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69章 弥漫硝烟下的历史玄机(5)

第69章 弥漫硝烟下的历史玄机(5)


  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有3条航线,但由于德军的炮火封锁,唯一能够使用的只有Y航线,全程近76海里,需要6小时到达英国。Y航线航程是原计划的2倍多,要想撤出同样多的人,就得需要2倍以上的船只。焦急的英国人顾不上保守秘密,在无线电广播里大声向全国呼吁,号召所有拥有船只的人都来加入撤运联军的舰队。数以千计的民众驾驶着各式各样的船只闻讯赶来。至6月4日14时23分大撤退结束,联军共从敦刻尔克撤走了338226名官兵。就这样,希特勒的一个奇怪的命令,让英国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希特勒为什么要下达这样一个奇怪的命令?他没有对自己的命令做过多的解释。于是,战后人们一直在猜想答案,或许这就是这个问题的迷人之处吧。据专家分析,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

  首先,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西线作战开始后,德军进攻速度快到不仅打乱了英法联军作战指挥的时间表,而且打乱了德国人自己的作战指挥的时间表。A集团军群7个装甲师像一把钢刀一样,一下就推向了布列塔尼半岛,直扑英吉利海峡,将法国境内的英法联军割裂开来。这样一来,希特勒与A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特别担心部队大纵深推进后,后勤补给却没有跟上,部队的两翼可能遭到法国境内的英法联军的南北夹击。而一旦遭到夹击,德军将腹背而受敌。

  希特勒在走访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后,认为有必要让突前的装甲部队停止前进,阻挡敌军突围。德军装甲部队是德国陆军的精华,也是德国赖以支持战争的支柱力量,还将要在对法国南部和对苏联作战中发挥作用,而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希特勒担心装甲部队受困于敦刻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的地带陷入阵地战,导致装甲部队遭受重大损失,于是下命令让古德里安的部队停止前进。

  第二个因素出自纳粹德军中地位仅次于希特勒的赫尔曼·戈林。西线战役时,戈林担任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为了纳粹空军的利益,建议和怂恿希特勒相信德国空军可以消灭敦刻尔克包围圈的英法联军。于是希特勒相信了戈林,而希特勒也愿意让戈林露一手以巩固他在纳粹党的副领袖的地位,于是,命令陆军停止前进,由戈林指挥空军袭击英法联军。后来证明空军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威力发挥有限,炮台落在海滩上,威力大减。

  此外,也有人认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希特勒一直想诱降英国,于是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不消灭英国的有生力量,让英国成为战败的英雄,这样在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媾和,共同对付苏联,可以避免德国两线作战。

  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而德国决定由空军取代地面装甲部队消灭敦克尔克的盟军则被视为二战初期“德军最大的失误”。希特勒的一个命令让33万8千多人奇迹般地逃脱了德军的三面重围,在绝境中撤回了英伦三岛,进而为后来的盟军大反攻准备了有生力量。

  斯大林为何对德军突袭不设防

  二战发生后,人们认为苏德爆发战争是迟早的事,并且苏联业已获得了德国可能发动袭击的情报,可是斯大林为何不事先预防德军的突袭呢?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后,希特勒称霸西欧大陆,威逼英国,不可一世。他认为他蓄谋已久的计划已经实现,在欧洲和全世界建立法西斯德国霸权的时候已经来到。此时,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主要障碍。因此,希特勒决定把其战略重心由西方转向东方,把侵略矛头指向苏联。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第21号指令,正式下达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苏计划。该计划主要内容有:一、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二、先以突袭的办法歼灭苏联西部各军区的部队,使其无法退往内地,然后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并辅之以空军支援,分三路向苏联腹地进攻,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

