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夸奖比当面称赞更有效
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说好话,当别人真心赞美自己时,自尊心、荣誉感等都会得到满足,也会对说好话的人感到亲切,产生好感。当然,在交际时很自然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交际的成功创造了良好条件。
事实上,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要比当面的称赞更让人受用,会让人感觉更真实,更诚恳。同时,也不要担心别人听不见,背后的好话很容易传进别人的耳朵。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新公司上班,刚开始他想摸清楚经理的脾气秉性,这样才能容易引起经理的注意。
“你刚来还是小心做事比较好,咱们经理太特别了,”一位年纪稍长些的员工说,“咱们经理特别有能力,也很喜欢别人称赞他。我们都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开始当面称赞,说尽好话,他听得是心花怒放。但好景不长,现在他厌倦了我们的称赞,觉得大家只是在曲意逢迎。”
听了老员工的话,大学生有些失望,这么严厉又不在意别人奉承的经理肯定很难接近,估计以后要如履薄冰了。后来他转念一想,经理心中其实还是想得到大家的称赞的,他只是在意大家话里的真实性。想到这里,大学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中午吃饭时,大学生没有直接跟经理套近乎,而是故意跟身边的老员工说:“虽然我刚来不久,但我看得出来,经理真是有实力的人,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是我学习的楷模。听说他今天又谈成了一笔大单子,真是太厉害了。”大学生在背后夸人也说得非常真诚。
后来,无意中经理从老员工那里知道了大学生称赞他的话,心里非常激动。他认为大学生的称赞一定是发自肺腑的,否则怎么会在背后说呢?
从那之后,经理开始留意大学生,在观察了一阵之后,越发觉得他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意,于是很快就提拔了他,委以重任。大学生成功得到了经理的赏识,走好了职场第一步。
在背后说人好话,不仅会显得真诚,容易让对方相信,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宽容胸怀和美好品质,这样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就好比上例中的大学生,因为背后称赞,让经理觉得他是最懂自己的人。试想,在人际交往中,谁会不喜欢这样的人呢?
在背后说别人好话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它能让你在交际中占据主动地位。将心比心,如果我们知道有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好话,也会非常高兴,肯定不会觉得虚伪,或怀疑其目的性。很多时候,听到别人当面的称赞,会不自觉地想对方是否在寒暄客套,而背后的好话就不同了。
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非常不擅长交际,说话不讨喜,不是树敌就是碰钉子,究其原因跟不懂正确称赞别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他们能坚持在别人背后说好话,总有一天会传进他人耳中,得到别人的喜爱和认可,这样大家自然会更愿意伸出友好的双手。
这个不难理解,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个小性之人,心眼小又爱怀疑。可当她听到贾宝玉在背后跟史湘云说她的好话时,心里竟忍不住又惊又喜,又悲又叹。她想:“贾宝玉果然是自己的知己。”从那之后,她跟贾宝玉的关系更亲密了。
由此不难看出,背后说人好话,不仅避免了尴尬和讨好之嫌,还让人在深信不疑的同时又感动不已。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也能做到这些,相信交际就变得简单多了。
总之,虽然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但说话方式不对或一味当面恭维都很难起到良好效果,要想打动对方,获得对方的信任,就必须学会背后说他人的好话。
同时,也不要担心你的好话无法传入对方耳朵,世上的人都爱当“传话筒”,只要多说几次对方肯定会听到你的“真心话”。
如果想要别人听到你的赞美,不妨从对方比较亲近的人入手。借“第三者”传话,效果会更明显,可信度也会提高。
张燕和杜红是一个公司的同事,也是多年的好朋友。但是最近却因为意见不和发生了口角,现在两个人连话都不愿意说了。
杜红是张燕的上级,一直跟她过不去对杜红自己也不好,于是她想主动跟张燕讲和,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后来,杜红找到了张燕的另一个朋友,跟她闲聊的时候说:“张燕其实是非常好的人,为人热情,工作能力又强,我来到公司她照顾我不少,其实我心里真的很感激她。最近听说她的大作又发表了,真想当面祝贺她但又怕她不领情。”
就这样,杜红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部传达给了张燕的朋友,没过几天张燕就知道了杜红的心里话。
