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单身宿舍,雷鸣打开灯,开始整理今天的会议纪要,那时还没电脑,只有用手去写。他按照办公室王主任交代,先是时间、地点、参会人、会议内容等,时间地点,会议内容他都知道,但参会人就有好多不认识,连名字都不知道,有的在吃饭的时候打过招呼,但河阳县管二十几个乡镇,那么多站长、副站长给他报过姓名,雷鸣一下子记不过来。他想了下,还是王主任对他们熟悉,明天问问王主任。王主任在县粮食局干好多年了,各乡镇站长他都熟悉。这样想着,雷鸣就先写会议内容。想起这些会议内容雷鸣就头痛,毕业一年多了一直当农民,文字功夫早跑到九霄云外了。再说雷鸣以前上学时老师也没教过写会议纪要,他自己认为记得越多越好。很多人认为中文专业实用性的文体都应该学过。其实不以为然,大部分学校的中文专业教给学生的只是理论性、系统性的文学知识,例如先秦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理论性的东西,至于实用性的写作,只有靠工作中去积累。中文系的学生一般有个特点,开始进入工作角色慢,但是文体格式、框架熟悉了,就如鱼得水,很容易出成绩。雷鸣第一次感觉到文字工作的累,刚开始什么也写不出来,还好他有以前的文学功底,东凑西凑总算把个会议纪要给些出来了,洋洋洒洒近一万。他总算松了口气,一看表,时间过的真快,都晚上12点多了,于是就早点休息了。r
第二天,雷鸣起了个大早,白把自己的“杰作”交给办公室王主任审阅,王主任看了不到10分钟,火就上来了。狠狠的给了雷鸣一顿臭批:“你上学的时候没学过写会议纪要吗?你老师怎么教的?你怎么读的书?。。。。”骂的雷鸣心情郁闷了好久。王主任骂完后,拿起笔给雷鸣改会议纪要。雷鸣耷拉着脑袋,站在旁边,心里不住的叹息,自己怎么就这么不中用。王主任改了半个小时,叫雷鸣去整理下稿子,顺便把参会人名单给了雷鸣。雷鸣心想自己一定要趁这个机会好好学习下办公室里文章的格式。就这样雷鸣小心的翻开了王主任的改稿,顿时他晕了,拿王主任的字真的是龙飞凤舞,初看根本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学中文的学生一般都对书法熟悉,什么楷书啦、行书啦、草书啦都难不倒。所以雷鸣顺着王主任的字迹结合自己练字时的体会,终于把王主任一个个的“蝌蚪文”翻译成整整齐齐的楷书。然后他仔细分析了下王主任改过的会议纪要内容,今本上就是分为三大点,一是参会单位;二是汇报顺序及汇报的概况,详细内容一个字也没提;三是领导讲话,县市粮食局王书记的讲话,压轴的是贺局长的讲话。整个会议纪要也就才两到三千字左右,几本上把雷鸣记得东西批得四分五裂,而且王主任那文章写的一塌糊涂,基本上没什么新意,很多东西用的是雷鸣的记录,只不过重复啰嗦了很多,水平一般般,估计也没接受过系统的文字教育。雷鸣把这个整理好的纪要交给王主任,说了一些客气的话,什么王主任水平真是高啊,以后我要多向您学习,您以后就是我的老师什么的,恭维话讲了好大一堆。王主任听了很是受用,怕着雷鸣的肩膀:“年轻人,要多学学啊,我们都干了二十来年了,很多东西都还要学,还别说你们。”雷鸣马上恭维到:“以后还要王主任多指导指导。”r
会议纪要总算发出去了,贺局长看了也很是满意,问王主任是雷鸣自己写的,王主任替雷鸣打了圆场,这小孩不错,很有水平啊,贺局长选秘书可没挑错人。贺局长听完顺嘴夸了雷鸣几句,说以后自己的讲话稿件那就直接由雷鸣负责了。雷鸣瞬间感觉担子重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