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让我们从生动的感性认识开始,达到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依靠思维,我们才可能更精确地描述和把握这个世界;依靠思维,人们才能总结规律,运用规律,了解那些并没有直接感受的东西;依靠思维人们才能预测未来,很好地规划自己的行动。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灵活利用自己的头脑,走出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灵活思维,无往不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有时候也会把自己定义成为某一种类型的人。在与他人作比较的时候,我们很庆幸有属于自己的“个性”。例如,我们都会有固定的一些生活规律,比如看什么样的课外读物,买什么款式的衣服,什么时候去逛街……这固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一直如此,不作出什么改变的话,往往就会让人感到你是一个故步自封、顽固僵化的人。
如果你保持这种习惯数十年,你的思维就会被固定,无法创新或者是改变,最终在生活中缺乏激情,成为一个无趣之人。所以,一定要学会并接受改变。
爱迪生有一个助手,他叫阿普顿,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专业。有一次,爱迪生正在做一项研究,需要梨形灯泡的体积这组数据,于是就叫阿普顿去测量。谁知当阿普顿面对这个形状不规则的灯泡时感到特别为难,因为无论他用什么办法都无法精确地量出灯泡的体积。当看到助手非常狼狈的时候,爱迪生说:“你为什么不转换思考方式呢?”随后,爱迪生就把灯泡注满水,对阿普顿说:“你再把水倒出来,水的体积不就是灯泡的体积吗?”的确,伟人必定有与众不同之处。
换一种思路,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如果不动脑筋,守着僵化的思维去钻牛角尖,就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经历这次教训后,阿普顿就学着使自己的思维灵活起来了。
要想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你不仅要在作出每一个选择之前,都谨慎地考虑和耐心地等待,还应该在思考问题和具体行动的方式上保持高度的灵活性。要知道机会常常在你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来临,我们只有时刻准备着,保持足够的警惕,才能抓住从身边溜过的机会。
1974年,美国政府为翻新自由女神像上扔下来的废料面向全社会招标。由于出价太低,好几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麦克尔公司董事长听说这件事情后,立即结束旅行,飞回纽约,把这堆垃圾承包了下来。当时,美国许多运输公司都对这位董事长的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纽约州对垃圾的处理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弄不好就会遭到环保部门的起诉。但是麦克尔公司的董事长并没有在意别人的嘲笑,他立即组织工人把这些废料进行分类:把废铜熔化,铸成了小自由女神像;把废水泥块和废木头加工成底座;把一些废铅、废铝加工成纽约城市广场形状的钥匙挂;甚至连那些从自由女神像上扫下来的灰尘都派上了用场,它被包装好出售给了花店。结果,麦克尔公司从这堆毫无用处的垃圾上赚到了350万美元!
这让那些“聪明”的运输公司老总们汗颜不已,他们只看到了这件事情的风险,却从没有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僵化的大脑让他们错失良机。
如果你的思维已成定势,那么你被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几乎已成定局。不要把生活看成是你的敌人,而应该把它看作是友好辩论赛上的对手。灵活地思考、灵活地处事,你将会品尝到生活的无穷乐趣。相反,如果你只是固守阵地,那么恐怕会被现实碰得鼻青脸肿。
在生活中,当你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对待,把所有的问题都看做是你人生的风景。在你观赏这些风景的时候也学到了很多,获得了很多乐趣。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你还会结识到新的朋友,增长自己的知识。否则,如果你对这些挑战和问题一味地感到害怕,必然会错过很多东西,不会取得进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提倡的法则并不是鼓励你张开双臂,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这样做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灵活”的体现。真正的思维灵活者,应该懂得在什么时候说“好”、“对”,也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不”!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思维是不是还灵活,不妨做一个小测试来看一看。放在床头的、准备每晚睡觉前阅读的书始终是同一类型的吗?有没有说过“我不认识那种人”,“我从不去那种地方”这样的话?如果你点头表示肯定,那么你的思维已经被上了枷锁,是时候丢开枷锁、开阔头脑了!