之后,她们两个人理所当然地和好了,关系还更进了一步。
让“第三者”传达自己的赞美之意,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背后赞美的力量要比当面赞美强大得多。在选择“第三者”时最好找跟对方关系比较好的人,亲人、朋友都可以,他们关系越好,你的背后赞美就越能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在背后赞美别人时要真诚,越真诚给他人的印象越深刻,感染力也越强大。如果你的赞美不够真诚,对方就不愿意给你带话。
最真诚的赞美才能打动人心,才会有一种不可估计的力量。赞美越好,对别人的价值也越高,才能给对方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喜悦。否则纵然对方知道了,多半也会一笑置之,不以为意。
在背后赞美他人时内容要真实具体,最好让对方一听就会对号入座,感受到心灵上的契合。如果赞美词不达意,或没有针对性,对方就会认为你是在敷衍了事,根本没有细心观察。这样一来必然会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对方的厌恶。
有个人想要讨好自己的合作伙伴,便跟别人说合作伙伴长得特好看,像极了某位当红女星。
话传到了合作伙伴的耳朵里,她不但不领情,还讥诮地说:“她的眼睛长哪里去了?简直是瞎了。”
某些不具真实性的赞美,纵然传到了他人耳朵里,他人也不会领情。
总之,要想学会在背后赞美别人,就必须学会技巧,没有针对性的赞美,无法深刻地感染他人。
事实上,背后赞美别人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它不仅能很好地传达我们的心意,让别人感受到真诚,还能改变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架起良好的沟通桥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在交际中如鱼得水,更加游刃有余。
小故事
医生对病人妻子说:我对你丈夫有三点建议:第一,戒烟戒酒;第二,脱离繁重的劳动;第三,加强锻炼。否则,你丈夫只能活三个星期。
妻子回家对丈夫:天呐,你只能活三个星期了!
丈夫:……
想要赢得信任,先得学会揽责
有些人一遇到事,不是立刻反省自己的行为,而是喜欢把责任推到其他人或其他原因上,就是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人在社交中是很难立足的,做事也常常会失败。
在交际中,很多时候责任不是一种能力、一种单纯的职责,而是一个人品质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承担责任也许解决不了问题,但却代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诚意。所有人,都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这样的人,在说服他人的时候,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张文和赵武是展览公司的员工,他们负责运输展览品给客户,两个人一直合作,算是比较有默契的伙伴。
最近,赵武觉得很烦,他老觉得自己的努力老板看不见,想到这里就感觉憋屈。
那天,老板让他们两个把一幅名画给客户送去,俩人开车出去了。到了目的地后,张文把名画从车上搬下来给赵武,赵武心不在焉就没接好,结果画框被摔坏了,这下两个人都傻眼了。
“你怎么不好好递给我啊?”赵武很生气。
“明明是你魂不守舍没接好。”两个人相互抱怨,只能回公司见老板。
赵武率先进了老板的办公室,他说:“对不起,老板,我们没送好,这都怪张文,连递个画都不会,全都怪他。”
老板听了没再说什么,只是让赵武先出去。
“对不起,老板,”张文进来后感觉很愧疚,都不敢正眼看老板,“我和赵武没办好事,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听了张文的话,老板非常欣慰,他走过去拍着张文的肩膀说:“小伙子,你真不错,以后好好干吧。”
事实上,有人目睹了事情的经过,就是因为赵武一时大意没接住才造成的。
最后,赵武被开除了,张文依然留在公司继续工作,为此赵武很不服气,还怒气冲冲地找了老板。
“赵武,事情的经过都有人跟我说了,是你没接好把画摔了。”闻言,赵武一言未发。
“你摔碎东西我不怪你,谁都有失误的时候,但你却一味地推诿责任,不敢承担,这让我很失望。我们公司,不需要你这样的人。”就这样,赵武被公司开除了。他无话可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劣根性,一旦出现问题不敢承担,而是寻找各种借口逃避问题。这么做也许会逃脱一时惩罚,但却会给人留下了不负责任的印象,这样的人没人会喜欢。就如同文中的赵武,犯了错不是承担责任,而是选择撇清自己,最终被老板开除了。
每个人都会犯错,谁也不能避免,但不同的是犯错之后的态度。承担责任,才能从主观上认识错误,并改正;逃避责任,只能放任自流,形成遇事推诿的坏习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值得别人尊重和信赖。
有些人自以为聪明,他们认为抢占功劳和推诿责任才是交际中的明智之举,才是搞好人际关系的捷径,如果这样想,就没有人会真心信赖你。
这样的人习惯了投机取巧,工作时拈轻怕重,有了好处就赶紧争夺,显示自己的能力;有了责任,就赶紧逃避。他们看似聪明,实际上是害了自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搪塞、推诿责任,只会让人失望,自己的人格魅力必然会大打折扣。
