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场中,你看中了一件大衣。一看标价,800元,太贵了,你只好恋恋不舍地准备走开。此时精明的售货员留意到了你的眼神。
“小姐,喜欢这件衣服吗?”
“喜欢是喜欢,就是有点贵。”你惋惜地说。
“没关系啊,小姐身材这么好,不妨穿着试试。”
禁不住她的再三劝说,你还是穿上了这件衣服。衣服款式不错,而且也蛮合身,但是想到价格,你还是打算放弃。
此时的售货员极力夸赞:“小姐皮肤多白啊,身材又好,我们这件衣服像是为小姐量身定做的。既然都穿上了,就别脱下来了,穿着走吧。”
最后,你还是咬咬牙把这件试穿过的衣服带回了家。
有经验的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也是这样。例如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开始不是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
总体来说,步步说服策略要求我们凡事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步登天。
小故事
甲:我特别盼望今年iphone6能出来。
乙:盼望的人多着呢!
甲:我和他们所期望的不一样。
乙:有什么不一样。
甲:iphone6一出来,我就能用上老婆替换下来的iphone5了。
乙:……
曲线救国,从侧面迂回进攻
在抗战期间,产生了“曲线救国”一词,指的就是采取直接的手段不能解决问题时,就只好采取间接的、效果慢一些的策略,借助其他力量,或者从侧面迂回牵制干扰,一点一点地争取胜利,有时候可能还要放弃一部分已经得到的东西,但大方向始终不变。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必须直来直去,然而也有时候直言不讳却不利于解决问题,我们还非得含蓄些、委婉些,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才能使表达效果更好。
在日常交谈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便说、不忍提或者场合不允许直说的话题,也会出现尴尬、僵持不下、难以取得进展的局面,这时候需要把“词锋”隐遁,把“棱角”磨圆,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或者换个话题缓解一下紧张气氛,或者把注意力从尖锐矛盾上转移开来。这些方式能使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对方处在较为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
那么,“曲线救国”策略该如何应用到说服中呢?
1.换个角度,别有洞天
俗话说:“别一条道跑到黑。”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认识事物,事物越复杂,越需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说服者如果只知道围绕自己的观点、立场、成见展开辩论,一般很难奏效。因此,必须懂得从多种角度分析事物,一来能够保证看问题更全面,二来有利于把握他人的想法。
战国时,郑国弱小,秦晋两大国联军围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和秦穆公谈判。烛之武见了秦穆公说:“我虽为郑国大夫,却是为秦国利益而来。”秦穆公听后冷笑,不予相信。
接着,烛之武剖析:“秦晋联合围郑,郑国已知必亡,然而郑在晋的东方,秦在晋的西面,两国相距千里,中间又隔晋国,如果郑国灭亡,秦能隔着吾国管辖郑国的领土吗?郑只会落于晋人之手!一旦郑国被晋所吞,晋国的力量便超过秦国,晋国强则秦国弱。替别人扩张势力的事情,恐怕不是智者所为。”
秦穆公听后连连点头称是,请烛之武坐下交谈。烛之武继续剖:“如果蒙大王恩惠,郑得以继续存在,以后若秦在东面有事,郑国将作为‘东道主’负责招待过路的秦国使者和军队,并提供军队补给。”秦穆公听后非常高兴,遂和烛之武签订盟约。
