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谁都能学会的说服心理学全文阅读 > 第24章 不打无准备之仗,说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

第24章 不打无准备之仗,说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


  带上“后援团”,“集体”去说服

  生活中,工作中,人际交往中,有些时候,我们会不得不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说服别人。例如,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要说服其远离游戏,努力学习;上司为了加强管理,要说服员工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朋友失恋,我们要说服他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总之,说服别人,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主要是语言),来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并按照自己的主张去做事。这就决定了说服别人是沟通中比较有难度的一种,必须采取某些必要的辅助措施。

  当我们准备去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对方所持的观点往往是与我们相反的,这时如果只身前去,结果很可能是打个平手,成功的希望并不大。你可以学会在自己说服对方的同时,再借别人的语言力量来增加你话语的说服力。

  艾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男朋友段勇是一个室内设计师。两人刚谈恋爱时感情甜蜜,但由于段勇经常到外地出差,且一走就是几个月,艾月渐渐地在这段感情中发现了问题。她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认为段勇有可能在外面和其他女生偷偷交往。尤其是有几次打电话,她都听到了段勇电话那头有女孩说话的声音。艾月思来想去,始终放不下这段感情,于是决定辞掉工作,跟随段勇,他到哪里出差,自己就到哪里临时找一份工作。艾月的妈妈十分不赞同她的想法,苦口婆心地劝了很多次,都毫无成效。虽然艾月知道段勇对感情不太专一,但她坚持认为,只要自己守在段勇身边,就能够杜绝问题的出现。

  艾月的妈妈怕女儿受到伤害,只好把艾月的小姨、姑姑、表姐全叫到了自己家,轮番对艾月进行开导。几个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纷纷劝艾月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工作,去跟随一个靠不住的人。艾月一开始还嘴硬,但几个回合下来,就渐渐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最后,姑姑说:“男人如果是老实的,就不用刻意去看管;但如果他心中有杂念,再怎么看也看不住。看得住一时,看不住一世。难道你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在看管丈夫的日子中度过吗?何况,他愿不愿意和你结婚,那还是说不定的事呢。”接着,小姨又举了许多反面教材,对艾月晓以利害。最终,艾月虽然难过,但还是听从了大家的意见,选择了与段勇分手。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艾月处在恋爱中,理智受到情感的左右,不但自己看不清个中缘由,对妈妈的劝阻也不以为然。但当她的小姨、姑姑、表姐这些“过来人”都告诉她一样的道理时,她的想法就会开始发生变化,并认真考虑自己的决定是否真的错了。这就显示出了“后援团”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只代表个人观点:而一群人说出来的同一种话就不一样了,那就有可能是真理。

  寻求“后援团”来帮助自己,也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参考:

  第一,人数可以适当多几个,但不能太多。多几个人也就是多了几个帮手,能够增强说服力。但凡事都有个度,后援团也不宜人数太多,否则可能会给对方“兴师问罪”的感觉,不利于双方顺畅沟通。

  第二,后援团里的人一定要保持意见一致。要想去说服别人,必须保证自己的观点正确。如果后援团的人之间还有意见上的分歧,那么就会使说服力大幅降低,难以达到说服的效果。

  第三,如果可以的话,后援团里最好有几个德高望重的人。权威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做法莫过于找到权威来给自己“作证”。

  小故事

  甲:你最难忘的你们公司的集体活动是什么?

  乙:集体加班!

  甲:……

  对“症”下药,根据体质施以妙手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体质,中医提倡在看病的时候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开药方。其实,这个原则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同样适用。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脾气、观点,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对方不同的性格,在求助的时候施一剂适宜的“药方”,那么也能够像中药于病人的病情有益一样,增加说服对方的概率。

  除了常规的陈述说服之外,常见的说服“药方”有两种,一种是称赞法,一种是激将法。拿称赞法来说,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都会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进入“万事好商量”的状态。因此可以说,称赞法对于大部分人都是适用的,尤其适用于那些喜欢听到别人赞美、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看法的人。所以,当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不妨先试着称赞他一番,让对方先高兴起来。然后我们再说出相求的事情,就算不能保证对方绝对同意,也会因为对方较好的情绪而得到些许的指点或者部分的帮助。

  胡楠刚进入一家公司做销售,初来乍到的她,对公司很多业务都不太熟悉,更是不懂所谓的“销售技巧”。因此几个月以来,胡楠的业绩总是最差的。虽然上级体谅自己刚来公司,并没有过多责问,但胡楠还是觉得很不好意思。她决定每天下班多留一会儿,向有经验的老员工学习、讨教一番。谁知,胡楠虽然愿意学,但愿意教的人却没有几个,一来同事们与胡楠非亲非故,二来大家都以业绩居先为荣,谁也不肯给胡楠当老师。胡楠为此郁闷了好几天。

  这天,她来到一个经验很丰富的老员工面前,说道:“邱姐,听说您在咱们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就来工作了,是吗?”

