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数就不一样了,她享受周围同学的示好,但高潮部分都留给林默。比如今天拿的ipad,被同学争相赞叹后,她主动递给了林默。林默没接,只瞄了一眼,确实诱人,可他又用平淡的语调说:“很好啊,马上上课了。”程数仿佛没听到上课铃声,把ipad望林默书本上一压,笑意嫣然地说:“你玩吧,我下了很多最新最潮的游戏。”看林默没反应,她又拿过来演示,不巧,又被班主任逮个正着。
程数心态很好,仿佛习惯了难堪的局面,下课后一点事都没有,继续撺掇着林默玩pad。林默看宋小夏飘了出去,也捂着肚子望外走,那样子仿佛晚一步就祸害了裤子。
宋小夏没下楼,只是扶着三楼的护栏远眺,林默从她背后走过,只好慢吞吞向厕所方向走。
放学,林默照例骑自行车回家,在公交车站,他看到宋小夏在等车,稍稍减了速,直到公交车飞驰而至,他才加速往前走,可没蹬几步,就听到身后有人喊他名字。没转头,程数那辆漂亮的山地车就戛然停在面前,程数气喘吁吁地说:“林默,这周日有我们学校篮球社和别校比赛,你要不要一起去啊?”程数一口拒绝了:“我家里有事,应该去不了。”说完,程数一拍脑袋,大叫一声:“我作业本忘教室了,我回去拿,你先走吧。”不等程数回应,林默一转车头就往回骑。
刚骑不远,林默就发现宋小夏竟然还在站牌。林默鼓足勇气犹豫要不要上去搭讪,就这时,另一辆公车又到站了。宋小夏并没有急着排队上车,直到一个高大男孩的身影后从后面追赶着车跑来,宋小夏才微笑着挥手,并迅速站在上车的队伍中。
林默仿佛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看着挤满人群的公车,他的心却空空地难受。
周日,林默去看了篮球比赛,现场拉拉队里,喜欢热闹的程数竟然不在,但出人意料的是,宋小夏来了。球场中间,那个高大的男孩大汗淋漓,林默愣是没看一个球,他的眼光追随着宋小夏,而宋小夏的眼神全集中在那男孩身上。为了防止被宋小夏发现,中途,林默悄悄走了。
林默没信心去查清有关宋小夏的一切,只是再面对宋小夏,他总是莫名的伤感。当然,对于程数每天叽叽喳喳的说闹,他更没有兴趣关注。
程数终于按捺不住兴致出动了,她偷偷写了一张字条塞到了林默的书本里,林默竟然没第一个看到就被全班同学争相传阅了。事情很简单,林默急匆匆回家,下课收拾书本时掉了出来,给值日同学捡到了,于是就成了新闻。其实,字条很简单,就是约林默放学后去校外的小河边坐会,但被解读成了无数的版本。
程数被迫转学了,来收拾本书的那天,林默没来,听同学说,程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狼狈。晚上,有同学用手机传来一张图片,那是程数走时在黑板上留下的一行字:“我喜欢林默,这没什么大不了,喜欢一个人为什么不敢说出来?”那大大的问号让林默羞愧了很久。
林默学习依旧优秀,只是沉默了许多。班主任找他谈话,说宋小夏数学成绩薄弱,让他带带她,林默竟然慌乱地找各种理由推脱了。一次,轮到和宋小夏一起做值日,他也借口有事和别的同学调换了。
高三开学时,林默再没看到宋小夏,老师说,宋小夏因为父母的关系再次转了学。林默的自行车坏了,改坐公车了。可那趟公交,林默再也没见到过那个让宋小夏等候并在篮球比赛场上为之呐喊的那个男孩。
一年后,林默顺理成章地考上了大学,因为没有意外,也就没太大惊喜。相反,当全班最差的同学被一家三本院校录取时,大家热烈地鼓了掌。
大学生活刚开始,林默就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是程数寄来的视频。
她大大咧咧地笑着说:“林默,祝贺我吧,我竟然考上了二本,不过,我不明白的是,你为什么会那么讨厌我,我是喜欢你,但喜欢并不代表我要和你谈恋爱啊,我写字条约你只是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喜欢宋小夏,别以为我不知道,哈哈,我当时想,如果你喜欢,我想我应该鼓励你和他做好朋友,而不是远远看着,连朋友的回忆都没有。你应该学学我,虽然你不喜欢我,但至少我们有很多关于青春的交集,这也很棒,不是吗?”
林默突然很想哭,也许程数不会知道,她放字条时,林默是知道的,只是他没看就故意掉在了课桌下面。但林默不准备道歉,让程数停留在美好的回忆里,不也是一种善意吗?
