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夏天,晏宇小学毕业。正好当时的京西铁路职工子弟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改名京西铁路职工子弟中学,这就是京西著名的铁路一中。于是,晏宇就进入这个条件很好的重点学校学习。一九五八年,学校迁到共和新路九百五十七号新址,校舍建筑面积达到四千多平方米,是当时京西最好的学校之一。晏宇在学校中,虽然个子要比同学高出许多,但是表现并不十分出色。在同学中的表现和学习成绩,都属于中等。r
从初中开始,晏宇的性格就逐渐体现出来了。晏宇不喜欢在群体中出头露面,在同学中也显得比较高傲。但是他比较喜欢有一个小圈子,基本上都是铁路卫生系统的子弟。在这个小圈子里,他十分享有威信,也很讲义气。用京西话讲,就是既上路,又能吃得住小兄弟。他的这种基本性格,贯穿他的整个人生道路,既是他日后迅速发迹的动因,也是最终给他带来灾难的根源。r
一九五八年,京西铁路卫生学校升级成为京西铁道医学院,地方在闸北区共和新路一二三八号,和京西铁中很近。这样,就近读书的铁道医学院子弟更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小圈子。在小圈子里,既有男生,也有女生,几乎全部是铁道医学院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但是这个小圈子并不以提高学习成绩作为目标,而是学习京西滩帮会式的兄弟义气;虽然还都是小孩子,但是互相之间有一种保守团体秘密的激动和热情。晏宇个子高,虽然瘦弱,但是却是铁一中医学院圈子中的大哥。加上他家境富裕,所以多有从家中拿来好吃的东西,让弟兄们分享的义举。不过总的来说,晏宇领导的小圈子,只是学龄儿童的一个游戏圈子;既不关政治,也从来不在社会上惹是生非。r
晏宇的祖父和祖母,按照宁浪人的传统习惯,最疼爱的是大孙子;而李谋真最疼爱的却是小儿子雷良军。宴家老太爷对于从不在外惹事生非的长孙十分器重和疼爱,不断将历年积蓄的私房钱塞给晏宇。但是殊不知晏宇从不一个人独享,也不让两个年幼的弟弟分享,而是统统拿来照顾了圈子里的小兄弟。r
【光学和电子的笑话】r
宴更华这种自由职业的买办,在整个五十年代,因为刚巧都避开了组织整肃的重点,因而得以存在。组织当时也的确拿宴更华没有办法。但是,组织政权是绝对不能容忍这种游离于其控制和体制之外的自由职业者的长期存在的。五十年代末,组织终于腾出手来,对付象宴更华这样的自由职业者。r
一九五九年,西京市政府有关部门找到宴更华,要求他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找宴更华谈话之后不久,就不管他的态度如何,给他发来了分配工作的通知。宴更华收到通知一看,不免大骂SHIT。因为安排工作的人事干部,完全不懂物理,只知道宴更华是修理X光机的专家,因此以为他是光学仪器专家,通知宴更华到京西光学仪器厂工作,还说“这是为了发挥他的专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