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4年2月15日,一年一度的古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突然把一顶皇冠戴在恺撒头上。人们一怔,少数人开始鼓掌,大多数人则连发叹息。恺撒当即取下王冠掷在地上,安东尼连忙拾起皇冠又给他戴上,他又扔掉。一连三次,引得旁边的元老们无不为之侧目。不久,恺撒穿起紫袍,坐在宝座上接见各级官员。再加上时不时从恺撒与那位艳后的爱巢飞出来的谣言,说他将称王、娶艳后为妻而后迁都东方,这一切,都使那些本来就忌恨恺撒、仇视君主制的贵族们不能再等下去了。
但恺撒对此却置若罔闻,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和古罗马先王的塑像并置;将其肖像印在罗马硬币上;在剧场中坐高人一等的座位;当全体元老呈递决议时,他端坐在维纳斯神庙前的宝座上纹丝不动。当然,事后传闻:当时恺撒癫痫病发,又一说正闹痢疾,为保罗马最高长官威严,所以不便起身。
这些傲慢言行还不够,最伤元老贵族们自尊的,当是恺撒那时常施予众人的仁慈宽容。他重建被平民破坏的苏拉和庞培雕像,对文人们攻击他名誉的作品,一笑置之,如此大度,实为罕见。倘只是做戏,恐怕没这么持久与自然,更何况,恺撒在战争中对待那些不一再反叛的俘虏也是相当宽容。恺撒就这样一边狂傲着,一边仁慈着,而元老们的权力却在减少着,他们认为这是恺撒对他们的莫大亵渎、侮辱!于是,一场刺杀恺撒的阴谋开始酝酿。
公元前44年3月,恺撒为了进一步扩大罗马版图,也为了像他所言那样替克拉苏报仇,加紧了讨伐帕提亚的准备工作。备战进展之快,令元老们想起了一则古罗马预言:唯有国王方可打败帕提亚人。难道恺撒要称王?突然又有传闻:负责预言书保管的十五人祭司团,将于下次的元老院会议上,宣布授予恺撒国王称号,以使帕提亚战争早日胜利。
盖尤斯·卡修斯极擅长窥测他人的行动,而且,一旦看到别人高过他,心里就会觉得不舒服。当然,仅他一人尚难成大事,于是他想到了尊贵的马可·布鲁图。布鲁图素以才德过人而深孚众望,有他的加入,刺杀恺撒之事便不足以遗臭万年,虽然他目前最想要的是合乎理法。
布鲁图有些犹豫,他知道自己乃是母亲塞维莉娅和恺撒的私生子,他也多次在战争和官场中受到恺撒的赦免和提升。但是,私生子的恶名一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以致性格忧郁,少言寡语,他不得不在公众面前时时提及自己的高贵出身以正其名。同时,布鲁图不能容忍国王制度,他曾写道:“我们的祖先教我们不该忍受暴君的存在,即便他是我们的父亲。”
就这样,有了卡修斯的阴险与狡诈,有了布鲁图的巨大号召力,那些仇恨恺撒的元老和贵族们聚集过来,他们在昏黄的灯光下策划着具体的行动步骤,最终决定在3月15日的元老院会议上刺杀恺撒。以防万一,布鲁图前去恺撒家,劝说他去元老院取消这次会议,以免再度因所谓的高傲而授人以柄。恺撒因溺爱这位私生子,便信了他。
恺撒像往日一样缓步走进庞培议事堂,元老们脸上顿显惶恐。会议刚要开始,谋杀者们一拥而上,手中匕首纷纷刺向恺撒。恺撒做本能反抗,可当他发现布鲁图手拿匕首刺他时,他不无悲伤地喊道:“孩子,你也这样!”之后,他扯起衣袍裹住头,不再抵抗。最终,身中23刀的一代枭雄轰然倒在昔日老友庞培的雕像前,手里仍攥着那张他未及打开的纸条。谋杀者本想将恺撒尸体抛入台伯河,没收他的财产,废除他的法令,但是他们惧怕执政官安东尼和骑兵长官雷必达,只好丢下恺撒尸体离去。
就这样,这位不惧死亡、甚至渴望“突然横死”的一代英豪,竟死在自己满心喜爱的人手里。他生前多次拒绝帝王名号,而今却以暴君之名被诛杀。这一刻,他的绝望、他的放弃、他倒下的地点,都因这个神之后裔的伟大而变得神秘起来,于是乎,世界各地的人们发挥想象力,制造出各种版本的恺撒死亡之谜和解谜观点来。诸如:“恺撒真的死于私生子之手吗?”“恺撒为何恰好倒在庞培雕像旁?”