如果别人发现你是这样的人,那他们肯定不会对你委以重任,慢慢地,所有人都会讨厌你、排斥你,最终成为“聪明过头”的孤家寡人。
所以,犯错之后,不要急于为自己辩解,要客观地看待,勇敢面对过错,主动承担责任,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责任感,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要想成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平时就需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带着责任心去生活、工作、跟人交往。在交际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幸运女神不知道何时就会光顾。如果平时不注重责任心的培养,即使机遇来临也无法握紧,经受不住考验。
要想成为值得别人信任的人,就必须做好准备。准备通常不是能力上的,最主要的是准备好责任心,培养自己的承担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通过他人的观察和考验,取得考察人的信任。
要想成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还要心胸宽广,不能斤斤计较。一般而言,越是爱计较,就越爱推卸责任。遇事不妨后退一步,不要太计较一时的得失,认真检讨自己。
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误解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把原因都归结到他人身上,不懂自我反省,不找自己的错误,就会给人留下刚愎自用的印象。所以,在交际中要宽容大度、隐忍谦让,不过于计较对方的对错,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获得更多的信任。
承担责任体现了自己的态度,在表态之后,还要尽全力解决问题。尤其是给他人带来不便时,一定要拿出可行的方法去解决。这样不仅不会失去自己的威信,还能得到自我完善的机会。就算最后于事无补,相信对方也会被你的真诚感动,而更加信任你。
有个业务员,跟客户说好了交货日期,结果因为临时有事耽误了,客户很不高兴。
“你不是说好上午来见我吗?为什么爽约了?”
“不好意思,我上午生病了,这也没办法。”客户一听就是借口,非常生气,他认为这个业务员有严重的态度问题,于是向业务员的上司告了他一状。
于是领导找他谈话:“你没有及时交货,还推卸责任,不懂挽救,怪不得客户会生气。”
领导告诉他,犯了错就要敢于承担责任,他应该这样说:“对不起,因为我的原因而给您带来了麻烦,是我的责任,我愿意采取任何方式补救。”
业务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主动跟客户道了歉,最终得到了客户的谅解。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只有检讨自己、揽责任的意识还不够,还要付出实际行动来补救,这样才会给别人留下更好的印象,愿意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每个人都是凡人,在交际中难免会碰到需要反思的事,有的人总能够及时站出来,恰当地检讨自己,勇敢地承认。有的人却没有勇气承担,只想逃避了事,或者把责任归为其他因素。前者往往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后者只会得到大家的鄙夷。
所以,做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吧,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可信程度。敢于承担责任,尽力补救,往往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和认可,这是简单又永远不会过时的道理。
小故事
甲:我对男友的要求就是要有责任心。
乙:我就是你要找的男友,我就很有责任心。
甲:?
乙:我不仅要对你负责,同时也对其他几个女孩负责,你说我是不是很有责任心!
甲:……
重视承诺的人更具有说服力
当别人信守了自己的承诺时,肯定也希望对方重视对自己的承诺,这是一种礼尚往来的互惠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重视彼此的承诺,出尔反尔,那么在下一次的交往中必然会阻碍重重。这是永远不变的定律。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重视彼此的承诺,让对方心理平衡,将会得到长远的利益。如果不能做到,就容易背上不守承诺、忘恩负义的罪名,也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共事。
一位外籍投资者来到中国后,想请相关的工厂仿制一批他手里的样品。但寻找了一段时间却没有发现合适的工厂,他非常沮丧。
后来,事有凑巧,在他准备回国的前一天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工厂。于是他跟厂长说:“明天中午之前,你能给我制造一批样品吗?大概1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