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世界神秘文化全文阅读 > 第20章 结婚也多趣——奇特的婚俗

第20章 结婚也多趣——奇特的婚俗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句老话无时无刻不在被印证着它的真理性,就连不同国家地区的结婚习俗,都足以被列入世界奇观的行列里。久而久之,婚俗也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标志,变成了神秘文化的一部分。不过无论婚俗如何不同,男女之间那淳朴热忱的爱情都是一样的。

  巴基斯坦,就要哀愁的新娘

  巴基斯坦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但在婚姻习俗上却有着属于自己国家的特别之处。

  巴基斯坦年轻人的婚礼一般都是由父母包办。在举行婚礼的各种名目繁多的仪式中,必不可缺的有三种:“满亨迪”礼、迎亲、瓦利马。“满亨迪”仪式是指双方家庭及众多宾客,在宗教人士的诵经和宾客的公证下,男女双方签署婚书,意味着得到宗教和法律的认可。随后,新郎到新娘家举行迎亲仪式。在女方家诸多亲人的祝福后,这对新人便要回到新郎家举行瓦利马仪式。瓦利马仪式是新人答谢亲友的仪式,也是男方亲属为女方送上贺礼的时候。

  然而在婚礼上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却看不到新娘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哀愁。可是她的表情不仅没有让大家扫兴,反而得到大家的尊敬。这种表现在巴基斯坦是一种美德,这说明,新娘对娘家父母的深爱和对亲人们的深深眷恋。这一点也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所在,在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要素里,包含了平等、博爱、善良与和平。在《古兰经》里有这样一段经文 :“你的主曾经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真主启示说:“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亲弱上加弱地怀着他,他的断乳,是在两年之中……(我说):‘你应当感谢我和你的父母。’”正因为新娘是一个真正的心灵和身体都信服真主的穆斯林,她才会对她的父母亲人因爱而不舍。这样心存博爱、孝顺的新娘,必然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在一定程度上,对信仰的忠诚也是人品好坏的一个区分。

  西班牙,倒吊接吻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性格影响婚礼的特性,那么,这一点在西班牙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西班牙是个充满激情的国家,这里的人生性热情、乐观、无拘束、讲求实际。他们对生活乐观积极,对人坦诚大方、不拘小节,而且很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有趣的是,当热情好客的西班牙人在处理工作的时候,便会立即变得刻板、规矩。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新鲜刺激生活的追求。这是一个自强自立又富有冒险精神的民族,这种民族特性不仅表现在其对外交际上,还体现在其特别的恋爱、婚俗习惯上。

  西班牙的婚礼与其他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大致相同,父母对子女的恋情基本不过问,青年人自由恋爱。在一个没有父母干涉的恋爱环境里,年轻人很容易发挥他们活泼热情的性格,将恋爱变得有滋有味。扇子传情就是西班牙年轻人恋爱的一大特色。男女双方在见面时,女方通过摆动手中的扇子,表达自己现有的感情和心理活动。还有的地方年轻人谈情时,旁边还放着一把象征自己监护人的空椅子或小凳子。恋爱都如此多姿多彩,婚礼也必然有趣许多。婚礼的宗教仪式一般都会在教堂举行,新婚宴则是在家举行。如果说婚礼需要严肃端庄,那么婚宴则是热闹有趣,绝对是年轻人发挥想象力的时刻。在西班牙一些地方的婚宴上,新郎新娘切结婚蛋糕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新人在切蛋糕时,要用智慧而非动作脱下对方的鞋子,据说这决定着哪一方会在将来掌握家庭大权。更特别的是马尔达市在婚礼上还保留着西班牙独一无二的婚礼仪式,就是把新郎新娘倒吊起来,让他们两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空中长时间接吻。如果他们做不到,来宾就不会就座,婚宴也就不会开始。恋爱、婚礼如此“坎坷”,倒也符合西班牙人的精神,越是困难重重,就越要勇往直前。

  埃及,洞房才相见

  埃及的传统婚礼习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有所不同,他们信奉男女授受不亲的道理,保守传统。于是,男女青年一般都是通过媒人介绍,男青年的母亲或姐妹相看后,再将详情告诉男青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相亲甚至筹备婚礼的过程里,男方从头至尾都不会露面。当双方都满意后,双方的家长就会择日在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订婚时,男方家会给女方一大笔彩礼。女方家长会用这笔钱来为女儿购置婚嫁时所需要的首饰以及婚房里的家具。同时,男青年还会让自己的姐妹为女青年戴上自己送的订婚戒指。随后将是一两年或三四年的婚礼筹备工作。

