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道邋遢大王并那弓阳子夹在人群里看那醒狮,十分热闹,敲锣打鼓的人络绎不绝,还有小童一般的人,穿件戏院服装,套个大头娃娃又是滑稽又是可笑。
看了许久,两人相约在村口一间茅庐里上山看些风景。
这卧牛村有条小路沿着山岗,路旁多种植许多松柳,杨桃一类的树木,那茅庐就在小路下旁,靠近田边。看官都听我说,这山野茅庐都用茅草,芦苇所搭建,也有些南方乡村用稻杆铺设顶棚,为甚这山野需要茅庐?只因这过路的游人才子又因为避暑,又因为躲寒,乡村气候变化不定,或早昼刮风,或晚更下雨,农夫朝九晚五,田间没有遮风挡雨,所以这便成了亭子一类的作用。
还有一种说法,这村落也是养牛养羊的地方,这馊水相必多少乡村孩子都在年少间煮过,只在五更时分烹煮,旦到天亮就用扁担挑着喂猪喂牛,这牛最爱吃稻杆麦草,而茅庐上的稻杆也可扯下来煮馊水,牛长得也快,这是闲话,不必再说。
话说两人相伴来到小路上,看到那茅庐亭子,走进一看,又是凉快又是舒服,邋遢大王闲坐不住,看见路旁长着许多蒲公英和桑菊一类的野草,这野草生长的地方就有野芋头。
邋遢大王见久坐无聊,提出要去野草里扒几个野芋头吃吃,弓阳子也同意,随手拿出一本《易经》专研。
邋遢大王走出茅庐,看到几株芋头长得正旺,蒲叶生长得如同木盆一样大小,他手疾眼快,提着蒲叶,在地上摸起一块锋利石头,只把芋头的泥刮掉挖起,却不能用手去碰,若用手碰那果实,轻则疼痒,重则红肿。
不多时候,邋遢大王已挖出几颗,又拾了许多稻杆,立在石头旁边,跟研读书卷的弓阳子说道:“真人,且借一把火也。”
弓阳子听得,念动法术,把法术引到那手指里,只一指,“轰”一下把火堆烧起,邋遢大王见状,把芋头放进,又回到茅庐里面。
约莫过了许久,芋头却是好了,两人擦去灰烬,一起吃着,又读些道家经论,又看着山色烟雨,讨论经论事故不在话下。
时候在乡村地方过得也是快,不多时,已是黄昏时候,两人用竹筒装些山泉,沿着夜色走回山上道观。
这一路有许多晚归的耕农,拖着一头老水牛,还有那田里摘菜的老妇,这春天的景致,诗人高鼎又有一首《村居》提那般的好: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两人回到道观,邱小四早把那采摘来的野蔬做成几道山野小菜,只是些:清炒苋菜,豆角炒肉,清蒸苦瓜。
弓阳子不是那般墨守成规的道士,都叫桃和,邱小四一起坐下吃饭,各人坐下,在山岗下摆下一张方桌,看着山下村庄,这时家家户户已晚更生火造饭,山谷里百鸟隐匿,剩下清泉叮叮咚咚在响。
饭吃过后,几人又烧了些黄汤洗漱,按时就寝,不必多说。
晨时,公鸡打鸣,众人起来,弓阳子又要下山和村民一道庆祝年廿九,这年二十九却是讲究,各家各户都张贴春联,还有那富贵人家的都请些教书先生写,也有文人墨客,都一应泼墨挥春,用张红纸之类的张贴。
又有些人家喜欢盆栽的物件,把桃树种插在花盆里,摆在门口,装点门面,多以桃花,金桔,佛手居多,意味亦不一样,桃花的多为吉祥如意,金桔佛手的多为财源滚滚之意。
弓阳子来到那村庄里观摩了一番景致,走在石板路上,有一家富贵人家,对联上书:
四季安康福寿财到,五海八方财运亨通。
又看见一间黄泥普通人居,也有那对联,旦见:
运到福到春好到,时新旺新万象新。
又有那养猪养牛的猪圈贴着一张红纸,上书:六畜兴旺
游玩到饭时,就在村落里一个乡野酒肆坐下,弓阳子询问有何菜式,看官们都一应听我说,这山野之中多有家常小菜,或西红柿炒鸡蛋,或清炒芦笋一类的田间小吃。
廊坊里走出一名小二问道:“道长,小店处应有尽有,炒蒸焖炖焗菜式齐全,你且要甚么菜式?”
