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天气放晴,气温虽低,却没有一丝的寒风,阳光也暖暖的。凌在野则拉着赵琳儿去城中的浮屠仁祠。
这彭城本是中国佛教的最早发源地,浮屠仁祠是中国最早的佛寺,比洛阳白马寺都要早上两年,由刘姓楚王刘英引进,因徐州一带平均每十年就有一场战争,此寺庙也早已毁于战乱。一些无知的和自以为是的人,都认为洛阳白马寺才是中国最早的佛寺,殊不知,徐州的历史厚重程度又岂会落后于东都洛阳?这儿是汉高祖刘邦的发迹之地,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都,素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当时浮屠仁祠在彭城也颇有影响力,许多的信男信女来寺中听高僧讲解佛经,佛说。
玲珑最喜欢这听这里的高僧讲佛经,讲佛陀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就是这一次来,赵琳儿喜欢上这个地方了,喜欢听高僧讲因果轮回的佛理。有时她认为自己是上辈子亏欠来凌在野太多,才会让她这辈子听从他的摆布。赵琳儿自此也成了浮屠仁祠常来的忠诚信徒。
两人由原来的无言相对,发展到开始探讨佛经故事,关系总算没有之前那般冰冷了。赵琳儿恨不能把佛家慈悲为怀的思想灌输给凌在野,让他受佛道的影响,减除既有的残暴。
彭城易主一个月后,在刘子琪和欧阳贵的协同治理下,很快恢复了以往的繁荣,治安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此时的韩城早已听闻凌在野与韩云霞在九里山的事,他很是惊怒,定要找凌在野给韩云霞一个说法。
刘子琪告知凌在野韩城的状态,他也知道自己这处理韩云霞的事情上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只是他心中早已打算好,等到赵琳儿腹内小孩出生后,他打算把韩云霞和赵琳儿一起娶了。
韩城早已猜测出凌在野心中的想法,他可不想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做个偏房,三番两次来王府,无奈每次凌在野都不在。一日,他竟然大早上的就这王府等。凌在野本打算带着赵琳儿去寺庙的,但见韩城态度那么坚决,他只好临时改变主意。
“你……你如果有事,你先忙吧,我自己也可以去浮屠仁祠的……”赵琳儿见韩城一脸不悦的堵在门口,才凑到凌在野耳旁轻柔的说。
“我不忙,陪你才是我最大是事情。”凌在野说着就要叫人把韩城轰出去。
赵琳儿忙说:“别,别这样,你不能老跟着我吧,我……我已答应你会照顾我自己和……和我腹内的胎儿的……”
欧阳贵也慌忙凑过来低声道:“韩城大人在彭城众将领中威望极高,王爷如果不去安抚一下他,恐怕会伤了将士们的心。”
凌在野稍作思虑,继而道:“好吧,今天我们就不去佛寺了,本王先来处理这件事吧。”
“可是今天寺中会有一个得道的高僧要公开讲解佛经,我不想错过,再说了我自己也可以去的……”赵琳儿满目的恳求。
凌在野拉了拉她的手,看看她的眼睛,里面流露的全是期待的。他点点头道:“难得你对佛陀这么虔诚,也好,我就派山月跟你一起去。”
“不用了,给我安排几个下人就可以了……”
凌在野稍作思虑,还是同意了赵琳儿。不过他还是叫欧阳贵通知关山月暗中保护好她。
赵琳儿向往常一样来到浮屠仁祠,只不过这次陪伴在她身边的不是凌在野,而是丫鬟雀儿。这日的信男信女竟来的比往常多,大多是失偶或是丧子的孤苦老人或者是一心向善的士人。高僧讲经,是不可多见的场景,自然能来的都来了。
寺院并不大,这院中僧众们早已给众信男信女准备了坐垫。
雀儿同丫鬟坐在第三排的中央位置,大概到了中午,那慈眉善目的得道老僧才缓缓走上台,盘坐在案边,开始讲经。
往常都是听完佛经,便要去焚香和布施善款。由于今天走的比较匆忙,竟忘记了带上香火。雀儿提前跟赵琳儿打个招呼,说自己去备置香火,去去便来。
赵琳儿点头默许,她的整个人都放在听老僧讲释迦牟尼由王子到悟道出家的故事。
老曾也讲的临近尾声了,雀儿还没有来。这时候一个陌生的中年妇人突然走到赵琳儿身边轻声问道:“姑娘可是名叫琳儿?”
赵琳儿回过神来轻轻的点点头道:“我是叫琳儿,你怎么知道?“
那妇人凑到她耳边道:“余威将军派我来告诉您,他就在彭城。”
赵琳儿当听到余威二字时,脸色顿变,她慌忙拉着那妇人的衣袖问:“带我去见他……”
那妇人摇摇头道:“有人在监视姑娘的一举一动,我如果带你去,恐怕被发现。”
赵琳儿下意识的向四处看了看,左面不远处看到关山月平民装扮,注视自己的一举一动。右面却看见坐在自己不远处的劲装男子冲她竟然冲她笑了笑。
赵琳儿顿时激动的无法呼吸,那个劲装男子真的是余威!这么些年没见到他,他似乎变的更加成熟了。那妇人塞给了赵琳儿一块手绢,然而装作若无其事的离去。
当赵琳儿回过神再去寻余威的身影时,发现他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打开手绢,看到有一排俊秀的字:后面竹林见。虽然没有落款姓名,但这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字已让她激动不已。
她无心再听佛陀故事,想立刻就去见余威,怕关山月发现。她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当看到关山月全部精力也用来听高僧的讲佛陀时,她偷偷离开浮屠仁祠,从偏门绕道佛寺的后面。那儿果然有一小片竹林,旁边站着刚才那个妇人。
“琳儿姑娘,你来啦,余威将军让我在此等候您。”妇人说着便迎来上来。
“他……他在哪儿?”赵琳儿激动的问。
“姑娘,请随我来。”
赵琳儿跟着她穿过这片竹林,然后来到附近的一户人家。青砖墙,朱红门,上面书有刘府。
“这儿是什么地方?”赵琳儿见妇人去敲门,忍不住的问。
“这儿是刘员外家,余威大人便落脚在此。”
开门的小生见见是熟人,立马请她们进来。
赵琳儿一进来就注意到这个员外宅院有点不一般,因为里面除了那个开门的小生,根本看不到一个下人。那妇人领着她穿过院落,来到西厢的一间房舍。
那妇人轻轻敲了敲门道:“余将军,赵姑娘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