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47章 文化名人逸事寻迹(1)

第47章 文化名人逸事寻迹(1)


  阿基米德镜子破敌之谜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这是阿基米德最为著名的一句话,鲜为人知的是,阿基米德曾经用镜子打败了罗马军队。然而,有人对此却提出了质疑。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还是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他出身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他十一岁时,借助与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古希腊文化中心亚历山大里亚城,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学习。他的贡献主要是在物理学方面,被人誉为“力学之父”,另外他在工程技术方面也颇有建树,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天才科学家。公元前240年,阿基米德回叙拉古,当了赫农王的顾问,帮助国王解决生产实践、军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

  据传,公元前213年,罗马的执政官马塞拉斯率领军队攻打叙拉古城。阿基米德在保卫叙拉古的战役中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一批在城头上使用的投石器。在罗马人入侵时,许多又大又重的石块以飞快的速度投向从陆上侵入的敌人,罗马人被打得魂飞魄散,只得争相逃命。

  最令人称奇的是,当罗马人的战船退到机械手够不着的地方时,阿基米德率领叙拉古人民手持镜子,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战舰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的许多船只都被烧毁了,但是他们却找不到失火的原因,防不胜防的罗马军队被阿基米德的发明弄得焦头烂额。

  罗马人对叙拉古城久攻不下,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的舰队远远离开了叙拉古附近的海面,然后采取了围而不攻的办法,切断了城内和外界的联系。公元前212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马塞拉斯十分敬佩使他屡次败北的阿基米德,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请他。谁知这时的阿基米德还不知道城门已经被攻破,他正在沙滩上全神贯注地凝视着他的几何图形。前来请他的罗马士兵不小心用脚践踏了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无知的士兵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了,享年75岁。

  罗马统帅马塞拉斯对阿基米德的死十分痛心,他严惩了那个士兵,并为阿基米德修建了陵墓,在碑上刻着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资纪念,因阿基米德发现球的体积及表面积,都是外切圆柱体体积及表面积的 2/3,他生前曾流露过要刻此图形在墓上的愿望。也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另一个世界仍在进行他的研究。

  几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对阿基米德利用太阳光摧毁罗马舰队的传说一直有所争议。不少学者怀疑这一传说的可靠性,他们认为当时的人不可能了解光学和镜子的知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格兰的两位教授对这个传说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再次否定了这个传说的可靠性:因为根据光学原理,太阳光在天空中大约有一个0.5度的旋角,所以它的射线不是真正平行的,会产生发散,不可能用一个平面镜子有效地集中太阳射线。教授们经过计算后还提出一个推论,如果上千人每人握住一个面积为一平方米的磨光镜,他们同时聚光到一点,仅仅能点燃50米开外的面积为0.5平方米的木头。

  两位教授认为,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那时的生产力条件下,镜子表面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光滑,因而这个战术的杀伤力实在是很有限的。所以他们认为关于阿基米德的大多数传说都有可能是虚构的,是后人出于对这位先知的崇敬而编造出来的美好故事。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古代的某些文明已经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这种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

  由于阿基米德研究的大量文字材料在城门被破后的大都遗失了,因此人们无法理解他科学研究的真实情况。而他用镜子退敌之事的真假也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帕勒斯特里纳为何“削发为僧”

  帕勒斯特里纳是16世纪“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意大利作曲家,被誉为“教堂音乐的救世主”,鲜为人知的是,他晚年曾“削发为僧”,他出家是为了金钱吗?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后期,意大利艺术领域里出现了一位人物——乔万尼·帕勒斯特里纳(约1525—1594年),他被称为16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罗马度过,并创作了大量的宗教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是宗教音乐的典范之作,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艺术的一个高峰。

  帕勒斯特里纳原名皮尔鲁奇,帕勒斯特里纳则是罗马近郊的一个小镇,他是诞生于此(约1525或1526年间)所以用地名代表。他的出生年代恰为宗教改革时期,当时新教音乐正蓬勃发展。由于身为天主教徒,所以其一生献身天主教教会音乐直到59岁在罗马去世为止。他历任圣玛丽亚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西斯汀大教堂乐长,也曾被任命为教皇教堂作曲家。