弓阳子道:“来半只蒸羔鸡,再来一坛素酒,其他再点。”
小二听得,连忙吩咐后厨准备,看官都听我说,这蒸羔鸡并非平常做法,古代做法都有讲究,用一只瓷碟花碗乘着,再加上茶树菇,松茸,红枣一类养生食材,在蒸笼里细火慢蒸几个时辰,旦要鸡汁流出,皮骨酥滑,最是好味,骨肉分离不说,骨渣里都是些鸡汤味道。
还有那素酒,这素酒可不曾是那白酒,白酒易醉,素酒却是耐喝,这素酒都是些桃李果实放在瓮盆里,用纱布裹紧,放置在廊坊台阶下面,最是香气扑鼻。
喝不多时,看见酒肆外一个小童,骑着一头青牛,后面跟着一只黄狗,背着一把玉竹笛子,缓缓走到酒肆当中,旦见:
鬓发春桃小少年,青衣布袍戴蓑帽
采坐朝夕灌荷露,骑着青牛访仙道
弓阳子见了,连忙问道:“小俊郎,你等为何在此?”
那小童说道:“天要下雨,我等要去池塘边采摘莲子。”
弓阳子问道:“哈哈,这晴空万里,如何便是有雨?”
小童说:“若无雨,我戴这蓑帽为何?真人,我等要去河畔处,你要跟来不?”
弓阳子道:“你说天要下雨,为何还要到河畔一处?岂不更加打湿衣裳?”
小童唱了大礼,引着青牛慢慢离去,口里唱到:“清者浑浊还自清,浊者清澈还自浊.........”
这弓阳子大为不解,适才饭菜送到,香气扑鼻,弓阳子把品尝几口,把筷子放下,问道:“小二,你要问你。这村落里倒有个放牛的小俊郎没有?”
小二把那桌布披在肩膀上,答到:“这乡里民风淳朴,孩童放牛的不少,不知真人问是何人?”
“我也不知,只是一个系着鬓发,穿着一件青衣布袍的小俊郎,口里倒还念叨着甚么:清者浊....一类的话。”弓阳子答道。
“啊也!莫非是骑着一头青牛的少年俊郎?”小二说道。
“便是。”
“真人有所不知,那骑青牛的可是这下凡的仙人,我等在年幼时多听山间老人传闻,这山里有个骑青牛的小俊郎,一到竹叶开花,或蟒蛇化龙时便会出现,这青牛仙人在数百年前都已在此,行踪不定,相传那蓝采和未成仙之时,来到这山里找寻,每日是虔诚跪拜,终于见得青牛仙人真迹一面,四方乡里都只是听说,不曾有人见过那仙人。”小二慢慢说道。
“哎,都怪我有眼不识泰山,错过此遭。”弓阳子叹气说道。
小二说道:“无妨,真人若有这心,仙人也会记住。”
弓阳子谢过小二,付了十数枚铜钱,回到道观里,邋遢大王和桃和下着那围棋,邱小四立在一旁观看。
下了数阵,邱小四和桃和去山上准备柴火和汤水做饭,弓阳子倒和邋遢大王去路旁摘些野菜一类准备晚饭不提。
吃过晚饭过后,过了子夜却是除夕了,众人走到道观楼阁上一看,下面已是烟火齐放,炮仗轰鸣,好一番热闹。
究竟这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