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就在这个时候又跳了出来,叫他的领导赶快插上一腿。这时,他那个冤家对头皇甫商又加入司马乂的阵营,仍然是参军的干活,而皇甫商的老哥皇甫重又是秦州刺史,也算是实力派人物。李含对这两个家伙恨得咬牙切齿,马上对老领导说:“皇甫商是司马乂的死党,他的老哥能为老大卖命么?现在应该把皇甫重搞定,剪除司马乂的一只手啊,具体办法是,我们提议让皇甫重去中央任职,等他过长安时,就把他拿下。”
司马颙能有什么话说?当场就同意了李含的计划。
哪知这个李含的计划很不错,可保密工作却做得实在太菜,前期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那边皇甫重就全盘知道了这个计划。这家伙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一听说李含想搞定他,当然不愿做坐以待毙的傻逼,马上就抓紧时间做好反击的准备工作。他一面上书中央,指控李含是祸国殃民的反动分子,一面向所部发出作战动员令,弄得秦州城里到处是“打倒李含”的声音。
司马乂接到这个报告后,知道这两个家伙都是地方实力派,要是打起来,后果是很严重的,虽然他很恨那个李含和司马颙,但因为觉得内战才刚结束几天,总结工作都还没有做好,实在不宜再让另一次内战开张,所以就决定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个事——这哥们的这个想法很不错,而且在当时还是可行的,可后来在执行过程中,脚步歪了一点,非但没能把这次内战消灭在萌芽状态,反而让战争的规模搞得更大更强。他派使者拿着诏书叫皇甫重停止军事行动,然后宣布提拔李含为河南尹。
这个李含的智商起伏很大,清醒时还算灵光,但清醒的时间不多,因此也常发晕。这时看到自己突然得到提拔,变成河南第一把手,当场就高兴得嘴巴开裂,很爽快地表示服从命令,并高高兴兴地上路,去履行新的职责,要为国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却一点没有想到,自己一离开司马颙之后,还有什么作为?一点没有把这事跟“明升暗降”这个成语联系起来,一点没有想到,自己就想跟皇甫重玩过这个把戏。哪想到结果是人家没有上他的当,他却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上人家的当。
皇甫重接到命令之后,只在那张诏书上签“已阅”两个字,却连个逗号也不遵照执行。
司马颙马上派金城太守游楷、陇西太守韩稚等合四郡兵向皇甫重发动进攻。司马颙在向皇甫重展开军事行动的同时,还秘密派人去跟侍中冯荪、中书令卞粹联络,找机会杀掉司马乂。可这家伙做事也跟李含一个样,点子的含金量不低,而且也很有魄力,可就是没做好保密工作,这边还没有行动,那边的皇甫重却已经把这个方案了解得跟他们一个样。
皇甫重得到这个情报之后,马上派人通知司马乂。司马乂知道后,立即采取行动,把李含、冯荪、卞粹同时捉拿归案,当场来个批处理。
司马乂用这个行动,宣布跟司马颙已经彻底决裂,晋朝政坛新一轮大地震已经全面来临。
在司马乂四处树敌的关键时刻,那个张昌又把他的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张昌的死党石冰进攻扬州。扬州刺史陈徽也是个吃喝嫖赌很生猛,但仗却打得很窝囊的家伙,才一接触,就给石冰扁得毫无回手之力,最后跑得比谁都快,弄得“诸郡尽没”。石冰取得扬州诸郡之后,并没有收手,继续向江州进军,没几天又把江州划进了张昌的版图。而石冰的部将陈贞等攻武陵、零陵、豫章、武昌、长沙,也把这几个地方拿下,最后“临淮人封云起兵寇徐州以应冰”,使得张昌同志开创的事业一片大好。如果张昌的素质再高一个档次,在打下这个基础之后,马上对部属进行一次整风运动,统一思想,把眼光投得更远,把心胸开得更宽,努力拉拢民心,网络人才,提出符合民意的政治纲领,他的事业不可限量,而且现在晋中央正乱得一团麻似的,正是他们把事业做大做强的大好时机。可这家伙却不是大政治家的料,骨子里还是那个小农意识,只把眼前的利益看得比天大。所以,他任命的那些地方官,没一个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倒是个个有偷鸡摸狗的特长和爱好,并且还以此为经常性工作来开展。
