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宋朝原来是这样全文阅读 > 第15章 雍熙北伐:虎头蛇尾的远征

第15章 雍熙北伐:虎头蛇尾的远征


  宋太宗北伐契丹的决定,显然是过于草率了,因为他对契丹的军事实力做了一个完全错误的估计。

  萧太后上台后,辽国的实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比辽景宗时更强大。萧太后深知大宋帝国颇为强大,未敢轻启战端,在南方采取守势,而把进攻重点放在打击党项人及女真人。公元983年,辽国讨伐党项,击破十五个部落;在太宗发动北伐的前一年,即公元985年,辽国大败女真,俘获十余万人,马二十多万匹,军事力量更加强大。然而,对于这一切,大宋帝国的情报机关却置若罔闻。

  为了这次北伐,大宋帝国精兵倾巢而出,名将个个登场亮相。

  宋军兵分三路出击,具体部署是这样的:第一路是主力部队,由大将曹彬领衔,崔彦进为副帅。曹彬乃是大宋名将,在平后蜀、平南唐之役中有赫赫之功。这位仁兄由于战功太大,后来当了枢密使,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总参谋长。这次曹彬重新披甲上阵,可见宋太宗对伐辽一战,势在必得。第二路兵团以米信为总指挥,杜彦圭为副帅,从雄州(河北雄县)出兵,这路兵团实力一般,只是协助曹彬的主力兵力作战。第三路兵团由田重进率领,从定州出发,经飞狐(河北涞源)向北挺进。

  在三路大军出发后,宋太宗觉得还不够保险,为了确保在战场上有压倒性的优势,又派出第四路人马。这支部队以潘美为总指挥,杨业为副手,在西线发起攻击,任务是迂回到幽州侧背,与曹彬主力部队夹击,收复该城。

  四路人马,浩浩荡荡杀向敌国,兵精马壮,士气高昂。宋太宗踌躇满志,如此精锐的部队,别说打下幽州,就是天堂也可攻下。

  果不其然,各路宋军捷报频传。

  我们先来看看潘美、杨业这一路。潘美与杨业都是一代名将,杨业对辽军又十分熟悉,故而推进神速。攻入辽境后,潘美向北推进到了寰州,辽刺史赵彦辛望风而降;紧接着,宋军马不停蹄,直取朔州,朔州守将赵希赞同样举白旗投降。进攻应州之战仍然不费吹灰之力,辽国守将又投降了。潘美与杨业联手,果然勇不可挡,不久后,云州也被宋军收复。出师不到三个月,潘美与杨业连下四州,战果惊人。

  再看看看田重进一路宋军的进展。田重进是一员老将,当年宋太祖陈桥兵变时,他就有份儿了。田重进攻入辽国后,首战飞狐,敌守将吕行德投降;紧接着,他兵围灵丘,守将穆超举城投降。辽国急忙派一支军队以阻击宋军深入,结果被田重进打败了,还损失两员大将。在蔚州之战中,敌军仍然没有顽抗的意志,很快举城投降。

  协助曹彬进攻的米信兵团,也在新城大破辽师,取得一场胜利。

  作为北伐主力的曹彬兵团,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曹彬兵团总兵力十余万人,担任主攻方向。越过宋辽边界后,这位名将先声夺人,攻克固安城,而后挺进涿州。辽军在涿州以东迎战曹彬兵团,然而力量悬殊,随即被宋军击破。曹彬乘胜追击,从北门攻入,占领涿州。涿州是幽州的南面门户,战略地位颇为重要,辽国派出一支军队南下,企图收复涿州。曹彬遣部将李继宣率轻骑渡过涿河,击退辽师。

  从战争的第一阶段来看,宋军四路出击,节节告胜,攻城略地,反观辽军则不堪一击。难道辽国自萧太后掌权后,果真一落千丈了吗?难道在高梁河一役中大败宋朝皇帝的耶律休哥,竟成为了一头死老虎吗?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可发现宋军的胜利着实不值得骄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真正的强敌还没出现呢。我们从史料中可以发现,此期宋军所打败的对手,都是辽国中的汉兵汉将。自辽国获得燕云十六州后,由于这里是汉人区,辽国仍保留了汉人官吏、将领以统治汉人。这些汉族将领在与中原政权对抗时,大多数并不积极,稍稍抵抗便举旗投降了。这是北伐军频频告捷的原因之一。

