是宋将毕再遇当机立断,提早一天发动进攻,总算顺利攻下泗州,旗开得胜。紧接着,宋军又收复几座县城。

  由于宋军的进攻是试探性的,规模并不大,金章宗紧急召集群臣商议研判战局,究竟宋军只是在边界线上挑衅呢,还是打算大举进攻呢?金国左丞相布萨端认为,宋军既然发动攻击,宜早为备。金章宗乃下令布萨端坐镇汴京(开封),总领一方,同时尽征诸道兵,分守要害。

  韩侂胄果然不是将帅之才,小规模的进攻,既不能重创敌军主力,又让敌军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战前准备,可谓是一错再错。在泗州等地得手后,他才向宋宁宗提出下达伐金的诏书。这个北伐诏令来得太晚了,此时的金兵已经严阵以待了。

  北伐战争的发起,已全然失去突击性。

  韩侂胄接到的前线战报,几乎都是坏消息。宋将郭倬以五万人攻宿州,为金兵所败;李爽攻寿州失利;皇甫斌败绩于唐州;王大杰兵败于蔡州。可以说,宋军是全线溃败。然而,更令韩侂胄没有想到的是,开战之初,陕西河东招抚使吴曦便与金人暗地里往来,密谋反叛。

  吴曦是什么人呢?他又为什么企图反叛呢?

  他乃是抗金名将吴璘的孙子。在南宋史上,据守川蜀的吴氏家族富有传奇色彩。吴玠、吴璘兄弟都是难得的名将,为保卫南宋西北、西南安全立下殊功。吴璘去世后,其子吴挺任利州安抚使,仍然手握兵权。由于吴氏执掌兵权太久,在川陕一带声望极高,其麾下军队有“吴家军”之称,朝廷认为难以驾驭。故而吴挺去世后,朝廷便将其子吴曦调入朝中,担任殿前指挥使。你想想,吴氏几代人在川陕奋斗,如今朝廷居然如此不信任,吴曦内心当然强烈不满,渐有反叛之心。

  后来,吴曦用金钱赂贿朝中权贵,终于又得以回到川陕,任兴州(陕西略阳)都统制,把吴家军旧部招揽过来,再起炉灶。正好韩侂胄欲发动北伐,便委任吴曦为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得以总揽川蜀军政大权。既然朝廷如此寡恩,他也不想为朝廷卖命了。故而北伐战争刚刚开始,他便与金人秘密接触,表示愿意献上阶、成、和、凤四州之地,换取金人支持他当蜀王。金章宗当然求之不得,遂一口答应。

  此中细节,韩侂胄当然一无所知。他一再催促吴曦在西北发动攻势,但吴曦却找借口按兵不动,以待叛变的时机。

  南宋北伐军全线受挫,金章宗酝酿着全面反击。

  十月,金兵集结十五万兵力,全面反攻,分兵九道大举南下伐宋。如今战局颠倒过来了。原来是宋军北伐,现在成了金兵南侵。南宋军队再度暴露出战斗力差的弱点,在金兵的猛烈攻击下,几乎毫无抵抗能力。宋军将领中,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毕再遇,他接二连三地打败金兵的进攻。可是毕再遇的出色表现,挽救不了宋军的败局,在其他战线上,宋军一溃千里。

  韩侂胄寝食难安,他寄希望于吴曦在西北发动攻势,以牵制金兵,减轻东南的军事压力。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早已同金人秘密勾结的吴曦趁着南宋兵败东南之机,宣布投降金国,奉上降表,同时献上蜀地图志以及吴氏牒谱予金人。一时间,朝野震惊,吴家军的抗金旗帜在飘扬数十年后,竟然改弦易帜了。金章宗遣使持诏书、金印,立吴曦为蜀王。

  倘若吴曦的阴谋得逞,那么西部将不复是南宋的土地。

  吴曦开始做起蜀王的美梦,他在兴州设行宫,置百宫,俨然已是一独立王国之主。可是吴家世代为南宋守疆捍土,深得陕川人民的拥护与爱戴,吴曦叛宋降金,无异于给家族抹黑。对吴曦的倒行逆施,伯母赵氏、叔母刘氏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痛斥他的叛国行为,可是吴曦哪里听得进去。

  吴氏家族治川陕多年,以致于外人皆道,吴家军只知有统领,不知有朝廷。但是不要忘了,吴家军自吴玠、吴璘始,便是南宋抗金的中坚力量,将士们无不为这支军队的光荣传统而深感骄傲。吴曦公然叛变降金,大失众望,一股反吴曦的力量也悄然兴起。

  吴曦部将杨巨源联络一批将领、义士,决意推翻吴曦。被吴曦任命为丞相长史的安丙也有平乱之志,遂召杨巨源至卧所,对他说:“必得豪杰,乃灭此贼。”杨巨源慨然道:“非先生不足以举此事,非巨源不足以了此事。”与此同时,任兴州中军正将的李好义也密谋诛杀吴曦,在民族大义面前,他毫不含糊地表示:“此事誓死报国。”

