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回贾风一路千辛万苦披荆斩棘终于来到了小青关内,守关将士亲自迎接,贾风递过将士名册,与副太守亲自点阅,守关人数共127人,记上来者32人,一共是159人,太守为上,副太守为辅,左右各设一名左右督军,依次编排,还有那杂役,伙头,厨师等不计入名册,统计完毕后,贾风下令在关上大摆宴席,犒劳军士。怎的景象?旦见:
酒醉肉糜,亮堂堂花溪小苏酒。饱饮足食,肥津津猪腰羊腩肉。宋嫂蒸鱼,鱼香茄子。煎爆葱花炖牛肉,腌制梅菜蒸扣肉。正是年年富贵有余时,又为家家安康富足日。
吃喝完毕,军士分作三班轮流把守,只见那贾风倒在办公文案上,只是醉了不省人事,那当下一个校官说道:“太守,这夜里不要迷糊,要提起些许精神。”
校官见贾风没有半点反应,当即泡来半壶醒酒茶,让贾风服用,贾风喝下去后,慢慢地有些知觉,校官接着说道:“太守,你好些了吗?”
贾风半醒半醉说道:“好些了。”
校官说道:“好了,太守老爷,你且听我说,这关道内个吃人的妖魔,法力甚是厉害,村庄下面有几个不怕死的人,单单就在那夜晚上山,不是被吃就是被抓了,白天罢了,那怪就劫些钱财。不害人命,老爷们走的上来却是万幸。”
贾风不屑说道:“呸!我道什么妖魔,这厮见我就怕了也,不愁他,只教军士守好关卡就好,那厮来日我必然剿之,以安四方百姓。”
校官道:“不可小觑。”
贾风把话题拉在一边,说道:“也好,你,本太守新任以来,地方倘不熟悉,你去引本太守一一察看四周环境。”
说罢,校官拿来地图,一一说附近地形于贾风听,还将那关卡布防,文案阁信细细说来,贾风随着校官走到一个厅堂,那厅堂不大,四周放满蜡烛,端中放着一个大鼎,那鼎上布满文字,是些看不懂的古老篆文,还有些奇怪符文沾在上面,鼎身有些古代神仙除魔灭妖的书画,贾风倒有些好奇,问道:“这是何物?”
校官道:“听得本地人说,是太上老君传道以来一尊大鼎,用来镇魔驱邪,保四方平安,又用些符咒类的贴在上面,历代太守皆不让人靠近,说是都怕移动此鼎必然遭劫。”
贾风听得这话,那贾风是个五大三粗的人,便有些酒气,怒道:“那村里的店小二瞒我,你也只瞒我也?我这走那山路几遭了,不曾听得什么鬼怪,你休要蒙我,今天又说些奇奇怪怪的话,妖怪我不是没有见过,这厮胆小的却怕啥的?敢情你也是个没种的?”
校官说:“下官不敢瞒你,只是历任太守皆有吩咐,不得违抗,违抗的便是先打五十军棍再说。”
贾风骂道:“今日我便是要破了这规矩,又是怎的?”
校官说:“不敢,下官听令便是了。”
贾风道:“且把那鼎扔出去,那厅堂里放两三张文案书桌,太师椅子甚的,到郡里老爷来时,一发准备些茶果在文案上,让他食用。”
校官:“这是这个使不得啊,太守老爷。”
贾风吃的有八分醉了,又遇那山风呼呼吹上来,醉气上涌,神智亦有些不清,一拳打将校官面上,那校官正中那拳,往后一跌,捂着嘴口说道:“做.....做....便是了。”
遂传贾风太守军令,把那鼎和那贴着的符文着七八个力大的军士用把拖绳拖出去,那军士拖得气喘吁吁,直拉到一个山崖上,崖下是那几十丈的深渊,贾风把着刀监工,又下令把那符文贴纸撕得粉碎,顿时朗朗星空如同乌云密布,黑云遮蔽皓月,晨曦眨眼不见,那黑气如同暴风之中一样,夹杂着行雷闪电,军士们都没见过这般景象,只是怕,都不敢动。
贾风怒道:“若是不使力的,我倒一脚踹他下去。”
将士无奈,唯有照做,那天空中一道白色的巨雷“轰隆”一声劈在山岗上,军士一齐用力,那鼎如山怒海啸一般跌落下去,静静得过了半响,没有一点声音。
贾风听得没有任何事情,便说:“这妖魔异论乃平常百姓无稽之谈,今后若再提起,就依军法从事!”却待要走,听得山谷下方一丝丝回响,一声又一声,如同钟鸣一般,贾风只是好奇,把耳朵凑近了听,只听得裂地一般的晃动,情势转眼间发生变化,旦见:
山崩地裂,山岗中如同巨兽咆哮。地动山摇,谷地里就像万魔群吼。夜色忽明忽暗,风云雷电交加。谷中蹦出千丈黑气,黑雾若即若离。星群下道磅礴大雨,土泽貌合神离。若如劫难下凡间,好似天雷穿苍穹。
话说那贾风被那情势吓的不知所措,那几个兵士走的慢的都被裂开的山岗土石一齐拖去崖底,贾风多有人保护,挣扎回到关上,还下令今日这事不许提起。
说回自贾风失鼎以来,天空一直下雨,一直没有太阳,整天若如黑夜一般。又闻四方州郡有些哨探说有妖魔风起,变成人样祸害百姓,百姓苦不堪言。
正惊动天上的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玉皇大帝闻凡间有变,忙传太上老君,太白金星并一班文武仙班议事,只见那玉皇大帝及王母娘娘端坐在那通明殿上,当下怎的景象?
金光诸彻,气势宏伟洽如帝王气象。万仙来台,统御诸天更似超凡之君。
两班文武左右星君一如伫立。四象法圣上下值神刚正不阿。巡道外,八十八万天兵天将拱守。天河中,六十六万仙马仙兽骏驰。四极之内,唯玉皇为尊,上治三十六天。八方之至,只昊帝为天,下管七十二地。仙班道道妙法音,万神垂躬无极度。
当天玉皇大帝闻治凡间有变,着令一班仙班商议,玉皇大帝且说:“朕多问得凡间多生变故,却才朕那慧术闻得劫难大开,魔邪之气顿生,之前凡间旦有些灾厄,不足一提,今朕魔源已空前日盛,恐扰三界不安,三清有何妙论?”
仙阶上太上老君说道:“陛下莫忧,贫道已有定筹,凡间魔邪之气是那凡间镇魔鼎被肆意破坏,鼎内镇住的上古魔道,通天残孽伺机出逃,因此天地间风云大作,狂风四起,皆因魔源法力已出现在诛仙旧阵中,凡间破坏之鼎为贫道一千年前与通天教主等万班诸仙大战,通天教主大败,弟子遂将截教之力封印在此,不料世人愚昧,今因一时兴起破坏此鼎,今此为三界之祸!”
玉皇大帝道:“且着太清帐下门派修道仙者刻日平息邪气,封印魔源。不得有误。”
太清道:“贫道遵旨。”
话说这太上老君着谁下凡平息魔源?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