别陷入惯性思维误区
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不仅劳动力价格昂贵,而且很难雇到工人,许多牧场主均为此发愁。有个牧场主用电网把牧场围起来,这样既安全可靠,又不用雇许多牧场工人。同行对这个做法赞不绝口,说整整一年中没有见到牛群敢靠近它,但又说可惜自己无法效法,担心付不起偌大的一笔电费。
使用电网的牧场主大笑说:“别犯傻了,我只通了十天电就把电门关了,这些笨牛是绝不会想到现在的电网跟过去有什么不同的。”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在电网扯上之初,野性不改的牛群肯定不会规矩的。对电网几次“冒犯”之后,它们肯定会悟到点什么。“这家伙招惹不得”,牛群视电网为一堵不可逾越不敢靠近的大墙,渐渐对电网“敬而远之”了。
对于牛群的行为,我们不应该耻笑,因为我们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相信大家对北斗七星都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也会很快地找出它的位置。而关于它的形状,人们只是用“勺子”来形容。殊不知,北斗七星是可以连成很多形状的,只是不容易罢了。人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也是因为受思维定式的限制,所以无法说出其他的形状。
另外一个事情说明了人们经常会陷入习以为常的误区,最终导致恶果。有一位商人在美国想逃关税,于是就把1万双昂贵的皮手套一分为二,把其中的1万只左手套先发往美国。但他没有去提货,于是在到期之后,海关只能是按惯例将这批货作无主货物拍卖处理。但是,由于这些手套都是左手的,没有人买。而他就用低廉的价钱买下了这批手套。
海关当局已意识到了其中的蹊跷。海关晓谕下属:务必严加注意,可能有运载一批右手套的船舶到岸。然而,这一切都在那位商人的预料之中,他还想到,海关人员会假设这些右手套也会像上次的左手套一样一次整捆运来。
商人当然不会这样做。他的选择是把右手套分装成5000盒,每盒两只。海关人员习以为常地认为一盒是一副。果然此计得逞,第二批货物一路绿灯,顺利通过美国海关。
这样商人只交了5000副手套的海关税,再加上第一批货物拍卖时付的一笔小钱,就把1万副手套弄到了美国。
商人巧妙利用人们的思维误区,打了这个漂亮仗,虽说表露出商人的奸诈,也再次提醒我们对习以为常的东西要保持一分审慎的理性,并随时能够从中跳出来。
“无限”思维:别给你的思维设限
若不给自己的思维设限,那么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展的藩篱。
当你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急躁,否则就会陷入误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无法摆脱困难。一般说来,大自然中最普通的事情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然而,科学家却通过一项实验证明了这种观点并不是绝对正确的。
研究人员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了两半,首先在鱼缸的一半放进了一条大鱼,连续几天没有给大鱼喂食,之后,在鱼缸的另一半里放进很多条小鱼,当大鱼看到了小鱼后,就径直地朝着小鱼游去,但它没有想到中间有一层玻璃隔着,于是被玻璃顶了回来。第二次,它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朝小鱼冲去,但结果还是一样,这次它撞得“鼻青眼肿”,疼痛难忍,于是放弃了眼前的美食,不再徒劳了。
第二天,科学家将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了,小鱼们悠闲地游到了大鱼的面前,而此时的大鱼再也没有吃掉小鱼的欲望了,眼睁睁地看着小鱼在自己面前游来游去……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受到了“无形”的阻碍。或许是因为他们有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经历,或者是因为看到别人有类似的经历,在自己经历的时候,也不敢前行。这都是非常愚昧的做法。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勇往直前,不要被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问题所阻碍。
为什么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成功离自己特别远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行动之前,他们已经对自己进行了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的目标太高,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所以,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人最大的障碍不是别人或者是别的事情,而是人自身。
的确,很多人一直在追求成功,但结果却一直是失败。这与自我认定不无关系。所以,要想取得成功,你一定要作出改变。
如果你曾经去过美国的航天基地,你就会发现,在一根大圆柱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If you can dream it,you can do it。”相信你们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那就是:如果你能够想到,你就一定能够做到。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所以,自我认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你对自己所作出的认定是非常消极的,那么在行动的时候,你也是缺乏动力的。相反,如果你能对自己进行积极乐观的认定,那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你会有足够的力量来奋斗。
现在,你就进行一下自我审视吧。如果你对目前的自我认定感到不满意,那就改变它吧。相信改变后的你必然有着崭新的精神面貌,而且人生也能得到改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教授,提出三种消极思维模式,这三种模式全部来自于人们自身,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巨大屏障。这三种消极思考模式会造成人们的无力感和挫折感,严重的话,则会毁其一生。
1.心态束缚
这是一种时间束缚自我的方式,即把短暂的困难看做永远挥之不去的幽灵,把暂时的不幸与悲哀无限地延长,不停地回味。结果使自己长期生活在痛苦、沮丧甚至绝望的心态之中而不能自拔。如一名公司职员近期因计划泡汤而沮丧不已,工作没有干劲,总是一副死气沉沉、颓废不堪的样子。究其原因就是因那次计划的失败。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或失败,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就可以将自己从忧郁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为何不尝试一下呢?
