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市委书记升迁记全文阅读 > 京西官员191

京西官员191


不料一九七二年,卫生部配合解放军总后勤部,要在京西设立一个医疗器械研究所。名义上是研究所,其实却是军方和卫生部联手设立的一个情报机构。这个医疗器械研究所成立之后,全国所有的医疗器械情报,都归口到这里。那个时候所谓的情报,也无非是找些国外的医学科技杂志,从中翻译和分析国际上医疗器械的发展情况。这种情况,至少是组织军方非常关注的。r

要搜集情报和翻译外文资料,就需要既熟悉医疗器械行业,外文又好的人才。宴更华恰好是最符合条件的人选。于是一纸通知,宴更华进了京西医疗器械研究所。r

从工人到科长r

【下只角的小市民】r

一九七二年十月,宴更华进入京西医疗器械研究所,进入该所最关键的部门,标准化情报研究室当工程师。京西医疗器械研究所因为是情报机构,所以地处京西中心位置,在京西美琪大戏院的对面,江宁路七十七号,和南京路仅一步之遥。医疗器械研究所开始的时候人数不多,只占了七十七号大楼的六楼19。宴更华从石门路到江宁路上班,也十分方便。r

宴更华时来运转不说,进了标准化情报研究室一看,他的资格最老,接触医疗器械专业最早,英文也最地道。其他同事当中,至多不过是五十年代的留苏人员,和他四十年代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历,不可同日而语。研究室的同事也十分尊重他,人人都称为“雷工”,而无一人直呼其名者。如此一来,宴更华慢慢地又有点好了创疤完了疼,把辫子翘了起来。宴更华说话声音也高了,烟斗也重新叼起来了,洋腔洋调也敢拿出来了。所谓“总是手持一烟斗,说话前深吸一口,盘恒再三。不过等到嘴一张便是一句SHIT,然后是正文。结束时又是一句SHIT。就像标点符号般的精确。”就是说的是他到了京西医疗器械研究所标准化情报室之后的情况。r

那时候,晏宇也有一二次到江宁路。见过晏宇的人,都觉得父子俩颇有不肖之处。其父宴更华胖大威风,洋派十足,而且非常健谈,口若悬河。让人觉得直爽,没有城府;但是晏宇那个时候却是又高又瘦,神情严肃,也不喜欢和人攀谈,看上去城府很深的样子。r

当时晏宇,虽然给人以一种城府很深的感觉,其实过的却完全是京西所谓“下只角”小市民的生活。正如许多京西男人一样,成家之后,就自觉地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家务劳动。早上早起买菜,下班以后又匆匆忙忙地洗菜做饭;星期天则大动干戈地洗衣服,打扫房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典型的京西“模范丈夫”。r

当时晏宇,虽然给人以一种城府很深的感觉,其实过的却完全是京西所谓“下只角”小市民的生活。正如许多京西男人一样,成家之后,就自觉地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家务劳动。早上早起买菜,下班以后又匆匆忙忙地洗菜做饭;星期天则大动干戈地洗衣服,打扫房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典型的京西“模范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