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让心灵去旅行
这一生,能让心灵去旅行的地方不多。这一路走来,我们从西到东,又从东到北,而真正意义上,让心灵抵达的不外乎就那么几个地方。一贯都不喜欢“故地重游”,除非那是一个让我失魂落魄的净土。我向往纯净的天空和清透的笑容,向往田园诗般的生活,可以种满庄稼、花草、蔬菜;可以享受阳光的自由和空气的洁净;可以和爱的人,一世长存,相扶归。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卷啊!我曾经努力追寻着,最终却不得不接受,原来这是一场幻觉。
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生命去坚持和等待。
春花不会因为你的留念,一直绽放。爱情也不会因为你的珍惜,而长存。这是我们必须深刻明白的道理。
那年,我说要去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看油菜花,可是到婺源的时候,油菜花早已谢了,留下的是油菜花籽沉甸甸的记忆和那朵断垣上洁白的风车花。
我想念那年的初夏,想念那朵忧伤中邂逅的花朵,那是一朵让我触手难及,生长在断垣上,散发出幽幽离奇香的花朵。我喜欢它身上独有的味道,那是我想念的情节。有种熟知的美,只能熟知的人读懂。
生命扼息,红尘影处,谁知道一朵花的凋谢为谁而落?想起那年夏天,奢华片刻,痕迹浅淡。除了行走、抒写、留影,我不在记得任何一个人清晰的面容,我的记忆开始大片大片的留白。
背起行囊再一次远行的时候,我又在仲夏的北方小城——额尔古纳,邂逅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我又开始想念这些年,一直错过的一些人。短暂的相遇和别离,留给彼此的除了回忆,还是回忆……但我却真真切切地被眼前的这片明媚的油菜花田醉倒,额尔古纳的美,充满着质朴,这是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
我在蓝天白云下,路过那一个静谧的小村庄——三河,它是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的原产地。相当于现如今的宝马4S店,只是如今的三河,少了那份繁华,寂静中多了一份炎凉。
微风佛来,吹来几朵梦幻的云彩。阳光穿透这云彩,投影在如调色板一样的麦浪上,风吹着麦浪,一浪一浪荡漾着青春的梦。
走了不远,我们又遇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白桦林,在寂静山林中,神秘而忧郁的白桦林发出沙沙的悠悠呓语声,这是它呼唤爱人归来的声音吗?我突然想起那段没有墓碑的爱情故事,低吟起朴树的《白桦林》,想起那些不再回来的青春年华和我的昨天。
我想,只要去过额尔古纳的人,都会感受到一种从容迂缓的人生境界,这里永远弥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浑融独特的地域色彩。可以让心灵释放,让爱回归。
一切一切的美好,只有走进它的人,才知道额尔古纳是一个能让心灵去旅行的地方。
临江,一个美得使人落泪的地方
羁恋的红尘,转身后的落寞,有一个女子,她习惯了对一切都浅尝辄止。对爱情、友情、行走、漂泊,都是如此。那一场流年错爱后,她的文字不再有内心情感的倾诉和纠结,毁了心亦要做一个淡然如水的女子。行走在大漠孤烟上,没有人再记得她的美好。那些躁动不安的年华,如浮光掠影般只能收藏在记忆里。而那些光和影下的昨日,更多的是各自的世界和行走的痕迹。天涯无望,迷醉心魂般行走只为了寻找一个使人落泪的地方。
这仿佛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相约,曾在梦里缠绵千百回后,让我在这浮尘中走进,被遗忘在中国最北端的原生态村落——临江。
临江是一个美丽的小镇,仿佛像一位藏在深闺无人知的曼妙少女,在地图上是找不到她的名字。
我们一路沿额尔古纳河北上,途中经室韦。室韦在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一,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边陲小镇。它是俄罗斯族民族乡蒙古族的发祥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境内,主要由室韦蒙古族发祥地区域和恩河俄罗斯民族村区域组成,是我国惟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室韦是以我国俄罗斯族和俄后裔为主体的聚集地,这里大部分仍保留着较为完好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俗,不出国门,就可以领略到异国风情。