2.空间束缚
这是一种空间束缚自我的方式,即在甲方而遭到挫折和失败,从而认定在乙、丙等其他方面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
例如,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去一家公司面试,面试时他稍微有点紧张,但总体表现还不错,并没有被录取,于是他悲观地想:我已经很优秀了,为什么这家公司不录用我?再去其他相类似的公司也是枉然。于是他决定抛弃自己的专业,准备从事其他行业。这个事例固然有些夸张,但却表现出人们的那种被空间控制和束缚的消极思维模式。受此束缚的人需要拥有乐观的心情和努力深入了解事物的意愿,这样加深了对事物的了解之后,就不会主观臆断,并拥有了信心。
3.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就犹如一剂毒药,深深地摧残自己的心灵。自我否定的人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己沉重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起来。假如一个人始终否定自己,那么他将举步维艰,犹如丢失了灵魂,每天只会浑浑噩噩地生活。
每个人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一路上你需要跨越生命中的重重障碍,才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像河流那样善于放弃你所认为的消极的否定的自我,要树立信心,并且根据自己的目标作出相应的改变。
心态和态度是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再积极一点呢?保持积极的态度,认真地投入,勤勉地去做事,不仅可以超越自我,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跨越成功的障碍。在没有别的绝对优势时,比他人多投入一些,更积极一些,再耐心一些,你就可以创造出比他人更多的优势。
很多事情,你站在不同的角度,便会有不同的看法。与其终日愁苦,倒不如换个角度,转变一下心情。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未被开发过的领域,你认为的“骨子里就是这样的”,其实是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的体现,就像河流觉得自己只能是流动中的液体,而不能是漂浮在空中的水汽一样。
你可以善于言谈,你可以随遇而安,你可以懂得更多……只要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断地延伸自己、开拓未知的领域,肯定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突破自我也是迈向成功事业必备的勇气和智慧。
思维冲破藩篱,生活学习也便有了更丰富的意义。请谨记下面这句德国名言:“即使世界明天毁灭,我也要在今天种下我的葡萄树。”
打破制约成功的瓶颈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虽然信息在日日更新、时时更新,但是我们的思维却往往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依然时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不能时时感受到新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存在即是合理的。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我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越来越老成持重,于是创造力丧失了,想象力萎缩了,固有的思维模式成为了人类超越自我的一大障碍。
美国一个著名学者卡勒维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玻璃瓶平放,瓶底朝向光线充足的方向,再打开瓶盖,看看谁会逃出玻璃瓶?
实验结果是,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在它们的逻辑里,“密室”的出口必然是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因此只管拼命撞向瓶底。直到撞死在瓶底上;相反,智力较低的苍蝇对逻辑毫不在意,只管四下乱飞,在不到两分钟之内,它就穿过另一端的瓶口逃出了玻璃瓶,获得自由和新生。
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需要的是随机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的模式。蜜蜂之死,是因为它们被自己的智慧和逻辑所误,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规则是得遵循,但不能因此而窒息了创造力。
不只是动物,人类也因未排除“固定观念”的偏差想法,而只能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理所当然地把可能变成了不可能。用僵化和固定的观点认识外界的事物,随时都会带来危害。
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9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活命。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都口渴得冒烟,水成为了最珍贵的东西。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9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在船上,他们等了很久,但天始终没有下雨。此时,围在他们身边的除了海水还是海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都熬不住了,其中的8个人相继渴死。当最后一个人快要渴死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喝了海里的水。当时,他感觉特别爽,一点也感觉不到海水是咸的,反而感觉它很甜。当时,他也感到非常疑惑,于是躺在船上等死。没想到,等醒来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活着。于是他整天以海水为食,最终等来了救援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这海水时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