  然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执掌辽国大权的“女汉子”萧太后竟然带着未成年的小皇帝御驾亲征,这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女政治家,比如西汉的吕稚、东汉的邓绥、唐朝的武则天等,她们都曾经是帝国最高统治者,但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像萧太后这样御驾亲征。写到这里,笔者也不能不为萧太后的勇敢而喝采。她非但勇敢,也有识人、用人之才,同时也知晓军事,把两位契丹名将用以对付两位宋朝名将。耶律休哥将对阵曹彬,而耶律斜轸则阻击潘美。曹彬、潘美这对在平定南唐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宋双星,能否再度席卷幽蓟之地呢?

  开封城内,虽捷报频传,宋太宗却眉头紧锁。这位大宋皇帝虽然在战场指挥作战的本领略显蹩脚,对大的战略却仍然有独到见解。他凝视着案台上的地图,陷入沉思,内心有一种忧虑。他在担心什么呢?曹彬推进的速度太快了,军队越往前推进,后勤补给线越长,倘若辽军在这个时候切断他的运粮通道,那岂非置于危险的境地?

  宋太宗的担心是有道理。

  问题是,宋太宗都看得出来的问题,难道久经沙场的曹彬却看不出来吗?

  当然不是。

  那么曹彬为何要冒这个风险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他过于轻敌了。自宋师出兵两个多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辽人望风披靡,这很难不令他对敌人有轻视之心;其二,他认为耶律休哥丢失涿州后,一定会主动进取,与宋军展开决战。只要是速战速决,他就可以在粮食吃完之前,打败对手。其三,潘美、杨业连克四州,这也给曹彬很大的压力,他可不想在战绩上输给别人。

  曹彬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可惜的是,他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将领。既生瑜,何生亮!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南京留守耶律休哥在帐中踱来踱去,但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地图。自从全权负责辽国南部军事以来,耶律休哥一直在构想一个大战略,其核心就是诱敌深入,然而给予宋军致命一击,凭借一战来彻底稳定南线战局。为此,这些契丹名将不断放出风声,示弱于敌,引诱宋军主动进攻。果不其然,宋太宗终于没忍住,数路大军深入辽境,势如破竹。耶律休哥明白,他所面对的曹彬,乃是沙场宿将,且手下有十万精兵,不可采用硬碰硬的手段,必须要觑准敌人的弱点。那么曹彬的弱点在哪儿呢?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宋太宗都看出来了,在于后勤补给线,十几万大军每天得吃多少粮食啊。

  耶律休哥并不急着与曹彬决战,两人在较量着耐心。持久战对远距离作战的宋朝军队相当不利,耶律休哥采取守势,同时派出轻骑兵不断骚扰。在夜间,契丹骑兵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对宋军薄弱据点发起突袭,打击宋军士气;在白天,耶律休哥则派出精锐骑兵,埋伏于山林草莽,袭击宋军的运粮交通线。

  很快,曹彬发现问题严重了。

  十几天后,曹彬兵团的粮食供应不上了。没粮食吃,向前推进与辽军决战,那是不可能了,守住涿州也不可能,只能后撤。于是曹彬下令,放弃涿州,撤向雄州,等粮食供应上了,再作进攻打算。像曹彬这样富有作战经验的名将,犯下这样的错误,确实不应该。我们只能说,他确实被耶律休哥散布的假情况忽悠了,对辽军过于轻视才会贸然深入,结果粮食出问题了,被迫撤了回来。

  曹彬的做法,令皇帝十分不满,他派使者快马传达指示,要求曹彬兵团速速与米信兵团会合,按兵不动,养精蓄锐,等待潘美、杨业迂回到幽州城背后,再联合起来攻取幽、蓟。宋太宗的指示是正确的,既已失去主动权,不如等待时机。

