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市委书记升迁记全文阅读 > 京西官员192

京西官员192


闸北区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成为租界,因此向来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徒的聚居之所。虽然人烟稠密,热闹拥挤,但是城区规划混乱,房屋低矮破旧,有许多穷人自己搭建的棚户房。因此闸北区向来有京西的“下只角”之称谓,好比是纽约黑人聚集的哈林区。r

京西人秉性讲面子,所以住在闸北区的人稍一发迹,立即迁出闸北区。至于达官贵人,京西滩的闻人和有钱人,则更是不屑于住在闸北区。所以和下河、静安和虹口这些群星璀璨的地方相比,闸北区名人奇缺,仅仅只有一个画家刘昌硕在闸北区的山西北路住过十几年。闸北区现在编区志,将中国第一号大官商盛宣怀罗致在闸北名人录中。其实盛宣怀晚年在塘沽路所建的盛宅,只是他所设立的愚斋义庄的慈善场地,本人从未去居住过。r

所以京西闸北区虽然拥有京西的主要火车站,却一向是被京西人看不起的下等人的集居之所。而晏宇因为命运的播弄,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这个闸北区最靠北的彭浦新村,可以说是“下只角”的“下只角”,过着小市民的生活。r

【民兵指挥部里的南郭先生】r

从一九七零年到一九七八年,晏宇在京西彭浦机器厂始终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既没有因为任何事情出头露脸,也没有犯错误,总之是默默无闻。进厂后七八年,隔壁车间的工人都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当时的组织国营工厂,非常注重宣传和控制人心,因此每个工厂都设立自己的广播室。但是晏宇的名字,几乎从未出现在工厂的广播中。r

晏宇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内,政治上原地踏步,思想上只想过小市民的小日子,工作上只求过关,不求上进。这对于一个解放军重点院校五年制大学毕业,又经过在部队两年锻炼的人来说,这种情况在整个中国,也是相当少的。r

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社会动荡,运动连绵起伏,知识青年被发配到边疆农村。所以大多数精明的京西人都采取了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静观待变。那段时间,上级莫明其妙地大捧工人阶级,声称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因此重要的岗位,几乎都是由大老粗当权,知识分子毫无地位。r

其次,晏宇始终因为家庭问题,在档案中有一笔不大不小的黑账,因此没有人会赏识和提拔这样一个档案中记录着父亲是“美国特务”嫌疑的人。在那个时代,家庭成分曾经埋没了许多人,甚至有许多人上吊投井。晏宇虽然也被家庭成分所拖累,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幸运的。r

更主要的原因是,晏宇经过在部队的打击和挫折,心灰意冷,政治上毫无进取,甘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小工人和小市民。七十年代中期,京西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系统均由造反派组织转变而来的所谓民兵指挥部所取代。许多好吃懒做的工人宁愿去当工人民兵,维护社会治安,也不愿在工厂呆着。因为成为工人民兵,可以享受到类似公安人员的威风和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