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东方玄幻 > 十二天界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二章 道宗九杰

第1卷 第二章 道宗九杰


  寻常仙门一代动辄成百上千人,而道宗每代仅有九人却能位列天下仙门顶尖,可见道宗的自信。修仙界盛誉道宗的九人为道宗九杰。虽然这一代多了李初九可九杰的称号并没有变,一是道宗隐居山林外界不知这一代多了一人,二就是那些有资格知情的人也没有把李初九当一回事,确实李初九的天分普通,将来怕是跟不上师兄师姐们的修为。

  不过李初九并没有把这当一回事,如今正蹲在地上挑挑捡捡,一边琢磨“摆些个石头怎么就能增加灵气浓度呢”。

  李初九蹲在地上边看边走,不自觉撞到了人。抬头一看,一位约莫十二三岁的女孩,身着麻衣,两根麻花辫挽到胸前,胸前已微微隆起。只是容貌着实普通,年轻的脸上布着点点雀斑,俨然一位农家少女。

  “二师姐好。”这位貌不惊人的少女赫然就是那位被掌教盛赞的二师姐荣花,这一代九杰年纪大概都在七八岁,最大的大师兄也才九岁。荣花大了平均年龄足足四五岁,按道宗的说法,十分看重幼时的筑基,这四五年影响颇大,可当时荣花天资震住了当时下山的三位长老,使得无一人反对带回荣花,在加上荣花修炼的又是极为特殊的长生谣,可谓前途无量。不过却是让九岁的姜明远当了大师兄,甘愿喊小自己四岁的姜明远师兄,可见荣花的好脾气。

  “听说师姐修炼的功法着实厉害,能不能教教我啊。”在听说长生谣的不凡后,李初九向荣花说道。

  “可以啊。小师弟先背口诀……”荣花当即打算传授,说不上水灵的眼睛略略向上瞥,显然是在回忆口诀。

  “师姐,这宗门最重要的功法可以这么直接传给我吗?”李初九当即打断,没想到荣花竟直接念口诀了,这可是宗门秘传,李初九只是开个玩笑可不希望荣花受罚。

  “无妨的,小师弟不是外人。”听到李初九夸赞自己的功法,荣花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李初九自然毫不客气的偷学起了这负有盛名的功法。

  两个时辰后,李初九告别荣花,低声嘟哝“这功法炼气二重天到三重天竟需要冲破体内两百道缥缈的气门,二师姐帮助一起感应这大半天才隐隐约约估摸到一个,从二重天到三重天岂不是要一年?大师兄一年功夫都真气境了。”李初九是彻底绝了打长生谣功夫的心思,临走前还问了问二师姐梵经是不是也这样难。

  “听大师兄说也不容易。”荣花很直接。

  李初九抱了一怀的奇石正往回走,听见一个茅屋内响起有节奏的“铛铛”声,李初九随地放下石头,“去看看五师兄。”

  打开茅屋,一阵热浪袭来,环顾四周,竟是一个打铁屋。屋内站着两个男童,其一身着白袍白靴,五官分明俊朗,明明是个孩子却给人一种气度不凡的感觉。另一个孩子年纪相仿,却赤裸着上身,双手持着一柄夸张的大铁锤,李初九很怀疑自己长大了能否拿得动这柄大锤。屋内打铁的竟是这个只有八岁的孩子。

  “四师兄五师兄好。”持大锤的孩子叫石虎峰,九人中排行第四,天生神力,是长老们在北方山村中寻到的仙苗,当时仅仅六岁就可以独自劈柴比成人还多,让一众长老大呼浪费天资。

  “师傅让我来给五师弟送些丹药养身体。”白衣男童名秦周,是人间一位王侯独子,风度不凡,其父母看出了孩子仙道上的天分正四处寻师门希望孩子踏上仙途,正巧被下山的长老发现,带回了道宗,被宗内一位老丹师收作弟子。

  说来奇怪,这出身差异巨大的两人反而最合得来。

  “小……小师弟,俺刚给你打……打的内甲你看看合不合身。”石虎峰七岁就学会了炼器,这传到外界足以惊掉一地眼珠子。山村少年为人质朴,自打学会炼器以来,打铁坊角落小山一样高的失败品越堆越高,炼成功的,则拣好的送给了各位师兄弟。

  “这内……内甲轻薄,小师弟随……随身穿都不碍事,这……这铁锤是俺的标志,以后俺……俺出名了,这内甲值……值钱。”石虎峰憋红了脸,正指着内甲一处的铁锤标志炫耀。

  “正巧小师弟来了,我这正炼了几瓶聚气丹小师弟千万收着。”白衣男童不紧不慢又不容反驳得将两个小玉瓶塞到了李初九怀里。任何丹师炼丹都是一件大事,需要全神贯注早早几天做好准备,更有甚者讲究沐浴更衣以求个吉利。即使秦周天资不凡,这足足两瓶的聚气丹也花了他不少时间。

  “那就谢过两位师兄了,以后小师弟修炼有成,抢了三鼎山的两个大鼎送给师兄。”李初九打趣道。

  三鼎山是当今仙道魁首,山门威严,高手如云,最出名的是山内有三尊大鼎,一尊炼药、一尊炼器、一尊对敌,威能非凡。李初九这里说的自然是药鼎和器鼎。

  “莫……莫抢,以后俺……俺打三个更好的,给……给咱师兄……弟一人一个”

  师兄弟们都知道李初九天资普通,对这个小师弟格外关怀,李初九都记在心里。

  中州,天下最繁华之地,一座大山高耸入云却无人敢攀,只因这座山叫三鼎山。

  山顶是一片广阔的平地,却只放着三尊大鼎,一尊乌黑、一尊血红,一尊金黄。每尊大鼎都有宫殿大小,着实惊人。

  抬头一看,缥缈的云中竟有着一片宫阙,于天间沉浮,宛如仙境,这就是三鼎山的宗门所在,手笔着实惊人。

  宫阙最辉煌的大殿之内此刻已驱散所有闲人,放着二十几张台案,台案后或坐或站着总共五十八人,这就是如今天下仙道之巅峰。

  首座三张台案金黄,背后各坐一人,中间是一身着黄袍的中年人,浓眉大眼,一举一动中透着威严,敢在三鼎山坐在首座中央的无疑只有三鼎山山主卫卿一人。

  卫卿左手边的桌案坐着一慈祥老人,身披黑白两色道袍,须发皆白,最令人惊异的是老者的双眼,竟是一纯黑一纯白,反复阖眸间仿佛能亲视人间万象。

  而右手边的桌案坐着一青衣中年人,五官挺拔,面容一眼便给人亲切感,正是道宗宗主张青阳。此时这三人都面容肃穆。

  “青阳兄,阵法准备的如何了。”卫卿开口,声如震雷。

  “两个月内定可在引龙山脉布置妥当。”张青阳郑重回答。

  “山主问的想必是流萤潭的阵法。”黑白眼瞳的老者微笑开口,只是这微笑竟给在场所有人一种悲怆之感。

  卫卿微微点头,这位雄主好似一下子衰老了不少。

  张青阳面色一变。

  片刻。

  “已妥。”