这样的一群人,即使在短期内做得轰轰烈烈,规模很大很强,但其实也是一堆泡沫而已,只待再膨胀一下,最后崩溃的速度比谁都快。而且张昌能在短时间内,让事业迅速发酵,几乎到了战无不胜的地步,主要原因是碰到的对手太菜,都是一群只会腐败不会打仗的贪官。
而现在他的主要对手是刘弘。
刘弘是现在司马氏朝廷里少有的好官,这哥们是世家出身,老爸当过镇北将军,年轻的时候与司马炎“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因此,混进官场的起点很高,从“太子门大夫,累迁率更令,转太宰长史”,后来又得张华的看重,官位就很猛地往上窜,没多久就被任为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这哥们出身好,水平也高,绝对不属于夸夸其谈的那一类人,在他的辖区内,“寇盗屏迹”。而且他手下的陶侃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先介绍一下陶侃同志。
陶侃还很小的时候就死了老爸,而且家里穷得要命,史书上说是“酷贫”——你的相貌酷毙帅呆,那是一件很好的事,可这个贫穷一酷起来,那是很残酷的。陶侃的幸运是他有一个好老妈。他老妈从小就要求他要人穷志不穷,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以后才有出路。而且他的老妈还教他去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才是好朋友。母子俩一齐努力,陶侃终于当上县主簿,生活这才有了一点保障。有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路过陶侃家。老范是当地的大名人。陶家母子知道,只有把老范同志招待好了,小陶的前途才光明起来。可一个刚刚脱贫的家庭拿什么来招待以吃喝为荣的大名士?母子俩知道机不可失,当场决定“斫诸屋柱”为薪柴——居然连几根柴火也没有,他的老妈也剪掉头发拿去卖,然后办了一桌陶家有史以来最丰盛的宴席,让老范一边大吃大喝,一边大发感动之情。这还不算完,在老范上路的时候,小陶还欢送老哥走了一百多里,让老范的感动锦上添花。
在告别的时候,一路感动的老范觉得也该报答人家一下了,就问他:“卿欲仕郡乎?”这句话正好触动了陶侃的痒处,陶侃也不客气,马上说:“想啊,做梦都想。只是现在穷疯了,没人帮指点一下啊。”老范马上在庐江太守张夔面前大大地夸了小陶一通。在这个社会上,名士的话很有分量。张夔马上让陶侃当了督邮,而且还领枞阳令。小陶也确实有水平,这个官当了没多久,名声就传了出来。张夔又提拔他当了郡主簿。
没多久,张夔的老婆得了病,据说需要“迎医于数百里”,而且“时正寒雪”,冷得要命,老张手下的一群人个个都不敢抬头看一下老张,怕老张叫他们去执行这个任务。这时,陶侃站了起来,说:“老大,偶去请医生!”张夔感动得不得了,这事之后,马上让他当上了孝廉。
有了这个荣誉,陶侃觉得自己该进京去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了,当更大的官了。
可当时在京城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时讲究的是世族,你只有出身世家,才算得上根正苗红,才能跟社会名流往来,才有机会当上更大的官。陶侃那个身份,是谁也看不起的。