从古至今,无数事实证明了经验的作用是带有两面性的。在很多情况下,经验的确能启示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然而,有时候,经验也成了人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经验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感性认识概括和总结的,并没有对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行探寻,所以没有科学性。
另外,还有一个事例证明了经验是不可靠的。老王是一家小建筑公司里的工程师,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一次,在给新楼安装电线的时候,他遇到了难题:在一处直径仅有3厘米且要拐4道弯的管道里将电线穿过去。这是他平时根本就没有碰到过的问题。很明显,按照常规的方法是无法完成任务的,但又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于是就向新来的工程师求救。这名新工程师虽然经验不如老王多,但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分别将一公一母两只白鼠放在管子的两头,公鼠的身上拴上一根线。母鼠在管子的另一端发出“吱吱”的声音,公鼠听到后,便沿着管子向母鼠跑去,身上的线也随之到了管子的另一端。
通过这种方法,这个看似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却得到了解决。老王虽然经验丰富,但面对很多新问题的时候,往往受到经验的限制,无法想出新的解决办法。
在现代社会中,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各方面都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所以,那些具有全面的综合知识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有创造力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专业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业的广度,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多学一些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少受限制。
作为一个现代人,你在某些时候必须超越经验去考虑问题,尽最大努力摒弃保守的思想。只有这样,你才能突破制约你成功的瓶颈,才能获得一个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借机生蛋”,学会变通
当我们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借鸡生蛋”不失为一条灵活机动的精巧之策,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因为个人或单一的团体的力量毕竟是微小的,对于难以攻克的问题,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他人的优势为己所用。左右观看,借他人的信息,借他人的产品,借他人的资金……善借善用,充分及时而准确地借机行事,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双非凡的眼睛和“移花接木”的手段,这确实是一种本事。而正是靠这种借他人之力的方法,很多成功的人才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所向披靡。
比尔·盖茨便是很好的例子。比尔·盖茨走出大学校门时,身上仅有2000美元。他和同学们用这笔钱买来了电脑,办起了公司,专门从事软件的研制工作。
可是几年过去了,公司虽有所发展,但知名度仍不高,客户也相当有限。
比尔·盖茨认识到,公司要有大发展,首先必须把牌子打出去。当时,美国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个人微机,这种新型机需要配置相应的磁盘操作系统软件,美国几家较大的软件公司都虎视眈眈,想抢到这笔大生意。
经过了解,比尔·盖茨知道这是一次提高公司声誉、扩展公司业务难得的好机会。于是,他先花一大笔钱买下了Seatde Computer Products公司的86-DOS的专利权和使用权,然后组织公司全体人员日夜奋战,将86-DOS进行修改和扩充,制成一种新型操作系统软件,并命名为MS-DOS。比尔·盖茨带着这种新型软件,亲自去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总部联系业务。
一开始,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总裁并不看重微软公司,因为在美国众多的软件公司中,它并不很显眼。于是,比尔·盖茨亲自操作这种软件给他看,说明这种软件的优越之处,并尽量压低自己的要价。终于,在1981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决定将MS-DOS软件选作新型个人微机的基本操作系统,并把它命名为PC-DOS。消息一传出,整个世界计算机行业为之一惊,微软公司的名声也传遍了世界各地,许多公司纷纷上门接洽生意,微软公司的业务顿时扩展了数十倍,成为美国软件业的佼佼者。
微软公司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善于抓住任何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机会,充分利用他人的优势来为自己谋利。虽然在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业务来往中,微软公司没有得到多少好处,但赢得了好的声誉,这是千金难买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得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狐假虎威”,去掉其中的贬低意义,我们可以说,狐狸的聪明之处,在于“假(即借)”字上。诚然,比尔·盖茨也是运用这种方法,才有了一统天下的微软。
有时,暂不思考眼前得失,统筹全局,凭借好运当头,我们就可以开创新局面。
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完全由佛雷化妆品公司占据。当时,这家公司的一名较为出色的推销员乔治·约翰逊希望自己有大的发展,所以决定自立门户。但当时的他既没有资金,也没有人脉。虽然办起了一家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公司,但并没有其他公司那样的规模。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约翰逊不知道如何才能起步发展。
