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18章 被历史遗忘的文明碎片(3)

第18章 被历史遗忘的文明碎片(3)


  有人根据废墟中无火烧痕迹,推测城市可能毁于地震。1966年,美国有一批海洋地理学家在爱琴海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发现该区海底里沉积着一层很厚的火山熔岩,经研究认为,在公元前1480年左右,克里特岛以北不远的地方曾发生过一次罕见的火山大喷发,因此推断,可能就是那次火山大爆发所引起的强烈地震和海啸,毁灭了克诺索斯等城市。另一些研究者认为王宫在毁坏前曾遭到浩劫,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诺索斯的最后一个王宫被毁,此后不复重建。也有些学者则认为,这可能是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人发动入侵的结果。然而,无论何种说法,都没有得到确实的证明,还有待考古的进一步挖掘。

  考古史的传奇:迈锡尼文明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亚哥里斯平原干旱贫瘠,人们很难把它与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多金的”迈锡尼联系在一起。“多金的”迈锡尼是真实的吗?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起逐渐形成一些奴隶占有制国家,出现了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是希腊本土第一支较为发达的文明,公元前17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2世纪盛极一时。

  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荷马多次提到“人间王”阿伽门农的首都迈锡尼,而且每次提及这一城市,都要加上“多金的”这一词来形容它。在荷马的笔下,迈锡尼似乎是一座黄金遍地的城市。迈锡尼国曾向外扩张,其君王阿伽门农曾率领希腊联军渡海远征特洛伊,侵入小亚细亚西南沿海一带,特洛伊战争正是迈锡尼人与特洛伊人争夺海上霸权的一场交锋。迈锡尼虽然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但不久便被南下的强悍民族多利亚人所征服,从此迈锡尼文明急剧衰亡,希腊倒退到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时期。迈锡尼文明也逐渐被人们淡忘。

  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者H·谢里曼在迈锡尼遗址发掘出众多王族墓葬及丰富金银饰物之后,他相信自己找到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写的世界。在一个迈锡尼的墓穴中,他将所发现的一个金箔面具命名为“阿加门农面具”,迈锡尼文明及其历史地位始得到肯定。

  迈锡尼的遗址建筑在一个高丘上,城堡的堡墙以巨石环山建成,大门上有双狮拱卫一柱石刻,被称为“狮子门”。据考古证明,它建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它的门两侧的城墙向外突出,形成一条过道,加强了城门的防御性。“狮子门”宽3.5米,高4米,门柱用整块石头制成;柱子上有一块横梁,重20吨,中间厚两边薄,形成一个弧形,巧妙地减轻了横梁的承重力。横梁上面装饰有三角形的石板,石板上雕着两只狮子,狮的前爪搭在祭台上,形成双狮拱卫之状,威风凛凛地向下俯视着。门口的阶梯也用整块的岩石铺成,上面还残留有战争的轮辙。虽然迈锡尼城堡已成废墟,但这个庄严肃穆的城门,历经3000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巍然屹立,威风不减当年。

  1939年起,由希腊考古学家帕巴德米特里领导的希腊考古学会和英国考古学家韦思领导的考古队共同对迈锡尼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工作断断续续进行了几十年,奇迹还在不断出现,人们对迈锡尼文明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全面。

  迈锡尼的圆顶墓是相当宏伟的石构建筑,最大的圆顶墓称为阿特柔斯王 (阿伽门农之父)的宝库,高 13.2米,用巨石叠涩砌成,墓门的一块楣石竟重达 120 吨。迈锡尼的陶器和工艺品也有自己的风格,除吸收米诺斯文明的因素外,还具有强劲粗放的特色。竖穴墓中的随葬品,如金质的面具、角杯、指环、金银镶嵌的刀剑等,都是古代工艺的杰作。圆顶墓已全部遭盗掘而极少遗存,但瓦孚墓中残存的两只金杯极为生动精美,以浮雕表现捕捉林中野牛的情景。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的发现,给传奇性的迈锡尼考古又增添了新的魅力。线形文字“B”如今已释读成功,使我们对迈锡尼社会的奴隶制度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各地发现的泥板文书上了解到,该文明的社会经济情况与古代东方的奴隶制王国相接近。泥板中还有日后希腊神话中常可见到的天神如宙斯、赫拉、雅典娜、阿波罗的名字,表明该文明与其后的希腊文明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

  迈锡尼坟墓和王宫遗址的成功发掘,使世人看到了一个湮没已久的辉煌的文明,证实了荷马史诗中“多金的”迈锡尼的存在。迈锡尼考古的进行,使荷马的优美的诗句又一次回响在迈锡尼的废墟中,湮没已久的迈锡尼文明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向人们展现了辉煌灿烂的面目。

  “多金的”迈锡尼成了考古史上继特洛伊之后的又一个传奇。

  奥尔梅克文明之谜

  奥尔梅克文明比玛雅文化还要古老,享有中美洲“文化之母”的美誉,那么,它究竟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

  墨西哥民间有这样一个古老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拉文塔族,他们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这就是墨西哥湾沿海地区著名的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这一带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之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奥尔梅克文明出现在3300多年前,是墨西哥最早出现的较为发达的人类古文明之一,享有中美洲“文化之母”之美誉。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区,而且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