额尔古纳河像一位贤淑的少女,静静地在丰美的草原上九曲回折地流淌着。你会禁不住被她美轮美奂、完美如画的丰姿卓韵所感染及陶醉,也会为她曾经创造过的辉煌历史而感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金戈铁马的生涯便是从这里开始的,她是蒙古人的母亲河,是一条发源于大兴安岭深处,蜿蜒千里穿越了草原和森林的中俄界河。
唱起那古老而悠长的蒙古牧歌,与遥远历史进行对话,黄昏的落日,凄艳苍凉,使人沉醉。此刻我们终于抵达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小镇——临江。
黄昏中的小镇感觉不到一丝喧嚣和浮躁,这里的房子都是“木刻楞”式的,就是所有的墙都是用一根根的原木横向榫接。家家户户都有栅栏,多是用两寸粗的白桦树棍或者窄窄的松木板扎就,栅栏的木条长短参差,扎得歪歪斜斜的,看上去极富美感。
每一家的院子里都架起一个秋千,院子里种着各种花草、蔬菜、庄稼、向日葵。
蓝天碧水之间,荡起秋千,我像回到童话世界里,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木屋、秋千、花草,这分明是我梦里千百次幻想的世外桃源,如今却真实地展现在我眼前。
有一家的小木屋在整个临江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干净、明艳,周边的花朵烂漫,在夕阳下有一种安闲与恬静之感。那房檐下,远远看上去好像有几株开得很洁白的花朵,走进一看,原来是白罂粟。这样如莲花般洁白的罂粟我还是第一次亲眼所见。
这家小木屋的女主人有一个很好听的俄罗斯名字——娜佳。她经营着家庭旅馆,在她家,可以喝到现挤的牛奶和吃到现熬制的蓝莓酱。
娜佳的老公制作俄罗斯大餐的手艺非常棒。席间,我在厨房看他烧菜,跟他拉起家常,才知道他的祖父是“闯东关”过来的。在民国初年,冀、鲁等地遭受水旱灾害,那时相当数量的青壮年农民“闯关东”,就来到额尔古纳河地区,从此在这里繁衍后代。
远处的青山红日与缕缕炊烟交织在一起,云霞满天。那些植物的芳香和灵魂,以及淳朴的农民在田地中劳作的自然姿态,还有那神秘而忧郁的白桦林,我仿佛听到它在风中哭泣的声音。
夕阳归途,芳草萋萋,作别唱晚,惆怅平生,不知哪一个是殊途?
入夜,早早睡下。夜里却被轰轰的雷鸣声惊醒,屋外好像下起了大雨,谁在这北方的天空哭泣?
四点起床雨早停了,天际间发出暗蓝的光线,这是曙光吗?我们准备迎着这一束曙光,驽马长奔去山的那头看日出。
村子里的农民把马牵到我们手里后,就各自赶回各家的栅栏处,挤当天要喝的牛奶去了。在村口处,还看到一些农民赶着大批的鸭子和奶牛去额尔古纳河畔放牧。
我们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骑马到山的那边,看到最美的日出。浩瀚的良田绿洲,畦守在额尔古纳河畔,河的那边就是俄罗斯,山黛青峦、云雾缭绕、气象氤氲、仿若仙境。
最美的就是云霞,那云霞像蝴蝶般倒映在额古纳河上,静美得让人窒息。
我们又沿着中俄界河边任意驰骋,抵达了一个个的卡口,就是写有中俄石碑分界的地方,一路上,山花烂漫、灌木丛生、蓝莓累累、遍地蘑菇。风中,还掺杂着稻子碎裂的声音。
可以说,临江小镇是我这小半生中到过的最美丽、最纯净的地方。美得让我想留下、美得让我无法遗忘、美得让我落泪如雨。
在莫尔道嘎,邂逅了一株风铃草
我喜欢花草,喜欢美好的事物,喜欢大自然给予的爱戴和慰藉。每一次的远行,都希望这是心灵的亲临和相会。那些来自天与地的幻彩,如此的美好和长久,让我这般迷恋。行走使我变得无言,多少次灵魂的抵达,瞬间光和影的停伫,内心真实情感的倾诉,让一个女子的心如此的狂热、激奋和痛楚着。走过流年,心早已淡然如水。
写字,写得泪枯竭,不想再写。爱人,爱得心碎裂,不想再去爱。
于是,行走变得沉溺和眷恋。即使一个人上路,会倍感寂寥和孤独,但我知道在路上能遇见不一样的风景和人生。开阔视野,净化心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生也不过如此。
天生就是一个喜欢花草的女子,这可能是缘于生如夏花,所以喜欢生命里的绚烂。记得,中学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叫《风铃草》,故事情节早已忘了,只是后来一遇到渊博的人,就喜欢问人家:“你见过有一种像风铃一样的花——风铃草吗?”大凡身边的人,都没有亲眼见过,我也只是在网络上通过图片见过,想想这样的花可能世间是不可能有的,或者它在另一个国度。
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今生我会与它邂逅。那是一个八月的黄昏,我们在大片的森林里穿行,抵达一个叫莫尔道嘎的地方。
莫尔道嘎地处我国大兴安岭腹地,是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的一个小镇。这里风光旖旎,林海茫茫,河流密布,山峦起伏。因电影《夜宴》和《紫日》曾在这里拍摄过,所以许多人是寻着它们的足迹而来到这里的,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摄影发烧友走进这神秘绚丽的莫尔道嘎。而一年中莫尔道嘎最美的季节是在秋天,那时所有的颜色盛情绽放,五彩缤纷,层峦叠嶂。