  按兵不动!眼看着潘美与田重进这两路兵马节节胜利,作为主力的曹彬兵团却按兵不动,这岂不让人看笑话吗?曹彬的部将们出谋划策,纷纷请战。身为主将,曹彬有一个大缺点,就是过于仁慈。他在攻打南唐时,为了制止手下将领滥杀无辜,他不是用严厉的军纪来约束,而是用装病的办法。他是一个好的将领,但缺乏统御力。在将士们纷纷请战下,曹彬被舆论绑架了,只得依从部下的建议,再度向涿州发起进攻。

  但是,此是涿州的局势已大变了。

  御驾亲征的萧太后及辽圣宗已达抵达涿州以东五十里之处,与太后同来的,是契丹最精锐的骑兵部队。

  萧太后颇有军事眼光,她命令耶律休哥等人派出轻骑兵,对曹彬大军不停地骚扰,迟滞其行军速度。曹彬一路且战且行,花了四天的时间才抵达涿州。时值四五月之交,中国农历,四月已进入夏季,此时天气开始变得炎热,经过多日行军作战后,宋军已是疲乏不堪了。到这个时候,曹彬不得不要重新评估战局了。萧太后的到来,使耶律休哥手上的兵力猛增,而且是清一色的契丹骑兵,其战斗力之强,远非曹彬之前所遭遇到的对手可比。

  怎么办?战,或是不战?

  曹彬已是没有底气,他又一次下令,从涿州撤退。两度兵抵涿州,又两度撤退,作为一名大将,这种做法着实轻率,同时也大大挫伤了士气。本来就不该冒进,曹彬偏在部下要挟下出击,出击了又没有战斗的决心,那么这仗如何打?

  一直耐心等待的耶律休哥绝不会错失这次机会,他马上亲率精锐骑兵,全力追击。宋军以步兵为多,而契丹人则是骑兵,速度快,耶律休哥终于追上曹彬了。辽国名将与宋国名将在岐沟关(河北涿县西南)展开较量,但这并不是势均力敌的对阵,而是一边倒的战斗。两进又两退的宋军将士全无招架之功,被打得丢盔弃甲,曹彬率部突围,往拒马河方向退却。到了拒马河时,前有河流挡路,后有契丹追兵,宋军乱得像一锅粥。在这个时候,曹彬已完全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力,全军将士只得各自为战了。

  拒马河成为宋军的灾难之地。由于一片混乱,在渡河时,人马相践踏,被踩死者无数,被淹死者无数,被追上来的契丹骑兵杀死者无数。当时为了逃命,宋军士兵把沉重的盔甲脱了扔在岸上,把刀枪剑戟这些武器也都扔了,拒马河畔,武器堆积如山,拒马河中,尸体累累。史书上这样记道:“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不仅是士兵,宋军中高级官员也死了很多人。被任命为幽州知州的刘保勋,都还没到幽州城,就溺死于拒马河,他儿子来救他时,也不幸溺死。殿中丞孔宜同样在渡河时溺水而死。

  若不是副将李继宣率部与契丹血战,宋军的伤亡将更加惨重。这位勇猛的将领把命豁出去了,终于逼退辽师。然而此役宋军死亡过半,数万人命丧沙场。垂头丧气的曹彬率着残兵败将退往高阳,这也意味着雍熙北伐已经失败。

  戎马一生的曹彬,以北伐的惨败而暗淡收场。而耶律休哥则成为契丹的民族英雄,萧太后封他为“宋国王”,注意这个王号哦,耶律休哥的王号是“宋”,这不啻为对大宋帝国的蔑视。豪情万丈的耶律休哥提议,乘胜南略,把辽、宋的领土分界线南移到黄河一线。但是萧太后有自己的考虑,未予批准。

  这一战,是宋辽历史上的关键性一战。从此,辽国进入最强盛的“萧太后时代”,而吃了败仗的宋帝国,则完全改变对辽战略,转攻为守,积极进攻变为消极防御,收复幽州的梦想,也如风筝渐去渐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