烛之武之所以最终能瓦解秦晋联军,是因为他利用了秦、晋两国势均力敌,互有威胁,且互相猜忌的局势。在劝说中,烛之武并没有直接劝说秦穆公与之立盟,而是换个角度进行说服。他先是假言郑已知自己要灭亡了,一个将要灭亡的国家已经不能构成什么威胁,使秦穆公放松警惕且造成错觉,以为烛之武真是“为秦国的利益而来”;然后逐层剖析秦晋联军对秦的利益影响,表面上是为秦国考虑,实则为郑国解燃眉之急。
换个角度说服他人,就是从侧面人手,在一些共同的立场上交流,自然而然地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进而借机转入正题,展开劝导。
2.换个话题,换个好心情
谈话中,对方不愿敞开心扉很可能是由于对话题不感兴趣。不论多么健谈的人,面对自己不关心的话题,一般也会默不作声。说服者想要打开他人的嘴巴,就要试着在谈话进展不下去的时候,寻找他人的兴趣点。无论谁都会有一些令其感兴趣的话题,可能是电影、汽车、股票、政治、八卦新闻等,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对方就会立刻改变沉默的态度。因此,与其耐着性子勉强聊不感兴趣的话题,不如快速转到令他人眼睛一亮的话题上。
如果明明感到话题无聊或者无法进展下去,那么就迅速转移话题。谈话并不是在比较谁的耐性强,而且在无聊的话题上不知疲倦地扯来扯去,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若你遇到以下5种情况,就要毫不迟疑地转移话题:
(1)谈话中出现冷场;
(2)对方目光转移,不再和自己对视;
(3)对方不再点头表示认同;
(4)对方频繁地看手表;
(5)对方的身体不停地抖动或晃动。
3.瞬间转移注意力
缺少变化的语言会使场面显得呆板而沉闷,而你所说的一切也将变得枯燥乏味和苍白无力,因此你也不会受到客户的青睐。如果你有很多建议,就应选择富于变化的语言来表述,因为变化能为你的发言增加情趣。
人们在一定的语意流中所能捕捉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即使他人有时间听你讲话,他也不可能把你的话完全吸收。有研究表明,听众的持续注意力只有30秒。例如有人在注视一盏灯,不出30秒,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地方。这时候,只有这盏灯闪烁、跳动或发出声音,才可能重新引起他的注意。但是在灯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它就无法继续吸引他人的关注。
这种规律被广泛运用于广播和电视广告当中,很多广告的播出时间会限制在30秒以内,这就是“瞬间注意力原理”的应用。
因此,说服者应该懂得让自己的语言富于变化,因为变化能够打破沉闷和呆板的印象,使发言增加情趣,更容易引起倾听者的注意。
4.以退为进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君子气度与明智。用暂时的忍耐和表面的退让换来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这就是以退为进的真谛。
在说服过程中,以退为进就是让说服对象感觉到你是顺着他的要求、站在他的角度进行“妥协”,甚至觉得是他在说服你。但实际上,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双方达成一致。
在使用以退为进的说服方法时,需要掌握两项基本原则:一是全局可控原则。就是不要退到自己无法控制局面的程度,“退”只是形式上的,不是放弃自己的立场。二是真实坦率原则。表面上的退让不能转向背地里的攻击、陷害,说服者必须要以真诚的态度获取对方的信任,让对方放松警惕与防备,这样方可做到成功地说服。
采取“曲线救国”策略说服他人时,路径与目标看似相悖,但绕远有时候也是通往罗马的思维捷径。
小故事
甲:今天的雨真大啊!
乙:是啊!
甲:那是老天正在对着你流口水。
乙:……
甲:我想向你问路。
乙:去哪里?
甲:去你心里!
乙:……
甲:如果你愿意做我女朋友,我会让你成为世界上第二幸福的人。
乙:为什么不是第一呢?
