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都说禀性难移,是有道理的。你在跟客户谈判时,可以改变自己的语调和语速,如此一来,客户会觉得你也是有情绪的人,这样他们就会‘惧怕’你。”
明明觉得有道理,于是决定试一试。
在跟客户谈单子时,明明中气十足,口气很强硬,语速也比平时快一些。客户不停地反驳明明,这次她没有再好言相劝,而是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看起来非常强势。
客户一听,觉得明明态度强硬,就没有再提无理要求,而是和颜悦色地跟明明商量,怎样才能让双方都获利。
之后,明明进行了总结,她深刻地意识到,声音变化能透露出个人的情绪。推己及人,之后在跟客户谈话时,她也经常凭借声音来采究对方的情绪,通过掌握对方情绪的变化,转化对策来说服。如此一来,明明的谈判功力增强了很多。
说话时的语调和语速都暗藏着情绪,声音是根据个人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有些科学家,就是通过一个人说话的语气来研究对方当下的情绪的。如果能及时判断出对方的情绪,我们就能立刻调整说话的方式和内容,说服对方。
在说服他人的时候,如果听出对方的声音忽高忽低,变得不耐烦了,聪明的人会立刻察觉,然后尽快结束话题,或转到一个对方感兴趣的新话题。这样在说服的过程当中,就不会处于被动当中。
声音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其实也不难理解,人的声音系统组成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动物的嘶吼都是来自本能,但人却不一样,它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说话时,感情、情绪、性格等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所以,听语速和语调就能判断出情绪。
俗话说:“听话听音,浇树浇根。”通过语调就能听出人的情绪。语调比语言更具个人特色,语调和语速会随着情绪时刻变化。反过来,一个人当时的情绪也决定了他的说话口气和对事物感情的浓淡深浅。
在平时,如果我们看到别人生气了,态度肯定会变温和,或者不再说话。很多时候,生气都不是看出来的,而是根据对方的声音变化察觉到的,从而调整自己。
那么,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到底代表着怎样的情绪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当一个人的语调变轻,语速变慢时,说明对方底气不足。这类的人脾气比较温和,心胸宽广,平时也能接受他人的意见。其缺点是不能坚持自我,容易受他人影响。属于多愁善感类型。
感觉到对方底气不足时,我们就可以适时地说出自己的交际目的,对方更容易接受。
当别人的声音听起来清脆悦耳,轻快干脆,就证明他心情大好,心中的喜悦很自然就会表现了出来。这时跟他们交流,什么话都能说,因为对方心情好。
在说服时,当对方的声音变得温和,语速变缓慢,听起来温暾暾的,则说明对方的心情平和,没有什么起伏,也能说明对方对你的话不感兴趣。如果这样,就不要再继续说问题,说得越多,对方越不耐烦。还不如先停下来,等有机会了再继续说,效果反而会更好。
张玲平时爱好写作,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这方面,用她的话来说,写作是她的梦想,是让自己感觉充实饱满的必要存在。
在一个交际场合,她偶遇了自己的偶像作家,当时非常激动,她立刻走过去跟对方打招呼,非常热情地介绍自己,说自己是对方的粉丝。
张玲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于是她就开始询问对方写作技巧问题,说了一会儿,对方的声音开始变慢,语气也很低沉。虽然还在跟张玲交谈,但声音已明显透露出了不耐烦。
“很高兴跟您谈了这么多,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请教。”张玲立刻主动结束了话题。作家自然很高兴,给张玲留了名片就离开了。
很多人在交际时只注意自己的情绪,总是一头热地表达自己,这样很容易让对方反感。只有学会了体察对方的情绪,才能合时宜地跟对方交谈。
还有,如果某人的声音忽然由平稳转向了高亢或尖锐,就证明有人触碰了他的底线,使他的情绪出现了很大波动,如果是自己没说对话,就赶紧停止,或跟对方道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方的语气变得愤怒强硬,我们最好不要以硬碰硬,冷静下来,选择其他方式进行温和的交流,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由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声音里面也有大学问。学会通过语调语速来观察别人的情绪,就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或谈话内容,让交流变得更和谐、更高效。
不要自顾自地说,要顾及别人的情绪和喜好,不要别人已经不耐烦或很生气了,你还在滔滔不绝,这样的人,是无法让他人喜欢的。
在交际中,声音也是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我们不仅要善于体察他人的语调语速变化,摸清他人的情绪变化,也要注意自己的声音,尽量给人良好的印象,同时避免让声音过多透露自己的情绪。只有做到这样,在说服对方的时候,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小故事
甲:你知道吗?男女的说话速度还有心跳速度等很多东西都不一样。
乙:都是人,怎么可能会不一样呢?
