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冲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蚂蚁、照亮大地的星辰、建起金字塔的奴隶,我也要一砖一瓦地建造起自己的城堡,因为我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什么都可以做到。
我要尝试,尝试,再尝试。障碍是我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我迎接这项挑战。我要像水手一样,乘风破浪。
原著精读
在古老的东方,挑选小公牛到竞技场格斗有一定的程序。它们被带进场地,向手持长矛的斗牛士攻击,裁判以它受到攻击后再向斗牛士进攻的次数多寡来评定这只公牛的勇敢程度。从今往后,我须承认,我的生命每天都在接受类似的考验。如果我不怕失败,勇往直前,迎接挑战,那么我一定会成功。
我不是为了失败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血管里也没有失败的血液在流动。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狮,不与羊群为伍。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失败者的屠宰场不是我命运的归宿。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我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
再前进一步,如果没有用,就再向前一步。事实上,每次前进一点点并不太难。
每天的奋斗就像对参天大树的一次砍击,前几刀可能了无痕迹。每一击看似微不足道,然而,累积起来,巨树终会倒下。这恰如我今天的努力。
就像冲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蚂蚁、照亮大地的星辰、建起金字塔的奴隶,我也要一砖一瓦地建造起自己的城堡,因为我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什么都可以做到。
我要尝试,尝试,再尝试。障碍是我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我迎接这项挑战。我要像水手一样,乘风破浪。
从今往后,我要借鉴别人成功的秘诀。过去的是非成败,我全不计较,只抱定信念,相信明天会更好。当我精疲力竭时,我要抵制回家的诱惑,再试一次。我一试再试,争取每一天的成功,避免以失败收场。我要为明天的成功播种,超过那些按部就班的人。在别人停滞不前时,我继续拼搏,终有一天会丰收。
我不因昨日的成功而满足,因为这是失败的先兆。我要忘却昨日的一切,是好是坏,都让它随风而去。我信心百倍,迎接新的太阳,相信“今天是此生最好的一天”。
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坚持到底,因为我已深知成功的秘诀:
坚持不懈,终会成功!
秘籍65:把东西卖给“没钱”的客户
推销员出去推销产品,最普遍的现象是,客户立即反应:“我(们)没钱。”任凭推销员如何强调产品的好处,客户还是说没钱。其实客户说没钱并不表示他不需要你所推销的产品,我们都很清楚,“心口不一”是人性的特色,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可能嘴巴上说一套,心里想的是另一套。因此,推销员遭遇到客户的这种拒绝时,千万不要打退堂鼓,紧张心虚,应该理性地看待这种拒绝。
有一个推销员上门推销化妆品。
“不好意思,我们目前没有钱,等我有钱再买,你看行吗?”女主人客气地拒绝了。
这时,推销员突然发现她家门厅里有一只女用高尔夫球袋,推销员立刻计上心头,话锋一转问道:“这球袋是您的吗?”
“是啊!”
“呵,您的球袋真漂亮。”
“噢,这是我去年到欧洲旅游时在巴黎买的。”
“您一定在高尔夫球运动上花了不少金钱和精力。”
“没错。”接着,这位太太眉飞色舞地向推销员介绍她为高尔夫球运动所付出的金钱和精力。
“高尔夫球是上层社会喜爱的高级娱乐项目,不是一般阶层所能消费得起的,就像这种化妆品,价钱比较贵,所以用它的女士都是高收入、高层次的。”
一句话正好说中这位太太的心意,为了不丢掉自己的面子,她无法再说出“没钱”的借口了,反而非常高兴地买下了一套化妆品。
推销员在推销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号称“没钱”而将人“拒之于千里之外”的客户:“你推销不就是想从我这里拿到钱吗?我现在没钱,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但不论什么样的拒绝理由,到优秀的推销员这里总能转个方向,反而变成应该购买的理由。