甲:有了你,我就是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人。
乙:……
不是所有话,都得挑明了说
俗话说“明人不做暗事”,意思是说,光明正大的人,行为也是光明正大的,不会去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不过,“明人”虽然不能做“暗事”,却应该在说话的时候懂得作“暗示”。也就是说,聪明的人在说话的时候,不会将所有话都挑明,而会根据情形,适当作一些暗示。懂得在与人说话的时候适当作些暗示,而不要事事都明说,也是讲究说话艺术的一种表现。
对于说话人来说,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适合挑明了说出口的。而对于听话者来说,委婉的暗示,当然比“明晃晃的揭露”更易于接受。比如,当一个上司想要劝退一名员工的时候,他当然不好直接说“你去辞职吧”,而要经过一些铺垫和暗示,让员工明白上司的意图。这为上司和员工都保留了面子,也让员工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再如,妻子希望自己的丈夫再上进一些,若直接说“我想让你挣大钱”“你应该和谁谁一样,做个老板”,可能会让丈夫觉得妻子对自己不满,从而影响双方的感情;但若采用暗示的方法,告诉丈夫“自己感觉很幸福,但若再有一个大房子(或者其他目前没有的东西),那就会更幸福了”,这样聪明的丈夫就知道自己该更加努力工作,为自己的家庭而拼搏了。
因此,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总有很多话是不能随口乱说的,而应学会采取合理暗示的方式,以取得更好的说服效果。
石磊和芳芳原本是一对快乐的情侣,但是参加工作之后,石磊发现芳芳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自己差别很大。石磊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必须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甚至完美才罢休;而芳芳则有些得过且过,经常很含糊地对待工作,还经常向石磊抱怨自己的上司太苛刻。另外,石磊追求上进,进公司两年已经连升两级,做到了主管的位子;而芳芳则心甘情愿做一个无名小卒,每天混日子等下班。石磊多次劝说无效,渐渐萌生了与芳芳分手的想法。他经过反复思考,给芳芳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跟你在一起的时光很快乐,我也希望我们能够一起走下去。但是,两个人要想一起走,就要保持一样的步调,否则迟早会走散。”芳芳也是一个聪明的女孩,面对石磊的暗示,她经过认真思考,回复道:“我也觉得我们的步调越来越不协调,但是改变一个人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想分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就这样,两人和平分手了。石磊既保持了自己应有的风度,同时也将分手的主动权交给芳芳,给她留足了面子。
相对于直言不讳,暗示的方式更容易被人接受。案例中的石磊很懂得这个沟通原则,因此能够将分手处理得比较平稳。暗示在沟通当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如果你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那么就要在一些比较隐私、敏感的话题上,学会用暗示的方式来与对方沟通。
彼特只身前往一场鸡尾酒会,看到别的人都俩俩相伴,不禁觉得有些孤单。他无聊地喝着酒,环顾着周围的人群。突然,他看到角落里站着一位十分漂亮的女士,同样形只影单。彼特一下子就被这位女士迷上了,他观察了一会儿,决定过去采取行动。可是,彼特刚刚走近这位女士,还没来得及搭话,就看到这位女士的臀部沾了一些酱汁。他想:“可能是谁不小心将酱汁洒在椅子上,而这位女士没有看到就坐了上去。但是,我要不要提醒她呢?如果我当面说出来,会让她觉得丢了面子,恐怕不会再愿意与我交流;如果我不说的话,被别人发现了,她有可能被人笑话。”
彼特左思右想,决定告诉这位女士。他先是很礼貌地打了个招呼,然后赞美道:“女士,您穿这条裙子真是太漂亮了,只从身后看,背影就很吸引我了。裙子后面点缀的那朵红花,也真是别出心裁,太有趣、太可爱了!”那位女士一听,回头看了看,勉强一笑,便借口去了洗手间。回来的时候,她自嘲道:“谢谢你的赞美,不过那不是花,而是酱汁。我实在弄不掉,不知你能不能把外套借给我穿?”彼特心中大叫了一声“好。”立刻将自己的外套脱了下来,还将这位女士送回了家。
彼特的暗示十分巧妙,他很懂得人的心理:当人出糗的时候,被别人说出来会感觉很难堪,而自己发现后说出来,则多了几分幽默,少了一些尴尬。因为懂得暗示的好处和方法,彼特赢得了这位女士的好感。
由此可见,作点儿暗示并不是什么不磊落的事情,反而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聪明和智慧,同时也能让你变成一个更令别人喜欢的人。
小故事
甲:亲爱的,你觉不觉得我的手指上应该加点什么东西啊?
乙:什么东西啊?
甲:(当然是结婚戒指了。)会发光的,很闪亮的那种。
乙:好!我立刻给你买指甲油去!
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