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谁都能学会的说服心理学全文阅读 > 第25章 不打无准备之仗,说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

第25章 不打无准备之仗,说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


  谈判要征服对方的“王”

  杜甫有诗云:“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如果运用到谈判上,则是“谈需有的放矢”,要取得谈判胜利,必须先找到重点征服对象。只有在关键地方一招制敌,才能在整个谈判中势如破竹。谈判是场利益之争,双方围绕己的利益你争我战、各不相让。要想从中找到突破口,杀出一条光明之路,就要找到谈判中的重点征服对象,这样才能切中对方要害,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精力,赢得最有利的结果。

  一对年轻夫妻抱着孩子逛商场,当他们路过儿童玩具柜台时,年仅5岁的孩子被玩具柜台上那些花花绿绿、形式多样的玩具吸引住了。淘气的孩子立马挣脱妈妈的怀抱,趴在柜台前看看这个玩具,望望那个玩具,指指点点地想要去拿。售货员见此状况,立刻迎了上来,热情地跟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是不是想要买玩具啊?”孩子连忙点头,并试图去拿玩具。孩子的母亲赶紧过来,看了一眼那些玩具的标价,皱起了眉头,向一旁的丈夫使眼色,让他抱着孩子离开。

  售货员立马意识到孩子的父母是嫌玩具价格太贵。正在这时,被抱离柜台的孩子突然“哇哇”大哭起来,一个劲儿地闹着要买玩具,任凭父母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聪明的售货员马上从柜台里拿出一个进口的变形金刚,放在地上给孩子演示起来,还亲切地哄道:“宝贝乖,别哭,看阿姨给你玩变形金刚。”这招儿还真灵,刚才还在哭闹的孩子看到地上自动行走的变形金刚立刻破涕为笑。最后,孩子的父母只能给孩子买下变形金刚。

  这位售货员能成功卖出玩具是因为她发现购买权在父母手里,但是这个5岁的小娃娃才是家中之“王”,设法激起“小王子”的购买欲望,那父母想要捂住口袋也不行了。这招儿可谓一举击中要害。

  擒贼先擒王的关键是要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对方之“王”,只有找出了“王”,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一举获胜。这就要求谈判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力,能从对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发现“王”的踪迹,进而攻之,一举擒获。

  刘洋在一家网络公司应聘网络主管时,巧妙地抓到了“贼中之王”,最终击败各位竞争对手,脱颖而出。其实,同刘洋一起参加这次面试的人中,有很多学历高、经验丰富的竞争者。甚至有好几个还有留洋背景,可谓高手如云。而刘洋只有本科学历,以前所在的几家小公司也没有太大说服力。果然,在经过第一轮笔试后,刘洋就被告知落选,不能参加下一轮的面试。刘洋看着进入复试的四个人趾高气扬、得意扬扬地大呼小叫,丝毫没有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很不服气。这时,刘洋留意到走廊的一端有一个提着水壶的老头儿正盯着他们看。刘洋发现这个老头很眼熟,想了又想,猛然记起在他们整个笔试过程中,这个可疑的老头多次进出考场,以给应聘者添水为由,在考场转了好几次。按理说,这么重要的考试,怎么会让一个老头轻易进出呢?而且,从头深邃的眼神、意味深长的表情来看,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服务人员。

  刘洋想了一想,决定尝试一把。只见刘洋故意走到老头附近,独自叹道:“只是凭一次形式化的理论考试来筛选进入面试的名单,未免太偏颇了。这个职位需要的是有实战经验的人,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这么武断,怎么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呢?应该综合考察理论和实际经验才对。虽然理论方面我差了一些,但是我四年六家专业网络公司的经验,绝对比别人更有优势。”自言自语完毕,刘洋便偷偷瞄了一眼倒茶的老头儿。果然,老头儿忘了倒茶的“本分”,正在一旁若有所思地看着刘洋。在第二轮面试中,已经被淘汰出局的刘洋却偷偷加入了面试队伍。面试官一眼便瞧出了其中的端倪,严肃问道:“有不是来参加面试的人吗?”

  刘洋老老实实站出来说:“尊敬的先生,我虽然在笔试中被淘汰,但我想参加面试。”

  众人听完大笑,面试官也不以为意地问道:“你连笔试都过不了,有什么资格参加面试呢?”

  刘洋正色解释道:“我虽然笔试成绩不如别人,但我觉得这个岗位更需要有实战经验的人。”

  “那你怎么证明你比别人更适合这个职位呢?”面试官轻蔑地问道。

  刘洋指着站在门口为大家倒水的老头:“这个我想可以问一下真正的面试官,他对我们的一切表现都看得一清二楚。”

  听闻此言,在座的面试官和各位应聘者都大吃一惊。这时,倒茶的老头笑眯眯地走上来,拍了拍刘洋的肩膀说:“不错,我是真正的面试官。你的确比其他人更符合一个管理者的要求。你被录取了。”

  其实,刘洋正是从倒茶水老头的眼神、举止中,识别出他真实的身份,进而对其发起攻势,为自己赢得了心仪的职位。

  可见,只有准确识别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到重点征服对象,才能迅速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与控制权。

  小故事

  老师:今天大家写一篇文章,写人物,要突出重点。记住,一定要突出重点。

  学生甲:老师,我想好了,我写我奶奶。

  老师:哦?你奶奶有什么突出的重点?