当客户说他没钱的时候,你要确定的是,他所谓的没钱指的是什么意思,是他的口袋里现在没带钱呢?还是他真的已经身无分文了呢?抑或你的产品不能真正吸引他,他只是把没钱当做一个推脱的借口呢?找出客户所谓“没钱”背后真正的意思,然后想办法帮客户解决这个问题。
升级训练
对付“没钱”客户的操作方法:
(一)拉拢客户的心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同意他的话,因为当他说“没钱”时,当下的气氛不免有些对立,我们当然不希望彼此存有这种负面的感觉,因此要想办法将对立气氛降到最淡。
(二)让客户心情放轻松
可以采取缓兵之计:“你没钱没关系,我们可以做个朋友啊!”这个很重要!先让客户的心情放松,再提要求。中国人对于“做个朋友”这样的提议是不会拒绝的,通常都会附和:“做朋友当然可以!”简短几句话,一开始的对立情势,已经转为朋友之间的和缓气氛了。
(三)攻破客户心理防线
成为朋友后,推销员就可以“以朋友的名义”发问:“既然我们是朋友,您可以帮我做件事吗?”当然客户第一个反应是:糟糕!他要我做事了!一般人都会说:“要看是什么事情啊?如果你要我借钱给你的话,当然不行。”“不是这样麻烦的事。因为很多客户都不愿意买产品,所以公司要我们做个调查。可不可以请您告诉我,您不买我们产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四)针对理由,各个击破
客户在推销员步步“紧逼”的形势下,通常都会想找一个借口搪塞推销员,这时候,我们应当马上反击:“是不是解决掉这个问题,您就愿意买?是不是排除这些原因,您就会买这个产品?”这是个过滤手法,客户很可能心生惶恐,连忙说:“不是这样,还有别的原因……”之所以惶恐,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你的话套住了。这样抽丝剥茧,把不相干的理由一一滤掉,就可以探知客户心里真正的想法。比如:“我刚开始就声明了,我现在没钱买你们这个产品!这是真正的原因。”
(五)粉碎客户最后一个借口
客户说自己真正的理由是“没钱”时,怎么办?这时我们应该说:“这个产品这么重要,你就是借钱都要来买……”“我了解,现在很多企业的资金都很有限。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推荐我们的产品,它可以用最少的资金得到最大的效果!不如让我亲自为您讲解一下好吗?您看这周三可以吗?”
很多时候,你的客户说没钱只是借口,并不意味着客户真的身无分文。客户的真正意思是:我没钱去买不值得相信的产品。如果能让客户相信你,客户就会奇迹般地掏出钱来!
秘籍66:创造有说服力的声音
一次成功的推销应该像一部好的电视节目,有好画面,也有好音响,如果电视机的音响不好,观众的听觉享受就不佳。这就像推销时,不管你是临时交易还是用电话来交易,一切都用声音同客户交流,所以必须随时注意自己说话的声音。
有一次,明治保险公司的一名推销员被一家成衣公司挖走了。企业界之间彼此挖角原是较为常见的,不足为奇,但这家成衣公司的总经理非常讨厌保险,只要是保险推销员来访,他一概不接见。这么一个讨厌保险的人,居然挖走了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这件事激起了另一位推销员原一平的好奇与斗志,他决心会会那位总经理。
首先,原一平从各方面调查这位总经理。他是大阪人,对同乡会会务很热心,有兄弟多人,其中还有当大学教授的。他最初在三越百货公司服务,后来到大阪从事成衣批发的生意发财了,如今在北海道还有一个规模较大的牧场。
初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原一平到该公司的传达室去打听进一步的消息:“请问总经理大约什么时候来上班呢?”
“大约10点。”那位年轻貌美的传达小姐很客气地说。原一平又顺便打听出他的座车号码、颜色、车型。次日上午10点钟,原一平又去该公司的大门前,等那部车开进来,有一个人从车上走出来。判断他大概就是总经理后,原一平立刻用自己的隐形照相机偷偷地拍下他的照片。回家后,立刻把照片冲洗出来。唯恐挑错了人,原一平拿洗好的相片到传达小姐处确认。现在,既然核对无误,他立刻决定点燃战火。
原一平早已调查得知,这位总经理很少在总经理室办公,他平常喜欢脱掉西装,与员工在外面的大办公室一起工作。但他还想进一步确认,于是,原一平问传达小姐:“总经理目前是否在总经理室办公呢?”
“不,我们总经理通常都是在外面的大办公室里和员工一起办公的。”传达小姐充满自豪地讲。
倘若不是原一平准备充分,一时之间根本认不出哪一位是总经理。他只穿着衬衫,与职员们忙成一团,整个办公室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推销员原一平轻松自然地从他的斜后方走过去,像一个老朋友似的轻轻拍了一下总经理的肩膀:“总经理,好久不见啦!”
