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管晏宇的成绩如何,部队院校最重要的是又红又专,以红为主;何况同学当中不乏以前就是营团级干部,甚至是身经百战的战斗英雄。所以,学校也好,班级里也好,他们永远是主角,是干部和发号施令者。而晏宇,则永远是他们教育和帮助的对象。这也让晏宇既感到沮丧,也深感心理上的不平衡。r
4.大学生活的起落r
【京西探亲】r
时光如流水,转眼之间,晏宇到重庆的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已经二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晏宇脱胎换骨,从来自大京西的一个“白面书生”,成了军队院校的一名士官生。晏宇的身材结实了,臂膀也长粗了。脸色虽然还是比其它同学白净一些,但是透出健康的红润色。r
一九六五年夏天,晏宇探亲回到京西,一身军装,显得十分英武潇洒。他为祖父祖母都带了四川的名点油酥米花糖,也给两个弟弟带来了礼物,用子弹壳加工而成的鸽哨。那一年,最小的弟弟雷良军才十岁,也进了闸北区的铁路职工子弟学校读书。晏宇的祖父祖母看到长成大人的晏宇,高兴得合不拢嘴巴。r
晏宇回京西之后不久,父亲宴更华也利用探亲假,特意从常州回来,和儿子相聚。合家团聚,宴家奶奶就要按照宁浪人的习惯祭祖。本来,宁浪人祭祀祖先,是比较讲究日子的,一年当中有几个日子,都要做斋饭,请祖宗吃一顿。组织统治之下,祭祖扫墓都被斥为封建迷信,稍不小心,就会遭到批判。所以老派的宁浪人虽然仍然祭祖,但是也不再讲究日子,但凡合家团聚,吃饭前就偷偷地祭祖。r
宴更华回家后的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日子离农历七月十五也已不远。因此宴家老太太亲自去买了一大篮子菜,由宴更华下厨,做了满满一桌丰盛的菜肴。菜肴摆上桌面、杯碗瓢筷放置齐全,酒杯里也到上了绍兴黄酒。宴更华的祖母点了一束香,在门口念念有词,请宴家列代祖宗回来吃斋。看不见的祖宗上座之后,香插在一旁,宴家奶奶又和李谋真一起在桌子旁边烧了一堆锡箔,以备列祖列宗在阴间里享用。r
锡箔烧尽,按规矩第一代不用祭拜;所以从宴更华开始,逐一在桌子前面跪下磕头,以求列祖列宗保佑。晏宇特意换了一身便衣,也跟在母亲后面跪下,给祖宗磕了几个头。一炷香烧完,这才合家围坐,享用这顿已经招待过祖先的酒席。r
酒过三盏,宴家老太爷不免大发思古之心,历数宴家祖先如何出人头地,宴家以前又是如何地风光。已经开始发福的宴更华,也接过话头,语重心长地对晏宇说,一定要争气,以后要为列祖列宗增光。他尤其跟晏宇说,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捞到党票15。他说自己在常州第二电子仪器厂,虽然说是总工程师,别人也客客气气,但是实际上却没有一点发言权。因此他要求晏宇,再苦再累,也要咬牙表现,一定要在毕业之前争取入党。说到最后,宴更华几乎是涕泪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