陶侃对中国官场是有很深的研究的。他知道,如果没有一个大靠山,你就不要在这个官场上混。他经过认真地研究,决定去找张华做自己的靠山。一来,张华当时是全国最有权的人物之一,二来也是最重要的是张华也是草根出身,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哪知,张华虽然以前草根,现在却一点不草根了,根本不跟小陶见面。小陶知道,如果不搞定老张,他这辈子永无出头之日,因此就不断地去求见。弄得张华也没了脾气,让他当上了郎中。这个小陶虽然很有名士风度,可那个相貌实在太不帅了,让人一见很不爽,在这个追求名士造型的社会上,大家对他的眼光都充满了歧视。有一次,他与老乡杨晫一起去见江南大名士顾荣,在半路上与一个叫温雅的人相遇。这个温雅一见小陶,就一点也不温文尔雅了,当场就问杨晫:“奈何与小人同载。”说老杨你也太不注重身份了,跟工作人员同坐一车。还有一次,大名士乐会想召开一次荆场各界人士座谈会,武库令黄庆把陶侃推荐上去,马上就遭到强烈的反对。幸亏黄庆认为自己的眼光不错,说:“此子终当远到,复何疑也!”为他挽回一点面子。
有了这些经历,陶侃这才知道,要想在京城发展,你光有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有钱有背景,而且还要有堂堂相貌,否则你只能当一辈子办事员。他决定离开京城,回到老家,又当了个郡小中正之类的小干部,维持一下生活。
幸亏这时,出了张昌事件,刘弘当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主持镇压张昌的大局。刘弘知道陶侃的相貌虽然很垃圾,但水平却是大大的有——打仗靠的是水平,而不是帅哥,因此马上提拔他当上了南蛮长史,成为老刘的左右手。
在张昌很嚣张地向刘弘叫板时,根本不知道刘弘是个厉害的角色。刘弘却一眼就看清了张昌的软肋,派他最看好的部下陶侃直接跟张昌对垒;那个刘乔也派他的手下李杨向江夏进军。
陶侃一与张昌接触,张昌马上就深刻领会到什么叫败仗。两人接连打了几仗,陶侃对张昌都是“大破之”,“前后后斩首数万级”。
张昌的气焰马上被压到最低点,夹着尾巴跑到下俊山躲起来,“其众悉降”,政府军终于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
可胜利取得之后,政府军又发生了一起内讧——如果不是刘弘,估计这次内讧的影响将全是巨大的,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
这次内讧的起因是,前段刘弘退到梁县后,征南将军司马虓马上就任命自己的死党张奕去当荆州的第一把手。刘弘把张昌打得落荒而逃后,又来到荆州——他原来就是中央任命的荆州第一把手,那个张奕的屁股在这个位子上放了几天,觉得很适宜,因此就不想把这个官位让出来,硬是派兵去与张弘对抗。这家伙脑袋里全给升官发财的念头塞得满满的,也不想想刘弘是什么人,他又是什么人,打起仗来,他能挡得几下么?
刘弘看到张奕居然敢派兵跟自己PK,二话不说,命令部队开打。张奕的部队如果去当城管、欺压一下最底层平民,估计很有一套,可真刀真枪地干起来,却一点战斗力也没有。双方一开战,刘弘的部队就把张奕的兵打得四处逃散。士兵们逃了不少,可张奕却逃不掉,被刘弘一把抓住,并“斩之”,马上全面接管了荆州的军政事务。
这哥们绝对是个难得的父母官。经过了几次战乱之后的荆州,现在各级政府的官员缺编很多,而任命官员的大权都在第一把手那里。如果是别人,肯定会趁着这个百年一遇的大好时机,来个明码标价,把官帽拿来到处拍卖,不搞得财源滚滚决不收兵。可刘弘却不这样做,他把这个情况向中央反映,要求中央允许他选拔荆州各级政府的官员——现在中央那几个巨头正为争权夺利闹得不可开交,哪还有时间去荆州的这些小事,因此,刘弘的请求马上得到批准。刘弘得到这个人事任免的大权之后,“叙功铨德,随才授任,人皆服其公当”。在这个过程中,刘弘还做了一件最让广大人民群众称颂的事。他向中央要求让那个皮初当襄阳太守。可中央认为这个小皮虽然有功劳,可人还太嫩,资历太浅,哪能一来就当太守,就改派刘弘的女婿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刘弘一看,对人家说:“咱是父母官,就要有一颗为民着想的红心,哪能只用自己的人?荆州有十个郡,偶去哪里要十个女婿来当太守?”马上给中央写信:“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皮初之勋,宜见酬报。”高层的人一接到这封信,我靠啊,原来我们大晋居然还有这样的稀有动物。就同意了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