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非假亦非真,不是穿越也架空。假亦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时假亦真。
136书屋 www.136book.com
《水浒传》开篇写道: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这个开头彩似乎是施耐庵退出官场后的自省,他终于知道官场不容易,名利不是这样轻易能捞到的。这可以说是施耐庵“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哲学。
他现在谈笑风声,不想再去做“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大梦。就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也没有人再理会他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种惆怅。到头来还不如去做一个竹林隐士,得道高僧,淡泊名利,听两首新曲,喝几杯烧酒来的逍遥自在。
不过在没有写水浒之前,施耐庵其实也不是什么得道高僧,他只不过是一个怀才不遇的穷书生。当时的施耐庵是一个满腔热血,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文艺青年。
他十九岁中过秀才,到了二十八岁又怀念官场又去中了举人,三十六岁时又与大军师刘伯温同时捞了个进士回来。只可惜他施耐庵没有刘伯温的捏指会算,混得不怎么好。
当时刘伯温已经混到朱元璋身边去了,他施耐庵还只是个其名不扬的杭州小官。想起同时和自己高中的刘伯温竟然混得这么好,他自己感觉脸上无光,老脸往哪搁都觉得有人在背后对着他指指点点。
施耐庵在杭州做了三年小官后,他感觉自己这样做下去没有什么前途,又不能施展一下自己的远大抱负。他一下子头脑清醒过度,醍醐灌顶一飞冲天,脱了官服,甩了官印,又大肆嘲讽一番自己的同僚,然后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