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平阳240余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河阳,东隔黄河与煤炭大省山西遥遥相望。这个县级市国土面积大约两千平方公里,耕地五十余万亩,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辖八乡七镇、三个街道办事处、三百多个行政村,总人口四十余万,城镇人口十五万左右。八十年代撤县设市,八十年代中期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近年来还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韩阳市直属地委通州市管辖,在行政级别上比县高一点点,差不多是平级。只不过韩阳的工业比较发达。通州市委市政府调任雷鸣来韩阳,也是给予了他很大的期望。r
韩阳历史文化悠久,史书记载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名人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阳”之美誉。据说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这里。可见这个县级市汇聚了灵气,当地人对韩阳有一种独特的情怀,人们历来把这个地方视为龙头,把河阳县视为凤尾,龙凤照相呼应,很是神奇。韩阳的地貌就是一条龙舞图,河阳的地形是一只凤飞图,龙飞凤舞交相应。距韩阳城15里地有一个太埠塔,这座塔高一百多米,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个塔所处的位置就是龙头。据世代的老人相传,这个塔很有灵气,哪一年塔上吊一个砖头下来,这就预示着韩阳这个地方就会出个人才。在雷鸣当校长的时候,他的学校出了个北大,据说当时韩阳的太埠塔上就掉了一块砖下来。当然也可能只是缪传。r
雷鸣刚到韩阳市,当地百姓就传言看到太埠塔附近一股狂风卷过,塔上的破顶被掀了一块,掉在地上。当这件事情传到雷鸣耳朵时,雷鸣沉思了好久,对于这种神灵之说,他不能不信,但也不敢全信。只是思索着过几天去叫人一起看看这个塔。r
韩阳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7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中北省之最,位于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为中北元代建筑博物院。韩阳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陈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r
韩阳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进入新世纪后来,韩阳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陈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全省旅游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