  邱姐说道:“是啊。你跟谁打听的?”

  胡楠回答说:“这还用打听吗?我常听别人说您是咱们公司的‘元老级人物’,经验特别丰富,之前很多批新员工都是您一手培训的。我特佩服您呢!”

  “哈哈哈哈,哪有他们说得那么夸张,我不过是来的时间长点儿而已。”说着,邱姐的脸已经笑成了一朵花。

  “那么邱姐,您什么时候有空,能不能稍微指点我一下?您上批培训的员工来的时间也没多久,可业绩都比我好太多了!我真是羡慕不已。”

  “行,那有什么问题。你想哪天学提前告诉我吧,我腾出时间来教教你!”邱姐非常爽快地同意了。

  无论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还是一般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称赞不仅是对对方的认可,更是暗示对方比很多人的能力都强。当你将对方捧上这样的高度时,你再想要说服对方就轻而易举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称赞法要用得恰如其分,不能太过头,否则会显出刻意而为的痕迹,甚至有谄媚的嫌疑。另外,这些称赞的话也不能过于直截了当,要说得自然,才更易于被别人接受。

  激将法,就是利用他人的自尊心或者逆反心理,用“刺激”的方式,激起对方不服输、不屈就的情绪,将其潜能激发出来,使他更愿意帮助自己。求人办事,当其他方法都无法说服的时候,或许运用激将法就能收到奇效。

  一个不知名的小歌手,为了挤进歌坛,到处求人,好不容易制作了一张专辑。但是,一来他没有钱来给自己打广告,二来发行公司也不那么重视,因此导致这张专辑在唱片行的角落里窝了很久也鲜有人来买。无奈之下,小歌手辗转找到一个人际很广的业内人士,求他给自己宣传一下。

  “兄弟,听说你认识的人很多,能帮我推荐一下我的新专辑吗?”说完,就将自己的专辑双手奉上。对方面露犹豫的神色,拿过专辑捧在手上看了一会儿,迟迟没有表态。

  小歌手见状,立刻说道:“我也只是听说,不知道实情到底怎么样。如果你没什么朋友的话,那也不用勉强,我找别人就可以了。”

  “谁说的?我不信谁还能比我在这个行业里的朋友多。这事交给我了!”说着他一拍胸脯,把小歌手手里的几十张唱片都接了过来。

  正常的道路走不通的时候,这种看似放弃的激将法,其实往往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激将法适用的范围不如称赞法那样广泛,一般只适用于那些心直口快、争强好胜的人。因此,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对象,以免激将不成,反而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在贬低、羞辱他。另外,即使是对合适的人使用激将法,也要把握分寸,既不能过急,话语也不能太重。否则,不但不能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可能令对方勃然大怒。

  除了称赞法和激将法之外,说服的小药方还有一些,比如适当的苦肉计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运用哪一种计策,都要遵守语言适当的原则,且不能用使用欺骗等手段。另外,在使用每一种计策之前,都要先对对方的身份地位、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再酌情使用有针对性的小药方,以免起到相反的作用。

  小故事

  甲:你看我穿这件衣服好看吗?

  乙:任何衣服穿在你身上都好看。

  甲:你看我戴这条项链好看吗?

  乙:任何项链戴在你脖子上都好看。

  甲:那你说,我先生好看吗?

