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宋朝原来是这样全文阅读 > 第31章 引狼入室:宋金开战(1)

第31章 引狼入室:宋金开战(1)


  宋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文化最为繁荣的一朝,史学发达,其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更是千古流传的名著。可是宋朝廷在与女真达成夹攻辽国协约时,却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当初宋与金的约定是,联手打败辽国后,宋将收回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土地,也就是燕云十六州。可是大宋朝廷却忘了一件事,在契丹所占领的汉地中,实际上还有三个州并非石敬瑭所割让,这三个州是平州、营州、滦州,乃是唐末五代时刘仁恭所割让。当朝廷意识到这一重大错误后,便想重新与金国约定,一并收回这三个州,但遭到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拒绝。

  完颜阿骨打显然认为金国吃了大亏。尽管宋、金有过联手攻辽的约定,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宋帝国执行不力:其一,由于受方腊起义的影响,宋师并没有如期发动进攻;其二,宋师大举出兵攻打燕京时,没有按约定通知金国;其三,宋师表现蹩脚,燕京乃是金人凭借自己的力量攻下来的。

  在整个灭辽的战争中,大宋军队根本没有像样的表现,现在却要接收大片被契丹辽国侵占的土地,岂不是太便宜了吗?

  在土地问题上,宋、金之间的争议骤起。

  宋朝廷要求收回所有沦陷的汉地,而金太祖谴责宋朝方面失约失期,只肯交还燕京以及蓟、景、檀、顺、涿、易六个州的地盘。这么一来,双方的口水战不可避免了。

  宋徽宗派赵良嗣使金,令他务必争取到平、营、滦诸州。当赵良嗣硬着头皮到了金太祖帐中时,金太祖毫不客气地说:“数年相约夹攻,而宋国不出师,复不回报,今将如何?”这位雄才大略的金国创立者还不无讥讽地说:“为何寡人到燕京师,竟不见贵国一兵一卒呢?”

  在谈判过程中,金太祖坚持只移交燕京等六州之地,并吓唬赵良嗣说:“宋朝在夹攻辽国一事上违约且不说,平、滦等州的归属,在约定中本未提及,如何能移交。若贵国坚持要收取平、滦之地,那么我连燕京也不移交了。”

  不仅如此,在移交燕京之事上,金国方面条件也很苛刻。金太祖表示,燕京移交后,其州县所得的租税归金国所有。对此赵良嗣大为震惊,提出异议说:“土地与租税岂能一分为二呢?”就在这时,金国大将完颜宗翰喝斥道:“我得燕京,税赋自然应归我。”

  在土地问题的谈判上,宋朝处处处于劣势。

  别看大宋国土辽阔,在军事上很难称为强国,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后盾,在外交上岂能折冲樽俎呢?经过双方的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妥协:宋国接收燕京及六州之地,每年向金国输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金国不再提出收取租税,作为补偿,宋朝另外年输一百万缗的“燕京代税钱”。

  “海上之盟”乃是宋朝率先倡议的,表面上看,朝廷收回沦陷一百多年的部分汉地,可喜可贺,实则不然。若是辽国是一匹狼,那么金国无疑是一头虎,去了一匹恶狼,却来了一头猛虎,大宋岂可长保燕京之地呢?

  在金国内部,不乏强硬的鹰派人物,完颜宗翰便是其中一人。他打心眼里瞧不起大宋军队,宋师在战场上一败涂地,凭什么获得燕京之地呢?在移交土地时,他拒绝把涿州、易州两块土地拱手让出。最后还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面摆平此事,他对宗翰说:“海上之盟,不可忘也。”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尽管也看不起宋朝,但好歹能恪守盟约精神。然而不久后,金太祖便去世了,他的弟弟继位,史称金太宗。金太宗花了两年的时间,到公元1125年扑灭辽天祚帝之残余力量,辽国遂亡。此时宋、金两国的邦交却正悄然恶化,处于破裂的边缘。

  大宋朝廷在军事上乏善可陈,没有雄厚的武力作为后盾,在外交上又无远见。当时有一些辽国将领投降金国后又叛变,转而投奔大宋,宋朝廷给予接纳,这无疑被视为对金人的挑衅。在辽天祚帝流亡期间,宋徽宗又派人与他秘密往来,试图扶植辽国残余力量以遏制金人势力的扩张,这种做法大大违背当年“海上之盟”不得单方面与辽国谈判的约定。

  在金人看来,宋朝的做法简直是背信弃义。

  金太祖的二儿子完颜宗望向金太宗建议:“宋人无信,若不先下手,必为后患。”从建国(1115年)到灭掉辽国(1125年),金国只花了十年时间,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其自信力也空前高涨,自然想得寸进尺。宋王朝在这个微妙时间点上,又犯下一系列外交错误,自然轻易地被人抓住小辫子,有了发动战争的借口。

  宋宣和七年十月(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太宗下诏,大举侵宋。金兵分为两路,西路由完颜宗翰指挥,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由完颜宗望指挥,由平州进攻燕京。根据其战前制订的计划,两路大军得手后,将会师于大宋首都开封城。

  我们先来看看西线战事。

  金国大将宗翰在发动侵略同时,派遣使者入太原城见童贯,指责大宋方面背弃海上盟约精神,招降纳叛。宗翰原本就是鹰派人物,在写给童贯的信中,他语气十分强硬,把责任统统推到大宋一方。当童贯得知金军已倾巢而出的消息后,他目瞪口呆,问金国使者道:“如此大事,何不早来交涉?”

  金国使者冷冷道:“大兵已发,不须先告。童大王何不速割河东、河北之地,以大河为界,这样大概还可以保存宋朝宗社吧。”

  童贯为什么被称为“童大王”呢?原来当年宋神宗留有遗训,若能收复燕云之地,则进王爵。童贯首倡“海上之盟”,又是北伐军的总指挥,尽管没打胜仗,但还是要回了燕京。朝廷依神宗遗训,封他为广阳郡王。

  这位童大王慌了手脚,金兵大举入侵,很快就会杀到太原城下。金兵的战斗力,他是见识过的,自己那三脚猫的功夫,打辽兵都不行,如何与金兵交锋呢?看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啊。童贯找了个借口,称自己要回朝廷请示,说得冠冕堂皇的。此言一出,众皆哗然,这岂非明摆着是临阵逃跑吗?太原知府张孝纯赶忙劝道:“大王若临阵而去,人心士气动摇,河东非宋所有矣。”可是童贯哪儿听得进去,弄了辆马车,头也不回向开封急奔而去了。

  大统帅都逃了,士兵们哪有决死一战的信心呢?很快,朔、武、忻、代等州先后被金兵占领,完颜宗翰兵围太原。太原军民在张孝纯、王禀等人的率领下,英勇抵抗,才勉强阻止敌人的攻势。

  再来看看东线战局。

  完颜宗望率领的东路军从平州出发,连陷檀州、蓟州。镇宗燕京的郭药师原本是辽国降将,如今金兵大举压境,他索性举部投降。宗望原本就轻视宋朝,得到郭药师后,更打探到宋军的底细,越发不把对手放在眼里。金兵以郭药师为向导,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此时的大宋京城已是乱成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