  面对德军咄咄逼人的气势,苏联并非毫无警觉。但是,考虑到自身应变措施还不够充分,苏联希望尽可能避免或延缓苏德关系的破裂,以便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为此目的,苏联极力表白自己的和平诚意,继续遵照两国贸易协定交货,并在广播上驳斥那些预告苏德之间即将开战的预言。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不宣而战,190个师又三个独立旅、共约550多万人,47000门火炮,4500架飞机,4500辆坦克,分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群在漫长的战线上对苏联发起突然袭击,德军就像在进行军事演习一样,十分顺利地实施着“巴巴罗萨计划”,而苏联方面毫无防备。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一个师一个军整建制地被德军消灭或俘虏。入侵后一个月,德军占领的苏联领土相当于法国领土的两倍。

  在经历了短暂的心理震荡之后,苏联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6月30日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掌握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指挥权;8月8日成立了以斯大林为最高统帅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在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苏联军民奋起抵抗法西斯的侵略,逐步摆脱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

  不过,据后来披露的内幕显示,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曾从多个渠道得知德国将发动进攻的消息。其中一些情报准确地告知了德军的规模和战争开始的时间。按1973年的统计,斯大林至少获得过84份类似的报告,但它们都被红军情报总局归入了“可疑情报来源”。斯大林为什么没有做出应有防范呢?

  斯大林一直相信德国会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刚愎自用的个性使他无法接受任何逆耳的属下建议。在1941年春季,斯大林的情报机关不断的发出德国即将展开侵略的警告,但都没有被斯大林重视,并且在战争爆发前一天气急败坏地下令枪毙了一个反叛到苏联的德军士兵。尽管斯大林和其幕僚也体认到攻击的可能性,但由于斯大林对于红军实力的迷信,苏联决定避免挑衅希特勒。当德军的大规模闪电战开始后,斯大林仍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没有及时下达反击的命令,结果令苏联红军在战争开始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许多人指责斯大林在如此众多的警报下,居然还会轻信希特勒。但也有人认为,斯大林并没有相信希特勒,也没有完全忽视情报的存在。对此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在庞大的德国战争机器缓缓向东部移动的同时,苏联的军事机器也在发动之中。

  1941年以后,德军在进境地区的集结已经越来越明显,苏军为此也作了一些准备。3月至4月间,朱可夫向斯大林报告:根据计算,苏联西部边境地区的部队不足以抵抗德军的突击,必须从内地军区紧急动员若干个集团军,在5月初调到边境地区。5月13日,总参谋部下令从内地军区向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开进并编入基辅、西部特别军区。另外,第20、24、28集团军也做好了变更部署的准备。到6月,苏联在边境地区已经集结了290万人,1500架作战飞机,1800辆坦克。为了隐蔽企图,上述部队的转移是在部队野营训练的伪装下,不改变铁路正常运行时刻表而隐蔽地进行的。但是,希特勒的纳粹军向来以“闪电战”著称,苏联还是晚了一步。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苏联因此吃了大亏。

  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遭受的巨大损失并不能说是斯大林一个人的责任,虽然斯大林的错误判断是导致德军“闪电战”得逞的重要原因,但此后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红军为抵抗德国的侵略和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应该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巴巴洛萨”中空战德军战果如何

  “巴巴罗萨”空袭对苏联空军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在苏军的各个机场上,成千上万架飞机还未起飞就被炸成一堆废铁,那么,苏联究竟损失了多少架飞机呢?

  1941年6 月22日夜,俄罗斯像往常一样寂静,战争的硝烟似乎还没有蔓延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凌晨3 点15分,成千上万颗绰号为“恶魔之卵”的球型炸弹带着刺耳的啸叫从自天而降,撕破了寂静的夜幕。随着剧烈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许多人永远地睡在了梦里。这就是希特勒一手策划发动的“巴巴洛萨”空袭计划。

  1939年8 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然而这只是希特勒麻痹苏联的烟雾。条约刚刚签订,希特勒便着手制定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了第21号训令,即代号为“巴巴洛萨”的作战计划。“巴巴洛萨”是12世纪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巴巴洛萨的名字,希特勒以此命名其反苏侵略计划,为这次战争涂上圣战的色彩。

