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从早已经准备好的袖子中取出浔阳楼上抄来的诗,交给知府,道:“那个人就在这里!”
136book.com
蔡九一看,说道:“这首诗正是反诗啊,通判从哪里抄来的?”
136book.com
黄文炳就说道:“小人昨天晚上过来不敢进府,去了江边,见没地方消遣,就上浔阳楼玩了一把,看了一下酒楼白粉壁上前人提写的诗词,这首新写的反诗就写在那里。”
知府问,是哪个胆大包天的贼人写的?黄文炳说,反诗下面还写得姓名呢,叫“郓城宋江作”。知府问道,这宋江又是什么人?这人不仅贼胆包天,看来头脑也愚钝可笑,写了反诗,竟然还在后面写下自己的名字。
136 书屋
黄文炳便说,这人现今却是个发配到此的配军,牢城营里的一个罪犯。知府便说,什么,不过是一个配军而已,能惹出个什么事来。黄文炳怎可放过自己立功升官的机会,他抓住信上传言京师的儿歌解词拆字,道出一个天大的秘密出来。
真是上天浑不觉,暗语藏玄机。一句话把将宋江从一个区区囚犯说成了一个上应天相,下应民生的罡星作乱之人。
话说黄文炳怎的解说儿歌词意?他只道:“公相可不要小看了这个人啊,尊府家书上所说的小儿谣言正应在此人身上。恩相您看,这‘耗国因家木’,实说耗散国家钱粮的人,肯定是说家头下面有个木字,这明明是个宋字。
第二句说‘刀兵点水工’,实说兴起刀兵之人,就是水边有个工字,这分明是个江字。前两句天机显圣,说作乱之人姓宋名江。而现在果有宋江其人,他又作下反诗,这不是上应天数吗?”
知府却是听得一知半解,就问,后两句当如何解释?黄文炳没想到这个白痴蔡九竟然还会有这么一问,只好胡乱再解释一番,说,这“纵横三十六”,有可能是说六六之年,也有可能是六六之数。六六不正是三十六吗?
最后一句“播乱在山东”就更好解释了,说是作乱的人来自山东。郓城县宋江不正是山东的吗?这四句话都灵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