  了解帕勒斯特里纳人都应该知道他有一部非常著名的代表作品《教皇玛切尔弥撒曲》。正因为这首让教皇点头的弥撒曲的出现,才挽救了当时差点被扼杀下去的复调音乐的命运,也才使得复调音乐在宗教音乐中保持了稳定的地位。因此,后世之人都称其他为“教堂音乐的救世主”。 帕勒斯特里纳作品数量很庞大,总数超过700首,除94首世俗牧歌之外全是宗教音乐:56首哀歌、71首连祷曲、35首圣母颂赞曲、104首弥撒曲、250首经文歌、68首奉献曲、49首宗教牧歌及79首晚祷圣诗等。

  帕勒斯特里纳生活的时代历经七位罗马教皇,他曾向六位教皇、两位公爵、一位公爵夫人和一位亲王奉献过作品,“但这些恩主们远不够意思,一点也不慷慨”,因此他的生活非常贫困,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一生都在为生活和荣誉而拼命工作。1594年2 月2 日早晨,帕勒斯特里纳与世长辞。死后,他被安葬在颇具气派的罗马圣彼得教堂内,墓碑上刻着“音乐王子”四个大字。

  值得注意的是,帕勒斯特里纳还有一段出家为僧的经历,晚年时候,他曾削发为僧,加入修士行列。正是这一段特殊的经历,引起了人们无限的猜想。

  多数人认为帕勒斯特里纳出家的原因主要是家庭不幸,即妻子之死。1580年,帕勒斯特里纳的妻子被瘟疫夺去了生命,在此之前,他的兄弟和两个儿子也死于这种传染病。妻子去世当年的12月,“经慎重考虑”,他“削发为僧,一个月后便获得教士职位”。所以一直认为爱妻的死是直接原因。世所公认,帕勒斯特里纳和妻子有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这一对忠贞的情侣一起度过了约30年的时光。所以妻子的去世也许给了帕勒斯特里纳沉重的打击,最终导致了他遁隐于世。但有一点不能令人理解,这就是在妻子刚刚死亡6 个月之后,这位声名显赫的作曲家又与一位意大利皮货商遗孀结婚,那时他已56岁。这在当时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因为这样做既违背了教士之规,又令其前妻亡魂不安,难道这位沉湎于宗教圣乐的作曲家竟是如此贪恋于世俗的诱惑吗?这又如何来解释他“削发为僧”的行为呢?

  也有人认为,帕勒斯特里纳加入修士行列应与其天主教信仰有关,这种宗教情感和宗教精神联系起来,这也可从其创作生涯和创作原则中反映出来。这位音乐家一生的黄金时期正处于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斗争这一特殊时代,他一生几乎未曾离开教堂。这种环境决定了他必然为教会倡导的圣乐服务,教会也千方百计利用他使之成为反宗教改革的典范。帕勒斯特里纳在1580年之前不是一个教士,但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坚定地创作天主教圣乐,他的音乐圣洁而庄严,动人心弦。但是,他曾经创作过一些爱情歌曲,到了晚年,他认为这些爱情歌曲亵渎了神灵,因此感到羞愧和不安,而这一点也许成了他“削发为僧”的一个原因。

  此外,还有的人认为帕勒斯特里纳是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而削发为僧的。在他服务于西斯廷教堂期间,当宠护他的两位教皇去职后,继任的保罗四世严格履行教规:服务于教会合唱团的成员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修士,二是要单身。这两个条件帕勒斯特里纳都不符合,因而被去职。尽管他后来再次得宠,但生活一直非常贫困,因此有人认为是这一原因迫使他加入了修士队伍。

  关于帕勒斯特里纳加入修士行列的原因,也许还有别的方面。但无论人们如何猜测,他的出家之谜都犹如他的出生日期一样,始终是个不解之谜。

  塞万提斯葬于何处

  塞万提斯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堂吉诃德》,幻想骑士堂吉诃德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可是他的创造者塞万提斯死后究竟葬在何处呢?这始终是一个谜。