  学生甲:我奶奶腰椎间盘突出。

  老师:……

  知己知彼,说服才能百战不殆

  着名哲学家培根如是说:“与人谋事,则须知其习性,以引导之;明其目的,以劝诱之;知其弱点,以威吓之;察其优势,以钳制之。与奸猾之人谋事,唯时刻不忘其所图,方能知其所言;说话宜少,且须出其最不当意之际。于一切艰难的谈判之中,不可存一蹴而就之想,唯利而图之,以待瓜熟蒂落。”培根之说与《孙子兵法》的论点可谓异曲同工,无不指出说服前摸清对手底细的重要性。说服前只有对自己和对方了解得越具体越深入,才能准备得越充分越到位,在说服中才能越有力地掌握谈判的主动权,才能更有效地达成说服目标。

  南美国家智利有一家大型铜矿企业,因为遭遇重大事故而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将事故发生前从美国、德国购买的大批“道奇”“奔驰”等重型卡车折价拍卖。一家中国企业得知了这一消息,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一个精干的谈判小组前往智利。中方小组到达智利后,首先在车库一辆一辆仔细检查了这批卡车,经过详尽细致的检查后,得出了这批卡车的质量完全合格的结论。接着,中方小组开始搜集这家智利铜矿企业的经营信息,分析其企业的资金缺口和急需的资金数量,最终确定其拍卖卡车的心理价位应该在卡车出厂价的35%到45%左右。依据这些准确的信息,中方小组和智利企业进行了几轮激烈的谈判,最终以原始车价38%的价格购入了1500辆重型卡车,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省了数千万美元。

  由此可见,知己知彼是占得谈判先机的不二法宝。当然,在谈判桌上的知彼更多带有灵活应变的因素,而在谈判前对于对方根底的探查则可以让自己在谈判中更从容。

  中国一家计算机企业曾与美国某公司谈判一项设备购买订单。美商率先报价200万美元,由于中方已经事先探取情报——半年前,美商曾以108万美元将同样设备卖给日本企业。因此,听闻美商的报价中方坚决表示不同意。美商表示为了促成生意,决定再降10万美元,中方仍然不为所动。美方顿时恼羞成怒,当场表示再降5万美元,如果不能成交就取消这笔订单。中方对于美商的伎俩无动于衷,坚持要求再降。

  美方恼怒之下扬长而去,中方的谈判代表则不慌不忙地表示:美商绝对不会真得取消订单,肯定还会回来继续谈判。果然不出中方所料,两天之后,美商代表主动找到中方公司的谈判代表,表示价格还可以商量。就这样,由于中方事先掌握了美商相对真实的销售价格,占据了主动权,最终迫使美商将价格降至合理价位后成交。

  一般来说,了解对方谈判人员的身份地位、性格爱好,以及能力权限、谈判经验是知彼的基础,之后,不妨再深入搜集些对方谈判队伍的内部信息,比如对方谈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是否存在矛盾?谁是主谈人员,他的意见倾向是什么?谈判者之间是否存在和主谈人员意见相左的观点等等。若更进一步挖掘,则可以从第三方探取对方曾经就类似项目的谈判情况、真实需求、心理预期等等,这些信息的获取对于谈判方案的准备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更充分地知彼、更全面地获取更多对方的信息呢?如果内部团队中有与对方熟识的人员,亲自探询自然是最省事、最直接的办法。如果没有这种便利条件,不妨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委托和对方熟识或打过交道的第三方,间接探询对方的信息。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查市场上类似项目的情况,通过比较来预测对方的信息。

  当然,这些信息的获取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或误差,需要谈判人员在实际谈判中根据现实情况随时灵活调整。聪明的谈判人员还会通过迂回的提问方式来探取对方的底牌,只有这样知己知彼,才能在立于说服的不败之地。

  知己知彼后,如果能够掌握住对方的兴趣,再进行说服,就会更加事半功倍了。因为,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导师。一方面,它可以引导一个人对其热爱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个人的兴趣,找出其性格特点,为己所用。在谈判中,观人所好,是识人知彼、掌握谈判主动权说服对方最好的“灵丹妙药”。

  美国纽约有一家颇有名气的面包公司,旗下的面包以极好的口碑销遍几乎整个纽约。尽管如此,纽约一家大饭店却不买账。三年来,面包公司的经理换了两任,然而不管是正面进攻还是旁敲侧击,依然不能将其面包打进这家大饭店。这家大饭店的“傲慢”引起了面包公司新任经理杰克的极大好奇,更激起了杰克要把面包推销给这家饭店的决心。

  杰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饭店经理迈克尔的资料。通过分析,发现迈克尔除了担任这家饭店的经理一职外,还是美国饭店协会的会长。而且,这位会长非常热衷协会工作,但凡协会召开的会议,无论大小,都会雷打不动地亲临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