  安丙、杨巨源、李好义等人结成反吴曦联盟。

  吴曦还在做着蜀王的美梦,只是春梦了无痕,很快就要梦醒了。

  开禧三年二月某天,李好义、杨巨源等七十四人闯入吴曦行宫。当时行宫里有卫兵一千多人,若交起手来,李好义当然不是对手。但是李好义知道这些卫兵谁也不想为吴曦卖命,便喝道:“奉朝廷密旨,以长史安丙为宣抚使,令我诛反贼,若有敢反抗者夷其族。”听到这里,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于是杨巨源等闯入行宫,踢开宫门,把吴曦一刀两断,砍下头颅。从吴曦称蜀王到被杀身亡,仅仅只有四十一天。

  吴曦败亡后,众人推安丙为四川宣抚使,并趁机出兵,收复和、成、阶、凤四州,西北之局势转危为安。

  川陕是保住了,但东南的危机并未解除。

  韩侂胄本来就不是岳飞、韩世忠之类的忠臣义士,他倡议北伐的动机与岳飞、张浚等人是不同。当年岳飞、张浚北伐,乃是出于拳拳爱国之心,志在光复社稷。而韩侂胄的动机则是政治投机,想趁金国内乱大捞一把,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势。故而张浚北伐虽然失利,但仍坚持抗战原则,反对议和。可是韩侂胄则不然,投机不成,便丧失立场了。在金兵的九路南侵的巨大压力面前,韩侂胄方寸大乱,赶紧又回到议和的立场。

  在韩侂胄北伐前,金国原本就政局动荡,故而也没有能力继续向南宋进攻,同样倾向谈和。只是南宋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毁约背盟,这些令金人十分恼恨,在谈判中便狮子大开口,提出五大条件:其一,南宋割两淮之地予金;其二,添岁币银、帛各五万;其三,归还南逃之人;其四,南宋支付金国犒师银一千万两,也就是战争赔偿;其五,诛杀发动北伐的主谋。

  对于这些条件,南宋使臣方信孺当然不敢答应。

  方信孺回朝后,韩侂胄赶紧召他前来,询问和谈情况。方信孺说了金人提出五项要求中的前四项,当说及第五项时,他吞吞吐吐地说:“第五事不敢言。”韩侂胄一听心中大为不快,割地赔款你都说了,还有什么不敢说的呢?便催着他答。方信孺只得硬着头皮答道:“欲得太师头。”时为太师的韩侂胄听罢不禁跳了起来,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韩侂胄已是恼羞成怒,老子的头是你金人要得的吗?大不了再决一战。不久后,方信孺以谈判不利,被贬官三级。韩侂胄撤换两淮制置使,打算继续与金人开战。

  可是韩侂胄实在太不得人心了。他掌权这么久,屡兴党禁,打击异己,得罪的人太多了。若只是得罪朱熹这些理学家,尚不至于被拉下马,可是他竟然得罪了皇后。

  宋宁宗的皇后韩氏本是韩侂胄的侄女,但韩皇后死得早,皇帝后来又立杨氏为皇后,韩侂胄本是外戚出身,担心杨氏为皇后对自己不利,遂多次反对,这下子便与杨皇后结下梁子了。

  如今韩侂胄北伐大败,声名狼藉,金人又指名道姓要他的脑袋,早已是风光不再。杨皇后乘机指使皇子赵入禀皇帝:“侂胄再启兵端,将危及社稷。”宋宁宗对韩侂胄还是比较信任,起初并不理会。但杨皇后在一旁煽风点火,并指陈韩侂胄只是奸邪之徒罢了。皇帝耳根软,最后决定除掉韩侂胄。

  由于韩侂胄势力庞大且手握兵权,要除掉他得谨慎行事,不然把他逼急了造反那就糟糕了。杨皇后请哥哥杨次山帮忙,在群臣中物色可以铲除韩侂胄的人选。这个人很好找,在此之前,就有一个人密禀皇帝诛杀韩侂胄以安邦定国。此人是礼部侍郎史弥远,他是野心勃勃的政客。史弥远得到密诏后,决定采取刺杀手段除掉韩侂胄。

  十一月三日,史弥远派中军统制夏震埋伏于六部桥旁,韩侂胄上朝路经此桥时,被逮个正着。夏震将韩侂胄拖至玉津园,以锤击杀。

  一代权臣韩侂胄,就这样命丧黄泉了。

  韩侂胄死后,朝廷把他的人头砍下,携往金营向金人议和。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最后达成以下协定:其一,金国归还所占领的淮、陕之地;其二,改“叔侄之国”为“伯侄之国”;其三,币岁银帛各由20万增加到30万;其四,南宋支付战争赔偿银300万两。

  开禧北伐,是南宋朝廷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发动的战争。韩侂胄严重低估对手的实力,再加上吴曦叛变的影响,遂造成全面溃败之局。韩侂胄因为发动这场战争而丧了性命,而南宋帝国也再度蒙羞,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