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手持青春奔跑全文阅读 > 第36章 后记二

第36章 后记二


  认识夏炎是从一个看着顺眼的电话号码开始的。因为这年头儿给人打乱七八糟电话的人太多,我其实是基本不接手机里没存储的电话的。那天鬼使神差地接了电话,就那么认识了他,也才没错过参加在沈阳的一个音乐节。那天挂断电话后问旁边的朋友知道圈儿里有个叫夏炎的吗?这才知道他原来是郑钧乐队的吉他手。那回演出我是到了沈阳后才意识到他是那个音乐节的总策划的,我也够晕的!还记得发布会上他穿了件白衬衫,因为那也正好是我老爱当作“礼服”穿的,这让我觉得在着装审美上我们大概属于同类,而那个帅气的80后总策划居然朴素又低调,说话都在点儿上,音乐节也办得着调儿,因此给我的第一印象很不赖……那是2010年秋天。

  后来我自己的乐队因为要换主音吉他就想到了他。虽然那时候他已经开始筹划个人的第一张专辑不打算再加入其他乐队,他还是认真地帮我推荐了他认为弹得不错也适合我的吉他手朋友并不嫌麻烦地约了饭局介绍我们认识,头两次排练后还都想着追个电话过来问我感觉怎么样。那让我觉得心里挺温暖,也就此把他排到了“靠谱青年”的行列。

  再后来,偶然得知他助养了一个上不起学的藏区小女孩儿,对他的那份好印象就又加深了一层。

  因为这一而再的好印象,我在本来已经推了夏炎写后记的邀请后又追了个电话说“要不我就试着写写”,究其原因——既然他是个靠谱的人,我也不能当个不靠谱的人!

  就是在那次帮我介绍吉他手的饭局上,我们第一次谈到青春。而关于他的这篇小说,这也是个绝对不能省略的字眼。夏炎强调说这正是他决定找我给他的这篇小说写后记的原因,因为我的《长发飞扬的日子》也是关于青春。虽然他写的是80后青春,我写的是60后、70后青春,不过,正如50后的王朔给我的小说写的推荐语——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长发飞扬的日子,都是“磕”得动的日子!是啊,这个“磕”字大概就是青春里的共同点吧?无论生于何年何月何时何地,无论过去现在未来,也无论是已经鼎鼎大名的王朔,还是在文字创作上初出茅庐的我们或者任何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我深信,不管是否打算用文字的方式记录青春,青春都是每个人生命里最为璀璨的风景线。而所有的我们对于这个字眼所不能忘怀的、津津乐道的、沉醉不愿醒的,不正是青春里那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吗?按照我的小说里的解释,所谓“磕”就是“愣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磕”的意思,而不管那是我记忆里的那些热爱摇滚乐的青年们向流行乐坛的陈词滥调发起的冲击,还是夏炎小说里处于弱势的孩子向貌似强势的孩子们发起的挑战,抑或是每个人生命里梦想与现实的碰撞,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不也正是我们自己生命的提升乃至这个世界前进的动力吗?而也正如王小波所说,正是因为一代代的艺术家们以不同的方式反复不停地记录着青春与生命,那一团“精神能量”不是才能传递下去吗?

  是啊,我们总是忍不住回眸青春,又岂止是因为那曾刻骨铭心的爱情呢?

  夏炎说他对我说的话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第一次跟我聊起青春时我说“35岁以前都叫青春”,第二次却又改口说“45岁以前”了……他说这对正处于青春的年纪的他是一种对于今后的鼓舞;而在我们后来的探讨中,也早已达成了“青春其实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共识……但愿,我们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时刻保持那份诞生于青春的勇敢。

  坦白说,我还没好好儿看夏炎的这篇小说,不是因为他写得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特别不爱在电脑上看能够被称之为“书”的东西,而他的书现在却还只有电子版的!看书是享受,而我则特别喜欢闻着纸墨的香味儿抱着本实实在在的书躺在沙发上好好儿地享用那些白纸黑字的美味佳肴——所以,我也只好请夏炎原谅我这个“追求完美的人”不愿意把我的享受“打折”;另外,因为他介绍说这是个关于一帮喜欢打架的高中生们的青春,而我又向来是不主张“暴力”的……当然,我也不能一点儿责任都不负地胡写乱写,虽然只是大致浏览,但看得出他的思路清晰、文笔流畅,而那些字里行间洋溢的“京片儿”更是让我觉得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按照我们随后在电话里的话说:如果他是“80后京味儿作家”,我则是“70后京味儿作家”。我们都一致觉得这个“儿”字绝对不能被出版社在校稿时删了,因为,否则,那股纯正地道的“味儿”就没了!

  虽然认识夏炎才两年,不过,这两年他可真没虚度——除了出了张唱片,还写了这本儿书。在我看来,这两样儿事儿可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所以,他的效率和踏实劲儿都值得我这个动不动就开始发呆走神儿以至于干什么事儿都慢腾腾的人学习,因为,毕竟,如果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的艺术生命就更加值得珍惜。

  还得老老实实交代的一件事儿就是我还从来没给人写过后记,书也才出了一本儿,实在是个既懒也没什么资格揽这种事儿的人。这回为夏炎破例,除了因为他为人靠谱,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命里找到了音乐和文学这两扇窗户的人。我知道这两扇窗户外面都有着动人的风景,并且猜想夏炎也和我一样,愿意和大家分享那些风景……我不知道他这本儿书里那个后来爱上了摇滚乐,决定放下菜刀拿起吉他的主人公身上有没有从前的他自己的影子,不过,这样的选择是我愿意看到的,就像柴可夫斯基说的“音乐是上帝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当然,好的文字也是音乐。而我也从不怀疑一个热爱音乐和文字的人一定是向往美好的。

  最后,我想和夏炎以及有缘的你们互勉的是:不管我们从前的生活或者这现实的世界里有多少遗憾,但愿我们心底里那束理想的火焰永不熄灭。

  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