后来,林默在同学录上找到了宋小夏的地址,在她的电子相簿里,他有看到了宋小夏与那个男孩的合影,只是相册下面的一行字是:我和我最爱的双胞胎哥哥。
这次,林默再没有犹豫,他也写了一封信。他要告诉宋小夏,那个夏天,他曾真心美好地喜欢过她,不管宋小夏能不能看到,会不会回复。
那一场千回百转的青春爱恋
那年春节,萧笙高二,难得和几个同学在假期里好好欢聚一番,本说好闲杂人等不得入内的,可张博还是带了一个陌生的女孩来。女孩很漂亮,大家颇有深意地望着张博,张博急忙笑着介绍:“我表妹查小乐,今年来我家走亲戚,家里长辈都在说话,我们就一起来了。”在大家的热烈欢迎中,查小乐很快就融了进来。
平素,萧笙也算是活泼的,可那天他总感觉浑身不自在,仿佛总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他开始显得笨手拙舌的。相对一帮男孩子对查小乐的殷勤,萧笙反而没敢主动上前,尽管他的眼神一直偷偷地在跟着她游走。
查小乐也明显注意到了箫笙。其实,从进门的第一眼,她就注意到了高高大大的他。箫笙当时站在角落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他的侧脸隐藏在阴影里,查小乐的心突然没来由地狂跳起来。查小乐一直期望着他能主动走过来,然后坐在自己身边和自己聊聊天,可最终箫笙也没走过来。
就这样,两个默默关注彼此的人开始用眼神去端详对方,仿佛怕被人识破似的,那种暗暗的惊鸿一瞥,你一眼,我一眼,直到聚会快结束时才真正猝不及防地对视在了一起。
临走时,还是查小乐主动上前走到了箫笙面前,她微笑着说:“我第一次来这个城市,对这里一点也不熟悉,我表哥又忙,到时间你能陪我到处逛逛吗?”箫笙有些受宠若惊,只顾呆呆地点头。余下的几天,箫笙带着查小乐几乎走遍了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
敏感的父母察觉到查小乐的情绪,当在街头看到萧笙挽着女儿的手时,父母发怒了,查清了箫笙的背景,急忙买了票要送查小乐回去。年轻奔放的心一旦受到限制,就会激发出更大的叛逆来,查小乐据理力争,可无奈依旧改变不了踏入归途的安排。
临走前的那晚,查小乐仿佛一只困兽,她试图偷跑出去,可又被抓了回去。查小乐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她抓着桌上一瓶刚开启的白酒仰脖干了,父母怕她出事,就是就让张博带着她去见了萧笙。那一面没有说上一句话,查小乐看到箫笙的瞬间就扑倒在地,她彻底醉了。
查小乐走了,萧笙快乐的假期也随她而去。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萧笙躲在暗处,看查小乐四处寻觅的眼神,他很想直直地冲上前去,可看到她威严的父母,他还是渐渐泄了气,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在人群中。
那是1996年的冬天,箫笙18岁,查小乐16岁。
第二年春天,张博随着父母举家迁往外地,萧笙与查小乐之间唯一的联系也断了,那段日子,萧笙的学习开始严重下滑。在他眼里,所谓大学和前程都抵不过查小乐的一颦一笑。
当时,萧笙除了知道查小乐所在的城市,他还清晰地记得她的生日。生日前两个月,萧笙就开始节衣缩食,贫穷的家庭给他的生活费本就可怜,他啃了两个月的馒头才凑足去查小乐所在城市的路费。
谎称住同学家复习功课,萧笙偷偷请了假,他买了一个漂亮的八音盒,第一次坐上火车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只为心爱女孩的生日。火车很慢,可他的心如插上了翅膀早已飞到了她的身边。夜里三点,火车终于到站了,漫无目的的他只能在候车大厅蹲了一夜。
第二天,他开始想尽办法在茫茫人海寻觅一个人的消息,可想而知,这种大海捞针的方式并不顺利。箫笙毫不气馁,他先找到这个城市的每一所中学,然后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去打听查小乐的名字,最终,在问到第五所中学时,他竟然找到了她。
看到风尘仆仆的箫笙拿着礼物出现在自己面前,查小乐喜极而泣。萧笙怕带给她麻烦,只说了一句“生日快乐”就匆匆离去了。虽然相聚如此的短暂,可让萧笙高兴的是,他终于拿到了查小乐的地址。他想,此后每天鸿雁传书总比杳无音讯强过千万倍。