莫尔道嘎名字的由来,传说是当年铁木真回室韦祭祖,路上生发狩猎之念,逐鹿至龙岩山顶。只见林海茫茫、云凝峰峦、霞光四射、一派吉祥。大汗顿生统一蒙古的志愿,于是一声巨吼:莫尔道嘎(蒙语:骏马出征)!莫尔道嘎由此得名。
如今,这个拥有豪气名字的小镇,童话般地展现在我眼前,我也因此在这里邂逅了童话世界里才有的风铃草。它透着淡雅的浅紫越过薄雾,在风里细语呢喃着,我仿佛能听到那欢快悦耳的风铃声,如此的娴静素洁,是我内心最真最美的情愫,我立刻抓起相机“咔咔”拍下它轻摇的身影。我为自己能遇到这么美丽的花朵而欢喜,她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想见却没有见过的花朵。
带不走风铃草的思念,却换来我与她的相遇。收获就在于此,另一个惊喜是,我还在这个小镇上看到沿街摆满卖新鲜蓝莓的小地摊。这可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蓝莓果实,以前只吃过蓝莓酱,喝过蓝莓汁,但是没有吃过蓝莓果。所以花了5块钱买一斤,味道在记忆中。
此生有幸走进莫尔道嘎,遇到风铃草和蓝莓,一直惦记,永远惦记。
坝上,梦开始的地方
七月,怀揣着太多梦想。一个喜欢在梦中行走的女子,总是站在盛夏的光影里,看那些花朵在寂寞中盛开。花朵是属于盛夏的,盛夏是属于草原的,草原是属于花朵的,而我是属于盛夏的草原,七月的草原。
七月生,与花同在。我仿佛把自己的生命都托付给了那一片花海,那一片草原。没有忧伤,没有寂寞,有的是一片倾情的欢歌,从尘世里的隙缝中,吹来,暖暖的,带着迷迭的馨香。
七月,一个美好得让人手足无措的季节。凉风习习轻推开暮霭与晨烟;虫鸣声声,正雨点般打在树梢和路边;还有花香、草香在日光下绵绵软软。大地苍茫,繁花璀璨。起伏的山峦连着壮阔的草原,远远地呼唤着我。
哦!七月的远行。我已在坝上。关于美好,终归会被现实淹没。
坝上,这个距离北京城最近的草原,又名“京北第一草原”,位于北京正北的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的活动,史称“木兰秋”。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140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105次。
木兰围场,是满语、汉语的混称。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何为哨鹿?打猎时八旗兵头戴雄鹿角,在树林里学公鹿啼叫,引诱母鹿,是一种诱杀的打猎方法。围场是哨鹿之所,即皇帝打猎场所。木兰围场在清代是原始森林和辽阔的蒙古草原。到了清朝晚期,宫廷下令,对木兰围场原始森林进行砍伐。到了清朝晚期,原始森林被砍伐一尽。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国家决定在此建大型机械化林场。经过林场工人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现在木兰围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浩瀚森林已经恢复当年的活力。
木兰围场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坝上,就是因为它地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东起喀喇沁旗的茅荆坝,西至涞源县的空中草原,环北京半圈,宛若一道大坝。纵横交错的地形,集合了北方所有代表性的景色。
坝上属大陆季风高原气候。春天,这里万物复苏、绿草如茵;夏季,这里百花争奇斗艳、百鸟自由翱翔;秋季,这里层林尽染、牛羊肥美;冬季,这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而七月平均气温16℃,是七月避暑的好地方。
坝上的夏天,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每当轻风吹过,青青绿草和五颜六色的野花随风摇曳。放眼望去,片片醉人的绿,流水潺潺,抬头是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从头顶飘过,好不惬意!在这里,你可以忘掉一切烦恼,无拘无束,尽情狂奔。你可以在草原上骑着骏马尽情驰骋,可以静坐在山上看那飘荡在绿色海洋中的牛羊,也可以踩着露珠、迎着阳光,用手中的相机把一幅幅美丽的瞬间定格为永恒。悠扬的马头琴声向您倾诉着一个游牧民族的历史,向您敞开着她博大的胸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