总经理转过头诧异地说:“咦!我们在哪里见过面呢?”“哎哟!贵人多忘事啊,就在同乡会呀!我记得您是大阪人,对不对啊?”
“不错,我是大阪人。”
一直到这个时候,原一平才掏出名片递给总经理。他一看是推销保险的,就礼貌地推辞。但推销员原一平并不想就此放弃,于是,他放开喉咙说:“总经理,我相信贵公司的员工,原先并非立志终身奉献成衣业而到贵公司服务(这时原一平的声音逐渐提高)。他们都因仰慕您的为人,才到贵公司服务(说到这里,原一平的音量更高。经过目测断定,自己的音量提高至此,全办公室的人都可听见自己的谈话了)。全体员工既然都怀抱对您的仰慕之情(原一平慷慨激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您的健康。您必须永葆健康,才能领导员工冲锋陷阵(说到这里,原一平降低了声音)。如果您的身体坏到无法投保的话,您怎么对得起爱戴您的员工呢?您喜欢或讨厌保险,您要不要投保,那是次要的问题(到这里,原一平又提高了声音)。现在最重要的是,您的健康是否毫无问题,您曾经去检查过吗?”
原一平一口气说到这里,想到运用“停顿”的妙方,于是突然打住。这时整个办公室鸦雀无声,都在等待总经理的回答。总经理显得有点手足无措,隔了一会儿才说:“我最近没有去检查过。”
“那么您应该抓住机会去检查啊!机会必须自己去创造并好好把握,才是真正的机会。让我为您服务吧!我将带着仪器专程来贵公司给您做身体检查。”原一平紧追不舍,不给对方一点回旋的余地。
总经理沉默了一会儿,原一平也闷不吭声,总经理明显能够感到全体员工关注的目光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最后总经理说:“好吧!那就麻烦你了!”
就这样,一位最不喜欢接待保险推销员的总经理被原一平给攻下了。
升级训练
如何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使自己保持合适的声音?下面教给你一些技巧。
(一)适当研究一下身边人的声音
研究声音时,你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加以考虑。例如,一位客户向你抱怨或诉苦,你必定是一边听他的话,一边加以判断,由他的音调之中,你可以大致获悉其感情如何波及声音。你可以想象,当正在生气的人说话时,同样能够从他的声音中揣度其情绪。
(二)找到自己最合适的音调
当你内心紧张时,发出的声音往往又尖又高。其实,语言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与音调的高低是两回事。不要以为大喊大叫就一定能说服和压制他人,声音过大只能迫使他人听到,但结果往往是对方不愿听你讲话进而讨厌你说话的声音。
(三)音量的大小要适中
打雷般的说话方式,会造成听众情绪及听力上的负担,形成疲劳轰炸。接听电话时,如果听筒传来的声音太大,我们通常会将听筒拿远一点儿;同样,如果你说话音量太大,也会令人刻意与你保持距离,而且大声说话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相反,音量太小,使客户要身体前倾才能听得到的话,也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在两人交谈时,客户能够清楚自然地听到你的谈话内容就行了。
(四)模仿客户的语调和语速
模仿语调的作用,在于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感情融洽的气氛,以便客户更好地接受你。每一个人在交谈时,声音都是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缓有急的,有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语速。这些差别会产生反差鲜明的结果。推销的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到用跟客户同步的语调和语速与客户沟通。如果客户说话慢、声音低,你说话快、声音大,不模仿他的语调是谈不到一块儿的。
(五)转换停顿
运用好停顿,可以吸引对方的注意,甚至可以加强话语的重要性和感染力。适当的停顿亦是一个制造气氛的好方法,而且有助于听者在停顿的间隙进行消化、思考、回味,同时亦令讲话者有换气的机会。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停顿呢?当我们转换话题、承上启下或提出重点、总结中心思想的时候,就需要转换停顿。停顿应自然、合理、适当,不要违背平时的语言习惯而随便乱做停顿,应受语言逻辑所制约。例如,平时的对话依书面行文的规矩做停顿便可以了;若想表达的意思太长,亦可根据想要表达的意思,长话短说,中途做一个短暂的小停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