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市委书记升迁记全文阅读 > 第九十六章 兴种棉花

第九十六章 兴种棉花


经过雷鸣和王建国三年多的艰辛治理,加上改革开放政策大方向的引导,河阳县的经济终于取得了一些进步,全县人民基本从温饱线上挣扎过来了。但是农民的收入还是比较低,加上九十年代农业税收还是比较严重,所以人民的生活普遍还是贫困。在这个时候,雷鸣想出了一些帮助农民致富的项目。r

首先是向全县引进了棉花大面积种植,这个项目大大造福了河阳县的百姓。没有引进棉花大规模种植前,农民们只能种植果树和小麦。小麦产量低,只够一年的吃喝。苹果树也要有家底的农户才能有资本来经营,所以富起来的毕竟是一小部分。棉花就不同,棉花是一种国家战略储备资源,价格一直在上升,而且棉花的种植成本比较低,一亩地只要投入一两百元,交上一次黄河水,不断地打农药控制棉铃虫。只要熬过了棉桃的成型,今本上就可以保证丰收了。普通农户一亩棉花就可以产个600斤左右,一斤棉花当时一块多,一亩地就600多元的收入,一个农家种个七到八亩,除去成本,一年的收入就有四到五千块钱。这样普通家庭也可以供得起一个学生上大学了。r

大规模兴棉产业带动了河阳县一大部分农民的积极性,老百姓在这一两年里尝到了致富的甜头,这真的是改革开放这几年来农民亲眼看到自己手里有了存款。农民们那高兴地劲,真的是甭提了。r

在鼓励老百姓种棉花的期间里,雷鸣请示王国建加大老百姓种棉的支持力度,棉花种子由县粮种站专门去省市采购,采购完按成本价发放给农户手中,而且预备了棉花地膜的供应,让人们不会因为却种子少地膜而耽误农时。r

其实,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解决一部分农民的困难,它的涉及面还不能辐射到贫困农户手中。于是雷鸣想出了一个招,就是给贫困农户优惠政策。家里买不起种子、上不起肥料,可以无条件的去乡镇种子店、肥料店赊账。交不起黄河水的农户可以在浇地前去水管站赊水。等当年棉花丰收后,卖完棉花,再还赊款,当然外加一点利息。这类似于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贷”,给贫困农户解决燃眉之急。r

中国的老百姓是很讲信用的,他们自己赊的农业款,一道丰收了就立刻全部还给了国家。当然也有少数因各种原因没有收成的,还不起的,但他们就是借钱也还清了欠县里的款项。当然,对于贫困家庭,雷鸣让县里给政策扶持补助。这样一搞,全县人民都记住了自己的好县长雷鸣。大过年的,有些贫困乡镇的老百姓结队上县,给雷县长拜年,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个老太太竟当场个给雷鸣下了跪,雷鸣当时感动的哭了。r

雷鸣确实是个很有能力的官员,自他当上县长助理以后,全县每年的财政收入他都能一字不差的记在心里,上面领导来调研,他能把全县各方面财政收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就连乡镇得财政收入,农业大概情况他也能脱口而出报上来。这样县里市里领导大为感叹,这个家伙真的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干部,他没有辜负全县父老乡亲对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