  在这期间,逢年过节男方还得让自己家的女眷给女方家送礼。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在如此漫长的过程里,男青年都不会跟女方见面,直到洞房之夜。举行婚礼的日子到了,新郎家的女眷们到新娘家接亲。她们会陪新娘沐浴,换上新郎送来的华贵的新婚礼服,戴上各种漂亮的首饰及面纱。

  一切准备完毕,新娘在家人陪同下,向村长和长辈们告别,坐上新郎家装饰得光彩夺目的迎亲马车。在马车的前后左右,都有亲友陪护,可谓声势浩大。抵达新郎家时,新郎满面喜气迎接新娘。在新郎的带领下,跨过放着屠宰物的门槛,进入新房双双落座在华丽的靠背椅上。傍晚结束了盛大的招待婚宴后,在众人的陪同下,新人来到清真寺举行宗教仪式。阿訇为他们念诵《古兰经》祝福,并告诫他们要按安拉的旨意,互敬互爱。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回到新房,在众人的关注下,新郎轻轻揭去新娘的面纱,直到这个时候,新郎新娘才第一次看到对方的真实面容。这种婚俗至今还保留在埃及的一些地区,仍是以保守传统为美德。但随着社会的开放,大多地区已经开始奉行自由恋爱,但这个自由依旧有一定的限制。

  毛里塔尼亚的特别婚俗

  毛里塔尼亚是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西部与阿拉伯世界接合部的一个国家。国家的名字很有特色,是“摩尔人的国家”、“摩尔人的土地”的意思,显然是以摩尔人居多。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他们的生活习俗带有阿拉伯和非洲两个国家的印记。不过在婚俗上,还是以摩尔人的习俗为主。在毛里塔尼亚,儿女的婚事均由母亲做主。男青年若看上一位姑娘,他的母亲就会亲自到女方家提亲。若对方同意,就当场商定婚事。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身着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新婚服装,在亲友的祝福下,步入洞房。在共同生活一个星期后,两人便需分别回到各自的家中,两个月后再一起生活几天,然后再分开。这样分分合合的情况持续两年之后,新郎才能在亲友的陪同下,牵着数头骆驼到新娘家将新娘正式接走,从此互不分开。这个习俗源自早年摩尔人的结婚习惯。在摩尔人的婚姻里,女孩子年龄通常都很小。

  婚后要每隔几天就回家与母亲诉说在婆家的情况,当母亲的就会教导她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与婆家搞好关系。两年以后,女孩子长大能独立生活了,便正式入住男方家中。除此之外,摩尔人的婚俗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审美观与众不同。在摩尔男人的眼里,肥胖的女子是最美的。因为他们认为,越胖的新娘越会给家庭带来财富。若娶回肥胖超群的新娘,不单新郎自豪,就连其家人都感到荣耀无比,甚至整个族人都以此为荣。因此,许多父母为了能让自己女儿获此殊荣,在女孩七八岁时就开始为其增肥。女孩必须多吃肉食、奶制品及一些富含脂肪的食物,同时不能运动,直到达到摩尔人认为的标准肥胖身材。

  荷兰,木鞋求婚

  荷兰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木鞋博物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木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个家庭里也会为它设置一席之地。有些家庭还会在客厅显眼的地方置放一双双精美却陈旧的木鞋。这一双双木鞋记录着一段段优美浪漫的情怀。荷兰人还在婴儿时,父母就为其准备好了一双木鞋,以示今后将与木鞋陪伴一生。还在小学生时,老师就会教他们做木鞋,为自己长大后做鞋积累经验。荷兰的男青年在谈恋爱的时候,会把姑娘脚的尺寸记住,然后回去用自己从小学会的技术,为自己的心上人精心制作一双精美的木鞋,并刻上姑娘的名字,作为订婚的礼品。结婚时,把送爱人的木鞋亲自穿到爱人的脚上。这意味着将开始美满的生活,而这双木鞋也会陪伴他们一生。木鞋除了作证美好的婚姻外,它还代表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因为它还是朋友之间馈赠的贵重礼品。如果有人送你一双制作精美的合脚的木鞋,那就说明,你已经是他的最尊贵的朋友了。木鞋之所以被荷兰人当做表达真挚情谊的必备品,与其国家的地理环境有关。

  自古以来,荷兰就是一个“低洼的陆地”帝国,它有一半的国土低于海平面,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6米多,因此常年潮湿。普通鞋子穿一段时间后,便会发霉腐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荷兰人制作出耐湿、经久不烂的敦实的木鞋。木鞋在荷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荷兰的一个典型象征。于是,荷兰人将木鞋看得十分珍贵,既然是珍贵之物,也自然要赠送给珍贵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