  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特拉是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也是西班牙作家中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人物。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三百多年来,《堂吉诃德》一直是世界各国评论家分析研究的对象,其作者塞万提斯也自然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世界级”文化伟人。但令人遗憾的是,塞万提斯留下的传记材料极少,这使得人们对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了解得很少。直到19世纪,经过学者们多方努力,查阅了许多国家档案,甚至到塞万提斯工作过的机关去寻找他当征粮员和收税员时的收支账目,以及他当俘虏时的记载和史料,从中才搜集到一些关于塞万提斯生平的资料。

  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父亲是一个跑江湖的外科医生。因为生活艰难,塞万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随父亲到处东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马德里。然而塞万提斯的确切出生日现在便不得而知,后人推测可能是在9 月29日(圣米盖尔日)。从阿耳卡拉的圣玛利大教堂的受洗登记册上,人们可以确切知道塞万提斯是10月9 日受洗的。按当时习惯,出生和受洗不会相隔这么久,因此出生的推测并没有多大根据。塞万提斯究竟在什么地方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究竟在哪里上学,现在同样是个未知数。1569年12月,塞万提斯到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出国的原因现在亦无从查考;塞万提斯究竟是在塞维利亚的监狱里开始的构思他的《堂吉诃德》,还是在阿加马西亚小镇的一间黑暗地窖里开始的构思,目前同样是个难解的谜。

  塞万提斯一生经历坎坷,其生平历来争论颇多。23岁时他到了意大利,当了红衣主教胡利奥的家臣。一年后不肯安于现状的性格又驱使他参加了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参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战,这次战斗中,带病坚守岗位的塞万提斯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了三处伤,以至被截去了左手,此后即有“勒班多的独臂人”之称。以一个英雄的身份回国的塞万提斯,并没有得到飞利浦国王的重视,终日为生活奔忙。他一面著书一面在政府里当小职员,曾干过军需官、税吏,接触过农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干。1592年到1605年,塞万提斯曾数次入狱,原因是不能缴上该收的税款,也有的却是遭受无妄之灾,就连他那不朽的《堂吉诃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监狱里构思和写作的。

  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风行全国,一年之内竟再版了六次。这部小说虽然未能使塞万提斯摆脱贫困,却为他赢得了不朽的荣誉。尽管《堂吉诃德》使塞万提斯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坎坷的经历与数度入狱以及狱内生活却使塞万提斯的身体受到极大摧残。1616年4 月23日,塞万提斯因水肿病在其马德里的寓所中逝世,终年69岁。塞万提斯死后被埋葬在什么地方,至今仍是个谜。

  有人说,这位大作家于1616年4月23日死于马德里,第二天就被人埋葬在“三德派”的一个教堂的坟园,此坟园在甘太伦那司街。另有人认为,塞万提斯死后被人们草草安葬,教会对塞万提斯恨之入骨,连一块墓碑也不许为他树立,因此人们至今找不到他的墓冢。西班牙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于1835年在马德里为塞万提斯树立了一块纪念碑。

  还有人认为,塞万提斯一直生活于贫困之中,在他逝世前不久才得到其保护人托雷多大主教赠送的一笔款项。他死后被葬在一个修道院的墓地里,除了他妻子外无一人参加他的葬礼,其墓地里无一块碑石。1635年,修道院迁移到另一条街道上,原来墓地里的尸骨都被掘出进行火葬,所有的骨灰便掩埋在一起,但掩埋于何处则不得而知。

  塞万提斯的一生充满了各种遭遇,他死后究竟被葬于何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开的谜。

  牛顿晚年为何精神失常

  世界著名的近代科学的力学奠基人、英国科学家牛顿在50至51岁时,曾一度突患精神失常疾病,直到两年后才逐渐恢复正常。为什么牛顿会突然患精神失常疾病呢?发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牛顿是英国近代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力学奠基人。爱因斯坦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能够结合物理实验、数学理论、机械发明成为科学艺术的人,只有一位——那就是牛顿。”牛顿种种杰出成就,为他赢得今日“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与“近代物理学之父”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