可刚回到学校,父母就赶了过来,原来,老师去过他家,父母知道他莫名失踪后焦急万分。父亲甩了他一个耳光,可他紧握手里的地址,心还是如蜜一样甜。
萧笙开始发疯地写信,每天一封,仿佛记日记一样把自己的一切都倾诉在笔端告诉远方的她。有时为了节省邮资,他把几天的信放在一起寄过去,可时间一天天过去,他没有收到一封回信。
他不相信查小乐变了心,隔了一段时间,他不顾高三学习的紧张又偷偷溜上了火车。这次,他轻车熟路地找到了那所学校。依旧是那个门口,可门卫告诉他,查小乐转学了。他不相信,呆呆站在学校门口一整天,在来来往往的学生中间,他最终没能看到她的脸。
他伤心地回去了,从此变得忧郁起来。那年高考,他名落孙山,当父母四处为他寻找复习班时,他决定去当兵。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早早步入社会就能早日主宰他们的命运,他期待能再遇到她。
入伍那年,箫笙20岁,查小乐18岁。
在部队,繁忙操练的日子还容易过些,可一旦到了夜深人静的夜晚,萧笙就愈发想起与查小乐在一起的日子。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可他揉碎了一分一秒地回忆。睡不着,他又开始写信。
依旧是那个没有回应的地址,可萧笙总幻想着会有奇迹出现。三年间,他写了无数封情真意切的信,可一封封都石沉大海。箫笙在期望与失望的交叠中反复设想事情的多种可能性。他一度担心查小乐是不是病了,如果那样,他要飞过去找到她照顾她,可身在军营,他并不能如此随心所欲。他期望她是好好的,可如果一切安好的话,她什么不回信?难道是她向父母妥协了?所有的可能都逐步倾向后者,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只能依靠每天不停做事来压抑这疯长的想法。
可即便这样,退伍前,他还是写了最后一封信,那封信长达十余页,他沮丧地想,如果再没有回音,这封信将终结他们之间的一切,从此,他要忘记她,开始全新的生活。直到离开部门,他又失望了。箫笙决定忘记这段感情,忘记查小乐这个人。
转业后,萧笙到了外省的某军区报到,成了一名干事。后来,通过自学考试,萧笙脱下军装,又辗转进了一家银行。每天接待形形色色的人,看着不同的面孔,他偶尔还会想起她。日子久了,一个开朗的女孩走进了他的生命。在女朋友的照顾下,原本沉闷的他开始变得生动起来。只是每当走过人潮汹涌的街口,他依旧习惯性地张望。
一天,闲来无聊的他在家休息,上网时把自己的名字百度了一下。打开网站,一页页看过去,突然,他眼睛盯在一个地方,眼泪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一声声砸在键盘上,也砸了他的心上。
那是查小乐所在城市的一个旅游网站,在一个许愿墙的栏目里,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一开始觉得是错觉,直到发现许愿人是查小乐时才猛然惊醒。随着很多图片的打开,那每个绑着红布条的许愿景观里,都有他们的名字。
查小乐在找他,她并没有忘记他,她在用许愿的方式一直在祝福着他,可她为什么不给自己回信呢?这个问题困在箫笙的脑子里一直得不到解答,直到悄然出现的女友发现了这一切。
箫笙很坦白,他对女友说了这过往的一切,也包括自己的疑问。女友感动之余也想弄明白这背后的一切,于是让他加了留在网页上的QQ号。号码的主人仿佛时刻在线,通过验证后,果真是查小乐。
世事无常,沧海苍天,时隔9年后,她们在网上重逢了,当时萧笙29岁,查小乐27岁。
通过聊天,箫笙知道了很多真相。
其实,当年萧笙第一次去偷偷看她时,查小乐的父母很快就知道了,因为查小乐匆忙之余给萧笙的是父亲单位的地址。第一封信被父亲看到后,查小乐就随之被转学了,此后的信件都被父亲拦截,查小乐一封也没有看过。
查小乐也很奇怪,为何总收不到箫笙的信,她也曾想偷偷跑到他所在的城市去问问他,可怕影响他高考,她一直没敢去。计算好萧笙高考后的时间,她瞒着父母去了一趟,可遗憾的是,萧笙去当兵了。
查小乐回去后大病了一场,因身体极度虚弱,这也使她很快告别校园早早被父母安排了工作,可无论如何她忘记不了萧笙。在长期被压抑的无穷思念里,她的如花青春一片黯然。父母为了让她走出心境,不停介绍男朋友,可她都一一拒绝。看着她一天天消瘦,两年后,父亲拿出了厚厚的几箱子信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