  乙:任何先生站在你身边都好看。

  甲:……

  抛砖引玉,认清对方是骡子还是马

  谈判是场未知的较量,在谈判场上,想要说服对方,首先要知道对方的实力如何,是骡子是马,只有拉出来遛遛才能见分晓。但是,如何拉出这骡子或马呢?不妨从兵法中取取经。

  兵法中有云:“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说的就是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抛出砖头,引来白玉。这笔账谁都算得出来。谈判是场利益之争,要想引出对方的“白玉”,不妨自己先抛出“砖头”加以诱惑。正如钓鱼需用鱼饵一样,只有先让鱼儿尝到鱼饵的甜头,它才会乖乖上钩。

  某省新华书店向某出版社订了一批教材,双方在合同中约定:30天内出版社将这批教材发给书店,书店在收到教材30天内结款。谁知,该省因不少学校暑假补课,对于教材的需求提前了半个月。书店自然不能失去这个机会,于是,赶紧联系出版社能否提前半个月发货。

  其实,出版社的这些教材在签订合同的第五天,就已顺利入库了,要提前半个月给书店发货自然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提前发货,不仅可以少占用库房,节省一笔租金,还可以提前开票,早点儿拿到货款。因此,负责该项目的出版社教材部的小李听闻这个消息后,欣喜不已。然而,极富谈判经验的小李立马认识到如果一口答应书店的要求,于己并没有任何好处,不如以此条件,让书店在这个项目上再给些优惠。

  于是,精明的小李在接到书店采购经理的电话后,表示自己没有权力做主,需要请示领导,但同时他还反复表示为了书店需要,自己一定会尽力跟领导争取早日发货。对方对小李的这番心意自然感激不已。

  小李趁热打铁问道:“您知道,提前发货我们就需要和印刷厂沟通,请他们连夜印刷,这样势必要增加成本,我担心领导因此拒绝提早发货。所以为了增加向领导申请成功的概率,我冒昧地问一下:‘如果我们能提前送货的话,你们能给予我们什么优惠呢?’”

  对方的采购经理沉思片刻后表示:“如果你们能提前半个月送货的话,我会再下单订1000本教材,因为学生暑期补课,提前需要教材的人数会比较多。”

  小李听罢心中大喜,但仍然不动声色地表示自己要先回去请示下领导,然后尽快答复。

  结果,小李仅仅以提前半月把教材从库房送到书店这块砖,就收获了对方的两块玉——不仅提前拿到了货款,同时又额外卖出去1000本教材。

  可见,谈判高手小李深谙“抛砖引玉”之道,抓住了对方急需教材的心理,但他并不确定对方的着急程度以及能为此付出多少代价。于是,小李就故弄玄虚,先抛出一块砖探探对方,最终赢得玉归。其实,在谈判中的“抛砖引玉”,说白了就是吃小亏占大便宜——一方先作出小的让步,以此来诱惑对方作出较大的让步。

  虽然抛砖能引玉,但并不是说所有成色的砖都能引来汉白玉。只有那些你看来是砖,但在对方眼里是玉的“砖”,才能引来你眼里的“玉”。即因谈判双方立场不同,角度各异,所以,只有当“你的让步在你看来只是‘一块砖’,但是在对方眼中,你的让步却是‘一块玉’”的时候,才能成功地抛砖引玉。

  所以,要想取得谈判成功,在谈判桌前说服对方,就要在抛砖之前先掂量一下砖的价值是否足以引诱对方,在明确对方的需求所在后,作出相应的让步。

  另外,“抛砖”是手段,“引玉”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在给对方让步的同时要借机提出自己的要求,让对方知道你的让步不是无偿、无价值,而是需要一定回报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对方过河拆桥,捡了砖却不肯抛玉。

  抛砖要讲究“天时”。只有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作出让步,才能让对方对你的让步心怀感恩,才能进一步讨价还价。如果随意“抛砖”,会让对方觉得让步空间很大,以致对方得寸进尺。

  另外,在行使抛砖引玉之术时要注意分寸,以防对方以你之道,还施你身。抛砖引玉的精妙之处在于双方对“砖”和“玉”的不同理解。由于谈判双方站在相对立的利益角度,所以对于“砖”和“玉”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当你试图抛砖引玉时,要慎防对方是否和你心有灵犀,是否也在怀着同样的心理以同样的方式向你进攻。

  总之,“抛砖”只是手段,“引玉”才是目的。所以,要想认清对方是骡子还是马,在拉出来遛遛之前,一定要清楚你需要付出多少,最终能收获多少。

  小故事

  甲:这片地盘以后归我管了!

  乙:凭什么。这里一直都是我在管。

  甲:看来咱的谈判是要破裂了。真刀真枪的来吧,谁赢了谁管。

  乙:好。放马过来吧!

  甲:想得美。有马子我自己留着了,能放给你?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