  奥尔梅克文明被认为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为日后的社会提供了许多文明财富,但最卓著的当属奥尔梅克特有的雕像,这些雕像以巨大的石头头部雕像工艺见长,大都雕刻着厚厚的嘴唇和凝视的眼睛。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碑。

  雕像的高超工艺,连几千年后的现代人都叹为观止。它们不仅体积巨大,而且栩栩如生,尤其令观者震撼的是,这些雕像所用的石头均来自很远的地方,而在当时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奥尔梅克人却把沉重的玄武岩石块从40里外的火山区拖到圣洛伦索,还把巨大的石头打磨成了10米高的石头头像,其中的力量与智慧实在是令人充满想象。所以,科学家认为,这些石像是文明的标志。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

  不仅如此,科学家发现奥尔梅克人还发明了一种橡皮球游戏,后来这种游戏在整个地区广泛流传,成为各地十分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此种发明无疑又闪现了奥尔梅克人特别的智慧。

  3000年前,就在地球上的大多数角落仍然处于文明的黑暗中时,而奥尔梅克却在古远的城市中创造了自己的文明,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他们曾经很强盛,但到公元前900年前,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突然消失了。他们的遗迹中也没有任何遭到外敌入侵的痕迹。所以科学家猜测也许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河流由于淤泥堵塞而改道,导致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里,远走他乡。据说今天的墨西哥圣洛伦索就建立在它的遗址之上。

  遭受灭顶之灾的庞贝古城

  庞贝古城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它在地下沉睡了千年才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里,这么庞大的一座古城,是如何神秘地消失了的呢?

  庞贝城是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佩尼亚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北离罗马约240公里,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维苏威火山西南脚下10公里处。西距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约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地,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庞贝在公元前4世纪开始逐渐受到罗马势力的影响,公元前89年与赫库兰尼姆城一同并入罗马,所以也称为罗马庞贝城。

  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庞贝在当时属于中小城镇,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从1748年起考古发掘持续至今,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罗马古册记载中,庞贝城是一座“美丽花园”。 据记载,庞贝城是由奥斯坎斯部落兴建的,是一座人口稠密,商旅云集的小城。公元前89年,庞贝城被罗马人占领,成为罗马帝国的属地。到公元79年为止,这里已经成为富人的乐园,贵族富商纷纷到此营建豪华别墅,使庞贝城成为闻名遐迩的酒色之都。在这座 “花园”中生活着约2万的居民,重要建筑围绕市政广场,有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等,还有剧场、体育馆、斗兽场、引水道等罗马市政建筑必备设施。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同一时期,庞贝文明已经远远超过了还处于蛮荒时代的欧洲其他国家。然而,就在庞贝城达到繁荣巅峰时,它却神秘消失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庞贝文明遁迹于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有一个个难解的谜团……

  1709年,一群工匠在离那不勒斯不远处打造一口水井时挖出了不少大理石块。这些石块表面有着精致的图案,雕刻工艺让人叹为观止。地下有宝贝的消息很快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这里挖掘。不久,有人挖出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大理石。人们这才知道,这就是古书中记载的庞贝城,它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这座古城当时怎么会消失呢?如今又怎么会在地里被挖掘出来?

  在1778年地考古挖掘中,考古学家们挖掘出了2 000多具尸骨。当他们将石膏浆灌进已经干枯了的尸体空壳,制成石膏像时,吃惊地发现这些遇难者的面部表情都是痛苦绝望。当年的庞贝遭受到了什么,让整城居民无所遁逃而死于痛苦?考古学家对古城遗址、地质做了大量考察,推测古城的消失与离此不远的维苏威火山有关。

  维苏威火山海拔1277米,据地质学家们考证,它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数千年来它一直在不断喷发,庞贝城就是建筑在远古时期维苏威火山一次爆发后变硬的熔岩基础上的。当时人们对火山满不在乎,在火山两侧肥沃的土地上耕作,丝毫没有想到这座“死火山”正在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公元62年2月8日,一次强烈的地震袭击了这一地区,造成了许多建筑物的毁塌,我们今天在庞贝城看到的许多毁坏的建筑都是那次地震造成的。地震过后,庞贝人又重建城市,而且更追求奢侈豪华,然而,庞贝还没来得及从那次地震中复苏过来,在公元79年8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了。

  强烈的火山爆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花园”的庞贝城消失了。此后,维苏威火山又有多次爆发。由于火山灰和熔岩的层层覆盖,地下的古城被埋得更深,后人从地面上再也见不到古城的一点踪迹。于是,庞贝古城渐渐成为古籍史册和民间传说中的神秘之处,没有人知道它的位置和模样。

  一直到18世纪,这个沉睡千年的古城才初现人间,但是由于当时的挖掘行动是具有掠夺性和破坏性的,无数珍贵的文物被毁坏了。1860年,由于官方介入,发掘工作才走上正轨。经过长达100多年大规模的系统挖掘,庞贝城这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城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人们从这片遗址中惊喜地发现,富有表现欲的庞贝人在公元前6世纪前至8世纪中期,创造了空前的文明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