甲:你不信?好,咱实验一下,我把手放在你胸口上帮你数下心跳,等下你帮我数,看次数是否一样。
乙:我心跳多少?
甲:别说话!我刚数到60,你一说话打断我了,我得重新数!
乙:……
肢体会出卖一个人很多的信息
人不经意做出的肢体动作反映出了当时的心理活动,心理产生变化时,通常都会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虽然我们无法看透对方的大脑,但通过肢体语言,也能了解对方的内心想法。
他人的语言也许会欺骗我们,但肢体动作却很真实,如果我们能捕获身体上的密码,就能更准确地认识他人,更容易地说服他人。
丁磊是家上市公司的面试官,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好多年,在识人方面可谓非常有经验。
“我通过对方不经意的肢体动作,就能清楚他们的为人。”丁磊跟朋友说得非常自信。
据丁磊回忆,一个来面试的小伙子本来准备得非常充足,但因为第二天下雨了,路上堵车严重,小伙子来到公司之后,浑身都湿透了,显得狼狈不堪。之前记住的面试知识,瞬间一扫而空,大脑一片空白。
小伙子是当天第一个面试者,丁磊坐定之后,小伙子几乎不敢直视他,还一个劲地用手摸鼻子,几乎停不下来。
丁磊一看就知道他非常紧张:“你一直摸鼻子,是不舒服吗?”
“我……我没有。”小伙子语无伦次,想停止自己下意识的动作却无法控制。
其他的面试人员有些不耐烦,之后丁磊就问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
“今天的面试就这样吧,回家等着我们的复试通知。”丁磊轻描淡写地说,其实就是在好意敷衍。
小伙子沮丧地出去了,他自己也知道没有希望了。
“就这样把人给拒绝了,会不会太武断?”朋友有些难以理解。
“很多人都这样问,其实不会的。在我们的位置上待久了,完全可以从对方的肢体语言中看出很多信息。他一直摸鼻子,是非常不自信的行为,这样的人,大多数的公司都不喜欢。”
对于丁磊说的这些,朋友仔细想想,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
丁磊观察人的经验非常丰富,从面试者的肢体动作就看透了对方,实在是让人佩服。小伙子也很值得同情,因为肢体动作透露了自己的弱点而失去了获得工作的好机会。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肢体动作中真的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肢体动作包含了丰富的语言,它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公认的体现真实内心世界的语言,在社交中懂肢体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在交际中,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很多人都会给自己戴上一张面具,有时是出于欺骗,有时是出于防卫,如果我们只被对方的表象所迷惑,就难以摸准其内心,看透其性格,不利于跟对方进行深层次交流。如果我们可以了解对方的肢体语言,就能有更准确的了解。
对于一些社交高手,在交际过程中,就算对方一句话也不说,他们也能从其举止行为中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
肢体动作还分为真动作和假动作,真动作是一种很自然的真情流露,假动作则是一种掩饰。很多说谎者都喜欢用假动作来欺骗人或掩饰自己的不安。
其实,纵使假动作做得再自然,也还是会露出破绽,毕竟它与内心的真实感觉是不一致的。说谎者也许可以骗过不谙世事的人,但对于有经验的社交高手,也只能是欲盖弥彰。
当下,在与人交往时,肢体语言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能解读他人的体态语,能运用好自己的肢体语言,就能在看透别人的同时正确表达自己,深得他人的欢心和信任。
那些选美小姐,举手投足都得体有礼,她们不用说话,只要站在那里就好像在跟人交流,这都是肢体动作的功劳。由此可见,它能为大家提供相当丰富的信息。
因此,在交际时我们要注意观察这些小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