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时尚至死:时尚背后的玄秘全文阅读 > 第4章 时尚经济学打折的奢侈江湖(4)

第4章 时尚经济学打折的奢侈江湖(4)


  惊讶的第三点,是阿玛尼指责媒体没有对这些小丑般的造型进行应有的批评。这种看法如果不是无知就是哗众取宠,要知道时尚界是没有批评家的,不存在“时尚批评”,关注时尚的媒体,收入全来自品牌的广告,一旦批评品牌,会影响它的广告收入,媒体是品牌的喉舌,品牌是媒体的金主,两者是共谋关系。所以媒体不会负面地批评,你翻看所有时装杂志,提到品牌都是正面语调,提到时尚产品都是满篇表扬。所有领域都有它们批评家,但时尚领域例外,从来就没有“时尚批评家”一词,包括最有名的时尚评论者苏茜·孟克斯,她那些时尚评论文章也不过是不痒不痛的表扬罢了。

  所以,我宁愿将阿玛尼的言论理解为一种取宠行为,在批评完别人之后,他再次强调了自己不需要上市,因为他的公司是完全独立的,没有债务缠身,他的衣服让男人显得更英俊优雅。一种软广告罢。

  只是哗众取宠的软广告?也不尽然,这里面涉及到欧美高级时装品牌的上市问题,但这不是本文要论述的,下篇文章再分解。

  LOGO疲倦症

  做时装评论这行当,最大的坏处是很容易患上LOGO疲倦症,当那些品牌的名字总是文章中晃来晃去,你就会感觉它们像LV与Gucci印满包包上的LOGO那样土气、讨人嫌。于是感觉无衣服可买,街边小店中的衣服自然看不上眼,国内品牌一直让自己嗤之以鼻,而大牌呢,已经厌倦,怎么办?

  怎么办?好在尚有稀少的便宜而不那么让我厌倦的衣服可穿,比如MUJI,比如ZARA,前者是它东方式简洁的禅意的风格,后者则好在它没风格,让你看不出它是ZARA。

  这种疲倦症与什么有关?

  肯定不是与《NO LOGO:颠覆品牌全球统治》有关,这本书是十多年前出的,当时反企业运动在全球风起云涌,所以此书被视为该运动的圣经,豆瓣上这样介绍此书:“读者大众看到这些打造品牌的跨国企业背后,出现了什么样引人讨伐的勾当。本书主要探讨全球化的黑暗面、探讨跨国企业如何将品牌不断地深入消费者的私领域、探讨跨国企业如何剥削第三世界的人民以图自身利润。此书中剖析知名品牌如何征服世界,对此现象提出深刻反思,也分析反全球化的风潮将如何反扑。反对LOGO就是向NIKE这样的跨国大公司争取工资、争取工作、争取公共空间。”此书作者娜奥米是个左派人士,而我的立场是右派: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赞同全球化、自由市场、企业,哪里会受“NO LOGO”的影响?

  那么,这种疲倦症究竟与什么有关系?与个性、品位有关?

  大牌将自己的LOGO印得满地都是,这是我一向认为LV、Gucci、Chanel等的包包很土气暴发气的原因,就像只有土包子暴发户才会开宝马奔驰一样,也只有土包子暴发户等级的人才会挎LV、Gucci、Chanel的包包。大牌们总是店大欺客,做出来的衣服,挂在店里的,如果将标签盖住,就算是再高明的评论者也看不出各家衣服有何区别,这是一个无风格或者说风格互相类似的年代,它们的个性只表现在T台上,在店铺里,它们的个性都是一致的:无个性。

  于品位上,真正有品味的人穿的不是大牌成衣,而是定制,钱多得烧包的去伦敦Savile Row 定制,西服从数万到数十万一套;钱不太多但又想不俗的,去香港的Sam's Tailor等裁缝店定制,西服三四千港币就可搞定;不想出远门的,不妨就在自己的城市里寻找最好的裁缝,让他帮你制作自己的衣服。嫌麻烦?品位可不是“麦时尚”就可以带来的,品位是什么?奢侈是什么?是一种“优雅的等待”——有钱有闲有眼光,还要等得起。

  当LOGO疲倦症袭来的时候,恭喜你,这意味你已经从大众时尚中脱离出来,进入更经典的审美中了——我是如此安慰自己,你呢?

  假名牌的耻辱之处

  近日,在法国国家宪兵队捕获了一个专门制造假冒Hermes包袋的国际犯罪团伙后,Hermes的CEO帕特里克·托马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80%在互联网上以爱马仕之名售卖的商品都是假货,这绝对是耻辱。”

  奢侈品牌认为假货是耻辱,但许多人肯定不会这样想,我有一个朋友曾是某媒体的时尚版主编,某日与我见面时背着一个大大的Chanel包包,我知道她收入并没高,便祝贺她:“买了个Chanel啊?羡慕一下。”她倒也直白:“假的,不是真的。”连设计师出生的该美女主编都背个假Chanel,更何况挤公交地铁的小妹妹们身上那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大牌LOGO?事实上普通人群中并没有多少人能消费得起动辄数万或十数万一份的奢侈名牌,那些开着豪车出入高档场所的女人们,每天变换新的手袋或衣装,但这些时流行的最昂贵的奢侈品,绝大多数却是假货。而北京秀水街一直是时尚媒体人士们最爱的地方。