某个弱小企业在谋求生存和发展时,总要依附较强大的公司,靠着大公司的名气,在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于是约翰逊与雇员们一起,集中力量搞出了一种粉质化妆品。他制作了一则广告,是这样说的:“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以后,再擦上一些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雇员对这种依附式宣传很不满意,说他不是自己给自己做广告,而是在替佛雷公司吹牛。佛雷公司的人也因此嘲笑他:“你和我们公司的感情很深嘛!要不怎么免费替我们做广告呢?”约翰逊对此不予理睬。他解释道:“就是因为他们公司的名气大,我们才这样做。打个比方,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我叫约翰逊。如果我能想办法站在美国总统身边的话,我的名字马上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推销化妆品的道理是同样的,在黑人社会中,佛雷公司的化妆品享有盛名,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和它的名字一同出现,明着捧佛雷公司,实际上却抬高了我们的身价。”
没想到,这个办法十分管用。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逐步扩大。随后约翰逊又生产出一系列新产品。此时,他开始宣传并强化自己的产品,因为他已经有了这个实力,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约翰逊生产的化妆品已经占据了主市场,佛雷公司被替代了。于是,约翰逊公司成为了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的龙头。
在羽翼未丰的稚弱情况下,避开强敌,屈居大企业旌麾之下,借其声威,养精蓄锐、备而后动,最后战胜对方。这也是“借力使力”的一种方法。
如果在会谈过程中,发现形势对自己很不利,或者在会谈前就已经预料到会谈将出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这时利用某种合理借口,人为制造出一些会谈中的空当,就可以起到缓和形势、回避矛盾的效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有个柔道高手,名叫升木幸二。有一次,某个管理机构派人约升木进行一次“会谈”。升木知道在所谓的“会谈”中自己将处于被反问的地位,一定很被动,而且肯定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不好回答。于是,他就提出了一个边谈话边喝酒的条件。对方出于对升木一些社会关系的考虑,也就答应了。结果,在“会谈”过程中果然出现了对升木幸二很不利的情况,对方提出了一些他不愿回答或是很难回答的问题。每每这时,他就说:“对不起,我得先去一趟厕所。”因为喝了酒,上厕所的次数自然会增加,对方也没有办法。升木就是采用这种战术,利用上厕所来制造“空当”,使会谈中断,打乱对方的事先安排,干扰对方的心理。这样,不仅给自己寻找了一个短暂的思考机会,也逃避了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对方很不耐烦,对有些认为不太重要的问题,干脆也就不再继续询问。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升木最难回答的问题。最后,由于时间限制,会谈不得不停止,大部分问题几乎都不了了之。这个管理机构的人员只好扫兴而归。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外部世界是无限的。因此,当无限的外部世界对自己有限的智慧提出挑战时,我们不妨变通一下形势,采用借机回避的方法,也许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何做好这个“借”字,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运用灵活的头脑,注意一下身边的事物,我们发现,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的。
1853年夏季的一天夜里,一场特大的暴风雨袭击了美国北部的休伦埠,一夜之间,使它变成了一座被茫茫大水包围的“孤岛”。
第二天清晨,16岁的爱迪生为了卖报,匆匆向火车站走去,只见铁路已被淹没,火车卧在水中不时地吐着热气,旅客们非常焦急地在车箱内躁动,一时间嘈杂的声音不绝于耳。爱迪生从人们的谈论中得知,原来电报线被大水冲断了,电报无法发出。休伦埠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全部中断了(当时还没有无线电报)。情况非常危急。
乌云低低地垂在天空,沉重得好像随时都会落下来。渐渐地,人们的脸也像天上的云一样,从乘客到司机,从站长到工作人员,愁眉苦脸,不知道怎么办才能摆脱困境。一定要想个主意使休伦埠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爱迪生也在焦急地思索着。电报线断了,怎么办?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声闷闷的有些微弱的汽笛声,汽笛声启发了爱迪生。他想电报是通过通电时间的长短组成字母传递消息的,现在用汽笛声音的长短变化不是也能组成字母向外界发出消息吗?想到这里,他兴冲冲地爬上了火车头,对司机解释道:“我要发汽笛电报,外面的人接到后,会想法来救我们的。”“什么汽笛电报?”司机不解地问。爱迪生向司机作了详细的说明。司机理解了,但还有疑问:“你发的汽笛电报能保证别人收到吗?”爱迪生自信地说:“我的师傅麦肯基就住在附近的车站上,他既是站长又是出色的报务员,我把信息传给他,只要他听到,就会知道这里的情况了。”司机同意了。
于是,爱迪生迅速发出了汽笛电报,笛、笛笛、笛笛笛……汽笛声划破了阴沉的天空,向外界发出紧急呼救的信号。没过多久,远处传来了同样的汽笛声。爱迪生高兴地向大家宣布:“我们有救了,附近的人们很快就会来搭救我们。”
三个小时后,救援的人们纷纷赶来。爱迪生用他的机智救了休伦埠。
人在某种困境中,迫于形势的突发奇想有时也能带来不可思议的成果。其实任何想法都是厚积薄发的巨大能量,只是看我们能否好好地利用它,千万不要忽视身边的“一草一木”。
客观世界千变万化,当我们在某一部分或某一阶段失利的时候,不妨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善于觉察周围事物的特点,借助他人的力量,也是在给自己创造机遇。正如有句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