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太上老君向玉帝将那魔源之事从头说来,原来,这小青关上的鼎是上古时期的镇魔大鼎,自从上古仙魔大战之后,太上老君和灵宝道人一起将那诛仙剑阵的狂背之气,亦称魔气,封印在大鼎上,大鼎驻文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道符文镇住。大鼎内纵是阐教之徒,又含法力无边的妖魔,高深莫测的山精鬼怪,今日大鼎一失,三界为之震动。
太上老君道:“今日之事,贫道保举一人,只怕陛下不肯同意。”
玉皇大帝曰:“那是何人?”
太上老君说道:“就是陛下之甥,劈山救母的二郎真君也。”
玉皇大帝良默许久,说道:“无妨,今内关三界之内,杨戬是那重义正气的人,况有梅山六圣所助,朕虽多有负于他,他为了百姓苍生,必然不会有所不救。”
随即玉帝宣旨,特差太上老君去往灌江口请二郎真君平息魔源。
太上老君听旨告退,随后念动法术,腾云驾雾来到那灌江口旁,灌江口有座二郎真君庙,今以发展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连云港藤南县中。这是后话,自不再提。
只见太上老君到那二郎真君庙,帐下有那宣报的仙兵报与二郎真君,二郎真君听旨,随即着梅山六圣,共是太尉康,张,李,姚,直,郭二将军带着一千二百草头神,浩浩荡荡往鼎碎之处——小青关飞来,怎的景象?旦见:
仙雾滚滚,二郎真君手持三叉两刃刀。天雷萧萧,梅山六圣并着追风哮天犬。太上老君仙风道骨,二郎真君风采依旧。那个曾经渡劫无极,这个当年劈山救母。飞凰折枝忧竟时,众仙平魔方今日。
说回二郎真君和太上老君一行来到小青关处,见黑雾笼照,日月星辰不见,天空中魔源如同暴风一样,不断将四周山丘的树木吸入风暴漩涡,那漩涡中心如同怨狱一般,黑气能量不断升起。村庄,埠市,部落,城池,关卡俱在脚下,一层层薄薄的乌云罩在上空。
太上老君对着风暴漩涡说道:“这便是魔源能量所在,贫道千年之前将它封印,今被放出,纵魔一日,收复再难,况且魔源经千年所炼,能量日益强大,纵使仙界之力也只能将它再次封印,若要完全将它收复,需借助三界之力。”
二郎真君合礼说道:“不知太清有何计策?”
太上老君说道:“贫道已吩咐八大仙门即日出发,又差金月,银月去到地府,借助冥府之力合力将其封印,真君且带梅山六圣守在此地,刻清周围魔患,待到八大仙门,冥府之仙来时,一齐运功。”
“遵命。”二郎真君说道。
太上老君说道:“好,贫道再去天庭说服众仙,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我去去就来。”说罢,作动法术,一股清烟飞摇直上。
二郎真君见了,忙对梅山六圣并草头兵说道:“上界下旨要我等在三日之间刻清妖患,诸位不得有误,我可分诸四方,平息魔患。”
梅山六圣和一千二百草头神奉今,遂遍布四方,念动法术,那法术形成一张大网,一齐儿罩住那附近州郡,二郎真君收服山精,鬼怪,还有那虎妖豹兽不在话下。
话说二郎真君去到最后一个地方——小青关时,变作一个樵夫,带着哮天犬寻着山岗的妖气,惊动了山岗上那个吃人的妖魔,这妖魔乃一只千年蝙蝠精,专一喜好喝人鲜血,白天法力大减,因此只劫财物,不捉人畜,生的是半兽人身,背上长着两只翅膀,口中长着两根獠牙。
蝙蝠精在山岗闻到那股仙气,自有些不安,倒下山寻来,这一寻不要紧,正看见一位樵夫模样的壮年青俊,蝙蝠精口中咽了口口水,把翅膀一张,扑地一声向山岗下飞来。
二郎神看到山上妖气大作,于是现作本尊,旦见:
风华依旧二郎神,仪表堂堂道妙君。
银铠绫甲花容貌,相貌端庄有义行。
手持三叉两刃刀,胯下追风哮天犬。
金光闪闪神气现,只把妖魔降服来。
二郎神把那第三只法眼只一照,看见一只巨大无比的蝙蝠精,他且把手中三叉两刃枪一招,蝙蝠精看了,接住应战,旦见:
杀声连连,风云处走出个清源妙道圣君。煞气腾腾,黑暗中现出个千年蝙蝠精。那个神光奕奕,舞动法术向魔刺。这个饥饿淋漓,恨把三神往肚吞。正如共工撞天柱,恰似刑天劈坤山。
蝙蝠精看后不妙,那二郎神法力无边,越战越勇,忙招动翅膀想跑,二郎神把刀一挥,正中蝙蝠精心门,那蝙蝠精顿觉万箭穿心一般,扑腾一下坠入那山中,二郎真君说道:“拿下!”这哮天犬一听,一鼓作气跑进那山中,叼出一只蝙蝠原型。
二郎神说道:“这妖孽杀戮极重,不可收伏,只能除之。”把第三只法眼射出一道金光,那金光只一照,蝙蝠精浑身受仙光所刺,燃烧出一道黑烟而亡。
蝙蝠精已经诛灭,二郎真君念动法术,和梅山六圣并一千二百草头神,带着收伏的山精走兽来到魔源当中,那二郎神说道:“道法自然,尔等有悔过之心的,都回归山林,不再害人,若没有悔过的,且看我法力!”
众妖只要乞命,不再害人,二郎神把手按在那第三只法眼上,只一照,照出他们原来的本相来,都是些玩偶化作的山精,草木化作的山鬼,还有老虎狮子化作的妖兽,又念动法术,又把那金光照来,妖精鬼怪一一现回原型。二郎真君把手一挥,说道:“且回山林去罢,以后好好看守山林,不得重蹈覆辙。”众兽众物应允,慢慢返归山林,不在话下。
二郎真君见平妖已定,就势把住魔源关口,等众仙到来,再商定夺。
把话说回弓阳子那头,自从江宁回复太平时日以来,弓阳子往茅山真人处学道,那茅山真人乃太乙真人之徒,道行高深,常年隐居在平南山茅山宫内传道授术,茅山真人手下有三位弟子,一个是朱阳宫少泽子,通晓控火之术,一个是北方无极宫丁成子,不通法术,却通晓道经之大成,又称大至贤师。一个就是茅山宫长老奉文真人,通晓金刚之术。
茅山真人长年传道,亲传弟子仅这三位,其他都是不记册名的弟子,比如那弓阳子,只因家中富商,学有所成之时,听闻茅山真人大名,遂放弃祖业,跟随茅山真人学道,习得一些金刚之术,现有七八年矣。
话说四方教派听闻天庭钧旨,要去小青关封印魔源,茅山真人遂带着三百弟子前往。
正是:仙师拂尘势浩荡,云恩做法平魔来。
话说这故事如何发展?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