公元前44年3月17日,自认为恺撒继承者的安东尼听取西塞罗的建议,宣布大赦谋杀者,但要求元老院必须通过恺撒生前的法令。次日,元老院同意公布恺撒遗嘱,为恺撒举行公葬。此外,元老院决定封闭庞培议事堂,规定3月15日为“弑父日”,元老院永不得在这天集会。
3月19日,当安东尼在其家中宣读恺撒遗嘱时,他大大震惊了,原来恺撒指定自己姐姐的三个孙子为合法继承人,并未如他所愿。震惊之余,他有些愤怒。但遗嘱还是要继续宣读下去。屋大维无疑是最大受益者,作为第一继承人的他,不但被过继为恺撒家庭成员并立即拥有恺撒四分之三的财产,更被赐予恺撒的名字,于是,他的全名便成为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奥克塔维阿努斯。其余四分之一财产由鲁基乌斯·皮那留斯和克文图斯·佩狄尤斯分享。恺撒还为自己可能出世的孩子指定了监护人,其中竟然有参与谋杀的凶手。他还指定另一位谋杀者德西穆斯·布鲁图为第二顺序继承人。此外,他把台伯河的花园留做大众公园,并赠予每个罗马公民300塞斯特尔提乌斯。这消息立时传遍整个罗马城,人们群情激奋,颇感恺撒圣恩,那些被元老们收买而视恺撒为暴君的人悔恨不已,尤其当人们看到第二顺序继承人也参与谋杀时,顿觉此举有辱神明。所以,当3月20日恺撒的遗体出现在元老院议事厅时,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悲愤及对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他们或号啕大哭,或愤怒呼喊,或四处觅柴,他们将自己心爱或贵重之物投于火葬的柴堆上,作为对英雄恺撒的献祭。尽管如此,人们绝忘不了恺撒被刺的血肉模糊的样子,他们奔上街头,四处搜寻那些谋杀者。谋杀者们纷纷外逃,惶惶然不可终日,三年之内,均遭报应:有些死于屋大维及其他恺撒部将的围剿,有些死于饥饿,有些死于海难,有些上吊,有些跳楼,有些用当年刺杀恺撒的匕首自杀。
当然,那些谋杀者们期盼的共和制度并没有兴盛起来,继之而起的混乱时局终酿成15年的战争。后继者尚不具恺撒能力,不能短期内挽狂澜于既倒。昔日人们眼中的暴君,此时竟被无数人含泪怀念起来,人们盼望着这个救世主能起死回生解救苍生。元老们注视着共和体制的乏人问津,他们脑海里定会不时浮现出恺撒浑身刀口倒地的瞬间,那轰然的巨响不正是一个划时代的英雄献祭于他无比热爱的罗马帝国的瞬间永恒吗?元老们不明白自己为自由而战,却加速了共和体制的灭亡,他们已不能正确感知历史的潮退潮涌,殊不知,罗马版图正日益扩大,帝国之貌业已成型,共和体制已不能适应统治所需。就这样,元老们不仅背负了千古骂名,更给恺撒铸造了永垂不朽的丰碑,把他列入众神行列,成为“神圣的尤利乌斯”;甚至,他们不得不眼看着自己的权力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恺撒的继承者屋大维则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建立起罗马帝国。
虽然恺撒生前并未称帝,但他在历史学家们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和无冕之皇,人们尊称他为恺撒大帝。他的名字“恺撒”成为罗马帝国后世君主称号,甚至,后来的德意志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也以其来称呼自己的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