  按照“巴巴洛萨”计划,希特勒设计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以快速战役击溃苏联,在6 至8 周的时间内将苏联从地图上抹掉。为此,希特勒下令出动了2.5 万架飞机、1.8 万辆坦克和190 个步兵师。希特勒要求以绝对空中优势出其不意地袭击苏军机场,使苏联空军在战争伊始便陷于瘫痪。

  1941年6 月22日凌晨3 点,德国空军命令4 个航空队紧急出航。1280架飞机从挪威的北角到东欧的黑海陆续冲向深沉的夜空,以临界高度在渺无人烟的沼泽和森林上空飞行,神不知鬼不觉地飞越苏联国境。3 点15分,德军机群各自按照预定的军事目标袭击了苏联的66个空军机场。根据“巴巴洛萨”作战计划部署,德国空军以290 架俯冲轰炸机、510 架水平轰炸机携带“恶魔之卵”球形炸弹对机场实地轰炸,以44O 架战斗机和40架驱逐机实施低空攻击。德国空军的偷袭取得了成功,在苏军的各个机场上,成千上百架遭到袭击的苏军飞机在燃烧、爆炸。

  据说,6 月22日拂晓,斯大林曾命令西部军区将所有飞机均加以伪装。但是斯大林的命令似乎没有得到执行。苏联空军的新旧飞机均未加任何隐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跑道上,就像阅兵式一样。大部分飞机来不及升空便被炸毁了。

  在“巴巴洛萨”空战中,苏联空军惨重损失。据德军4 个航空队向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报告:德国空军轰炸机炸毁了来不及起飞的苏军飞机1489架,此外,德军战斗机及高炮部队击落了升空的苏军飞机322 架,共计1811架。

  “巴巴洛萨”空战仅仅24小时,德国空军竟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果,这当然是令戈林感到十分振奋的快事。但老谋深算的戈林深知德国军官好大喜功的本性,他不敢相信这个报告,下令4 个航空队重新核实。与此同时,戈林密令空军总司令部的军官们分别到各个已被占领的苏军机场依据飞机残骸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未久,一份秘密调查报告呈送至戈林面前:“巴巴洛萨”空战的战果不是1811架,而是2000架以上。报告声称,被摧毁的苏联战机的准确数字已难以统计,但肯定在两千架以上。

  那么,苏联空军在“巴巴洛萨”空战中究竟损失了多少飞机呢?是德军4 个航空队初报战果时的错误,还是空军总司令部的军官们秘密调查统计时的错误?戈林没有再深究。两次战果统计,相差竟达200 架飞机,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因此,对德国空军来说,“巴巴洛萨”空战的战果是个谜。

  “巴巴洛萨”空战以后,苏联空军没有公布损失飞机的数字。战争结束以后,苏联国防部一份文件披露,苏联空军在“巴巴洛萨”空战的第一天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800 架以上是在地面上被炸毁的。苏联公布的数字与德国公布的数字竟相差600 架至800 架,到底谁公布的数据时真实的呢?令人奇怪的是,苏、德双方对于升空后被击落400 架飞机的数字,统计结果是一样的,可是地面飞机的损失数字说什么也比空中击落飞机的数字易于统计。

  战争总是充满了谜团,苏联在地面被炸毁的飞机是800 架,1400架,还是1600架呢?偷袭成功的德军一定会夸大战果,而受到打击的苏军肯定要缩小损失,这样一来,希特勒发动的“巴巴洛萨”空战战果就只能是个不解之谜了。

  珍珠港事件背后的秘密

  一般认为,日军偷袭珠珠港完全出乎美国政府意料之外,然而一些证据似乎表明日军偷袭前罗斯福收到了情报,难道他真的以珍珠港为代价,唤醒民众的觉醒?

  1941年11月26日,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 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对停泊在港内的美军重型战列舰、巡洋舰和陆上机场进行猛烈袭击。一小时后,第二次攻击波171 架日机又投入战斗,珍珠港内一片火海。战斗结果,美军损失战列舰8 艘、巡洋舰8 艘,驱逐舰和其他船只8 艘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