  奢侈品的电商们也不会认为是耻辱,早在2004年,Tiffang就将电子港湾告上了纽约法庭,理由是该网站提供的80%以上的Tiffang产品都是冒牌货。2006年LVMH也声称电子港湾上销售的90%的LV和Dior的产品都是假货。Hermes只不过是步了前两者的后尘罢了。在此案中,犯罪团伙曾在数家地下工厂内仿造多款Hermes皮包,并通过非法途径运往欧洲、美国和亚洲地区的非授权网点进行销售,这批假货的销售总额高达18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44亿元。Hermes对媒体称,两名Hermes前雇员涉嫌该犯罪团伙的组织工作,此外还有若干名Hermes现任雇员也涉嫌参与其中。Hermes声明:“所有涉案的仿造皮包均为该团伙与不法商户合谋,通过未经Hermes授权的灰色市场进行批发和销售的非法货品。”

  假名牌真正让人不安的原因,真正带来耻辱的原因,却不是因为它的“假”,事实上许多假货未必就比真实差劲,看看专卖店中那些奢侈品,我随便一挑就看出这些批量生产出来的圈钱物的不对之处:衬衫的条纹没对准,或者袖子不够对称,或者线头没搞好……与假货没两样区别。那么假货的耻辱是什么呢?答案是它的利润往往用来支持恐怖主义。FBI认为1993年世界贸易中心的爆炸案得到了一间位了百老汇的假T恤店的资金的帮助。调查人员有证据认为911与假货商有着联系。在袭击发生后的一周内,在南美3国边境市场上1500个假货摊点全部关闭,基地组织控制着它们,每天进行价值7000万美元的现金交易。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主任马格努斯·蓝斯多普说:“造假利润是支撑国际恐怖主义的三大收入来源之一。”

  当你看到许多网络广告或生活类杂志的广告上,吹嘘其网站上一切难搞的奢侈品都有售卖时,是不是可以怀疑一下它们正是假货?业内人士认伙,“国内99%的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的产品都未经品牌授权,因此货源都有可能是有问题的。”如果你下单购买这些来路不明的奢侈品,有可能你正在为恐怖主义提供着支持,当然,只是也许。

  欧洲要破产,时尚更强权

  越来越危机重重:欧洲的经济时刻处于崩溃的边缘,让经济专家疾呼,世界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出现!但目前为止,强有力的领导人尚未出现,整体的政治格局处于更加柔和的局面,丹麦的女首相上台即是例证。然而时尚界可不这么认为,时尚界与经济、政治恰恰相反,变得越来越强权。

  在颜色上,红色做为霸权颜色又有抬头之势,红色的整合能力和惊心夺目,最大限度地吸引人的眼球。在整个世界都软弱无力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用自己的穿着让这个世界看起来更有力量,看一看CELINE的那款红色长裙,再配上一只红色的手镯,与女模鲜艳欲滴的红唇相配,呈现出一种极致的霸道优雅。MC的秀场像是开一个红面派对,有一种莫名的感召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就算没有用红色,各大品牌也会用整块的单色来突出主题。颜色不再变得切割和凌乱,今年秋冬的设计趋向于整齐统一,稳定和领导力。

  印花,面料上的印花开始由小碎花变得狂野,将衣服变成巨大的毛毯,让人分不清你是裹着丝巾还是被单。图案上的搭配可是不容置疑的高调,时装设计师图案设计已足够漂亮与眩目,你甚至不用考虑怎么搭配衣服,他已经将设计塞入了你的头脑。从印花的图案来看,小碎花可以退场,今季大面积的图案独领风骚,大面积的图案极具视觉冲击力,在瞬间征服人心。波尔卡圆点同样热点,但设计更注重3D效果,而这也正是印花所注重的未来效果。

  蟒皮豹纹是今季的重中之重,不论是CHLOE的T台长裙,还是LV的蛇皮包,PRADA的豹纹鞋,都极尽优雅灵性鬼魅。蟒皮豹纹无处不见,MASSONI的秋冬季也推出蟒纹皮大衣,针织纹裙的图案也具有蛇纹的斑驳效果。女性的美丽不再是单纯的良好教养,玫瑰般绽放所能体现,同时也需要一点游离于主流审美的邪恶,而现在这种游离感的审美正大行其道,成为今秋的旋律,而这也与今年游曳不定的政治与经济相关,当经济或者政治处于颓废之时,人们需要服饰上找一个不同于正统审美的突破。太中规中矩的图案显然在今季太不合时宜了,人们需要的是那么一点点不离谱的叛逆。

  优雅是永不过时的风格,可是今季的设计突出的是优雅中的张扬。黑白搭配仍然是经典,款式上却引入了更多的男性风格,小西装的元素搭配,或者军装的引入,显得硬朗而富于力量感,JUNYA WATANABE的机车夹克,具有温柔的致命金属感。

  CHANEL的帽子设计用了清丽活泼的猫头,是强权力量之外的一个例外,在帽子的设计上其他名牌也不落后,GIVENCHY的小猫耳朵同样趣味十足,PRADA的飞行员帽,HERMAS的骑士帽,MARC JACOBS的波点帽,精彩纷呈。也许帽子是唯一能让我们忘掉强权的饰物,让我们在严寒来袭之时,还能保持一颗活泼的童心。

  受欢迎的是小手袋,与强大的衣装相比,小巧的手袋更轻灵活泼,各大品牌纷纷推出小尺寸的手袋,点化出女性在力量与强悍外也有轻灵的姿态。今年LV,BALLY还是CELINE包包在T台上场时指尖上的那一抹轻柔让人浮想联翩,当然,如果你还有一款漂亮手镯搭配的话,那该多么的性感!

  各种品牌的强权,颇有一种衣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想想也是,在经济颇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不在第一时间以颜色和图案劫持我们,谁还会为了这巨额的单品而买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